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方法及意义

合集下载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PAT2000简介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PAT2000简介

内皮功能检测仪/以色列Endo-PAT2000简介midwest-group&Endo-PAT2000 数据单概述:Endo-PAT2000是一种无创评价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硬度的理想检查设备:内皮功能测定是根据内皮介导的阻断肱动脉5分钟后手指末节动脉的反应程度来测定。

动脉僵硬度则通过测定PAT波形的扩张指数自动计算出来的。

Endo-PAT2000测定技术的一个革命性标志就是手指容积测定法探头,这种探头独特的设计和特性使得它能够克服某些测试环境的固有的物理因素的干扰。

由探头收集的数据通过装在电脑或者笔记本上的Itamar医药公司拥有专利的软件进行分析。

Endo-PAT2000是一件全新的非操作者依赖的、使用方便的设备,可以为研究人员或临床医师提供客观的数据,它克服了以往评价内皮功能方法的不足。

它的操作简单易懂,探头使用起来也很简单,软件可以自动将分析完成。

这种创新性的设备以其独特性、可靠性以及快速诊断内皮功能的能力成为许多医学领域研究的得力工具,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心脏病学一种新检查评估方法。

Endo-PAT2000临床应用目的:在多个临床应用中,Endo-PAT2000装置的应用目的主要是用来辅助诊断,通过反应性充血过程来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阳性或阴性)。

已经证实Endo-PAT2000对以下患者冠脉内皮功能紊乱有预测性:有缺血性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有冠脉造影指证但造影没有冠脉狭窄的证据。

此设备主要应用于医院和诊所,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临床资料使用。

不同时期研究试验和发表文章的部分清单(一些是多中心研究,一些是在不同地方通过不同实验方案完成的):•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高血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儿科内皮功能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遗传学(基因多态性,基因表现型)•感染性疾病(疟疾,HIV)•先兆子痫毒血症•勃起功能障碍•抑郁症和心血管风险•精神压力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术后风险评估•痴呆和内皮功能紊乱•评估治疗内皮功能紊乱疗法:药物(例如他汀,ACE-I,柳氮磺吡啶,西地那非)或者生活方式改善(例如各种运动,维生素,营养保健品,食物等)。

血管内皮功能及其测评

血管内皮功能及其测评

血管内皮功能及其测评朱云云1,潘伟民2【中图分类号】R331.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0800(2008)04-0245-04作者单位:1.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35;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宁波35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细胞(EC )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EC 功能紊乱或损伤影响着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或互为因果。

EC 功能的临床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1正常EC 细胞功能EC 是一层连续覆盖整个血管腔表面的扁平细胞,内衬于血管内壁上,起着屏障作用,为血流提供光滑的表面,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

同时,EC 作为血液与间质组织间的一层半透明屏障,促进水及小分子的交换。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1],血管EC 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代谢器官,可产生和分泌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

大致有下列种类。

1.1血管舒张因子(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DRF )(1)一氧化氮(NO )。

在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催化下,L-精氨酸的胍基氮原子末端的5个电子被氧化形成L-胍氨酸的同时生成NO 。

NO 不仅在基础状态下分泌,许多药物如乙酰胆碱、缓激肽等都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

在休息状态、体育锻炼及冷物质刺激等所致的血流增加和切应力的增加,亦可刺激NO 的释放,引起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2]。

NO 分泌于血管腔和内膜下血管平滑肌,激活血管平滑肌内鸟甘酸环化酶,导致环磷鸟苷酸(cGMP )浓度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而引起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

NO 还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NO 性质活泼,是神经、心血管系统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调节因子,作为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而起着不同的功能,同时还是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一种细胞毒性因子。

(2)前列腺素I 2(PGI 2)。

EC 是PGI 2主要合成场所,是迄今所知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

PGI 2在内皮上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后,也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血管舒张,与NO 具有协同扩张血管、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关键;王国干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7(013)015
【摘要】内皮可以维持血管结构及张力、调节血管细胞生长、调节抗凝及纤溶系统、介导炎症与免疫、调节白细胞与血小板在血管内皮黏附、调节脂质氧化、调节血管通透性,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键所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准确评价这一器官功能很有临床价值.目前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血浆中释放的一些血浆标志物,如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等;适当的刺激后血管释放一氧化氮及其生物活性的测量,如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循环内皮相关细胞计数,如循环内皮细胞等.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
【总页数】3页(P1197-1199)
【作者】关键;王国干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32
【相关文献】
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孟小军;黎春雷;邓又斌;常青;王淑彬;杨好意;潘敏
2.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操作体会(附5116例次常规肺功能检测报告) [J], 姜洪玲;马国宣
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王春;房崇村;梁颖;车翠玲;刘静
4.无创性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李向平;赵水平;高梅;周启昌;李江;张湘瑜;马立宁;刘玲
5.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2型糖尿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 [J], 钟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 管疾 病发 病 的关 键 所 在 , 管 内皮 功 能 障 碍 是 心 血 管疾 病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 之 一 , 确 评 关 细 胞 计 数 。 血 准 价这 一器 官功 能很 有 临 床 价 值 。 目前 临床 检 测方 法 主要 有 以下 三 种 方 法 : 浆 中释 放 的 一 血
t ndpeitno vr ecp a pt [ ] Lvr20 ,2 3 : h ya r co f et neh oa y J . i ,02 2 ( ) d i o l h e
1 0. 9 9 1 7.
收 稿 日期 :06 1.0 修 回 日期 :070 -1 20 .01 20 .7l
【 1Me bBs i,04 1 (-) 2132 J . t ri Ds20 ,9 34 :8 -1 . a n [7 Ka e , ae E, e d e o . erpyiol v ec f 1] r r B ur G noA, t 2 N u hs lg a ei ne o m L o o e l d
维普资讯
医学 综 述 20 07年 8月第 1 卷 第 1 3 5期
Mei l eai dc p aR t

! : ! : !
t e cp a g l e rp yi ,0 6 :6 - 5 o r n e h or i N uo h s l4 ( ) 6 1 6 . l Cn o 6
些血 浆标 志 物 , 血 管 假 性 血 友 病 因 子 等 ; 当 的 刺 激 后 血 管 释 放 一 氧 化 氮 及 其 生 物 活 性 如 适 的测量, 如血 流 介 导 的 血 管 扩 张 ; 环 内皮 相 关细 胞 计 数 , 循 环 内皮 细 胞 等 。 三 种 方 法 各 循 如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引言:血管生长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生理和生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血管生成在许多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且在组织再生和修复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发现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测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管生成的机制和调控因素血管生成是指新的血管形成过程,它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以及血管周细胞(如平滑肌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招募和分化。

血管生成的过程受到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调控。

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是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的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是调节血管生成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VEGF 通过与其受体(如VEGFR-2)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除了VEGF家族外,其他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础纤维生长因子(bFGF)等也参与血管生成的调控。

另一个重要的调控机制是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作用。

如血管抑制蛋白1(Angiostatin-1)和血管抑制蛋白2(Angiostatin-2)通过干扰VEGF的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血管生成过程。

二、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分类和检测方法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血管生成过程的生物标志物。

根据其来源和类型的不同,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细胞因子、激素、蛋白质、基因等多种类型。

最常用的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是细胞因子,如VEGF、PDGF、bFGF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水平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或其他免疫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生成的活性以及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除了细胞因子,一些激素如雌激素和甲状腺素在血管生成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对这些激素的水平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其对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

蛋白质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vegf指标值

vegf指标值

vegf指标值
摘要:
1.VEGF 指标的含义
2.VEGF 指标的临床应用
3.VEGF 指标的检测方法
4.VEGF 指标的临床意义
正文:
一、VEGF 指标的含义
VEGF,全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

它主要的功能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进而影响血管生成的过程。

因此,VEGF 指标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关注,认为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着密切关系。

二、VEGF 指标的临床应用
1.肿瘤诊断:VEGF 水平的升高通常与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有关,因此,检测VEGF 指标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监测。

2.眼科疾病:在眼科领域,VEGF 水平的升高常常与眼底血管病变、黄斑变性等疾病有关,因此,检测VEGF 指标可以用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其他疾病:VEGF 指标的检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许多疾病的诊断,如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等。

三、VEGF 指标的检测方法
目前,检测VEGF 指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免疫学方法:如ELISA 法、免疫层析法等。

2.基因检测方法:如PCR 法、基因芯片法等。

3.蛋白质检测方法:如Western Blot 法等。

四、VEGF 指标的临床意义
VEGF 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般来说,VEGF 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疾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有关,而VEGF 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疾病的缓解和康复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意义
管 内径 的 变 化 , 应 性 充 血 后 血 管 内 径 的 变 化 表 示 反 为 A D 一 ( D。/ 。 1 0 : 服 硝 酸 甘 油 后 表 D )D X 0 % 含 示为 f 一(2 x D D 一D。/ 。 1 0 。 ) D × 0
血 管 内皮 细 胞 功 能 障 碍不 仅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4 02 2卷第 3期 山东 医药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患者 血 管 内皮 功 能检测 及 意 义
刘 运 芳 ( 东 大 学 医学 院 山 东 济 南 2 0 1 ) 山 5 0 2
赵玉霞
张பைடு நூலகம்


运 ( 东大学 齐鲁 医院) 山
1g . mm ; 常 对 照 组 3 正 0例 . 2 男 0例 、 1 女 O例 , 均 平 年 龄 5 . 士 9 6岁 43 .
1 2 观 察方 法 .
AS组服 用 自制祛 瘀 消 斑 胶 囊 ( 主
要 成分 为 水蛭 、 术 、 藻 、 莪 海 大黄 、 山楂 等 ) 4粒 , 日 每 3次 . 6个 月 ; 共 治疗 期 间不用 对 A s有影 响 的药 物 。 对照组 不用任 何药 物 。 1 3 血脂 测 定 . 两组 均 于 清晨空 腹采 血 , 测定 血 清 总胆 固醇 ( Tc) 甘 油三 酯 ( G) 高密 度脂 蛋 白胆 固 、 T 、 醇 ( I C) 依 据 公 式 I I HD 。 一 C—TC HD C T D — I G/
( )的 早 期 病 理 改 变 , 且 对 AS的 进 展 及 并 发 症 AS 而
( 血管 痉挛 、 如 血栓 形 成 ) 的发 生 发 展有 重要 影 响口 。 ] 近 年 来 , 研究 发 现 降 胆 固 醇治 疗 可 有 效 改善 内皮 有 细胞 功 能【 。我们采 用超声 多普 勒观察 了祛瘀 消斑 2 胶囊 对 AS患 者肱 动脉 内皮 依赖 性 舒 张 功能 的改 善 作用 , 旨在 探 讨 血 清胆 固醇 水 平 与 内皮 细 胞 功 能 的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检查方法在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中的应用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检查方法在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中的应用

高, 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 虽然检查 的基本程序 和步骤没有大的变化 , 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应用这项检 但 查以及更先进的血管超声仪器进入 临床研 究 , 学者们不断进
有关 的内皮细胞膜上 的特异离子通道 , 比如钙离子激活 的钾 离子通道… 。当管腔剪切 力升 高时 , 这种离 子通 道产 生反 应, 使内皮细胞膜超极化 , 进而升高细胞 内钙离子浓 度 , 通过 信号转导提高 N O合成 酶 ( N S 活性 , 成更 多 N eO ) 生 O产生 F MD现象 。但这种 机制 的作 用时 间可能 比较短 暂 , 在稍长
步增加。很 多学者注意到 , 桡动脉 、 腋动脉 及股动脉 等不 同 测量部位 的 F MD结果与肱动脉相似 , 最适宜测量 F MD的动 脉血管直径应在 25~ . . 5 0mm之 间, 同部位的血管只要直 不 径在此范围内,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最终大多数学者 都认同在肱 动脉进行 检测 最为合理 、 简便 , 一方面 因为肱动 脉的直径符合 七述 要求 , 即便 是儿 童和年轻 女性 也都很 适 宜; 另一方面操作 者 和受试 者都 显然更容 易接 受肱 动脉测 量。袖带绑缚 的位置 同样也被讨论 , 将袖带绑在肘窝上方 时 肱动脉直径变化百分率明显升高 , 但是由于这样绑袖带使测

7 ・ 4
C ieeJunl f ad vsua Meiie hns ora ri aclr d n oC o c

F b ay 2 1 e r r 0 0。Vo. 1 u 1 5.No 1 .

综 述 ・
血 流 介导 的血管舒 张 反应检 查 方法在 评价 血 管 内皮功 能 中的应用
过对 F MD 的量 化 检 测可 以间 接 反 映 血 管 内皮 合 成 N O的 能 力 , 而 评 价 血 管 内 皮 的 功 能 。不 过 在 动 物 实 验 中 , 除 从 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方法及意义
摘要] 内皮细胞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它构成了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理屏障,调
节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分子的交换。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均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内
皮源性血管收缩功能增强,活性氧和活性氮的过量生成、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等,内皮功能变化是冠心病预后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及时
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主题词] 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法;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技术大量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都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在冠状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会导致冠状动
脉血流调节异常,内皮功能的变化是冠心病预后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及时检测
血管内皮功能,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现已成功地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法、血管内超声法、OCT和体积描记法等对血管内皮舒缩功能进行测定,并发现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发
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这些方法均有创伤及价格昂贵,临床中不易开展,肱动脉
血流介导性舒张技术做为一种无创性及价格低廉的检查,在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大
有用武之地。

本文对血管内皮功能其检测方法进行讨论。

1.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
1.1 冠状动脉造影法
即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法, 测定在冠状动脉内输注内皮依赖性剌激物(如乙
酰胆碱)前后冠状动脉内径和血流量的变化。

1986 年 Ludmer 等[1] 首先采用冠状
动脉造影研究发现, 在冠状动脉内输注乙酰胆碱可引起正常的冠状动脉呈剂量依
赖性舒张, 而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则出现反常的收缩;但冠状动脉内输注硝
酸甘油时, 正常的和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冠状动脉均呈舒张反应。

乙酰胆碱引
起的动脉舒张是内皮依赖性的;而外源性的 NO 前体物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可直接剌
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舒张, 因此是非内皮依赖性的。

输注乙酰胆碱后粥样
硬化的动脉出现反常的收缩, 可能由于内皮功能受损, NO 释放障碍, 血管平滑肌细
胞失去舒张因子的作用, 而对乙酰胆碱产生直接反应所致。

冠状动脉内输注血管
扩张剂(如腺苷)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在其输注前后测定近端冠状动脉的内径变化
也用于评价其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2]。

但冠状动脉造影法属有创检查,不宜霞复检查,技术操作要求严格,费用高,一般患者不易接受,在基层医疗结
构也难开展,故难以作为CAD的早期筛查.
1.2 肱动脉FMD
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low-mediated dilation , FMD)是目前最常用和有效的
检测内皮功能的无创方法。

其无创、价廉、易行受到临床的普遍认同,并可作为
冠心病的筛选检查之一。

早在1985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必然舒张在增加血流剪
切力时,这种现象叫做血流介导性舒张,成为研究血管内皮功能的一个重要分支[3,4,5] 。

1992 年 Celermajer 等[6] 首先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外周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结果发现在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
儿童和成人中其无粥样病变的外周动脉存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异常。

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肱动脉异常舒张对
冠状动脉内皮障碍的阳性预测值为95 %;FMD < 4. 5 %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
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 %、81 %、95 % ;肱动脉FMD > 10 %时,对心肌缺
血的阴性预测值为95 %。

尸体解剖研究亦证实肱动脉、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左前降
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三者之间明显相关[7,8] 。

因此,肱动脉的内
皮功能变化可能间接反映了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情况。

所以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指出:用超声测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一项“有
前途的技术”,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FMD检测原理:血管最内侧的血管内皮细胞,制造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具有
松弛血管、控制炎症,使血液更易到达组织,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如果这个功
能低下,就是动脉硬化的开始。

FMD测定步骤和计算公式:1. 安静时检测检测上
臂血管直径。

保持探头与动脉的平行。

2. 五分钟驱血事先检测血压。

以收缩压+50mmhg的压力驱血。

探头保持平行。

3. 袖带开放后的检测与安静时检测的相同
点进行检测。

驱血放开后约45~60秒后,观察最大扩张,并进行连续检测。

FMD的计算方法: FMD(%) =扩張幅度(最大扩张径-安静時径)/安静時血
管径×100
FMD检测的临床意义:1、内皮功能不正常可预警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有明确关系,而且是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增加的一
项独立预测指标;2、在未出现明显症状,或心电图及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无明
显诊断依据之前,对长期接触血管内皮损伤危险因子的人群,进行内皮功能检测,早期发现异常,采取对策,可预防及延缓心血官疾病发生发展;3、用来评价治
疗效果。

正确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为早期诊断和防止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常见病及相应的靶器官病变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综上所述, 血管内皮对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血管内皮功
能异常可能与某些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广泛开展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在广大人群中进行内皮功能检查,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并与生化指标及其他
检查相结合,对临床诊断和评价疗效有较大价值,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可能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能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防止或延缓冠心病及
并发症的发生。

[1]Ludmer PL, Selwyn AP, Shook TL , et al . Paradoxical vasoconstric- tion induced by acetylcholine in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ies [ J] . N Engl J Med , 1986 , 315 :1 046 -051.
[2]Drexler H , Zeiher AM ,Wollschlager H , etal . Flow -dependentcoronary artery dilatation in humans [ J] .Circulation , 1989 , 80 :466 -474
[3]Smiesko V, Kozík J, Dolezel SBlood Vessels.Role of endothelium in the control of arterial diameter by blood flow. 1985; 22(5):247-51.
[4]Pohl U, Holtz J, Busse R, Bassenge EHypertension. Crucial role of endothelium
in the vasodilator response to increased flow in vivo.1986 Jan; 8(1):37-44
[5]Rubanyi GM, Romero JC, Vanhoutte PM.Flow-induced release of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Am J Physiol. 1986 Jun; 250(6 Pt 2):H1145-9
[6]Celermajer DS , Sorensen KE , Gooch VM , et al .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 ather-osclerosis [ J] .
Lancet ,1992, 340 :1 111-115
[7]Sorensen KE, Kristensen IB, David S , et al . Atherosclerosis in thehuman branchial artery [ J] . J Am Coll Cardiol , 1997 , 29 :318 -323
[8]Agewall S, Doughty RN, Bagg W, Whalley GA, Braatvedt G, Sharpe N.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flow-mediated dilatation in the radial and brachial artery with upper and forearm cuff positions. Clin Physiol.2001;21: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