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生理障碍发生与防治
水稻种植会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水稻种植会遇到的问题及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巨大。
然而,水稻种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从水稻种植会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水稻种植会遇到的问题。
1. 水稻病虫害问题。
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变黄、凋零,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2. 土壤肥力不足问题。
由于长期的种植和连作,土壤中的养分会逐渐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这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
3. 水稻缺水问题。
水稻是水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
在干旱季节或者缺水的地区,水稻容易受到缺水的影响,导致生长不良,产量减少。
4. 土壤酸碱度问题。
土壤酸碱度对水稻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酸性土壤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缓慢,碱性土壤则会影响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都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5. 水稻品种选择问题。
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应性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
选择不适应当地环境的水稻品种种植,容易导致产量下降。
二、水稻种植的解决措施。
1. 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
在水稻种植中,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可以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2. 合理灌溉保证水分充足。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灌溉,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的水分充足。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土壤调理改善土壤酸碱度。
对于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的问题,可以采取石灰、石膏等中和剂进行土壤调理,改善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肥力。
4. 合理选择水稻品种。
在种植水稻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好的水稻品种,提高产量。
5. 科学种植管理。
在水稻种植管理中,要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总之,水稻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措施,合理的管理,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水稻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又称为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严重病害,可能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歉收。
本文将主要探讨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环境条件:水稻恶苗病主要是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的。
当气温在20-30摄氏度,湿度在85%以上时,是病原真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从而容易导致水稻恶苗病的大面积爆发。
2、病原真菌:水稻恶苗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有稻瘟病菌属的种类。
这些真菌在水稻叶片上形成黑褐色的霉层,破坏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干枯、萎缩甚至死亡。
病原真菌可以通过风、水、病原携带的种子等途径传播,导致病害的扩散和发生。
3、水稻品种:不同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病性有所不同,一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病害的侵扰。
种植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预防水稻恶苗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土壤条件:土壤中缺乏有机质和养分,以及土壤通风排水性差,都会增加水稻恶苗病的发生风险。
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水稻生长势弱,易受到病原真菌的侵害。
5、种植密度: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植株间通风不良,光照不充足,水分蒸发不易,从而增加了水稻恶苗病的爆发风险。
2、合理施肥:适当的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性。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矿物肥和微量元素等,提高水稻植株的养分含量,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发病风险。
4、良好的田间管理:及时除草、翻耕、松土等田间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通风排水性,减少病原真菌在土壤中的滋生和传播。
5、化学防治:在病害爆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合理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多菌灵、敌草快、杀菌威等,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浓度,以免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
6、生物防治:也可以通过利用一些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制剂进行菌源防治、利用植食性寄生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7、病后处理:在水稻恶苗病爆发后,及时收割、销毁病死植株和秸秆,清除病害源,有助于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8、科学田间排水:恶苗病主要是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的,因此科学田间排水,保持田间的通风和干燥对于预防恶苗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辽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辽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辽宁省是中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水稻的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下面将介绍辽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对策。
一、水稻主要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秧苗期和抽穗期。
高温多雨是稻瘟
病的主要发生条件。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密植、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病害发生初期及时
喷洒药剂。
2.稻纹枯病: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抽穗至成熟期间,气温偏高时容易发病。
防治
措施包括深埋稻草、喷洒除草剂、及时消毒田地、定期旋耕等措施。
二、水稻主要虫害:
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危害稻草。
该虫以吸食水稻汁液为主,导致稻叶弯曲,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喷洒杀虫剂、增加
天敌数量等。
2.稻虱:稻虱主要危害水稻的茎部,幼虫吸食水稻茎液,导致水稻叶片枯黄。
防治措
施包括及时清理田间秽物、增加天敌数量、合理施肥等。
总结:辽宁省水稻的主要病虫害主要包括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穗发黑病、稻瘟病、
稻飞虱、稻虱、稻飞虱和稻螟等。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采取合理密植、选用抗病虫性强
的品种、喷洒杀虫剂、增加天敌数量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以保证水稻生长的健康和高产。
水稻种植田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有着较高的产量,更是我国重要的主食来源,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加强水稻种植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食品和安全需求,对促进我国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充分利用肥料及光热资源,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与此同时,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病虫害,运用合理的防控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危害,还能够减小抗性的产生,有利于水稻可持续种植,因此,本文就目前水稻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提高水稻提供技术支持。
1.水稻田管理技术要点1.1 水稻田的选择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水稻田要选择年降水量充足、光照充足、肥力均匀、排灌条件好的地块,要求周围环境生态良好,没有任何污染。
在品种选择上要考虑当地的降雨、积温、无霜期等环境因素,以满足当地的种植条件,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
种植的水稻选择较强抗性、颗粒饱满、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的品种。
1.2 水稻田幼苗适时移栽通常情况下,秧苗最佳的移栽时间是30~32日龄之后,在这个阶段的幼苗叶龄平均都在5.5~6.5,此时的水稻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及抗盐碱能力,健壮的幼苗能够为高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水稻移栽时,必须确保移栽密度的合理性,合理的密度能够让田间群落结构的合理性增强,创建良好的群体结构,田间通风透光率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光照、温度等资源的充分利用,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同时,具体的定制密度还必须把水稻的品种类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
一般杂交水稻的田间基本苗最少不低于3万株,最多不超过4万株。
1.3水稻田的肥水管理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养分需求量较大,需对肥料合理选择,包括肥料种类及含量的选择,对肥料进行合理配置,还应该根据水稻品种、土壤条件及水稻种植制度综合考虑肥料的选择,合理施肥,合理配比各种肥料,达到控肥、控苗、控病虫的目的。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是由恶苗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下面将介绍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生原因:
1. 恶苗菌是水稻的一种真菌性病原体,常常通过土壤传播。
恶苗菌在土壤中存活并繁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下,会引发病害。
2. 应用过多的有机肥料和浓度过高的化肥,会导致土壤肥力不平衡,使水稻植株生长不健康,容易感染恶苗菌。
3. 水稻密植也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原因之一。
密植会导致通风不良和光照不足,增加了水稻感染真菌的风险。
4. 不合理的灌水方法和过量的灌溉,会导致水稻根部长时间湿润,增加恶苗菌的生长繁殖。
防治方法:
1. 预防病害的发生,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选用耐病、耐瘟疫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2.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30%福美胺或35%甲基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
3. 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多的有机肥料和浓度过高的化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
4. 注意田间管理,合理控制水田水分管理,避免过度灌水和积水。
定期疏松土壤,增强通风效果。
5. 进行轮作栽培,避免连作,以减少病害的积累。
6. 基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抗病力。
7. 经常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可能的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切除病苗、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等。
8. 注意水稻苗期的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提高水稻抵抗病害的能力。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主要与恶苗菌的传播、土壤肥力不平衡、水田管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当的灌溉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
的发生。
水稻低温冷害的防御及避灾减灾技术

到障碍 , 导致出穗 延迟 , 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 另一种是 出穗不延 冷性有明显差异 ,从 品种类 型上选用适宜我省种植 的优质抗冷 品 迟, 而在 成熟期遇到冷 害 , 延迟成熟 , 产生大量 的青米 , 降低 成熟度 种 , 尽量 选用 中早熟 、 质佳 、 抗逆 能力强的品种 , 因为该 品种能 在特 和千粒 重 , 影响出米率 。 我省发生 的冷害主要是延迟型冷害 , 发生这 殊的多雨寡照等恶劣气候 条件下增强对低温冷 害的防御能力 , 确保 种冷害的主要取决于 8月的气温 , 如果 8月气温低于 1 9 ℃则会发生 寒地水 稻依然高产 。 冷害。 3 . 3旱育稀播 , 培育壮秧 ( 2 ) 延迟性冷害的特征。 在同期播种 的情况下 , 不 同的育秧方式 和播种量培育 出的秧 苗 是穗顶端的颖花通常勉强授精结实 ,但是下部颖花 的开花 、 素质和抗冷性差异很大 。旱育壮秧在插秧后具有较强的抗冷能力 , 授精 、 结 实都会受到障碍影响 ; 能早生快发 , 提早齐穗 。 旱育 的壮秧不仅能防御秧苗期冷害 , 而且 也 二是穗部常出现轻微下垂 、 接近收获时 , 由于水分减少 , 穗部 又 能有效地防御出穗后 的延迟型冷害。 在秧 田的施肥上采用适氮高磷 竖立起来 。 钾 的方法 , 即适 当控制氮肥用量 , 少施速效氮肥 , 施 足磷 、 钾 肥。 这种 三是生育不正常 、 茎秆 、 叶穗呈青色 、 导致 青枯秕粒 多 、 粒重低 、 磷、 钾含量高 的壮秧 , 不仅抗寒力强 , 而且栽插 到冷 浸田中也 不致 因 出现水稻减产 、 米质不 良的后果 。 磷、 钾 吸 收不 良而 发 病 。 1 . 2 障 碍 性 冷 害 3 . 4控制氮肥 , 增施磷肥 和钾肥 ( 1 ) 障碍性冷 害主要指从幼穗形成期 到抽穗开花期 , 最 主要 是 根据 产量 指标 和品种特征特性 , 适时适量供 肥 , 才能确保有 足 减数分裂期 , 遇到短时间的异常低温 , 使 花器的分 化受 到破坏 , 花粉 够有效穗和籽粒饱满的大穗 。 要重施有机肥 , 培育土壤质地 ; 科学施 败育 , 造成空壳 , 在抽穗开花期 遇到低温 , 颖花不开 , 花药不 开裂 , 花 用化R E ; 施好穗肥 , 提高成穗率 。在低温冷害发生年份 , 应将 施氮量 粉不发芽 , 造成不结实 , 产量大大下 降。 障碍性冷害在我省通常在孕 减少 2 0 % 一 3 0 %。 剩余的氮肥量可做底肥和蘖肥 。 配施磷 、 钾肥和硅 穗期、 抽穗开花期, 如果此期间温度低于 1 7  ̄ C 1  ̄ 1 1 会发生冷害。 肥, 促进稻株健壮 , 抗逆性增强 , 促使 稻株提前成熟 。 ( 2 ) 障碍性冷害的特征 。 3 . 5科学灌水 是穗顶端 的不孕粒多 , 而穗基部结实 多。穗上部 的小花容易 水的 比热大 , 汽化热高和热传导性低 , 在遇低 温冷 害时 , 可 以以 受低温的影响 , 穗基部颖花由于淹水 , 而受到直接或间接的保护 , 不 水调温 , 改善 田间小气候 。当前 防御 障碍型冷害最有效 的方法是在 受低温影响 , 下部枝梗发育旺盛 。 冷害敏感期进行深水灌溉。 据试验 , 在气温低 于 1 7 ℃的 自然条件下 , 二是指不育而 言( 不包括秕粒 ) 不孕粒和结实粒 的差异明显 ; 采用夜灌 水的办法 , 使夜 间稻株 中部( 幼穗处) 的气 温 比不灌水 的高 三是受害穗的结实粒 比不受害穗的结实粒千粒重还重 ; 0 . 6  ̄ 1 . 9 ℃, 对减数分裂期 和抽穗期冷 害都有一定 的防御效果 , 结 实 四是 由于突然遇到低温 , 所以受 害前生育正常。 率提高 5 . 4 % ̄ 1 5 . 4 %, 秧苗一 叶- -, L , 时, 经0 处理 2 3小时或经 0 — 1 . 3混合型冷害 5  ̄ C 处理 5  ̄ 7天 ,凡有 水层保 护的处 理在恢复 常温后都 没有发生冷 混合 型冷 害就是指延迟 型冷 害和障碍型冷 害在同一年 中同时 害症状 。秧苗期遇 到 1 0 — 1 2 q C 低温时 , 只要灌薄水就 可以防御冷害。 发生 。水稻在生育初期 遇低 温会导致延迟生育 和抽穗 ,在孕穗 、 抽 当气温为 5 ℃时 ,灌水深度以叶尖露 出水面为宜。在连续低 温危 害 穗、 开 花的时期再遇低温 , 则会造成部分颖花 不育 , 延 迟成熟 , 出现 时 , 每隔 2 - 3天更换田水一次 , 以补充水 中氧气 , 天气转暖后逐渐排 大量 秕 子 粒 。 除 田水 。另外 , 为促进稻株早生 决发 , 应采取设晒水池 , 加宽延长水 2 冷害对水稻 各生育时期的影响 路, 渠道覆膜 , 加宽垫高进水 口和 回水灌溉等综合增温措施 。 2 . 1播 种 到 出苗 期 3 . 6冷害来临 , 应急补救 出苗率与播种后 1 0日积温量显著正相关 。 如果播后 1 O 天 内积 据研究 ,在水稻开花期发生冷害 时喷施各种化学药物和肥料 , 温减 少 4 0 ℃就会造成播种至苗期的冷害 , 导致 出苗率 明显降低。 如“ 9 2 0 ” 、 硼砂 、 萘乙酸 、 激动素 、 2 . 4 一 D、 尿素 、 过磷酸 钙和氯化钾等 , 2 . 2分蘖期 都有一定 的防治效果 。 水 稻分蘖期遇低 温 、 主要 影响根茎叶和分蘖 的生长发育 , 延缓 幼穗分化 期 , 导致延迟抽穗 、 影响成熟和产量 , 该 时期是延迟 型冷 害 的关键期 。 分蘖期在 1 6 ℃以下不仅分蘖数少 、 科 研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也叫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其主要症状是出苗后的水稻幼苗叶片逐渐褪绿、变白、枯死,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生原因1.土壤质量差:水稻恶苗病的真菌常常藏匿在土壤和植殖体中。
因此,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含有丰富的养分和微生物,都会增加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率。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温高湿度大,特别是在春秋两季,以及雨水充沛的时候,是水稻恶苗病最容易发生的时候。
3.播种前不良处理:在播种之前不对种子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种子表面的病菌会传染给幼苗,从而导致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4.种植密度不当: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还与种植密度有关。
密度过大,导致空气和阳光难以进入水稻,使植株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增加了恶苗的产生。
5.肥料使用不当: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水稻的滞留,在潮湿的环境中易感染恶苗病。
过量的磷和钾肥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也会使水稻叶片表面变硬,易感染恶苗病。
防治方法1.土壤管理:在土壤管理方面,要加强有机质的添加、粉碎和中和肥效,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改善土壤结构,以减少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率。
2.早期治疗:在发现幼苗叶变白、变黄、开花或倒伏时,应立即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处理。
使用化学药剂或植物保护剂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扩散。
3.种子处理:在种子上涂抹杀菌剂或种植芽时,加入杀菌剂,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也可以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种子,以消毒和杀死表面的病菌。
4.合理栽培:在种植水稻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种植密度,避免过度密植,以便空气和阳光能够充分进入水稻栽培区。
5.肥料使用:在使用氮肥时要适量,过量氮肥会使水稻充满水分,对恶苗病的繁殖非常有利。
可以在土中添加适量的钾肥以提高水稻免疫力。
同时要避免施用过量的磷肥,以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率。
寒地水稻旱育苗立枯病的成因及防治技术

1无标 准 。一 是浇水 次数过 多,
称 之 为“ 疮 ”生 理性 立 枯病 , 秃 ; 主要 是 由于土 壤湿 度 大 , 棚 内温度 高 , 通风 炼苗 不畅 , 苗 徒长 , 系发 育不 良, 秧 根 蒸 腾 大于 吸收 , 造成 叶片 失水萎 蔫 , 初呈 青绿 色 , 后变 黄 , 严 重时连 片干枯死 亡 。
部低洼 积水 , 液 、 药 肥液 浓度 大 , 苗长 势弱 , 重时产 生药 严
害、 害, 肥 甚至造 成死 苗或不 出苗 。
1 土壤 消毒不到位 . 2
床土 播 种前 用 壮 秧 剂 进 行 土 壤 消 毒 、 酸 , 制病 调 控
方 米播催 芽种子 2 03 0 。三是 适 时通风 调控温 度 , 5~ 0g 做 到 播种后 至 出苗前 密 封期 保 温 , 出苗到 一叶 一心期 逐 渐 背 风面 小通 风 , 度控 制 在 2~ 8C: 叶一心 至二 叶一 温 52 ̄ 一 心 期对 温 度 要 严 格 管 理 , 渐 加 大通 风量 , 度 要 保 证 逐 温
1 立枯病成 因
11 苗床 选 地 和 整 地 不 合 理 .
一
床面一有干土就浇水, 床土湿度大、 温度低, 不利根生长 , 遇有 高温地 上部 徒长 ;二 是浇 水时 问掌握不好 ,随意 性
大 , 能按 照昼 夜 温度 的变化 , 不 调整 浇水 时 间 , 让秧 苗适
应浇 水 的水温 。
度 控制在 2  ̄ 0C。四是合 理 用 水 , 证床土 水 、 、 处于 保 气 热
良好 状 态 , 进 秧 苗 地 上 地 下均 衡 生 长 ; 苗 二 叶 - , 促 秧 1 1 , 前 基 本不 浇 水 , 以后 如 早 晨发 现 叶尖 露水 珠小 于正 常大 小 时 , 时 浇 水 , 就 浇 透 , 水时 应在 早晨 温度较 低 时 及 浇 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秧苗生理障碍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害和某些不良外界条件影
响,或者管理措施不当,都会产生生理障碍,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
发育,严重时造成水稻生产损失。秧田期水稻秧苗时常发生生理障
碍,轻则影响生长,重则秧苗死亡。
一、发生条件
1、青枯死苗。低温冷害和昼夜温差剧变、病害或土壤毒害、秧
苗素质差等综合原因。
2、翻根倒芽。一是在扎根未稳时淹水,种谷下陷或土壤通气不
良而缺氧引起;二是鳃蚯蚓、稻摇蚁幼虫及藻菌类危害引起;三是
灌排水时冲击引起。
3、黑根烂芽。土壤内有机酸过多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过多,在
淹水缺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有毒物质,使秧苗中毒。
4、烂种。因晒种不透,种子贮藏不当,损伤了发芽力;浸种不
透、换水不勤或种子消毒措施不当,使种谷在催芽时生活力消弱;
催芽时发生过烂芽、发粘等事故,损伤了种子生活力以及未出芽的
“盲籽”落田;谷壳破损,米粒裸露,病菌侵染;秧田泥浆过烂,
塌谷过深,谷种深陷窒息;秧板表层施肥过多、肥料过浓等都可引
起烂种。
5、白化苗。第1种零星散发属遗传性性状;第2种是受低温伤
害,引起叶绿素分解。
6、绵腐病烂芽。低于15℃,秧苗遭受冷害,抵抗力削弱,绵腐
菌乘虚侵染。
7、黄枯死苗。秧苗生长不良、长期低温阴雨、病菌侵染等综合
原因。
8、烂芽不扎根。播种过早,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在遭受冷
害情况下,再加上秧板过硬、过烂,长期淹水或高低不平积水所致;
或者播种过晚,遇高温强日照天气,秧板不平积水,局部水温过高,
烫伤或秧苗缺水晒干所致。
二、发生种类
1、青枯死苗(枯心死、卷叶死)。在二叶至三叶期间,从心叶开
始卷起呈污绿色,然后扩展全株,萎缩枯死,拔起秧苗,基部未断
裂。
2、烂芽不扎根。早田芽谷生长停顿,长期不能扎根或扎根入土,
时间太长,逐渐死亡;迟田芽谷不能扎根,或在扎根中途死亡,种
芽不伸长。
3、翻根倒芽。芽鞘伸长但根不入土,有时横向或倒长,头重脚
轻,种芽向下弯曲或斜着倒向秧根。
4、烂种。种谷尚未发芽或刚发芽就腐烂,谷壳颜色常转为深黑
至暗红色。
5、黑根烂芽。种芽从根尖开始,逐渐腐烂,不长新根,种芽枯
黄或变黑,有臭味。
6、绵腐病烂芽。芽基部稻壳裂开处长出棉絮状菌丝并发霉,有
时菌丝上粘附土粒、氧化铁或藻类,呈泥土色、锈褐色或污绿色。
7、黄枯死苗(剥皮死)。在一叶一心至三叶期间,从脚叶向心叶,
从叶尖到叶基,逐渐黄萎枯死。拔起秧苗,基部易断离。
8、白化苗。有2种情况,第1种是零星散发,开始就发生全叶
白化或部分叶长条形白色,其中全白的苗大都三叶期枯死;第2种
是叶色从黄到白,常自叶尖开始,当采取灌水、施肥等措施或天气
转暖后,仍能恢复生长。
9、缩脚死苗。秧苗过密受挤,生长滞后、株矮、叶数少、根弱、
黄瘦。
三、补救措施
1、青枯死苗。如低温袭击、冷后骤睛或温差过大,应精心管理,
可浅水勤灌或及时洒水,保持秧板湿润,防止卷叶;并及时补充养
分,可用稀薄人粪尿或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浇洒。
2、烂种。(1)浸种消毒:浸种时要吸足水分,消毒时要掌握好
药液浓度、药液温度及浸泡时间,及时清水漂洗,以免影响出芽(2)
掌握好催芽温度:催芽温度35℃左右,并及时翻堆,以免烧芽或出
现“盲子”;(3)下种:秧田稍晾,以落谷不陷为准;塌谷时以泥
浆粘住种谷为宜,不能过深。
3、黑根烂芽。主要是退水晒田,促进土壤通透,减少秧苗受还
原性物质影响而中毒,同时洒施稀薄人粪尿促进秧苗正常生长。
4、翻根倒芽。同“烂芽不扎根”。如有鳃蚯蚓、稻摇蚁幼虫及藻
菌危害,可退水晒田,或撒施石灰,防止危害。
5、黄枯死苗。如连续阴雨、气温较低时,应浅水勤灌,做到阴
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秧板湿润,增强土壤通透性,并及时
追施“扎根肥”、“断奶肥”,促发根长叶。
6、绵腐病烂芽。发现绵腐病烂芽应换清水灌溉2~3次,同时用
5000倍敌克松或2000倍硫酸铜喷施,喷施前秧田排水落干,并用
适量草木灰或稀薄人粪尿施1次。
7、烂芽不扎根。应及时发现,盖1层细土,使根芽与土壤结合,
不外露,保持秧板表面潮湿。
8、白化苗。首先是科学管水。播种后至现芽前以通气供氧为主,
秧田畦面应保持湿润,以利长根扎根;二至三叶期,以保温防冻为
主,可浅水勤灌,防止死苗;三叶期以后,可寸水护苗,根据情况
管好水。其次是及时追肥。齐苗后施“扎根肥”,二叶期早施“断
奶肥”,可用稀薄人粪尿或淡尿素液洒施,促进发根和长叶。
9、缩脚死苗。按烂秧及白化苗预防和补救措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