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最内层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内皮屏障、调节血管张力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等。

血管内皮细胞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1.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1 维持内皮屏障血管内皮细胞构成了血管内膜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紧密相连形成了内皮屏障。

内皮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中的成分进入血管壁和其他组织。

同时,内皮屏障也限制了血管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保护了血管壁的完整性。

1.2 调节血管张力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内皮素和前列腺素等,调节血管张力。

其中,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它可以扩张血管,提高血流量,降低血压;内皮素和前列腺素则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提高血管张力,增加血压。

1.3 抑制血小板凝聚血管内皮细胞还能释放血小板抑制剂等物质,抑制血小板凝聚。

这些物质可以改变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阻止它们黏附于内皮细胞和血管壁,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这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血管内皮细胞的应用前景2.1 临床检测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作用。

例如,使用血管内皮细胞的各种活性物质检测血管张力的改变、血小板凝聚的情况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治疗药物的研发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它们不但可以用于临床检测,也可以作为设计和筛选治疗药物的靶标。

例如,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从而缩小血管、升高血压;而利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则可以改善内皮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3 细胞治疗技术血管内皮细胞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

通过使用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技术和细胞重组技术,可以产生具有稳定性和生物学活性的血管内皮细胞,为细胞治疗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脂肪肝患者的疾病检测新手段——血管内皮功能

脂肪肝患者的疾病检测新手段——血管内皮功能

脂肪肝患者的疾病检测新手段——血管内皮功能作者:范晓棠来源:《肝博士》 2016年第3期文·范晓棠(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不良后果首先是心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肿瘤,再次就是肝硬化及肝癌,脂肪肝出现之后的5年内,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患高危因素开始出现,因此,在脂肪肝阶段的干预,对有效阻断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都具有现实的意义,然而,准确的检测到脂肪肝阶段的干预结点,目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临床医学家们的探索,而内皮功能检测领域的新技术,则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节段筛检高危动脉粥样硬化人群提供了一条途径。

人体循环系统是一个整体,无论心血管疾病还是外周血管疾病,共同特征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病和间歇性跛行等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恶化通路,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目前已被证明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疾病的早期均有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表现,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是动脉硬化向严重心血管终点事件进展的重要推手,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发作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差,而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尸检证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并非与粥样斑块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成正相关,而斑块的不稳定性又取决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因此,血管内皮细胞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内皮功能的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

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血管内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功能器官之一,一名成年男性的血管内皮总面积高达近100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

1886年首次提出血管内皮的概念,现已证明血管内皮是十分活跃的多功能内分泌器官,其合成分泌多种舒缩血管因子、生长因子、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参与血管舒张收缩、生长、凝血与纤溶、炎症与免疫反应、骨骼造血等多种功能调节。

多种理化因素,如尼古丁、各种运动兴奋剂、甚至神经异常调控信号均可使内皮功能受损发生障碍,达到一定程度可致急性内皮功能损伤,甚至引发内皮功能休克而猝死,另一方面,若同型半胱氨酸、自由基、糖基化终产物等物质水平长期异常,可致慢性内皮功能障碍而引发多种重要疾病,如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全程参与其后续的斑块破裂、脱落、血栓形成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PAT2000简介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PAT2000简介

内皮功能检测仪/以色列Endo-PAT2000简介midwest-group&Endo-PAT2000 数据单概述:Endo-PAT2000是一种无创评价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硬度的理想检查设备:内皮功能测定是根据内皮介导的阻断肱动脉5分钟后手指末节动脉的反应程度来测定。

动脉僵硬度则通过测定PAT波形的扩张指数自动计算出来的。

Endo-PAT2000测定技术的一个革命性标志就是手指容积测定法探头,这种探头独特的设计和特性使得它能够克服某些测试环境的固有的物理因素的干扰。

由探头收集的数据通过装在电脑或者笔记本上的Itamar医药公司拥有专利的软件进行分析。

Endo-PAT2000是一件全新的非操作者依赖的、使用方便的设备,可以为研究人员或临床医师提供客观的数据,它克服了以往评价内皮功能方法的不足。

它的操作简单易懂,探头使用起来也很简单,软件可以自动将分析完成。

这种创新性的设备以其独特性、可靠性以及快速诊断内皮功能的能力成为许多医学领域研究的得力工具,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心脏病学一种新检查评估方法。

Endo-PAT2000临床应用目的:在多个临床应用中,Endo-PAT2000装置的应用目的主要是用来辅助诊断,通过反应性充血过程来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阳性或阴性)。

已经证实Endo-PAT2000对以下患者冠脉内皮功能紊乱有预测性:有缺血性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有冠脉造影指证但造影没有冠脉狭窄的证据。

此设备主要应用于医院和诊所,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临床资料使用。

不同时期研究试验和发表文章的部分清单(一些是多中心研究,一些是在不同地方通过不同实验方案完成的):•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高血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儿科内皮功能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遗传学(基因多态性,基因表现型)•感染性疾病(疟疾,HIV)•先兆子痫毒血症•勃起功能障碍•抑郁症和心血管风险•精神压力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术后风险评估•痴呆和内皮功能紊乱•评估治疗内皮功能紊乱疗法:药物(例如他汀,ACE-I,柳氮磺吡啶,西地那非)或者生活方式改善(例如各种运动,维生素,营养保健品,食物等)。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价值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价值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价值刘欢;刘润冬【摘要】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导致心血管事件,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危险因素,其对于未来心血管事件具有附加的预测价值.此外,内皮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从起始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并发症都起关键作用,并且在各个阶段都具有可逆性,内皮功能检查可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改变之一,其指导的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有效可行,将内皮功能检查引入临床实践能够创新个体化心血管医疗.因此,应用确定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内皮功能以监测血管健康及评估预后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许多方法用于评估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应用药理学和/或生理刺激一氧化氮和其他来自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包括有创性的检查比如冠状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碱、无创性的检查比如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和外周动脉张力检测以及生物标志物检查.【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5页(P426-430)【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外周动脉张力检测;生物标志物【作者】刘欢;刘润冬【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北京1001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高度活跃的单层细胞,如果人体全身的内皮细胞可收集,那么它的总体质量与肝脏一样,它的总长度为100 000 km[1]。

一个健康的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生长抑制和生长促进、抗炎和促炎以及抗氧化和促氧化之间的平衡来维持血管的张力和结构。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一种病理状态,主要是以血管舒张物质和血管收缩物质不平衡为特点[2],最常见的是以一氧化氮(NO)生物利用度受损为特点,由NO合酶导致的NO产生减少或活性氧导致的NO降解增加或者二者都有。

正常情况下,NO释放到血管平滑肌细胞,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导致环鸟苷酸介导的血管舒张[3]。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裴静静;沈小梅【摘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得到迅速发展 ,正确认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发展一种能够识别内皮功能障碍精确而具有可重复性的检测技术 ,对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现将各种检测方法及意义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血管内皮;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作者】裴静静;沈小梅【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需病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长年来血管内皮被认为仅仅具有分割血液和组织及半透膜性质的屏障功能。

但近年随着Furchgott、Celermajer[1]等人对血管内皮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具有参与血管形成、调节血管张力、抗凝促纤溶、参与炎性反应、调节脂质氧化沉积等作用。

血管内皮损伤时血液中活性物质发生改变、血管收缩痉挛、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粘附、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血管重塑,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理改变。

发展内皮功能检测技术,以便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尽早干预,或许可以达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现将内皮功能检测方法及意义综述如下。

血管舒张:分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依赖性舒张是指在药物(如乙酰胆碱)或生理刺激(如反应性充血)的作用下,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rostacyclin)、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ndothelial Dependent Relaxation Factor,EDRF)等舒张因子,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细胞和临床

血管内皮细胞和临床

(2)纤溶酶原激活克制物(PAI):VEC能合成与分泌PAI-1和PAI-2, 但以PAI-1为主。内毒素、IL-1、TNFα、凝血酶及类固醇激素等 可刺激VEC合成PAI-1,分泌于血液和内皮细胞外基质中,与外 连素结合而得到稳定。
(3)凝血酶活化纤溶克制物(TAFI):新近发觉VEC表面旳凝血酶 调制蛋白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后,经过酰解,使羧肽酶原B激活, 强烈克制体内纤溶活性,所以羧肽酶原B又称TAFI。
(二)VEC合成与释放旳缩血管物质
1982年DeMey与Vanhoutte发觉,VEC还可产生使血管平滑肌 细 胞 收 缩 旳 物 质 , 即 血 管 内 皮 衍 生 旳 收 缩 因 子 (endothelium derived contracting factor,EDCF)。此类血管收缩物质比舒张 物质愈加复杂多样,至少有下列几种。
AngⅡ经过旁分泌作用于临近旳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 收缩;作用于支配血管旳交感神经突触前膜AngⅡ受体,增进 去甲肾上腺素(NA)旳释放,增强血管收缩作用。AngⅡ也能以 自分泌旳方式作用于内皮细胞旳本身受体,释放PGI2、EDRF /NO等舒血管因子,产生舒张血管旳作用,反馈性调整血管紧 张性。AngⅡ还有生长因子旳作用,诱导原癌基因c-fos与c-myc 旳体现,增进平滑细胞旳增生,增长蛋白质旳合成,使血管壁 增厚,增长血管阻力。另外,AngⅡ可诱导内皮细胞ET基因体 现增强,并增长血管旳反应性。
2、VEC旳抗凝血特征
(1)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及其辅助因子肝素是血浆中最 主要旳抗凝物质。AT-Ⅲ克制丝氨酸蛋白酶类,涉及凝血酶、 因子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ⅩⅢa、Ⅺa、Ⅸa等,也能克制纤溶酶原、尿激酶、 激肽释放酶等。肝素是AT-Ⅲ旳辅助因子,可增强AT-Ⅲ与凝 血酶旳亲和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黄勇武;刘镜光【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7)004【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大肠癌惠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4月我院及其他医院送到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进行病理确诊的6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大肠癌组织及对照组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81.6%)明显高于对照组(0.0)(P<0.01);研究组中腺癌、黏液癌、胶样癌、其他癌的肿瘤细胞中VEGF表达阳性率(82.2%、80.0%、75.0%、83.3%)无明显差异(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VEGF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低、中、高分化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100.0%、88.9%、77.4%)有明显差异(P<0.05);随肿瘤Dukes分期的逐渐增高,VEGF表达阳性率也逐渐升高,A、B、C、D不同分期的肿瘤VEGF表达阳性率(83.3%、83.3%、90.9%、100.0%)明显不同(P<0.05).结论:VEGF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总页数】3页(P456-457,460)【作者】黄勇武;刘镜光【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103;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1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相关文献】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诊断POEMS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J], 张娟2.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田霞;方向明;熊碧芳;胡继军;程红英;于皆平3.血清CA125联合CA19-9、CEA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屈方政4.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应用 [J], 刘镜光;黄勇武;黄玉佳;李汇源5.^(11)碳-匹斯堡化合物PET/CT显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载脂蛋白、标准化摄取比值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 [J], 霍花;陆国秀;郝珊瑚;王治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方法

高血压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方法

高血压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指的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患者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准确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非常重要,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动脉疾病的发生。

内皮是血管内层的细胞膜,它具有调节血管张力、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多种功能。

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产生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可以维持血管的正常张力和功能。

然而,高血压患者因为长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的增加,往往导致内皮功能异常,进而发展为血管损伤和动脉硬化。

内皮功能评估是诊断高血压患者动脉病变以及预测其病程进展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内皮功能评估方法。

一、流体力学评估法流体力学评估法是根据动脉压力和血流量的变化来评估内皮功能的。

例如,通过测量血管反应性来观察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能力,以及调节血管扩张和收缩的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血管活性物质诱导的血管扩张试验(如乙酰胆碱试验)、冷水刺激试验以及关环蛋白诱导的血管收缩试验。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动脉内径变化、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等指标来评估内皮功能的改变。

二、生物标志物评估法生物标志物评估法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一些生物分子来了解内皮功能的状态。

目前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

这些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三、超声评估法超声评估法是一种无创的方法,可以通过超声仪器来观察和测量血管内皮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动脉内径、测定血流速度、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等指标来评估内皮功能的变化。

此外,超声还可以用于观察内皮细胞的结构变化以及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相互作用等。

四、动态评估法动态评估法主要通过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理参数来评估内皮功能的状况。

例如,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评估患者血压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内皮功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