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排山楼金矿金矿成矿模式研究
辽宁排山楼金矿围岩的岩石学特征

辽宁排山楼金矿围岩的岩石学特征Malogo J.M.Kongola;王恩德;于明旭;Moustafa El Omella【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04(013)002【摘要】排山楼地区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为热量(约600℃)、化学活动流体和压力(地压应力和挤压应力).地壳震动是造成本区造山作用的原因.这种现象与板块构造理论相吻合.矿物分异作用序列为:首先,受火成侵入活动的影响,产生片麻岩、糜棱岩、花岗岩;然后,经历地压和挤压的作用;最后,发生各种类型蚀变作用,包括绢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方解石化、绿泥石化、脱氧作用等.排山楼金矿成矿模式可概述如下:a)成矿作用为热液蚀变型,矿床赋存在太古宙变质岩大型韧性剪切带中;b)矿体产于裂隙中;c)矿体形态与岩脉和细脉形态一致;d)围岩经历了强烈的蚀变作用;e)黄铁矿是最重要的富金矿物,热液流体来源于侵入体,在流经破碎带和裂隙带后,在围岩中沉积黄铁矿.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角闪岩、片岩、片麻岩和糜棱岩.区内广泛发育青盘岩化、泥化和绢云母化蚀变作用.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白云母、绢云母、绿帘石、黑云母、微斜长石、方解石、角闪石、云母和锆石.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岩和片麻岩中.主要蚀变作用为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硅化和方解石化.蚀变过程中,铁氧化物(铁帽、云母)覆于贫硫酸盐矿石表面.蚀变类型有青盘岩化(黏土)、泥化和绢云母化.通常,氧化铁与黏土矿物的混合影响卫星影像中光谱的反射.利用遥感技术方法,适于这类矿床的进一步预测研究.%Standard laboratory procedure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gold-bearing rocks of the Paishanlou area.Results indicate that,the rocks were formed in an alteration complex of medium temperature andpressure.The area was under intense polymetamorphism (ductile shearing,and hydrothermal metamorphism),which occurred along the deformation zone stretching from Jinzhou to Fuxin.The area bears some propylitic,phyllic (or sericitic) and argillic alteration styles.Gold minerals are contained in fine-grained pyrite in silicified zones,and associated with metamorphosed Precambrian rocks.The host rock is composed of gneiss,mylonite and trondhjemite granite,and has a distinctive gold-lead geochemical affinity.【总页数】11页(P85-95)【作者】Malogo J.M.Kongola;王恩德;于明旭;Moustafa El Omella【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P618.51【相关文献】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以辽宁排山楼金矿床与广东河台金矿床为例[J], 陈冲;魏俊浩;付乐兵2.BPSM-Ⅲ 型在线粒度分析仪在辽宁排山楼金矿的应用 [J], 严凡涛; 刘英驰; 李传伟; 吴畏; 庞利博3.辽宁排山楼金矿区深部成矿预测及靶区验证效果 [J], 武昌胜; 史志强; 刘彦兵4.辽宁排山楼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J], 张庆海;刘彦兵5.辽宁排山楼金矿T4矿体Au元素富集规律及其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J], 刘彦兵;屈海浪;胡博心;缪广;滕俊伟;武昌胜;王睿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水泉沟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5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辽宁省水泉沟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马丙乾(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3)摘 要:辽宁省水泉沟金矿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水泉沟一带,隶属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大板镇。
其工作区域位于辽宁省阜新市东南约14km 位置,地处于华北地块北缘燕山陆内造山带东北端的阜新金矿集中区。
水泉沟金矿经历了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克拉通盖层演化和中新生代陆内造山等多个构造的演化,形成了复杂且具有规律的构造格架。
本文针对水泉沟金矿内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该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特征、矿床形成的原因及情况规律进行分析。
了解该区域内部的构造格架,确定该区域的金矿分布特征,以便运用各种手段,为水泉沟金矿区提供相应的基础地质资料,并发现水泉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和找矿远景,为日后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泉沟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1-0053-2收稿日期:2020-11作者简介:马丙乾,男,生于1990年,汉族,吉林长岭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水泉沟金矿区是“七五”期间发现的,水泉沟金矿床与水泉沟岩体有时间、空间和成因上的联系,其矿床为重熔交代中高温热液矿床。
从上世纪70年代辽宁省地矿局第一区调队就对于该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到了1973年国家计委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九〇一队也对于其地质状况进行了勘探,直至2020年都有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该地区展开研究普查工作,并在具体的沟渠内进行金矿资源量的预测。
水泉沟金矿的矿体主要来源于热液成矿,很多时候对于此类矿石勘探人员无法直接通过视觉进行查询,只有技术显微镜才能够进行识别和精准判断。
本次研究在充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辽宁省阜蒙县水泉沟的矿区地质分布情况,分析该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化的分布状况,并借助土壤地球化学、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测量等手段查明水泉沟金矿区内的矿体数量、产状和具体规模,分析该区域内矿区的成矿规律。
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对于成矿的控制作用——以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为例

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对于成矿的控制作用——以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为例张璟;邵军;赵东芳;周永恒;王宏博【摘要】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空间位置相距较近,同属华北陆块北缘东段,且均产于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然而,东五家子金矿作为石英脉型金矿的代表,与以排山楼金矿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在成矿机制、成矿时代及成矿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比分析上述2个金矿的矿床特征,认为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造成了二者成矿的不同.与此同时,内蒙地轴宝国老隆起石英脉型金矿密集分布的格局与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稀疏分布的格局,这一鲜明反差现象也依据“波的传导”理论得到了较好的解释.与宝国老隆起具有相似局部构造环境的旧庙隆起已发现金矿点稀少,且存在明显Au化探异常,因而有望在该区域发现“东五家子式”金矿.【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5(024)006【总页数】9页(P545-553)【关键词】东五家子金矿;排山楼金矿;局部构造环境;内蒙地轴;燕山褶皱带;辽西【作者】张璟;邵军;赵东芳;周永恒;王宏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542.2辽西地区(阜新-朝阳-锦州一线)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东段,为西伯利亚板块、欧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复合作用叠加区,具有构造演化期漫长、构造作用复杂、成矿作用类型丰富等特点.以赤峰-开原E-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为界,北部为兴蒙造山带(Ⅰ1),南部为华北陆块(Ⅰ2).华北陆块辽西部分被E-W向凌源-北票断裂划分为内蒙地轴(Ⅱ1,北部)和燕山褶皱带(Ⅱ2,南部)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内蒙地轴出露大面积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图1),形成与该岩系密切相关的大量金矿床(集中于宝国老隆起Ⅲ1).燕山褶皱带仅于其东部(北镇隆起)出露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虽产出以排山楼金矿为代表的大型金矿床,但就矿床数量而言远远不及内蒙地轴.前人针对辽西地区基础地质问题、区域构造演化及金矿床特征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探讨[1-10],但就区域中内蒙地轴(Ⅱ1)与燕山褶皱带(Ⅱ2)金矿产出差异性缘由研究者甚少.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2个相邻构造单元金矿产出现状呈现如此大的差异性?宝国老隆起产出数量庞大(约101处)但规模较小的中小型金矿床、矿化点,北镇隆起产出数量较小(约8处)但规模可观的大中型金矿床,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于上述2个成矿差异性构造单元各自选取东五家子金矿(宝国老隆起)与排山楼金矿(北镇隆起)作为典型矿床,研究各自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各自构造单元演化环境对于成矿的影响,试图揭示辽西地区产自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但成矿特点、成矿时代、成矿类型等方面却大相径庭的两类金矿床的缘由.如上所述,以凌源-北票断裂为界,北部为内蒙地轴,南部为燕山褶皱带.内蒙地轴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宁城拗陷、宝国老隆起及旧庙隆起.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广泛发育,变质表壳岩主要为原地层划分中“小塔子沟岩组”,仅于旧庙隆起出露原“大营子岩组”和原“瓦子峪岩组”,“小塔子沟岩组”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辉石麻粒岩、辉石变粒岩及花岗片麻岩等,恢复其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夹科马提岩、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硅铁质岩[1],变质相达到麻粒岩相.燕山褶皱带仅于东部北镇隆起出露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变质表壳岩为原“大营子岩组”和“瓦子峪岩组”,岩性主要为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变粒岩、大理岩及磁铁石英岩,恢复其原岩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1],变质相为高—低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上述变质表壳岩以包体形式“漂浮”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TTG岩系及花岗岩)中.研究区内与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密切相关的金矿床数量众多,内蒙地轴构造单元中金矿床(点)多达101处,尤以宝国老隆起最为典型,金矿床(点)呈“蜂窝状”展布,如东五家子金矿、二道沟金矿、小塔子金矿等.相形之下,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中金矿床(点)呈“星点稀疏状”分布,如排山楼金矿、王蛮沟金矿等.2.1 矿床地质特征东五家子金矿位于宝国老隆起NE向金成矿带,赋矿围岩主要为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原小塔子沟岩组),其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辉石麻粒岩和辉石变粒岩等,恢复其原岩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0](图2).矿区内构造类型包括前寒武纪同变质期形成的NE向片麻理、紧闭褶皱、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及后寒武纪构造变形作用期形成的NE、NW、E-W及N-S向4组方向脆性断裂构造,其中以NW向和NE向断裂构造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据研究[11],矿区南部NE向凌源-北票断裂与东部NW向二道营子断裂是金成矿导矿构造,其伴生次级NW、NE向断裂为容矿构造.断裂构造初始发育期伴随的韧性变形构造分异作用与区域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热液活动使金等成矿元素得到初步富集.但笔者认为相较排山楼金矿而言,其韧性剪切金富集作用较微弱,因而未能在断裂构造初始发育期形成大规模金矿化.燕山期大规模构造运动使得上述断裂构造重新活化,岩浆作用伴随的期后热液活动使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的金得到充分活化、富集,形成大规模石英脉型金矿化带.容矿断裂与含金石英脉主要分布于上述两条区域性大断裂上盘1~4 km范围内的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远离该范围容矿断裂和石英脉数量急剧减少,蚀变与矿化减弱.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脉岩发育,主要有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流纹斑岩、辉绿岩和煌斑岩等,其中煌斑岩脉作为金元素沉淀的“屏障体”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常与含金石英脉伴生产出[12].围岩蚀变不太发育,分带性不明显,主要包括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等[12].成矿阶段可划分为:①早期硅化阶段,由乳白色石英和粗粒黄铁矿组成,以石英为主,含有少量自然金;②黄铁矿、金矿化阶段,主要由黄铁矿、烟灰色石英和金矿物等组成,黄铁矿呈细粒,金矿物为自然金;③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烟灰色石英、黄铁矿、银金矿等组成,是金的主要成矿阶段;④碳酸盐阶段,主要形成方解石.2.2 成矿作用海西期—燕山晚期,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陆块之间的多期次陆陆碰撞拼合作用及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使得东五家子金矿所在区域太古宙变质岩基底重新活化、重熔,形成壳幔混合源岩浆.岩浆上侵作用形成区域内花岗质侵入岩的同时,其伴生的底辟作用也使岩体周围形成一系列断裂构造,进入其中的岩浆热液由于压力不断积累而引发破裂作用[13].热液以“断层阀”模式运移,随次一级构造沿裂隙上升,进入围岩断裂体系过程中萃取围岩(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流体.含矿流体与下渗的大气降水混合,引起温压条件剧烈变化,发生成矿物质的沉淀,充填到变质岩区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后期构造活动使石英脉破裂形成新的裂隙,温度较低的含矿热液上升进一步富集成矿.东五家子金矿为赋存于太古宙变质岩中、燕山期成矿的造山型金矿[13].3.1 矿床地质特征排山楼金矿位于北镇隆起的北部,矿区出露地层包括: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原大营子岩组)、中元古界长城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图3).其中,变质表壳岩为一套层状变质基性火山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浅粒岩夹透镜状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呈条带状或“孤岛”状分布于大面积变质深成岩中.变质深成岩岩石类型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长英质片麻岩及花岗质片麻岩.其中,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要的含矿岩石类型,呈大面积展布;长英质片麻岩零星分布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变质表壳岩中,为矿区另一种重要的含矿岩石类型[2].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白云岩,部分岩段经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白云质糜棱岩.王长青等[3]认为矿体顶板围岩高于庄组白云质糜棱岩或糜棱岩化白云岩在成矿过程中多起到矿化屏障作用,是成矿的重要因素. 矿区内韧性剪切构造发育,主要分为E-W向韧性剪切带和NE向韧性剪切带.E-W 向韧性剪切带按空间分布可分为北、中、南3条韧性剪切带:北带位于排山楼一北营子一带,中带分布在尖山一石门沟一带,南带分布于寨子沟-上两家子北山一带.排山楼金矿的形成与北带关系密切.孟宪刚[4]指出,华北陆块东北缘的吉黑褶皱系及华北陆块南缘的特提斯构造域,均是从古生代以来经持续碰撞焊接,直至印支期才最终褶皱成山.华北陆块在其南部的扬子等陆块的碰撞推动下持续北上,直至遇到强大的西伯利亚陆块.华北陆块经顺时针旋转后,中国诸多陆块才最终拼贴于西伯利亚陆块南侧,E-W向韧性剪切带就是在这一构造运动背景下形成的.可见,E-W向韧性剪切带最终定形于海西末期-印支期.燕山期留存的NE向韧性剪切带规模较小,分为东、西两条带:西带位于尖山沟一排山楼东沟一带,东带位于二道岭一北营子南山一带.燕山期华北陆块受到太平洋板块NWW向俯冲作用,NE向韧性剪切带即形成于这一时期[3].排山楼金矿赋存于E-W向排山楼-北营子韧性剪切带与NE向尖山沟-排山楼东沟韧性剪切带交汇锐角区间的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可见,E-W向韧性剪切作用和NE向韧性剪切作用对于排山楼金矿的最终形成均起到一定的成矿作用.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及新太古代.新太古代辉绿岩分布于矿区西南部,经韧性剪切作用形成斜长角闪质初糜棱岩.海西期上两家子黑云母花岗岩和靳家店花岗岩均遭受北东向韧性剪切作用,暗示该期韧性剪切作用发生于海西期之后.矿区东北部分布有大石头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未遭到韧性剪切作用,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说明中侏罗世之后区域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结束.区域内脉岩较复杂,主要包括花岗斑岩脉、流纹斑岩脉、石英闪长玢岩脉、玄武玢岩脉及煌斑岩脉.围岩蚀变较为发育[5].水平方向上,蚀变带可以分为外、中、内三带:外带为绿色蚀变带,为热液交代角闪石、黑云母的产物.其中绿色黑云母的形成是重结晶的黑云母遭受退色蚀变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退铁的过程[5];中带为面状碳酸盐化带;内带为黄铁矿-绢云母化带,该带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蚀变带从外向内呈现变过渡关系,强变形的矿化中心蚀变类型最为复杂,向两侧趋于简单.垂向深度上,钾长石化较发育.蚀变发生的时序依次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绢云母化、钾长石化,均为变质变形期含矿流体充填、交代热构造带的产物.金矿体或矿化体发育于蚀变带中心部位的黄铁矿-绢云母化带和钾长石化带内,并表现出蚀变越强,金矿化富集越好的特征.根据蚀变岩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矿石类型:蚀变黑云斜长糜棱岩型矿石与蚀变长英质糜棱岩型矿石,后者主要分布在矿体浅部,向深部逐渐过渡为黑云斜长糜棱岩型.3.2 成矿作用据研究,排山楼金矿金质来源于黑云斜长糜棱岩与长英质糜棱岩等变质深成岩[6-7].不难理解,变质深成岩的形成过程,也是金初步富集的一个阶段.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将极大地促使地层中的金等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能够进入成矿过程.是否可作为金矿源层不仅取决于岩石含金丰度,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有条件将其释放出来,而变质作用恰是释放金的一个很好的途径[8].排山楼金矿所处的华北陆块北缘从新太古代晚期至燕山期经历了复杂、多期的构造运动,从新太古代晚期最初的韧性剪切带形成开始,每一次构造运动对于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系中的早期韧性剪切带都存在进一步叠加与改造,对于分散其中的金质也同步进行了再富集.矿区内广泛发育的海西期E-W向韧性剪切带和印支—燕山期NE向韧性剪切带交汇处为金成矿的最有利部位,便证实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对于金成矿的联合控制作用(表1).由于不同期次构造叠加成矿作用对于金矿的形成均起到一定富集作用,所以前人在矿区中获得不同测年结果的样品也成为可能(表2).因此,针对排山楼金矿这样的多期次成矿矿床,成矿期的概念无法单一化,其主要成矿期为海西期,最终定位成矿期为燕山期,但没有之前多次构造叠加成矿作用,也难以形成排山楼如此大规模的金矿床.付山岭等[9]指出,由于构造运动的多旋回性,韧性剪切带的活动也将是多期次的,那么多期次的韧性剪切活动必然造成Au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过程的多阶段性,这样多次富集叠加便可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而形成富而大的金矿床.排山楼金矿为产于太古宙变质岩中的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通过东五家子金矿、排山楼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可以认识到,虽然二者均产自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且均处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构造成矿环境下,但其成矿特点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3).是什么原因造成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的成矿差异性,笔者认为局部构造环境演化的不同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东五家子金矿所在内蒙地轴宝国老隆起之上石英脉型金矿密集分布,而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构造单元中仅有数个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分布,这也与局部构造环境演化不同相关.如前所述,以凌源-北票区域性深大断裂为界,北面为内蒙地轴,南面为燕山褶皱带.内蒙地轴的形成与发育具有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发生过多次拼合增生事件.伴随着中元古代华北陆块北缘裂解为E-W向裂谷,沉积了一套中元古界地层,之后的隆升造山作用标志着内蒙地轴雏形的形成,其判断依据主要为华北陆块北缘从中元古代早期到晚期沉积的变质地层原岩建造可以分为陆缘裂谷型、被动陆缘型和活动陆缘型,分别代表了古大陆边缘不同演化阶段构造环境特点[14].中元古界地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关系,且发生了明显的变质变形作用,从而证明有一次造山作用的发生.同时,凌源-北票区域性深大断裂最初形成于元古宙也为该次造山作用提供了佐证[15].该阶段的造山作用对于华北陆块北缘地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升降作用为主,并没有水平强烈褶皱作用,因此该阶段在内蒙地轴部位不可能形成与韧性剪切作用相关的“排山楼式”金矿类型.因抬升有限[16],“东五家子式”金矿类型也未形成.西伯利亚构造域对华北陆块北缘的影响于海西期达到高峰.随着古亚洲洋的消失,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陆块实现拼接,内蒙地轴所处部位得到进一步抬升,内蒙地轴以北、以南均发生强烈褶皱作用,以北形成兴蒙造山带,以南在陆块基础上形成燕山褶皱带.由于内蒙地轴处于相对隆起部位,类似“波的传导”中的波峰位置(图4),因而受到水平作用力引发的褶皱效应也相对较弱,而两侧构造单元则处于“波的传导”中的转折端位置,抬升作用有限,而褶皱作用异常强烈,深部体现为韧性剪切作用强烈[17],此时便具备形成“排山楼式”金矿的条件,因此“排山楼式”金矿主成矿期为海西期.在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由于抬升有限,含金热液沿糜棱裂隙运移,具有充分时间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表现为蚀变作用强烈,蚀变分带明显,从而形成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内蒙地轴大规模抬升发生于早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这一漫长地质时期[18],极有可能于中生代抬升(陆缘裂谷时期沉积了巨厚的沉积建造,需要一定时间的剥蚀作用)作用效果达到了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条件[19],因此伴随着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大规模发生,形成“东五家子式”石英脉型金矿.假设本区域太古宙变质岩系原始金含量相似,宝国老隆起部位前燕山期聚金作用有限,在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下由于断裂构造密集分布,只能进行局部(小范围)富集而形成密集的“蜂窝状”金矿(规模较小)分布现状.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部位则因经历前燕山期韧性剪切作用,金质已有很大程度富集(燕山期初始已实现一定程度富集成矿),燕山期经历的岩浆热液作用相当于二次富集,因而得以在原有金富集基础上实现进一步集中成矿(金矿规模大、数量小),从而形成“排山楼式”大型金矿稀疏的分布现状(图5).与此同时,东五家子金矿的含矿建造为原“建平群小塔子沟岩组”,排山楼金矿的含矿建造为原“建平群大营子岩组”.20世纪90年代,随着辽宁省1∶5万区调工作的全面开展,逐渐认识到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建平群”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已失去了原来的岩石地层意义,因而将其进行解体,拆解为变质表壳岩与变质深成岩.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均受到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控制,前者含矿岩系变质程度明显较后者高,如前所述,前者达麻粒岩相,后者为高—低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前人研究成果表明[21-22],区域内存在的高—低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是由麻粒岩相经变形及退变质作用形成,而这一转变过程极有可能于海西期在西伯利亚构造域对华北陆块北缘的影响下完成.可见,含矿建造的差异性也极有可能归结于局部构造环境演化的差异性.位于宝国老隆起东侧的旧庙隆起,其局部构造环境与宝国老隆起相似,但已发现金矿点寥寥无几,与宝国老隆起金矿“蜂窝状”分布格局形成鲜明反差.与此同时,旧庙隆起段赤峰-开原深大断裂处存在明显Au化探异常(图6),因此有望在该处发现“东五家子式”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比分析产自相邻但不同局部构造环境下的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得到如下结论.(1)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对于成矿可以起到关键控制作用.(2)由于排山楼金矿所处构造单元——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在海西期构造运动中处于“波的传导”中的转折端位置,抬升作用有限,而褶皱作用异常强烈,深部体现为韧性剪切作用强烈,此时便具备形成“排山楼式”金矿的条件,因此“排山楼式”金矿主成矿期为海西期.(3)东五家子金矿所处构造单元——内蒙地轴宝国老隆起在地轴中元古代雏形阶段仅受垂直升降作用影响,在海西期构造运动中也因处于“波的传导”中的波峰位置而未受到褶皱效应明显影响,因此不具备形成“排山楼式”金矿条件.与此同时,由于抬升剥蚀程度有限,也不具备形成“东五家子式”金矿条件.内蒙地轴的抬升作用一直持续到印支—燕山期,因此伴随着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大规模发生,形成“东五家子式”石英脉型金矿.(4)排山楼金矿主成矿期为海西期,金质已有很大程度富集,在燕山期的岩浆热液作用下金质在原有富集基础上实现进一步集中成矿,所以在北镇隆起形成“排山楼”式大型金矿稀疏的分布格局.东五家子金矿主成矿期为燕山期,之前并未有明显金富集作用,且燕山期断裂分布密集,因而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局部富集成矿,形成“东五家子式”金矿“蜂窝状”分布格局.(5)旧庙隆起具有与宝国老隆起相似的局部构造环境,且在赤峰-开原深大断裂旧庙隆起段存在明显Au化探异常分布,因此该区域有望发现“东五家子式”金矿.[13]邢树文,孙景贵,李月新,等.中国东北缘贵金属有色金属区域热动力成矿模式[J].地质与资源,2007,16(4):241—251.[14]刘正宏,刘雅琴,冯本智.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7,16(4):110—114.[15]王文武,武广,王宏博.辽西凌源-北票断裂带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J].地质与资源,2004,13(2):75—79.[16]王荣湖,刘志远,周乃武,等.含金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J].地质与资源,2007,16(1):16—22.[17]Windley B F,Alexelev D,Xiao W J,et al.Tectonic models for accretion of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J].Journal ofthe Geological Society, 2007,164:31—47.[18]张炯飞,祝洪臣.关于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及内蒙地轴的性质[J].吉林地质,2000,19(4):11—16.[19]于永安,岳杰峰,朝银银,等.辽西凹陷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大型金矿床的找矿模式及应用[J].黄金科学技术,2009,17(3):12—16.[20]张.辽西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长春:吉林大学, 2012:116—117.[21]陈树良,何振清.论建平群大营子组解体[J].辽宁地质,1997,2: 116—124. [22]孟小明,付庆,王刚,等.辽西建平地区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岩地质特征[J].有色矿冶,2007,23(2):8—11.。
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公司简介

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介二〇一二年十月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介一、基本情况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辽宁省排山楼金矿)位于阜新市东南,阜蒙县新民镇,距市区28㎞。
矿山于1997年7月建成投产,199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
隶属辽宁中金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旗下居前十名重点矿山,辽宁省最大的黄金矿山。
矿山原设计生产能力1200吨/日,经过两次改造,目前生产规模已经达到3000吨/日。
矿山自投产以来,累计生产黄金23.19吨,产值34.41亿元。
上缴税费近年来稳居阜蒙县第一、阜新市第三位。
2004年前为露天开采,同年10月转入井下开采。
井下开拓方式采用主副井联合开拓,主井为箕斗井,副井是罐笼井。
选矿采用全泥氰化炭浆工艺,自产矿石综合入选品位1.1克/吨左右,选冶回收率83%,年产黄金1400公斤左右。
选矿工艺流程为:三段一闭路破碎筛分-―两段两闭路磨矿分级――全泥氰化炭浆提金――高温高压解吸电解--尾矿压滤干堆。
公司设有坑口、选厂、运输车队等十四个部门,矿属职工526人,矿山从业人员总数近1000名(井下生产外包)。
二、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经营状况1.强力勘探,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资源是企业的生命,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建矿至今共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勘探,增加黄金储量15吨,特别是近三年增储10.2吨,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利用废弃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和规模效益排山楼公司为国内低品位矿山,入选品位1.18克/吨, 2010年我们科学分析,抓住金价攀升的机遇,投资7000万扩大1000吨/日处理能力,处理早期废弃的0.5-0.8克/吨的毛石,两年来共回收利用毛石70万吨,创利3000余万元。
3.重视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和谐标杆矿山排山楼公司以承担央企社会责任、建设绿色环保矿山为己任,在环境污染防治、矿区生态保护、绿化美化和尾矿干堆场综合治理等方面舍得下力气、花本钱。
同韧性剪切带复成热液金矿床:排山楼金矿

同韧性剪切带复成热液金矿床:排山楼金矿
吴雪桦
【期刊名称】《黄金地质科技》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排山楼金矿是近年来在辽西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同韧性剪切带复成热液金矿床,并具有发展为特大型金矿的良好前景。
这一发现证明华北地台北缘为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重要金矿化区,也说明区域化探工作找金的重要性。
【总页数】3页(P48-49,62)
【作者】吴雪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2
【相关文献】
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以辽宁排山楼金矿床与广东河台金矿床为例[J], 陈冲;魏俊浩;付乐兵
2.排山楼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特征及成矿作用 [J], 吴春林
3.辽宁排山楼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J], 董军
4.排山楼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的黑云母压象 [J], 时信忠
5.大兴安岭东北部受韧性剪切构造控制的中低温型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以二十四号桥金矿床为例 [J], 李士超;赵院冬;许逢明;王奎良;赵君;吴大天;孙求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排山楼金矿磨矿与分级系统技术改造研究

器 内部 结构及 工作 参数 进行 重新 设 计与调 整 , 小进 浆 口尺 寸 , 加 溢 流 管插 入 深 度 , 对提 高水 缩 增 相
力旋 流 器工作 压 力与 分级停 留时 间 , 而提 高水 力旋流 器分级 效 率 和 处理 能 力 通 过 以上技 术改 进 造 , 山楼 金矿 磨矿 与 分级 系统 处理 原 生矿 石能 力 由技 术 改造 前的 17 0/ 排 5 td提 高到 19 5/ , 术 8 td 技
系统 进行 了技 术 改造 。对 二段 bQ 3 0 6 0 l Y 2 0× 0 0球 磨 机进 行 了提 高充填 率技 术 改造 , 球 磨机 钢球 使
充填 率 由 3 %提 高到 4 % ,。 由 0 5 t ( ・ ) 高到 0 7 t( ・ ) 对 d 0 m 水 力旋 流 2 2 q值 . 7/ m h 提 . 9/ m h ; / O m  ̄ 5
表 5 矿 浆 泵
旋 流器 溢 流浓度 1% ; 4
一
段球 磨 机排 矿 一 0 20目含 量 1% : 8
分级机 溢 流 一 0 2 0目含 量 4 % : 4
二段球 磨 机排 矿 一 0 20目含 量 3 % ; 4 旋 流器 沉 砂 一 0 20目含 量 2 % : 0 旋 流器 溢 流 一 0 20目含 量 7 % 。 8
作者简介 : 张清波 (9 5 ), , 16 一 男 高级 丁程师, 主要 从事黄 金选 冶工艺科研 开发工作; 长春 市南湖大路 66 70号 ,301 10 2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6期/ 2 第 7卷
表 1 一段球磨 机
表 2 螺 旋 分 级 机
造 : 留原 有 一 段 MQ 30 保 G 20×40 50球 磨 机 及 直 径 为 24 . m双螺 旋 高堰式 分 级 机 : 二 段 M Y 70×30 将 Q 20 60
辽宁阜新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规律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辽宁阜新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规律研究马丙乾(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摘 要:辽宁阜新金矿床位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成矿地质背景条件良好。
研究表明:矿床严格受控于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属于蚀变破碎糜棱岩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太古界建平群瓦子峪组,矿源层区域出露稳定,找矿潜力巨大;含金蚀变带在走向上延伸较稳定,且在同一构造带上已发现大型金矿床多处,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矿床发育近矿围岩蚀变,如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等。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规律;成矿机制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9-2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Fuxin Gold Deposit in Liaoning ProvinceMA Bing-qian(Liaoning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Shenyang 110000,China)Abstract: The Fuxin gold deposit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and has a good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sit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NNE ductile shear zone and belongs to the type of altered broken mylonite gold deposit.The ore-forming material is mainly from Waziyu Formation of Jianping Group in Taigu, and the ore-source zone is stable and has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The gold-bearing alteration zone extends stably on the strike, and many large gold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same tectonic zone, showing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The deposit develops near-ore wall rock alteration, such as silicification, pyrite, chloritization, limonite, chalcopyrite, peacock petrification, etc.Keywords: Golddeposit;Metallogenicregularity;Metallogenicmechanism辽宁阜新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褶皱带东段、北镇凸起和辽西凹陷带的交汇部位,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动力和热能,形成了Au、Ag、Cu、Pb、Zn多金属成矿带[1]。
矿体“二次圈定”在排山楼金矿的应用

2017年第4期/第38卷I ol I黄金地质21矿体“二次圈定”在排山楼金矿的应用武昌胜,李传迎(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摘要: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排山楼金矿的矿体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逐渐增多,致使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波动幅度变大。
以排山楼金矿的10个采场为例,通过采场“二次圈定”前 后矿体的对比,绝大部分采场矿体在“二次圈定”前后变化较大,说明采场“二次圈定”在地质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
通过采场“二次圈定”有效地降低了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直接提高了地质资源的利用率,为排山楼金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矿山地质;矿体;二次圈定;采场;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排山楼金矿中图分类号:TD166 P624文献标志码:A〇引言采场矿体“二次圈定”工作是矿山地质工作的特 有阶段,它对查明矿体形态、产状、位置,降低采矿过 程中的贫化、损失,降低采矿成本,提升地质资料的可 信程度,认清矿体的赋存规律,提高矿山的整体经济 效益,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
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排山 楼金矿”)位于辽宁省阜新市新民乡,隶属中国黄金 集团公司。
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排山楼金矿矿体地 质品位在逐渐降低,矿体的空间赋存形态也越来越复 杂。
因此,准确掌握矿体的赋存状态,进一步提高矿 山资源利用率成为现阶段排山楼金矿的生产重点。
“二次圈定”是确定采场最终矿体边界的地质工作,它的精细与完善程度是影响采矿损失率与矿石贫化 率的最直接因素。
通过总结排山楼金矿前期开采采 场矿量及品位的变化情况,发现大部分采场的回采矿 量或品位都达不到前期设计预算。
因此,排山楼金矿 生产技术部提出了采场采准回采时进行矿体“二次圈 定”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实践,采场“二次圈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因此,排山楼金矿将采场矿体 “二次圈定”工作列入地质人员日常工作的重点。
1矿区地质简况排山楼金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的燕山台褶 带辽西台陷北镇凸起北部,其西部与朝阳穹褶断束相 接,北西与旧庙断凸相邻,东部与下辽河断陷接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排山楼金矿金矿成矿模式研究
[摘要]:阜新排山楼金矿位于锦州后三角山—瓦子峪—阜新大
巴韧性剪切带中段,为典型的同韧性剪切带变质热液型金矿床。金
矿体产于蚀变糜棱岩内。通过分析研究可知金矿物质来源为太古界
糜棱岩系,矿体在空间上受韧性剪切系统控制,主要为早期成矿、
中期的区域变质及晚期的韧性剪切作用三个成矿阶段。
[关键词]:排山楼 韧性剪切 热液型金矿 成矿作用 成矿
模式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26-0063-01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容矿岩石
矿区容矿岩石主要为角闪斜长糜棱岩系、黑云斜长糜棱岩系、
长英质糜棱岩系和钙质糜棱岩系四套岩石组合,其原岩分别与区内
角闪质上壳岩包体、ttg岩系、花岗岩和白云岩相对应。
2.2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可分为韧、脆性两类。
韧性剪切带:矿区可见两期韧性构造,分别形成于印支期(地
壳浅层次逆冲推覆型)和燕山期(地壳浅层次伸展型)。
脆性断裂构造:主要有ew、ne、nw向三组。ew向形成较早为印
支晚期,是区内控矿构造;其次为ne向构造,规模较大斜贯矿区,
形成燕山早期;nw向构造形成燕山晚期,规模不大。
2.3岩浆岩
3 矿化特征
3.1韧性剪切带与矿化关系
3.2围岩蚀变特征
金的矿化与碳酸盐化和黄铁矿—黑云母化蚀变密切相关,并由
此划分两蚀变带,即上部的黄铁矿—黑云母化蚀变带和下部的广泛
面型碳酸盐化蚀变带。黄铁矿—黑云母化蚀变带就是金矿体或金矿
化体,其中发育有面型碳酸盐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及黄铁矿化。
3.3矿化特征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蚀变长英质糜棱岩和蚀变黑云斜长糜棱岩
两种。矿物组合表现矿石矿物简单,为自然金,其它少见,金属矿
物以黄铁矿为主,金矿物是微细粒金,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及黑
云母为主,次为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等,
3.4矿体特征
4 成矿模式
韧性剪切变形使原岩遭受糜棱岩化,在形成糜棱岩的同时也形
成类含矿热液,沿糜棱岩面理沉淀成矿。排山楼金矿床成矿模式见
图3所示,主要为三个成矿作用阶段即成矿早期阶段,表现为太古
宙原始矿源层形成,中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含金变质流体,晚期韧
性剪切作用形成金矿体。
5 结论
(1)太古界糜棱岩系是金矿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
(2)金矿体在空间上受韧性剪切系统控制 ,该剪切带具有多
期次构造活动及多次成矿作用特征。
(3)金的矿化与碳酸盐化和黄铁矿—黑云母化蚀变密切相关。
(4)成矿作用阶段表现为:早期太古宙原始矿源层形成,中期
区域
变质作用形成含金变质流体,晚期韧性剪切作用形成金矿体。
参考文献:
[1]肖荣阁,刘敬党,费红彩,等.岩石矿床地球化学[m].地震
出版社,2008.
[2]吴雪桦.同韧性剪切带复成热液金矿床—排山楼金矿[j].黄
金地质科技,1992,28(2):48-62.
[3]王荣湖,刘志远,周乃武,赵纯福,侯根群.含金剪切带型
金矿床的成矿作用[j].地质与资源.2007(01)
作者简介:
刘颖利(1984-)女,辽宁,朝阳人,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
找矿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