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带状疱疹护理体会
带状疱疹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怎样护理才合适
1、勿过分紧张,防止情志抑郁,避免精神刺激。
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不要紧张,如果治疗得当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少数病人遗留有胁肋疼痛,但经积极治疗,仍可痊愈。
2、出现疱疹提示身体免疫力处于低下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宜加强调节作息,生活规律化,增强抵抗力。
3、防继发细菌感染。
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
可外用药物如康复新液湿敷,促使水疱干燥、结痂。
注意事项
大家应该注意带状疱疹的出现,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全面进行护理,而且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方法,平时需要注意有效地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一些调理方案,全面进行治疗,这样才能避免造成疾病出现。
5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 中图分 类号 】R 6 4 7 2
带状疱 疹是 由水痘 一带状 疱疹病毒 引起的 皮肤病 。我 科 2 0 年 09 4 - 0 9 1 月收治 5 例带状 疱疹病人 , 月 20年 2 2 我们采用综合护理 方法进 行 了精 心护理 , 效果满 意 , 总结 如下 。 现
。 、
’ 、
Ch n a t r tii n i a He lh Ca eNu rto
5 2例带状疱疹患者 的护理体会
杨 霞 薛丽 敏 付 光 宇
【 摘要 】 目的 总结 带 状疱 疹 患者 治疗 过 程 的护 理体 会 。 方法 回顾 我 院 5 例 带状 疱 疹 患者 治 疗过 程 的病 情 变 化情 况 及护 理 2
愈 合 。 2 4 疼痛的护理 . 我们根据带状 疱疹患者的不 同文化层次 , 运用通俗易懂 的语 言 , 讲 解 带状疱疹 的特点 , 引起疼 痛的原 因 , 病过程及治 疗方法 , 发 告知患 者 疼 痛大部分受心理 因素 及个人痛感耐 受差异的影响 , 消除各种顾虑 , 提 高 对 疼痛 的耐 受力 , 痛 会随 着缓 解 。疱疹 疼痛 的病 人 建议健 侧卧 疼 位, 减少对 创面摩 擦 , 减轻 疼痛 。床单 被褥要 保持清 洁 , 内衣 应勤换 ,
3讨 论
带状疱 疹是 由水 痘一带 状疱疹病 毒感染 引起 , 病毒侵 犯人体脊神 经和 脑 导 致一 个 或 多个 相邻 神 经 节 细胞 以 变性 为 主的 炎 症性 病变 其特 点是 群集 性 的粟粒 至绿 豆 大小 的丘 疱疹 、水 疱 。皮损 多沿 某一周 围神经分布 , 排列 成带状 , 具有单 侧性 , 后极少反 复。本组患 愈
水疱 破裂 , 每天按 外科换药 操作方法 , 生理盐水 清洗患处 , 用 外涂莫 匹
一例带状疱疹病人的个案护理

一例带状疱疹病人的个案护理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好发于成人,尤其是春秋季节。
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显著升高。
带状疱疹的症状主要包括沿神经节段分布的疱疹和严重的神经痛。
在治疗带状疱疹时,除了遵循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外,良好的护理同样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例带状疱疹病人的个案护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带状疱疹的护理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护理:患者应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生蒜、浓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同时避免饮酒。
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牛奶、豆浆等,以提高免疫功能。
2.皮肤护理: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搔抓。
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皮疹。
在发病早期避免洗澡,以防搓破水疱继发感染。
3.休息与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作息和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压力大和愤怒。
这些负面情绪和劳累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4.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紧身、化纤的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接下来,我们根据以上护理原则,进行个案护理。
病人,男,56岁,因带状疱疹就诊。
就诊时,病人背部有明显的水疱和神经痛。
1.饮食护理:告知病人及家属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优质蛋白质。
为病人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身体所需营养。
2.皮肤护理:为病人清洁皮损部位,保持局部干燥。
指导病人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皮疹,并避免摩擦和搔抓。
3.休息与情绪调节:关心病人的心理状况,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虑。
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作息和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4.穿着护理:为病人提供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紧身、化纤的衣物。
5.疼痛缓解:对于疼痛剧烈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同时,指导病人采用局部冷敷或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经过两周的治疗和护理,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水疱干涸,神经痛症状减轻。
继续遵循护理原则,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
总之,在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中,个案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遵循护理原则,关注病人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康复。
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体会

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的特点,探讨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84例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对照组遵医嘱服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基础护理、情致护理、饮食护理等,考察两组的康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等。
结果对照组康复时间为(15.8±6.4)d,观察组为(10.2±4.6)d,观察组康复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观察组为1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带状疱疹患者良好的临床护理,可显著缩短康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标签:带状疱疹;治疗;临床护理带状疱疹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免疫力出现下降,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诱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疲倦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患处常出现红斑,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转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呈带状排列[1]。
本疾病以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及老年患者为主,具有后遺神经痛发生率高等特点,临床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笔者在常规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良好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临床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2例。
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74岁,平均年龄(56.4±10.2)岁,病程2~8d,平均病程(4.3±1.2)d,皮损部位:胸腹部10例、背部16例、颈部8例、头面部5例、四肢3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75岁,平均年龄(56.6±10.1)岁,病程2~7d,平均病程(4.2±1.1)d,皮损部位:胸腹部11例、背部17例、颈部7例、头面部5例、四肢2例。
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摘要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住60~82岁老年带状疱疹患者31例,全部痊愈出院。
做好生活护理,局部皮肤护理,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睛的护理,配合针刺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特别是皮肤局部护理中应用中草药、配合针刺疗效显著,从而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带状疱疹针刺护理体会资料与方法带状疱疹是老年人常患的皮肤病,护理十分重要。
我科于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住60~82岁老年患者31例,病程13~31天,全部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生活护理:①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添减衣服,防止感冒等院内感染的发生,特别是春秋两季更要注意。
②生活要有规律,原有打太极拳和太极剑等运动习惯的老人,可陪同他们一起运动,让他们不感到孤独,同时分散他们对疼痛的注意力,但应防止疲劳,避免外伤。
③避免与易感儿童、孕妇接触。
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对皮肤上较大的水疱,先用75%酒精消毒后,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液,以减轻皮肤张力,缓解疼痛,但疱壁不要除去,以免感染。
再予芙蓉叶加适量的冰片和青黛捣烂,用消毒纱布包好敷于患处,随干随换,具有独特的消炎解毒止痛作用。
药中的冰片和青黛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芙蓉叶“治痈肿之功,殊有神效”(《本草纲目》),三药合用,疗效显著。
无芙蓉叶时,可用青黛和冰片调冷开水,外敷或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或太丁安软膏。
侵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部的护理:注意眼部的卫生,不要用手擦眼睛,按时滴病毒灵眼药水和疱疹净眼药水。
两药交替使用,视病情而定,每20分钟~2小时点药1次,上下眼睑涂金霉素眼膏或红霉素眼膏每日3次。
配合针刺护理:由于患者疼痛不能入睡,心情急躁,对于颌面部、头部、胸部上肢皮损者,常选用合谷、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加阿是穴;腰部和下肢皮损者,常选用足三里、委中、三阴交加阿是穴。
针法:一般采用强刺激,留针15分钟,起针后让其出微量血,让其自然凝血疗效更佳。
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与 患 者 多 沟 通 ,使 患 者 了 解 疾 病 知识 ,消 除 患 者 的顾 虑 ,
以缓解 不适 。 2 . 3 . 3 皮 损 做 完 上 述 处 理 后 均 给 予 负离 子 喷雾 治疗 ,
B P M— I V— A型红 外 光疗 仪进 行 照射 ,距 离均 为 1 5— 2 0 e m,
1 临床 资料
共 1 0 2例 ,患者均 为本 院住 院患 者 ,均符合 带状疱 疹 的 诊 断标准 p 】 。其 中男 4 9例 ,女 5 3例 ,年龄 3 0~ 8 1 岁 ,平 均 6 2 . 2岁 。病程 7~ 1 4天 。
2 . 4 健康 指导
保持皮 肤破损 处清 洁 ,干 燥通风 ,尽量 穿宽松 ,肥大 的 棉质 内衣 , 搞好个 人卫 生 , 勤洗澡 , 保持 皮肤 清洁 , 锻炼 身体 , 增强体 质 ,提 高机 体免疫力 。
国协和医科联合 出版社 ,1 9 9 8 : 1 l O 一 1 1 1 .
2 . 3 疼痛护理
2 . 3 . 1 疼 痛 是 由受 累 神 经 引起 ,与心 里 因素 的影 响及 个 人 痛感 耐 受 差 异 ,及 对疾 病 认 识 不足 所 致 有关 。 护 士应
2 护 理
2 . 1 心 理 护 理 由于带状疱 疹有 时疼痛 剧烈难 忍 ,可 引起 患者 焦虑 ,烦 躁情 绪 ,常 影 响睡 眠 ,更 加 重 患者 的不 适 ,所 以 ,我 们 根
据 患者 的情 况 给予 心 理 疏导 ,向患 者 讲解 疾 病 知 识 ,关 心 体 贴 患者 ,让 患 者 充 分信 任 ,使 患 者 以积 极 的心 态接 受 和 配合 治疗 。
2 . 2 皮肤 护理
2 . 2 . 1 红斑 、小 水疱 皮损 护理 红 斑处 以炉 甘石 洗剂 涂 擦 每 日 3~ 5次 ,阿昔 洛韦软 膏外涂 每 日4 —6次 。 2 . 2 . 2 水疱 ,脓 疱 、溃疡皮 损 护理 用 生理盐 水 清理皮 损 处 ,无 菌纱 布 吸干 ,用 0 . 5 % 碘伏 消毒 皮损 处 ,无菌 注射 器 抽 吸 疱 液 。溃 疡处 先 用 生理 盐 水 清洗 皮 损 处 ,用 双 氧水 擦 洗 患 处 ,再 用 生理 盐 水 清洗 ,最 后 用 0 . 1 5 % 利 凡诺 溶液 湿 敷 ,每 E 1 3次 。
围刺加点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56例

围刺加点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56例徐凤梅【摘要】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近五年来应用围刺、点刺拔罐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6例,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5.~56岁,病程5~21天.临床症状:起初患部有束带状刺痛,局部皮肤潮红,伴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皮疹呈簇集状水疱,水疱如绿豆或黄豆大小,中间有血疱或脓疱,排列如带状.皮疹多数发生在单侧,常见于肋间,次为头面部,疱疹在2~3周后,渐见干燥、结痂,最后痂退而愈,愈后一般不留瘢痕,少数患者有时疼痛,可延续较长时间.【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02【总页数】1页(P44)【关键词】疱疹;带状;国刺;点刺拔罐【作者】徐凤梅【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1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近五年来应用围刺、点刺拔罐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6例,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5~56岁,病程5~21天。
临床症状:起初患部有束带状刺痛,局部皮肤潮红,伴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皮疹呈簇集状水疱,水疱如绿豆或黄豆大小,中间有血疱或脓疱,排列如带状。
皮疹多数发生在单侧,常见于肋间,次为头面部,疱疹在2~3周后,渐见干燥、结痂,最后痂退而愈,愈后一般不留瘢痕,少数患者有时疼痛,可延续较长时间。
2 治疗方法选择适宜体位,先局部围刺,全部起针后用三棱针在疱疹上行点刺法拔罐法,逐片进行,点刺毕一片,立即在点刺局部以闪火法拔罐1枚,10分钟后,起罐清淤,即告完成1次治疗,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2.1 围刺:局部常规消毒,然后根据病损(疱疹)面积大小,取32号1寸毫针数枚,围绕疱疹区外缘半寸处,与皮肤成15度角快速进针,刺入皮下约0.5~0.8寸,针尖指向病灶中央部,重手法捻转提插得气后施以泻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体会 张国莲

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体会张国莲摘要:目的对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探讨,并总结经验作为临床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疱疹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经治疗与精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4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7/50),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加速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综合护理;治疗有效率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一种常见性病毒性皮肤病,多发于春夏两季,通常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感染,但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感染该病后,患者神经节或后根会遭受严重损伤,从而使患者感受到灼伤般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形成面瘫综合征以及后裔性神经痛,所以一经发现该病,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临床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展开探讨,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常规检查,均确诊为带状疱疹患者。
100例患者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20~75岁,平均(42.8±10.5)岁,其中头部26例、胸腹背部24例,脖子手臂手掌20例、腰臀或腿部30例;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患者在身高、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一般护理模式,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保持病房洁净、通风,叮嘱患者忌烟酒及刺激性饮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去触碰患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例带状疱疹护理体会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是
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称“蛇盘疮”“蜘蛛疮”,以皮肤出现集簇疱疹,呈带片状,伴有疼
痛为主要特点。
疼痛以各种形式出现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
顺应性,笔者对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56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入选56例带状疱疹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标准[1],且既往均无糖尿病和神
经病变症状,无神经阻滞禁忌证。
男29例,女27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8岁;34
例为急性带状疱疹;皮疹发生部位:头颈颜面部21例,上肢9例,下肢7例,胸腹部19例。
2 治疗
56例患者均以抗病毒、抗炎、止痛及局部治疗,轻症患者可给予口服伐昔洛韦每次0.3g,每日2次。
转移因子每次3mg,每日2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严重病例可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0.3g,每日2次;参穹葡萄糖注射液,每次10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用7天。
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有助神经修复。
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止痛干预:口服止痛药
如氨酚羟考酮片、加巴喷丁胶囊、元胡止痛滴丸等,利多卡因乳膏外涂,必要时行神经阻滞
治疗。
续发细菌感染可适当给予抗生素。
局部有疱患者外用炉甘石洗剂,1日3次;无水疱
及破溃患者外用酞丁安软膏,1日3次。
同时进行红光治疗,输出红光的波长为600~700nm,输出功率2~3W。
将红光输出窗口对准皮损患处,间距10~20cm,选择强档,定时20min
每次每部位,每日照射1次,常规连续照射14天。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点之一。
由于带状疱疹起病较突然,病程较长,患
者因疼痛难忍,所以要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并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
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给予精神安慰。
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
情绪、恐惧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接受并配合理疗,如激光、紫外线
治疗等。
3.2 皮肤护理带状疱疹的水疱疱壁紧张发亮,易破裂使创面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创面
护理应以止痛、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是治愈带状疱疹的关键。
有大水疱时,应用无
菌注射器在无菌操作下将水疱液抽出,对无破溃的水疱尽量保持水疱的完整,以免增加感染
的机会。
3.3 疼痛护理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周
围神经所致,疼痛往往成为患者主要的自觉症状,特别是发生在三叉神经、肋间神经者疼痛
更加激烈。
疼痛呈多样性。
护理人员应该了解病人疼痛程度和性质,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给
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和安慰,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发挥心理镇痛效应。
对于疼痛
剧烈者,遵医嘱给病人镇静、止痛药,帮助病人入睡,恢复体力。
我们要给予关心和安慰,
帮助和满足病人的各项需要。
3.4 饮食护理机体抵抗力下降带状疱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食欲不振,可引起营养不良,
病情久治不愈。
因此要反复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忌食葡萄糖、蜜
糖及其制品及发物类食物。
饮食应少量多餐,经常变换饮食种类,保证患者摄入的营养全面
平衡。
4 总结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2]。
治疗原则是止痛、抗病毒、消炎、保护局部预防继发感染。
笔者通过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
在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满意的治疗和护理目的。
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93.
[2] 王捍华,刘海光,康莎莎.带状疱疹28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9,49(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