从精神分析学的视角来解释近现代小说中对人性和欲望的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精神分析学的视角来解释近现代小说中对人性和欲望的肯定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冲动、欲望是无意识的基础和核心,是无意识的最原始的欲望、动机。这一欲望、动机由于受意识的控制,往往不能得到满足而受到压抑,被压抑所生成的本能冲动即所谓“伊谛普斯情结”,成为无意识的又一个基本因素,其他被压抑的经历都与这个被压抑的情结有关,经过历史的沉淀组成一个无意识领域。

弗洛伊德在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人

格模式,展现了个体的人如何以“本能”为基础和动力,进而成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过程。他把人格学说看作是由无意识心理学推及到社会学乃到哲学的过渡环节。在说明“本我”、“自我”、“超我”与“生本能”、“死本能”的关系过程中,他尽可能地描述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便显示出人格结构的动力模式。

在这个动力模式中,“本我”始终是动力的源泉,执行者唯乐原则和唯实原则,求乐与求杀结合进行,通过“自我”去实现自己。“自我”则借助知识系统按照现实世界的要求,执行唯实原则去控制“本我”,通过自居和升华作用,控制“本我”的能动性,延缓“本我”冲动的释放:“自我从察觉到本能发展为控制它们,从服从本能发展为阻止它们”,

“自我”控制“性本能”冲动,意味着援助“死本能”,使自已也处于“死本能”攻击的地位,因而它又不得不从本我中提取性力,使自己也成为“性本能”的代表。总之,“自我”不但力图调解“本我”与现实的冲突,而且调解“本我”中两种本能的冲突。

“‘本我’的力量表达了单个有机体的真实意图,这个意图就在于满足其内在的需求”。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的是:弗洛伊德是一名精神病医生,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正是在研究病因的过程中,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在于性本能的长期受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儒家思想作为根基,更随着封建王朝统治者的逐步禁锢,越来越将人们束缚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圈子之中。而随着西学东渐以来,西方的一些启蒙思想渐渐传入中国,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由于封建王朝统治的腐朽没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