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设西江经济带

合集下载

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建设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建设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05期收稿日期:2019-03-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体系研究”,项目号:17XGL006作者简介:杨西春(1968-),山东莒县人,梧州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创新管理、产业经济学;张堂云(1976-),女,湖南衡阳人,梧州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建设: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杨西春1,张堂云1,2(1.梧州学院商学院,广西梧州543002;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内涵上看,跨省区流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主要由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环境、协同创新资源环境、协同创新政策制度环境、协同创新社会文化环境等构成。

从实践来看,尽管自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珠江-西江经济带在协同创新环境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面临协同创新基础环境还不完善、协同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和不平衡、创新政策制度“碎片化”、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力度不够等着诸多困境。

建议珠江-西江经济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进一步协同推进创新基础环境建设,壮大和平衡协同创新资源,增强协同创新政策制度的系统性,并大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关键词:跨省区流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9)05-0060-08 一、引言在经济发展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创新成为国家和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大量的实践表明,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高低与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撑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硅谷、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地区、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日本的驻波、新加坡的裕廊化工岛、中国台湾新竹等都是例证。

珠江-西江经济带2014年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流域经济带,横贯广东省4市(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和广西7市(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很不平衡,经济带一体化协调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构建大湾区—广西—东盟合作示范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现答复如下。

我国和东盟山水相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近年来,双方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互联互通不断加速,人文交往更加密切。

我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和投资合作、城镇化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合作潜力大。

进入新发展阶段,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一湾相挽十一国”、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明显。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宜继续积极谋划推进我国特别是广西同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构建大湾区—广西—东盟合作示范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议,体现了您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东盟经贸务实合作,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具有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等有关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对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将在工作中积极研究。

一、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相关工作进展近年来,有关部门围绕深化我国与东盟经贸务实合作,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坚持扩大开放、推动务实合作等多方面措施,积极构建与东盟稳定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支持广西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投资、互联互通等合作,取得务实进展。

(一)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

“十四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高地。

202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广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生态补偿可行性研究

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生态补偿可行性研究

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生态补偿可行性研究徐灿清【摘要】近年来,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地位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珠江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粤桂经济一体化越来越表明粤桂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对珠江—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经验,以此来对该流域建设生态补偿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这对于推进珠江—西江,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流域生态补偿建设的发展、增强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具有重大的意义.【期刊名称】《梧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7)004【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珠江—西江流域;生态补偿;可行性【作者】徐灿清【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34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国家、社会层面都日益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当前的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已成为权衡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珠江—西江流域横跨我国东西部,把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连接了起来,是流域下游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腹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动脉,也是我国与港澳、东盟各国合作发展的桥头堡。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西江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重大的破坏。

因此,本文通过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可以为该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言献策,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现阶段珠江—西江区域内总体上呈现出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的两极,一边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另一边是经济落后的广西、云南、贵州和粤西地区。

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呈现出经济高度发达与发展极为落后的地区分化,甚至出现粤西地区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流域内西部地区还低的现象。

一带一路满分试卷

一带一路满分试卷

“一带一路”与广西“双核驱动”发展战略试卷满分:10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1.“一带一路”要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A 、综合保税区B 、跨境经济合作C 、跨境产业园D 、自由贸易区自己得分:3.02.根据“一带一路”走向,海上要以()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A 、港口城市B 、沿海省份C 、沿海产业园D 、重点港口自己得分:3.0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各国可以就()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A 、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B 、经济发展规划C 、经济合作意向D 、经济发展战略自己得分:3.04.加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A、贸易畅通B、资金融通C、政策沟通D、设施联通自己得分:3.05.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逐步形成连接()的基础设施网络。

A、亚洲与东南亚之间B、亚欧非之间C、亚洲各次区域D、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自己得分:3.06.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A、高速公路网络B、沿边道路C、铁路网络D、国际骨干通道自己得分:3.07.《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由()制定并发布的。

A、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B、美国政府C、英国政府D、中国政府自己得分:3.08.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A、对外开放B、改革创新C、科教兴国D、改革开放自己得分:3.09.“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A、团结互助B、文明共享C、理性合作D、文明宽容自己得分:3.010.“一带一路”贯穿(),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珠江西江经济发展规划

珠江西江经济发展规划

简化审批流程
推行“一窗通办”等政务服务模式,简化审批环节和流程,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
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地等成本 ,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珠江西江地区创业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经济带发展现状
珠江西江经济带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 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
规划目的和意义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珠江西江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珠江 西江经济带的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广 东省整体经济实力。
增强地区合作和发展活力
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跨区域合作和发展,有助于加 强地区间的合作和联动,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 和市场体系,增强地区发展活力。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实 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珠江西江经济发展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 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02
规划总体思路
规划指导思想
创新发展
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 新力。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
建设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
划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实行严格的生态 保护措施,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 。
06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

贵港经济规划:围绕西江做文章——贵港市编制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

贵港经济规划:围绕西江做文章——贵港市编制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

万 元 。 项 目二 的 道 路 改 移 、排 洪 沟 该 r程
灌 溉 渠 迁 移 工 程 、供 电 T 程 全 面 开 T , 钙 路 扩 建 工 程 设 计 方 案 已 修 编 完 成 。罗 湾 作 业 区 2 万 标 箱 及 件 杂 货 堆 场 和 库 O 项 目工 程 完 成 投 资 1 7 万 元 ,占 年 度 计 戈 49
市 委 、市 政 府 的 规 划 要求 , 求 切 合 贵 港 力 实际, 以产 业 园 作 为西 江 经 济 带 建 设 的依 托 , 保规 划既 与自治区的计 划 相衔 接 , 确 又 突 出贵 港 的特 点,以促 进 贵 港 经 济 的可 持 续 发展 、 越 发展 。 跨 实际 , 为充 分利 用贵 港 黄金 水 道 枢 纽 的优 势 , 该市 近 年 已加 大 了水 运 基 础 设
施 的 建设 力度 , 2 L 记 者 在 贵 港 港 猫 7 ] o4, 儿 山作 业 区 l期 丁 程 建 设工 地 现 场 看 到 , 二 整 个 l 机 声隆隆 , I 正 在 紧张 开 挖 T地 推 l I 机
市 交 通 部 门 把 今 年 9 港 口项 臼和 船 舶 建 凝 土工 程 , 闸栏 杆 项 目, 闸门机 、上 个 船 船 造 投 资 建设 任 务 层 层 分 解 , 展 “ 运 基 开 水 础 设 施 建 设 年 ”活 动 , 级 部 门 成 立 了工 各
批 准编 写西 江经 济 带产 业 发展 规划 的工 作
方 案 , 而 启 动 贵 港 市 江 经 济 带 产 业 发 从
成 大 部 分征 地 , 建 设 了6 大型 仓库 , 并 个 瑶
化 了部 分 后 方 陆 域 。 年 上 半 年 累 计 完 今 投 资 6 0 万 元 ,完 成 年 计 划 的 5 .% 40 12 :桂

西江文化与西江经济带建设刍议

西江文化与西江经济带建设刍议

[ 中图分类号] 1 7 F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o7 7 2 (0 O O— 05 0 O 10 — 7 32 1 )2 0 9 — 02
客家文化 、 龙母文化 、 粤文化( 粤语、 粤剧、 民生 西 江 文 化 是 岭 南 文化 的 源 头 之 一 , 地 化、 风 俗 等 )名 人 文 化 、 、 太平 天 国文 化 等 。我们 以“ 粤 位 重 要 文化 ” 为例做些 剖析 : 沿着西江往 下走 , 人们会发 西江 是珠 江 中段 的称 谓 ,流经 地段 大致 是 广
西江文化 与西江经济带建 设 刍议
李建平
[ 摘

要 ] 历 史上 , 江 流 域 诞 生 了灿 烂 的 文化 。 西 江文 化 属 岭 南 文 化 范畴 , 是 岭 南 文 化 的 源 头之 一 , 广 西文 化 的 西 也 是
个重要组成部 分。 文章论述西江文化在开发 西江黄金水道 、 建设 西江经济 带和促进 广西的经济社 会发展 中具有的重要的意
21 0 0年第 0 2期 ( 总第 17期) 1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C A T LE T R R S SA D S IN E&T C N L G O S A N E P IE N CE C EH OO Y
N .22 1 O0 , 0 0
( muaieyNO.1 ) Cu lt l v 1 7


东西部的广信到广西 中部的贵港市一带。广西境 内西 江 流域 包括 梧 州 市 、玉 林 市 、贵港 市和 贺 州 市, 一般称 为桂 东 和桂 东 南地 区 , 总面 积 478 . 5万 7 k 占广 西全 区面 积 的 2 % ,总 人 口 1 3 . m, 0 6 5 7万 人, 占广西全 区人 口的 3.9 西江 流 经 的这 片土 20%。 地是 岭南 文化 的 主要诞 生地 。 历史上 , 西江流域诞生 了灿烂的文化 。早在舜 尧时期 ,在洞庭湖以南到西江中部一带就有了一 个苍梧国。《 汉书音义》 中记载 :苍梧越 中王 , “ 自命 为秦 王 ” 表 明 分 布在 西 江 流 域 的苍 梧 族 群 , 百 , 是 越 民族 的一个 地域 广大 、 力 强悍 的部 族 。先 秦时 实 期 活跃 在 广 西 的 “ 骆越 ” “ 瓯 ” “ 梧 ” 大 部 、西 和 苍 三 落, 如今 只有 “ 苍梧 ” 为地名历经两千多年沧桑 作 岁月保 留了下来。现今在贵港 、 梧州、 贺州等地 出 土的大量青铜器 ,说 明当时已有较先进的技术 和 文化 。秦汉时期 的南越 国, 汉代的儒教文化传播 , 推进 了 中原 文 化 与 当地 本 土 文化 的交 融 和 发 展 。 近代 中国 的政 治 革 命 、文 化 运 动 ,如 太 平 天 国运 动 、 中 山的 民族 民族 革命 , 桂 系 的广 西 建 设运 孙 新 动等 ,以及沿珠江 口逐渐 向上游西江侵淫 的商贸 行为 ,使 得桂 东 地 区更 多 地 接 受 了近代 先 进 思 想 文化和商贸经济观念所形成 的商贸文化 。尤其是 太平天国运动和民国新桂系统治时期 ,这里诞生 了众多中国革命史上的风云人物 ,像太平天 国初 期的核心成员六大王 : 东 、 、 、 、 , 天、 西 南 北 翼 4个是 桂东地区人 , 国民党新桂系首脑 , 可以说有一半也 出自 这里 , 如李济深 、 黄绍口 、 黄旭初 、 夏威等。 西江文化久远神奇 , 内涵丰富。沉淀在这片土 地上的文化类型 ,较典型 的有青铜文化 、舜帝文

西江黄金水道规划

西江黄金水道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桂政发〔2010〕1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桂发〔2009〕24号)精神,进一步提升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经自治区十一届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

现将《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我区沿西江地区,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西江水运直达粤港澳,与国际海运对接,是西南地区出海水运主通道,在国家内河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新形势下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开放、合作、协调、高效、保护、生态”的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面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步伐,完善提高水运能力,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铁路、公路、水运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沿江产业振兴提升集聚,推动形成西江经济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要切实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纳入国家相关规划;要切实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协调合作,使西江水运建设与上、下游省份水运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动态评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自治区报告。

附件: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二○一○年三月一日附件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前言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运营、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中央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广西沿江经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2 |广西经济西江经济带建设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建设西江经济带

文 \ 沈小春西江经济带建设已列入2013年全国政协重点调研提案,广西正积极配合全力力推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西江经济带建设涉及面广,要解决和协调的问题和困难较多,需要国家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的大力支持。那么,西江经济带建设,到底需要国家哪些支持政策?笔者认为,广西应从以下几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

设立西江经济带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个区域的发展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找准切入点,要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能破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西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重要“黄金水道”,也是粤港澳水源的生命线,西江经济带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西江经济带建设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保持生态环境”和“促进产业发展”这一对矛盾。因此,西江经济带建设要以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其发展的总体功能定位、沿江各市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都要围绕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题出发,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突出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应积

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西江经济带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或“西江经济带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争取有关流域开发相关政策的先行先试,破解“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调和谐的难题,为国家进一步推进流域开发探索发展路径、经验,打造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本,以达到国家层面破题的要求。

设立西江经济带发展专项资金西江沿江大部分地区的财力都不强,特别是百色、崇左、来宾等市,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财税来源不广,群众贫困面较大。应积极争取设立西江经济带发展专项资金,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西江经济带区域内新增地方财政及建设项目有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用于设立西江经济带发展专项资金,以投资入股、定额补助、对发行企业债券和贷款实行贴息等方式,扶持区域内的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类企业的发展。 

设立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为了保持西江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西江上、中游地区在产业发展的领域、行业上一直受到限制,一些产业被禁止或限制发展,造成产业发展不足,产业体系不完整,产业竞争力不强。应积极向国家争取设立“西江

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引导优先支持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为重点项目、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实行产业倾斜政策一直以来,国家在西江经济带布局的重大产业项目偏少,由于没有大产业、大项目带动,导致该区域产业发展落后,特别是由大产业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发展不足。应积极向国家争取在此区域布局一些大产业项目,对区域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向国家申请批准设立桂粤产业园区,园区内企业同时享受桂、粤两省区的相关优惠政策。

组建“广西西江银行”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西江经济带设立地方性银行,以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筹建“广西西江银行”,或改革重组沿江的百色、崇左、柳州、来宾、贵港、梧州等市商业银行,通过整合产权,共同组建“广西西江银行”。“广西西江银行”可在广西沿江各市和自治区内其他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以搭建区域投融资平台,支持2013年第08期 | 53 |

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资金融通。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西江经济带沿线相当部分地区是农村,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种投资增长较快,对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农村融资渠道窄,资金来源少,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破解“三农”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因此,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对具备条件的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加快组建成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积极稳妥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加大对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近年来,广西大力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西江水运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资金有限,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还很大。此外,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完善和提升这些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应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强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把航道整治、港口和码头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枢纽和船闸建设及维护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层面,特别是公益性的水运项目,构建以水运主通道为骨架、干支相通、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二是加大对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路联运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现代化。三是加大对区域内能源、水利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

允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跨区域周转

根据国务院2008年下发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县(市)为单位开展,实行行政区域和项目区双层管理,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项目区应在试点市、县行政辖区内设置,挂钩周转指标只能专项用于控制项目区内,不能跨项目区周转使用,其结余指标也只能在本县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周转指标的跨区域使用。目前,国土部正研究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县有偿调剂的有关政策。因此,应积极向国家争取,一是增加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二是允许西江经济带域内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区域调剂使用试点工作。此外,还应积极争取国家大力支持西江经济带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对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使用未利用地的建设项目,国家在安排用地计划时予以倾斜。二是鼓励对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新增耕地在保证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允许在自治区域内用于占补平衡。三是进行土地管理改革,开展多种模式的征地安置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等方面的改革试验,探索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一次报批、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建立西江生态补偿机制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洪涝灾害严重,为了保持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上、中游地区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上作出了巨大牺牲,在下游发生咸潮时积极调水以淡压咸,为保障下游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下游地区对上中游地区实施生态补偿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上、中游地区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探索建立上、中、下游之间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的呼声一直很高。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逐步建立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下游与上游地区、开发与保护地区、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开展生态补偿。因此,应积极向国家争取在西江经济带探索建立西江生态补偿机制,设立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示范区,积极探索在西江上、中、下游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对因生态、资源环境保护而牺牲发展利益的地区给予应有的经济补偿,共同推进西江经济带上、中游区域生态平衡建设。

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西江经济带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及良好的口岸和通关环境,近年来开放型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提供了有力支撑。应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是加快推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争取国家早日批复;二是支持在西江经济带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如在贵港港、梧| 54 |广西经济

西江经济带建设贫困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三位一体”发展与探索

——浅谈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发展思路与建设

文 \ 蓝启章

州港申请设立内河港保税港区,实施封闭管理,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城镇化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原有行政区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城市的发展,亟需进行区域调整。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对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推进中心城市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影响的周边县或县级市,整合设立地级市的市辖区,如撤销柳江县、鹿寨县,整合为柳州市市辖城区,推进柳江、

鹿寨与柳州市区同城化发展,为建设柳州超大城市打下基础;或对规模较大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特大型乡镇,整合设立地级市的市辖区,推进统一高效开发。

建立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西江经济带建设涉及跨省区合作,应积极向国家建议建立跨省区合作协调机制。一是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区域之间项目建设,牵涉到规划、土地、融资、环境等诸多方面,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建立跨省区协商推进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多地区互动、多部门协作的共同建设模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加强产业合作。二是建立跨区域重点领域互通机

制,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要积极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着力探索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跨区域互通机制,以促进跨区域生产要素共享和自由流动,以及信息的共享和互通。三是建立完善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针对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生态补偿等关键问题,成立区域联合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等联合办公机构,打破行政框架制约,协调相关主体进行沟通。四是建立完善中央与地方、桂粤两省区及沿江各市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会商机制,就区域内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重大改革、发展政策、协调管理等方面进行会商、协调和沟通。(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工业化、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相辅相成。扶贫开发是实现农业现代

化重要举措,也是确保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新时期国定贫困县和广西扶贫开发工作程度最深、任务最重的县,如何将工业化、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发展,这是都安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所谓工业化、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三位一体”模式,是以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为载体,以工业化带

动城镇化,以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