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发展态势与形势研判——基于中国“走出去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对策

晓外语 、 悉国际惯例 、 熟 并能按 国际惯例管理海外并购企业 、 有
良好 经营策略胆识 的高级管理综合 型人 才, 这将直接影响到并 购后经营管理状况’ 事关整个跨 国并 购的成败 。 21 并 购后 的整合能力不足 .. 2
并购成功 只是一系列问题的开始 。 我国企业并 购后收益不
di 036 6i n10 — 5 42 1 .1 6 o 1 . 9 .s. 6 8 5 . 2 . 7 : 9 s 0 0 0 0
跨 国并购是全球资本 、 技术 、 人才和市场的联合 与重组 。 近 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在政府“ 走出去 ” 战略的推动下, 我国有越 来越多的具备实力 的企业 开始参与全球资源再 配置 和资产重组活动 , 扩大 了生产规模 , 获得了更大的市场 , 得到了 更好 的技术与人才, 企业竞争力有 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 , 由于企 业 自身 、 人才 以及政 策等因素 , 国企业 在实行跨 国并购时 遇 我
多起 , 中国企业 并购数额 以7 %的速度增长 , 国并购 已经成 0 跨
为中国企业对外投 资的主要方式 。 11 主体逐渐多元化 .. 2
进入2世 纪后 , l 随着私营企业 自身实力的增强 和全球竞争 的加剧 , 营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经营之路 。现在我国跨 国并购 私
311 大力开发 、 . . 培养跨 国经营人才
经营 与管理
! 竺 垒 兰旦
Vo . 9 ., 01 11 No 12 2
垒! 璺 !
我 国企 业跨 国并购 的现状及对 策
赵 谊, 云川, 理 廖 段
( 庆工 商 大学 会 计 学院 . 重 重庆 406 007
,
摘 要 : 界 经济 一 体 化 和全 球 化 的趋 势 使 得 各 国企 业 逐渐 融入 到 国 际竞 争 的 行 列 中 。 在 这 种趋 势 下 越 来越 多 的 中 国 世 企 业 走 出 国 门, 行跨 国并 购 。但 在 跨 国并 购 中 , 对 于发 达 国 家企 业 , 国企 业 在 实 施 跨 国并 购 的 进 程 中 失 败 往 往 多 进 相 我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
跨国并购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对中国企业自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全面了解并购背后的动因和影响因素,也有助于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概况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加,特别是在跨国并购领域。
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国并购国家之一。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领域包括能源、原材料、金融、制造业等。
典型的案例包括中国海外收购石油公司、矿业公司等资源型企业,以及中国企业收购国外汽车、机械、化工等制造业企业。
这些并购案例不仅在规模上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而且在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市场布局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扩张、资源获取、技术引进和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
市场扩张是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需要通过跨国并购来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品牌影响力较大的行业,如汽车、电子、化工等,通过跨国并购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首要选择。
资源获取是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另一重要动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之一,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取海外资源,保障国内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技术引进和品牌建设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常面临着技术、品牌等方面的短板,因此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中国企业自身的影响是显著的。
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并为自身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企业开始实施积极的跨国并购战略。
随着国内企业的激增和国外企业的涌入,使国内各方面资源呈现不足的趋势,为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并以此提升竞争力,大量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跨国并购潜伏着很多的风险和问题,比如经验的缺乏和保护意识的不足等。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并提出应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风险的防范机制及对策。
关键词: 跨国并购战略并购现状并购风险防范机制大纲: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一)跨国并购的规模和金额持续上升(二)投资地区分散,覆盖地区和行业广泛(三)并购主体以国企为主但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四)并购的目标公司多为经营业绩不佳甚至倒闭亏损的企业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问题(一)跨国并购的经验缺乏(二)跨国并购的政治和法律风险(三)跨国并购的融资途径风险(四)跨国并购的信息不对称(五)跨国并购后面临的问题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机制及对策(一)企业要有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二)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国门(三)采取渐进、灵活的并购策略(四)政府开展有针对性的政府商业外交(五)在并购前的差异研究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正文:跨国并购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并购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对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部分或全部的股份或资产进行收购,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
跨国并购一方面加剧了跨国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也给跨国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我国企业开始积极的实施“走出去”战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跨国并购战略。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大规模跨国并购案件频频发生,使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战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购金额也不断增加。
例如2005 年的我国海洋石油公司竞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时,涉及金额竟然高达185 亿美元[1]。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并购问题研究——基于中国海外并购20余企业的数据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并购问题研究
——基于中国海外并购20余企业的数据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一)“一带一路”的提出
(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三、“一带一路”推进农业企业“走出去”的政策
(一)加大对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力度
(二)强调国际产能合作
(三)优化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工作
四、中国企业国际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企业的举例
(二)并购之后存在的共同问题
(三)对海外并购的经济总结
五、我国企业并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所并购企业做清调查
(二)明确企业并购的目标
(三)制定并购规划
六、对企业并购应采取的相关政策
(一)积极支持企业稳步“走出去”
(二)加大对外投资力度
(三)强化海外经济合作区建设
七、总结
八、参考文献
九、致谢。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动因和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动因和对策研究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动因(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获得资源、开拓市场、获取技术、品牌建设等动机的驱使下,诸多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并购的频次、金额、范围等不断扩大,日益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
1. 数量显著增加,规模逐步扩大。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近年来吸引了各界关注。
2003 年中国海外并购为 36 亿美元,从 2003 年到 2007 年五年间,投资增长了 10 倍, 2007 年并购规模达到中国 GDP 的0.8% , 2008 年并购规模已达 423 亿美元。
2. 交易分布地理特征明显。
发生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汽车、制药、高科技、能源和基础材料;而房地产、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则较少发生海外并购。
在交易的地理分布上,总体上并购交易集中在亚洲,但由于中国自身矿产和能源资源供应有限,对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收购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
一些行业的领先企业已开始更积极寻求增长和全球发展,并购交易趋向于涉及全球多个地区和多个行业。
3. 业绩表现喜忧参半。
中国企业近年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在业绩表现上不如西方企业。
按照价值创造标准,以交易宣布前后的股价变动即交易增加值和成交价格过高的比例来衡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如 2007 年 11 月,中国平安已累计向富通集团投资人民币 238.7 亿元,由于该集团股价大幅下挫,进而连累中国平安这笔投资的价值缩水了逾 95% 。
2008 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危机已经扩散至实体经济,其中汽车业已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销售大幅下滑,无一幸免地陷入了困境,就连一向凯歌高奏的丰田汽车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对未来发展表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谨慎,国际市场资产价格短短数月已经出现大幅缩水。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特点及其前景

投资柔性 管理 、 营运资本柔 性管 外部环 境变化、 内部财务要求 , 考虑 到各 确定性 因素逐渐增加 , 企业资本运动处于 性 管理 、
以支持更大规模 的跨 国并购 。 自2 纪 的发展 道路 。回顾西方企业发展史, 0世 可发 政府 的大力推动下 、 尤其是在 中国企业家 九十年代 以来 , 海外资金的持 续流入使 得 现企业 国际化发展主 要 由出 口贸易到对 的努力奋斗与争取下 , 中国企业 的海外并 我 国外汇储蓄激增 。 根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投资, 进而跨 国联盟的进程 ; 第二, 中国 购将不 断缩小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 中国企 的最新 统计 , 截至 2 1 0 1年 1 O月底 , 国 企业近 年来取得成功 的海外并购, 我 都运用 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将越来越高, 中国企 外 汇储 备总额已经达 到 32万亿美元 。因 了国际战略同盟关系 , . 当地 目标企业一 般 业 的海 外 并 购 必 将创 造 世 人 瞩 目的成 就 。 此, 雄厚 的外汇 资金储备为我 国国有企业 是 同盟 方 。
收录 日期 :0 2年 1月 1 21 1日
一
、
引言
20 0 8年 由美 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 外交支持等, 以进行海外 并购 的中国企 因总经理 陈久 霖在石油期权和 期货 投机 所 了整个 世界 ,对世界 经济产生很 大的冲 业 中, 国有企业举足轻重。 击 , 国对外经济缩水非常严重 。我 国的 各
基 于柔性视 角 的企 业财 务管理
口文 / 利 明 王
( 淄博正元矿业有限公 司 山东 ・ 淄博 )
对企业 的财务活动及 理和收益分配柔性管理。 企业筹资活动柔 [ 提要] 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使得 不断的变化过程 中,
现代 企 业要 实现较 高的绩效 、较好 的发 其管理带来了重要 的影响。因此 , 企业 的 性主要是指在企业进行 筹资活动 的过程 展, 就必须将柔性理念 融入到 财务 管理 当 财 务 管 理 策 略和 方 法 必 须 适 时 调 整 , 以适 中, 筹资方式 、 对 筹资渠道 的选择 余地 以 中。 文首先从 财务活动 的各方面对企 业 应 瞬 息 万 变 的 市场 环 境 , 企 业 柔 性 财 及 对 资 本 成 本 、 资本 结 构 的 调 控 适 应 能 本 实施 财务 柔性 管理进行分析 , 并对 柔性 财务管 务 管 理 也 就成 为必 然 之 选 。 理 与传统 财务 管理相 比的特征进行 阐述 , 然后介 绍企 业实施 柔性 财务管理 的意 义,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与对策分析-4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与对策分析第一章绪论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国家进一步提倡“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企业向外拓展业务,开展海外投资与工程承包效劳。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企业向海外拓展带来了契机,我国石油建设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主动参与海外竞争。
不管对石油建设企业自身开展,还是从国家能源战略平安考虑,向海外开展,实施跨国经营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要取得长足开展,就必须实施跨国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融入到世界石油经济体系之中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的实力。
这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开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石油企业谋求生存和开展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源自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在九十年代就开始被广泛关注,最早是由实行全球经营的跨国公司提出。
从概念上是指一个国家具备开放型经济,或者叫开展国际化,最早的提法是国家经济国际化,进而提出用GNP替代GDP。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的战略,它是从生产要素、市场等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提出来。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带动了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第一是国际贸易快速开展,一个国家通过国际贸易这个手段与国际市场对接、促使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第二,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导致了它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影响已经超越单纯的经济范围,他们不仅在经济领域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对于法律、法规以及国际规那么的影响也无处不在。
每个国家到达一定程度的开放,它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开展的拉动力特别明显。
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使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在一个世界舞台上去充分利用资源,把握时机,会带来很大的利益。
本文研究中国石油建设企业的跨国经营,为中国石油建设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特点的跨国战略,并为战略实施提出建议。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我国石油建设企业跨国经营寻求时机,为其跨国战略的制定带来启示,使其在海外竞争中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保障国家石油平安做出应有的奉献。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企业日益走向国际化,跨国并购成为其拓展海外市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并针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和信息梳理,为中国企业制定有效的跨国并购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逐渐增强,跨国并购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交易规模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其中,金融、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领域。
在金融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来拓宽国际业务渠道,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例如,中国银行收购了美国银行的美国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平安保险收购了比利时的寿险企业等。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市场渠道,提升核心竞争力。
例如,中国联通收购了美国通信设备公司Motorola,中国海尔收购了美国的家电品牌GE等。
在房地产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境外房地产资产,来实现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
例如,中国恒大地产收购了英国的伦敦市中心房产等。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更多地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大、产业发达,对中国企业来说具有比较成熟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护。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国家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跨国并购活动进行限制。
比如,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审查,并对一些中国企业施加限制措施。
其次,文化差异和管理问题。
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会面临与外国企业在商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这需要中国企业进行适应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发展态势与形势研判——基于中国“走出去 贾培煜 太原师范学院 摘 要: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跨国并购规模呈显著上升态势,但大规模海外并购引起了外国及本国监管机构更加严格的审查,且受限于单一融资方式,不仅民营企业发展动力有限,使得跨国并购规模强势上升态势下所隐藏的企业财务风险也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加之有限整合能力更是带来了企业后续经营危机。未来应更关注在“走出去”后的跨国竞争力的培养、明晰并购战略减少投机性并购动机、明晰并购战略减少投机性并购动机,以及改变单一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跨国并购;跨国竞争力 自2000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并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商务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企跨国并购涉及164个国家的7961家企业,交易金额已达到1701.1亿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2017)”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跨国并购是中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但近期以来,部分经济体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发达经济体对跨国并购的准入审查风险加大,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实质性谈判尚需努力,加之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局部极端势力和排外情绪外溢,这对我国跨国并购带来巨大压力。探析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体状况、优劣及未来发展路径,对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跨国并购规模呈显著上升态势 自2005年“走出去”战略正式实施至2016年底,11年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数量从150次上升到742次,増长了逾五倍;交易金额也从2005年的65亿美元跃升至2015年的1213亿美元。且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除去金融类并购,2016年中企跨国并购涉及164个国家的7961家企业,交易金额高达1701.1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44.1%。汤姆森路透社数据也显示,仅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就达到2015年的两倍,涉及交易总金额2209亿美元,占全球跨境并购总额的16%;2016年度中企海外并购案例中,交易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高达40项。其中,中国在德并购额从2015年的12亿欧元激增至110亿欧元,首次超过德国在华并购额(2016年德国在华并购额仅为35亿欧元);对美投资同样增加迅速,2016年度并购交易达456亿美元,该规模是2015年的三倍。这意味着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企的海外并购持续活跃,始终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 (二)传统行业单笔交易金额持续提升 中国跨国并购规模的扩展,不仅体现于并购次数的不断增加、交易金额的持续扩大,更直接体现于单笔交易金额的持续上升。查阅Zephy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及商务部相关数据发现,自2005年中国海运集团以超过15亿美元的价格竞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公司开始,2005-2008年间中企跨国并购排名前五的案列均是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宗并购;2009年中石化斥资72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将单笔跨国并购交易金额提升至新高度;2012年中海油斥资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更是直接刷新2005-2015年中企跨国并购单笔交易最高金额;2016年2月3日中国化工更是以430亿美元实现对先正达100%控股,再次创造了中资企业海外收购规模的新纪录。2016年10月7日,海航集团同意以100亿美元收购CIT Group Inc.旗下的飞机租赁业务,以此打造全球第三大飞机租赁公司,这同样是单笔并购交易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宗并购案,整个2016年排名前五的跨国并购案平均交易金额已超过5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伴随“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做大做强的不再停留于规划,而是逐渐转变为具体行动。 (三)跨国并购所涉及行业显著扩展 2015年,金融行业在中国企业已公布的境外收购案中占据21%的市场份额,交易规模达25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273%,金融企业成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收购标的。同时,工业和零售行业跻身三甲,分别占据18%和14%的市场份额,交易金额分别为219亿美元和163亿美元,均实现三位数的同期增长率;以BAT、乐视、万达、苏宁等为代表的国内资本共同影响下,中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获得长足发展。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6年间,中企在海外体育领域的投资就实现了从400万美元到14亿美元的巨幅增长,使体育领域成为我国跨国并购中增长最快的领域;而且,2016年,国内旅游业加速整合并通过海外并购做大做强,形成了中国海外并购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以携程为例,自2010年收购香港永安开始便正式开启跨国并购之路,2015年收购全球领先的在线廉价航空机票信息集成和直连预订平台Travelfusion的多数股份;2016年以120亿人民币收购全球旅游搜索企业天巡公司。以高科技行业作为标的的跨国并购也呈现上升趋势, 2016年上半年以高科技行业企业为标的的交易额达到253亿美元,而在201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仅仅为43亿美元,2015年全年为159亿美元。 (四)民营企业逐渐成为跨国并购的主体 中国政府在“走出去”战略实施伊始,就希望实现对中国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的扶持,其所关注的不仅是大型国企对自我比较优势的更充分发挥,也注重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力度。自2001 年万向钱潮收购美国 UAI 开始,民营企业便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2001-2015年间中国民营企业共实现160余期收购,交易金额也实现了由2001年2.3147亿美元到510亿美元的大幅增长。普华永道报告显示,2016年1-9月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首次全面超越国企表现,不仅交易数量上远超国企,更以809亿美元的总交易规模实现对国企的赶超;虽然民营企业的单笔收购金额仍小于国企,但民营企业的活跃度已接近国有企业的5倍,高达449宗(国企为95宗)。例如,华为在2016年12月1个月内就收购了两家以色列HexaTier和Toga Networks两家公司将其纳入自我下一代网络和企业安全产品组合;腾讯更是以86亿美元收购Supercell 84.3%的股权。从投资领域看,民营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于技术、管理经验、人才获取以及品牌塑造,尤其是传媒娱乐业务、高端制造业方面,民营企业更希望通过对其服务质量的提升而赢得较高端市场消费群体。 (五)中企跨国并购呈现分散与集中并存的特点 2005-2015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无论是规模还是地区分布都经历了非常迅速的变化。2005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案仅150例,涉及30个国家和地区,除去中国香港和美国,在其他地区发生的并购案均为个位数。到2015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已上升至678次,包括65个国家和地区,充分显示出中资企业的国际市场交流以及跨国并购所涉国家范围的广泛。目前,欧美地区仍是中国海外并购主要目的地。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美国、英国、德国仍为中资企业最热衷的投资目的地。2015-2016年上半年,除去巴西和刚果,并购规模排在前列的均是发达国家,包括瑞士、意大利、荷兰、英国、芬兰、德国、挪威等;2016年中国对欧洲地区已公告并购交易额达到999亿美元,是欧洲对华并购的4倍多,创下历史新高;其次,对北美地区的并购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并购交易额达到688亿美元,其中对美国投资就达到456亿美元。这表明,从并购发生所涉及区域来看,中企跨国并购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OECD 成员国以及低风险国家和地区,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形势研判 (一)大规模海外并购导致更加严格的跨国并购准入审查 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市场的活跃引起外国政府与企业的关注,导致审查制度与行为强化。例如,2016年5月,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就曾驳回中资收购基德曼公司的申请;8月,其财政部又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了中国国家电网对Ausgrid 75亿美元的收购;9月,德国经济部及奥巴马均借由安全审查的名义,直接否定了中企对Aixtron的并购行为,之后以同样的理由再次决绝了中企对德国欧司朗子公司的收购。不仅如此,2016年底欧盟也对中国化工—先正达并购发起审查,甚至一度叫停并购行为,迫使这一并购将延至2017年2月份才得以完成。而一些中企在德国、荷兰和挪威签下的收购协议也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叫停,理由是收购所涉国家资产对美国的安全构成风险。受监管影响最为严重的保险业更是在2016年都放慢脚步:复星集团开始出售一些海外资产,其中就包括2015年刚收购的Ironshore;安邦的海外动作也较之前有所减少。而以色列政府高级官员表示,以色列财政部强烈反对向中国投资者出售保险公司。 (二)单一的并购融资模式制约着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后劲 资金来源的畅通与有力是保障民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借助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民营企业成功实现了交易市场扩展,以跨国并购吸收外部经验与资源实现了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走出去”对更强资金实力的需求带来了金融政策与制度的变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