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ppt课件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麦芽 15%
其他 13%
不动杆菌 16%
铜绿假单胞 菌 56%
非发酵菌分离率
2019 21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 共同特点: G-b 菌体细长 单端鞭毛 无芽胞 专性需O2 营养要求不高 35℃生长,少数4℃、42 ℃生长 葡萄糖O/- 动力+ 氧化酶+ 可产多种色素:绿脓素 荧光素 脓玉红素
• 书本P163 5.26
-
9
样 品 10g
10 ml
BL
100 ml
缓冲液
供试 液
10ml
BL 阳性
BL 阴 性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培养温度: 36℃
营养琼脂斜面
培养时间: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18~24h (必要时可 2019 延长至48h)
-
增菌培养
10
供试品
供试液
胆盐乳糖增菌液
铜绿假单胞菌
• 抗原: O抗原(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 脂多糖-型特异性) H抗原 血清学分型 • 抵抗力: 抵抗力强 耐干燥 不耐热 多重耐药 在室温水中长期生存 4℃不生长
2019 27
铜绿假单胞菌
致病性
• 广泛存在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 主要病原菌 • 可引起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烧伤感染、囊性纤维变性等 • 有多种毒力因子:包括菌毛、荚膜多糖、内 毒素、外毒素、绿脓菌素、蛋白酶、磷脂酶 等 2019 28
常见非发酵菌初步分群鉴定
试验 假单胞 不动杆 产碱杆 黄杆 莫拉 菌属 菌 属 菌 属 菌属 菌属 氧化酶 + + + + 葡萄糖O/F O/O/O/F 动力 + + MAC平板生长 + + + +/-

最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最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1
C
2a
A
2b
A
2be
A
2br
A
2c
A
2d
D
2e
A
2f
A
3
B
4

β-内酰胺酶
水解头孢菌素 水解青霉素 广谱酶
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耐酶抑制剂广谱酶 水解羧苄西林 水解氯唑西林 水解头孢菌素 非金属碳青霉烯酶 金属β -内酰胺酶 水解青霉素
来源
代表酶
染色体 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
• aadB →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耐药
本研究结果(18种耐药相关基因)
基因名称
TEM CARB SHV PER DHA VEB OXA-10 GES IMP VIM GIM SPM
试验菌株数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阳性率(%)
5.9 32.4 0.0 0.0 14.7 0.0 0.0 0.0 17.6 0.0 0.0 0.0
基因名称
OprD2 qacEΔ1-sull aac(6’)-I aac(6’)-II ant(2”)-I IntI1
TEM
来源:希腊1名叫Temoniera的病人血培养中分离到的 大肠埃希菌中发现并得名
TEM命名已至TEM-119型
TEM型ESBLs主要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 其他肠杆菌科和Pa中也有发现
SHV
来源SHV型ESBLs是在广谱酶SHV-1型基因序列的基础上 由一至数十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而成
395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2003.1-2005.6 ) (四川省人民医院)
100 90 80

联合西普乐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ppt课件

联合西普乐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是MRSA死亡率的2

60%
院内死亡率(%)
40% 20%
31%
P = 0.007
14%
0%
铜绿假单胞菌组
MRSA组
Osmon s et al. Chest 2004;125:607-16.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居高不下的耐药率,是临床治疗铜绿感染失败的最直接原因
舒巴坦
他唑巴坦
2007年1— 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株共36 00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4.3%, 革兰阴性菌占65.7%。
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5):325-333
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利用已知所有的耐药机制 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并形成多重耐药的 铜绿假单胞菌
此外,游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能够聚集形成群 落,并分泌多糖类物质形成生物膜,形成一 道难以突破的屏障,显著增加其耐药性
下呼吸道:
–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支气管扩张
血液系统:
– 粒细胞缺乏发热
肿瘤:
– 放疗后患者感染:
泌尿系统:
– 留置尿管感染
其他:
– 中心静脉插管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感染
临见床菌入 需常株要院经后验5天性发覆生盖的HAP会出现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多多假针 法项重单耐耐对满胞药药铜足菌监的测铜形绿临证绿成的 床实假生其 单多 的物对 胞膜临 菌重 需床逐,耐 求常年免用增药 ,受抗加抗性 必菌菌药, 须物药耐选单物药破择药率坏高联已,合经导致治无反复感染 ,难以疗治,愈提,成高为成难功以治率疗的多重耐药菌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患者死亡率高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
2019
1
1
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2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耐药现状
3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4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
2019
2
1、生物学性状:


假单胞菌属,是最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之一, 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铜绿假单胞菌有时呈球杆 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带菌毛。 专性需氧菌,抵抗力强,最适生长温度为35℃, 在4 ℃不生长而在42度生长是它的一个特点。 可产生带荧光的水溶性色素,故在血平板上会有 透明溶血环。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之一。可引起皮肤、呼吸道、泌尿系、烧伤感染 等。
11
王辉.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2019
2010 ,30( 1)
12
在 ICU ,院内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非 ICU ,并且ICU 的主要致病菌中 ,铜绿假单 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 ICU。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 ,11 27 (11 )
Leung CH,


METHODS: MDR P. aeruginosa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and antibiotic synergy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ntibiotics. Isolates of patients with MDR P. aeruginosa bacteremia were selected for genetic analysis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耐多药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孢菌64页PPT

耐多药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孢菌64页PPT
耐多药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孢菌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护理课件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护理课件
避免接触
避免与疑似或确诊铜绿假单胞 感染患者接触,特别是近距离
接触或共享个人物品。
控制措施
隔离患者
对疑似或确诊铜绿假单胞感染患者进 行隔离,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以防 止疾病传播。
消毒环境
对患者的居住和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清 洁和消毒,包括使用含氯或含酒精的 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
规范医疗操作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 防措施,如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并定期更换医疗设备。
铜绿假单胞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全 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危及生命。
长期或反复感染可导致组织损伤 、器官功能障碍,如皮肤溃疡、
肺纤维化、肾功能不全等。
铜绿假单胞感染的抗药性使得治 疗变得困难,增加了病死率和医
疗费用。
02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菌类型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 菌素等,以抑制铜绿假单 胞菌的生长繁殖。
该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 或获得性的抗药性,增加了治 疗难度。
感染途径与症状
01
铜绿假单胞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 吸入传播,引起皮肤、呼吸道、 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
02
感染症状因部位而异,常见的有 皮肤红肿、疼痛、溃疡,呼吸道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泌尿道 尿频、尿急、尿痛等。
铜绿假单胞感染的危害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护 理课件
• 铜绿假单胞感染概述 •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 铜绿假单胞感染护理措施 • 铜绿假单胞感染预防与控制
01
铜绿假单胞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性
铜绿假单胞感染是由铜绿假单 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引起的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科普讲座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科普讲座课件
特别是针对耐药性的问题,需开发新型抗生素。
总结与展望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高个人卫生 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对感染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
谢谢观看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谁与何时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谁与何时? 感染人群
免疫系统受损、长期住院或使用侵入性医疗 器械的患者易感染。
如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和老年人等。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谁与何时? 感染时机
感染通常发生在住院期间或手术后。
在医院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空气 、设备和手部传播。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谁与何时? 高风险因素
使用呼吸机、导尿管或静脉导管的患者风险 更高。
这些设备为细菌提供了进入体内的通道。
如何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如何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护理人员和探访者应勤洗手,使用消毒液。
如何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环境清洁
定期对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防止细菌在环境中的传播。
如何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滥用抗生素助长了耐药菌的产生。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与治 疗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培养样本(如血液、尿液或痰)来检测 感染。
实验室将判断细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治疗策略
治疗通常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可能需 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医生会根据细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监测与随访
感染后需定期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课件18页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课件18页
• 8有与下呼吸道感染相符合的临床症状、体 征和影像学上出现新的、或持续的、或加 重的肺部渗出、浸润、实变;高危因素, 先期抗生素治疗、正在接受非抗 PA抗生素 治疗的患者如果一度好转,复又加重,在 时间上与 PA的出现相符合,并排除其他感 染如鼻窦炎、尿路感染或导管相关感染则 考虑感染。
临床表现
• 3慢性结构性肺病,如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 、COPD;
• 4长期住院,尤其是长期住 ICU; • 5曾经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或者含酶抑制剂青霉
素。
• 6与已感染非发酵菌的病人处于同一 7菌群失调
耐药机制
• MDR:是指细菌对于常见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碳 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氟喹诺酮类和氨 基糖苷类)中三类及三类以上的药物耐药。
• 高热、慢性咳嗽、咳痰,有黄绿色脓痰,常伴休 克、ARDS或DIC等,慢性、反复感染者可表现为 进行性肺功能减退。
• 内毒素和降钙素原(PCT),CRP升高
治疗原则
①选择有抗PA活性的抗生素,通常需要联合治 疗.
②根据 PK/PD理论选择正确的给药剂量和用 药方式.
③充分的疗程. ④消除危险因素. ⑤重视抗感染外的综合治疗.
左氧氟沙星0.5~0.75g,静滴,qd;欧洲建议 重症感染可以用到0.5g,静滴,q12h。环丙
沙星由于半衰期较短,依然采用分次给药, 轻至中度感染,400mg,静滴,q12h;重症
感染400mg,静滴,q8h。
5单环酰胺类:氨曲南 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 过敏者以及产金属酶 G-菌感染者可慎用, 一般应联合其它抗 PA药物
6.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都具有 抗假单胞菌活性,但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 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 0.5mg/mL,左氧氟沙星(1.0 mg/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外膜通透性障碍
氨基糖苷类和多粘菌素E并不通过外膜孔蛋白进入细 胞内,而是先粘附在外膜的脂多糖上,再促进自身被 细菌摄入,干涉细菌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进而产生 抗菌作用。OprH的过度表达可防碍氨基糖苷类和多 粘菌素E的粘附作用,从而导致耐药,但是这种耐药 形式尚未在临床菌株中广泛发现。
2.主动外排泵系统
1. 外膜通透性障碍
PA外膜蛋白中的OprC、OprD、OprE是小分子亲水性 抗生素进入细菌的通道,OprF形成大孔通道。孔蛋白 数量的减少或基因突变影响外膜对抗生素的通透性。
孔蛋白形成的通道部分具有特异性,如OprD2孔道是亚 胺培南选择性快速进入菌体的特异性通道,如果OprD2 蛋白缺失或者表达减少是导致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 制之一,但对美罗培南却无影响。
革兰染色
电镜
分离培养
•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 普通培养基: 18-24h圆形 、大小不一、 边缘不整 扁平、 湿
润 、金属光泽常呈融合态, 琼脂被染成绿或黄绿 。 • MAC:微小无光泽半透明 48h后菌落呈棕色 • 血平版:扁平 湿润 有金属光泽 琼脂被染成蓝绿或灰绿 有透
明溶血环 • 有特殊生姜气味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优秀课件
主要内容
1.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意义 2.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室检查 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4.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5.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 在正常人皮肤(如腋下、会阴部和耳道内)、呼吸道和肠 道均存在。
◆ 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位点改变
◆ 此外,二氢叶酸合成酶发生结构改变,可使磺胺类 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从而引起对磺胺类药物耐药;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16SrRNA发生基因突变 也可导致P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
1. 外膜通透性障碍
抗生素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细菌外膜,亲水性抗生素的孔蛋 白通道和疏水性抗生素的脂质介导通道。如果这些通道改 变或缺失,抗生素将不能进入细菌到达作用靶位,从而使 细菌产生耐药性。
PA的外膜通透性极低,仅为大肠埃希菌的1%-8%,这是 PA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β内酰胺类、 四环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只能通过孔蛋白提供的水通道 跨越外膜。
外排泵由三部分组成: ①外膜蛋白:形成门通道,有利于底物通过外膜; ②膜融合蛋白或连结蛋白,连接内、外膜蛋白; ③内膜蛋白,为主要的泵出蛋白,具有识别底物的作用,
但不具特异性。
3.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in binding proteins,PBPs) PBPs数量、结构的改变导致其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产生缓 慢结合的PBPs或者诱导性PBPs增多均能导致PA对β内酰胺 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致病性
临床意义
• 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 等。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 血症。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 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
化脓性内 眼炎
继发性铜 绿假单胞 菌感染
脓液 痰 尿液等
血液 环境用品
分离培养 直接涂片染色
动力
+
MAC平板生长 +
-
+++
O/-
- O/F -
-
+ --
+
+ +/- -
鉴定
• 初步鉴定 菌体形态 菌落特征 产色素 气味 氧化酶
• 最终鉴定 断应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药物治疗
• 传统药物治疗
新研发的抗假单胞菌药物
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哌酮舒巴坦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类B、E)
多利培南(Doripenem) 西他沙(sitafloxacin) 比阿培南(Biapenem)
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下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和甲 氧嘧啶等。
耐药机制
耐药机制
1.外膜通透性减低 2.主动外排泵系统 3.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的改变 4.产生灭活酶 5.生物膜(BF)的形成
肉汤增菌
血平板、MAC
37 ℃18-24h
可疑菌落(金属光泽、β-溶血、产绿色素、特殊气味)
初步鉴定
最后鉴定
菌落 色素
非发酵菌鉴定系统鉴定
革兰阴性杆菌 氧化酶(+)
血清分型
检验程序
直接检镜
为革兰阴性菌,菌体大小(1.5~5.0)um×宽(0.5~1)um,细长且长短不 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无 芽胞
普通平板
MAC平板
血平板
生化实验
• 该菌氧化酶阳性,能氧化分解葡萄糖和木糖,产酸不产气 ,但不分解乳糖和蔗糖。液化明胶、可分解尿素,还原硝 酸盐为亚硝酸盐并产生氮气,吲哚阴性,利用枸橼酸盐, 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
• 生长实验: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
分型 • (1)噬菌体分型:所应用的噬菌体现有24株,分型率达90%。
其生存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环境,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湿热55℃ 、1h方能杀灭,对紫外线不敏感。
儿童带菌率比成人高,应用抗生素治疗者带菌率增高。 住院病人,特别是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治疗的病人,呼吸道内该菌的寄植增多。
流行病学
感染途径:
内源性:自身上呼吸道、肠道、皮肤、生殖道等 外源性:其他病人或带菌的健康工作人员,经手、飞沫或
污染的医疗器械而传播。
病原学
革兰氏阴性杆菌,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多数菌株分泌绿脓菌素和荧光素,呈蓝绿色,故名绿脓杆菌
。 菌体一端有1~3根鞭毛,故有动力,较活泼,无荚膜或芽胞
。 专性需氧菌,生长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
适宜温度为35℃。 有很强的蛋白分解能力,但发酵糖类能力低。
• (2)血清学分型:利用O抗原进行分型,可分20个血清型。
• (3)核酸检测:质粒指纹图谱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其他快 速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PCR技术、16SrDNA分型)鉴定
常见非发酵菌初步分群鉴定
试验
假单胞 不动杆 产碱杆 黄杆 莫拉 菌属 菌 属 菌 属 菌属 菌属
氧化酶
+
葡萄糖O/F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