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性作品(9课时)

(对应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六章第二三四节)

一、从故事到讲故事

1、故事

何谓故事(story):故事是文本所叙述的事情,是作家叙事的原材料。

人们把讲故事的人想象成远方来客,但对家居者的故事同样乐于倾听。蛰居一乡的人安分地谋生,谙熟本乡本土的掌故和传统。若用经典原型来描述这两类人,那么前者显形为在农田上安居耕种的农夫,后者则是泛海通商的水手。实际上,可以说每个生活圈子都会产生自己的讲故事族群,这些族群几世纪之后仍保持他们的特点。……如果说农夫和水手是过去讲故事的大师,那么,工匠阶级就是讲故事的大学。在这里,浪迹天涯者从远方带回的域外传闻与本乡人最熟稔的掌故传闻融为一体。

很少人意识到,听者与讲故事者的淳真自如的关系,在于听者有兴趣保留他所听的故事。心无杂虑的听者的首要任务是使自己有可能重述所听的故事。记忆是史诗的"真正禀赋只有凭借博闻强记,史诗写作才能吸纳事件的进程,并且在事件过眼之后,能和死的威力和睦相处。对于列斯克夫虚构的普通人来说,他故事情境中的首领、沙皇,拥有百科全书似的广博记忆,这并不奇怪。普通人会说"我们的皇帝和他全家确实拥有惊人的记忆。"对古希腊人,记忆之神是史诗艺术的缪斯(Muse) 。这顶桂冠使观察者回到世界历史中的一个岔道。

——德〃瓦尔特〃本雅明:《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何谓情节(plot)或话语:这是讲故事的方法,或者是故事的布局方式,这样,情节不再纠缠于故事是不是真实,客观不客观。

2、讲故事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那些看起来头绪很多的零碎时间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系列。一部小说、叙述一件事或一部叙事作品中的某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作叙事话语。叙事一词一般包三个方面涵义:第一,叙事内容;第二;叙事话语;第三,叙事动作。即“讲什么”、“怎么讲”、和“谁在讲”。

三、开讲(故事)啦:讲什么、怎么讲和谁在讲

1、讲什么

1.1标题也是生产力

1.2故事的主角

提问:吉卜林的《傻瓜吉姆佩尔》中的吉姆佩尔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

(美)艾·巴·辛格:《傻瓜吉姆佩尔》,同名小说集《傻瓜吉姆佩尔》,万紫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扁平人物“十七世纪时,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英‟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苏柄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第59页。)

圆形人物:“假使超过一种因素,我们的弧线即趋向圆形。”(…英‟爱〃摩〃福斯特:《扁的和圆的人物〃小说面面观》,苏柄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第59页。)圆形人物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这类人物的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具有多义与多变的特点。

1.3故事内容

2、怎么讲

2.1开端与结尾

提问:如果把大团圆结局和悲剧性结局、和含糊的结局一同作为故事的结尾,那么请猜

测什么正在起变化?

c、次序:叙事或者情节的时间顺序。

顺叙:顺叙也称正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d、时段:各个部分在情节中占据的时间长度。

故事时间: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慢叙:故事时间少于叙述时间

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的那些古冢,据说,它们要不是坟墓,就是宿营地。在两者之中,我倒宁愿它们是坟墓,我像多数英国人一样偏爱忧伤,并且认为在散步结束时想到草地下埋着白骨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定有一部书写到过它。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准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和附近的牧师互相通信。牧师在早餐的时候拆开信件来看,觉得自己颇为重要。为了比较不同的箭镞,还需要作多次乡间旅行,到本州的首府去,这种旅行对于牧师和他们的老伴都是一种愉快的职责,他们的老伴正想做樱桃酱,或者正想收拾一下书房。他们完全有理由希望那个关于营地或者坟墓的重大问题长期悬而不决。而上校本人对于就这个问题的两方面能否搜集到证据则感到愉快而达观。的确,他最后终于倾向于营地说。由于受到反对,他便写了一篇文章,准备拿到当地会社的季度例会上宣读,恰好在这时他中风病倒,他的最后一个清醒的念头不是想到妻子和儿女,而是想到营地和箭镞,这个箭镞已经被收藏进当地博物馆的展柜,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一件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我真的不知道它到底证明了什么。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快叙:故事时间快于叙述时间

3、谁在讲

3.1谁在讲:你、我、他

叙述视角: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具体指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

第二人称:

候车室里的人们有睡觉的,有来回走动着的,个人都换了位置,只有聋哑夫妻和这个闲散的年轻人原地不动。他仍在抽烟,从穿着上看像是个年轻的医生或是镇上的这类人,体格强壮,沉稳的外表里透出对外界的特别关注,似乎可以随时投入其中;敏锐的眼神和充满活力的举止令人惊异,……但是当他站在那里皱着眉头抽烟时,你会意识到他永远不会表达出他对生命的感悟,……因为他的感受太深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