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血液保护的重要手段

合集下载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相关制度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相关制度

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为了节约用血,减少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输血不良性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结合我院临床用血及临床手术开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我院自身输血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其技术要求如下:一、自身输血1、原则(1)供自体输血用的血液及成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暂时不用的,必须妥善保存,其上应注明“仅用于自身输血”,并标明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病历号、出生日期及使用日期等。

(2)在自身输血前,应在患者床边以输血前管理卡查证其ABO血型分类。

(3)为自身输血而采血,应事先得到有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书面认可,且应在下述检查结果正常时方能进行,全面临床检查,血管系统的能力(主要的静脉),皮肤的条件。

附加检查,心电图、肺部X线透视、血及尿常规、离子、凝血测定。

2、术前自身输血心脏手术病人选择:血红蛋白>140g/L,无不稳定性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排放片段<0.5或心指数<0.25L/min/m2 、左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休息时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肺功能损伤。

(1)对年龄的大小无严格的限制。

(2)病人血红蛋白≥110g/L,hct≥0.33。

(3)考虑菌血症或正在治疗的菌血症病人不得进行自身输血。

3、手术时自身输血的注意事项(1)血液收集和重输的方法必须安全、无菌和保证收集的血液及成分的正确性。

使用设备必须无致热源,并含有阻挡对受体有潜在危险的微粒的过滤器,防止空气栓塞。

如血液在输注前加温,注意温度不要超过38℃。

(2)等容量血液稀释收集的血液在输注以前应保存在下述条件下:室温保存8小时(收集时开始计时)、在开始收集之后8小时之内放入1-6℃的冰箱可保存24小时。

(3)如不按上述手段收集的术中血液应在开始收集6小时内输注。

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一、围手术期必须遵循血液保护原则围手术期输血必须遵循改善生物相容性,减少生物免疫激活,减少同种输血,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的原则。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是一种通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输回体内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可以减
少外源性输血的风险,避免输血反应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

自体输血主要包括自体血回输和自体血贮存两种方法。

自体血回输是指在手术前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抽出来,然后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
将其输回体内。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外源性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和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也减少了对外源性血液资源的需求,对于一些特殊病例或手术来说,自体血回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自体血贮存是指在手术前将患者自己的血液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进
行输血。

这种方法可以在手术前准备充分的血液资源,避免了手术当天临时寻找合适的供血者或血库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减少输血的风险和成本。

自体输血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源性输血的风险,但也并非适用于
所有的病例。

首先,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需要在一定范围内。

其次,手术类型和术前准备也会影响自体输血的适用性,一些紧急手术或特殊手术可能并不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最后,自体输血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来进行操作,这也是限制其推广的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外源性输血的风险,避
免输血反应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自体输血方法。

同时,也需要在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支持下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输血就是将别人的血输给自己,并不知道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体输血吧。

1.自体输血的概念与优势1.1概念异体输血指的是采集他人的血液并将血液输入到另外一个人体内。

而自体输血指的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对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处理或储存,之后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将血液输给患者。

1.2优势相比于其他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具有诸多优势且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保护受血者的免疫功能。

与异体输血相比,进行自体输血可以降低出现溶血反应、抗宿主反应等问题的概率,有利于避免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进行自体输血基本不会产生传播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有利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减少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第四,有利于增强血液新鲜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体输血所用的血液较为新鲜,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与携氧功能,有利于减少对受血者的危害。

第五,有利于促进受血者的身体恢复。

进行自体输血需要反复抽受血者的血,有利于加快受血者的造血速度,继而促进受血者的身体康复。

第六,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增加血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2.自体输血的应用类型2.1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常用类型,指的是在手术前采集手术患者的血液并按照相关要求贮存血液,之后在围术期将血液输给患者。

这种应用类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优化患者造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

因此,骨科、胸外科以及神经外科等科室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为患者输血,有效解决了血源不足等问题。

此外,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不断发展,提高了治疗质量。

例如,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使患者能够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会在大量采集患者血液前为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铁剂,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贫血等问题的概率;一些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维护血液的能力与活性。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自体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自身的血液重新输入自己的身体,用以治疗疾病的症状。

由于它比较简单、安全,收到医学界的广泛应用。

自体输血最初发源于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叫做自我血液回输法,其目的是把自己的血液回输到身体里,用来治疗疾病。

它的最初是用于治疗空气感染、伤口愈合、瘀血症和外伤性疼痛等病症。

自体输血是一种比较安全、低成本、高效的治疗手段。

它可以从有限的自身血液中提出更多的细胞,促进免疫系统;它赋予人体新陈代谢,使血液有更充足的氧气供应;它还可以帮助减少炎症并促进伤口的愈合;它有助于促进药物的代谢,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以阻止血栓的形成。

自体输血的相关技术有着多年的历史,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它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如骨髓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等。

有时也用于治疗缺少白细胞的血症(血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自体输血有很多种形式。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自体全血输血、半血输血、血浆输血和血小板输血。

其中,自体全血输血的方法是把血液通过一个穿刺管从人体外被抽取出来,然后直接将其输回;半血输血的方法是将抽出的血液进行分离,只输血浆,而不输血浆回去;血浆输血是把抽出的血液分离出血液中的血浆,然后将其输回病人的身体;而血小板输血是把抽出的血液分离出血小板,然后将其输入病人的体内。

自体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一般来说,自体输血只能在专业的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且应严格按照临床指南的要求确定输血的量、方式和频率。

此外,自体输血还会暴露病人于感染的风险,因此输血前必须先详细的检查被输血的新鲜血液样本,以确定其不含有病毒或细菌。

总之,自体输血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它也会伴随着一些风险,因此输血前应该慎重考虑,并由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操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血液保护

血液保护

严控输血指征、成分输血 1, 输红细胞比全血好; 2, 输去白细胞血比不去白细胞血好
浓缩红细胞:
全血离心去除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Hct 70%-80%
增强运氧能力
新鲜血浆:
4C 24小时

全 部 凝 血 因 子
新鲜冰冻血浆(FFP):
4 - 6 小时 -20C 一年
全部凝血因子(V、VIII 低)
1 、急性血液稀释可行性和安全性
氧供(DO2)=CO× CaO2
CaO2=1.39× Hb× SaO2﹢(0.003× PaO2) ① 液稀释Hct下降,血粘滞度下降血液流速增快,CO明显增加 ②血红蛋白-氧亲和力降低,红细胞2,3DPG增加,氧离曲线右移, 氧在组织释放和输送更容易
③系列动物和临床实验证明:Hct维持25%-30%是安全的;低于25%
三、合理应用止血药
合理应用止血药
① 血凝酶:在出血部位产生止血作用,没有血栓形成和凝血
作用,促进创面血小板迅速聚集,促进凝血酶形成,促进 纤维蛋白前期物质变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快速遏制创面的
大量渗血,速效、高效
注意事项:①DIC导致的出血禁用;②有血栓病史者禁用
;③妊娠未足3个月,除非危急情况,否则禁用。
㈡、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
①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后采集病人自体血液室温 保存,输入一定量晶体和胶体液,自体血在手术适当
时机回输给病人(存放不超过6小时)
②急性高容血液稀释 麻醉后、术前20min输入较大
容量晶体胶体液(20~25min/kg)行血液稀释而不放血
③术中失血仅补充液体而不输血的“自然血液稀释”。
④ 年龄大于60岁并非不可;
4、急性血液稀释禁忌症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I目的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避免血液浪费,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有计划地管好、用好血液这一宝贵的人类资源,采取血液保护措施,制定我院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II范围适用于开展血液保护的临床医师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尤其是手术科室的医师和麻醉医师。

III制度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保护技术的宣传推广,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设备,并在实施中起协调作用。

二、麻醉科医师负责控制性低血压、稀释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药物治疗替代输血等血液保护技术的实施。

三、手术科室的医师负责自体输血的申请、告知及输血过程的监护,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术中失血,并与麻醉科医师通力配合以使血液保护技术顺利实施。

四、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贮存式自体输血血液的采集、标识、贮存、发放,并与经治医师共同对采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

五、血液保护技术的具体实施(一)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各种检测手段的完善,现在采供血机构提供的血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安全,但由于“窗口期''的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短期内不会消除。

故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最佳措施是开展自体输血,少输或不输同种异体血液。

(二)科学合理用血:输血具有潜在风险,在输血前,临床医师应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仔细评估,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不可轻率地进行输血。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进行输血,降低每个患者的输血量和输血次数,严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减少术中失血:完善、彻底的外科止血是减少术中失血的关键。

对任何出血都应认真处理,不可忽视长时间手术创面广泛渗血。

调整手术体位和使用止血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器械止血,开展“无创”或微创手术,在允许范围内,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和材料以及全身注射止血药物。

(四)减少医源性失血:采集血标本应有计划性,尽可能减少化验血液的次数;为婴儿建立床边卡,记录化验项目和采集的血量;使用较小的实验室取样试管,避免成年患者由静脉采血导致的失血性贫血。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一种将病人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重新输回病人体内的方法。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流程。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要求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术中失血量大、术后恢复期等。

- 禁忌症: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与保存- 血液采集:采用无菌技术,遵循血液采集操作规范,确保采集的血液质量。

- 血液保存:采用专用的血液保存袋进行保存,确保血液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3. 自体输血的血液检测- 临床检验:对采集的自体血液进行常规检验,确保血液符合输血标准。

- 传染病筛查:对自体血液进行传染病筛查,如HIV、乙肝、丙肝等。

4. 自体输血的血液配型与交叉试验- 血液配型:采用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进行血液配型,确保输血的血液与受血者相匹配。

- 交叉试验:进行交叉试验,排除可能的输血反应。

5. 自体输血的血液质量控制- 血液质量控制:建立血液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血液采集、保存、检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 质量评价: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评价,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1. 自体输血的手术准备- 术前准备:与临床医生沟通,明确手术时间、输血需求等。

- 术前检查:对受血者进行术前检查,确保其适合接受自体输血。

2. 自体输血的手术操作- 输血操作: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操作,确保操作规范、无菌、安全。

- 输血监测:对受血者进行输血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3. 自体输血的输血反应处理- 输血反应:对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 紧急处理:对输血反应严重的情况进行紧急处理,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4. 自体输血的术后管理- 术后观察:对受血者进行术后观察,包括血液反应、感染等情况的观察。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的方法自体输血是一种通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减少外源性输血所带来的风险,避免输血反应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

自体输血主要包括自体全血输血、自体血浆输血和自体血小板输血三种方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自体输血的方法。

首先,自体全血输血是指在手术前数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前收集一定量的血液,保存在冰箱中。

手术进行时,将保存的自体全血缓慢输回患者体内,以满足手术中出血所需。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外源性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其次,自体血浆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浆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

与自体全血输血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只输回血浆部分,而非全血。

自体血浆输血适用于患者需要大量血浆时,可以减少外源性血浆输血所带来的风险,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最后,自体血小板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小板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其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防止出血。

在某些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大量血小板来控制出血,这时可以使用自体血小板输血的方法,避免外源性输血所带来的风险,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外源性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通过提前收集、保存患者自身的血液,可以在需要时进行输血,满足手术或治疗过程中的血液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在进行自体输血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并且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自体输血的准备和实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接受相关检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并且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自体输血的成功率。

通过合理的自体输血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野可能含有骨碎片、骨水泥,尽量避免将上述内容回吸,加大 冲洗液量(1500ml清洗液清洗250ml )。
必要时在回输前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将其大部清除。
心血管手术
• 心脏手术已广泛使用血液回收机。包括:瓣膜手术、 CAGB手术、先心病手术、非CPB手术、动脉瘤手术等。 心脏手术常伴大量出血,创面大、肝素化、CPB等是红 细胞破坏的主要原因。体外循环的机械损伤、血液与空气 的接触都可导致红细胞的破坏,体外循环结束后的剩余血 还有大量肝素。 因此,术中出血及CPB残留血均应用血液回收机处理后 再回输为好。但CPB转机时间短的,可直接回输。
92.7 68.1 92.7 85.9 98.6
92.4 90.1 89.5 90.8 89.4
Serrick CJ .JECT.2003;35:28-34
* 库血与自体血 红细胞比较 库血 • 2,3-DPG含量 低 • 形态及运氧能力 异常 差 • 变形性及聚集性 下降 增加 • 抗酸缓冲力 差 • 寿命及活力 缩短 差
• • • • • • 一般情况好,择期大手术 孕妇 严重输血反应史 稀有血型 为家庭成员供血 边远地区
贮存式自身输血的禁忌症
• • • • • • 可能患菌血症的病人 肝功能不良 严重心脏病 贫血、出血及血压偏低者 采血可能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 献血后迟发性晕厥史
贮存式自身输血的缺点
• 需要血库储存 • 多次采血,延长术前等待时间 • 有一定风险: 降低患者术前 Hb 细菌污染, 过期可能浪费
表 2 各种血细胞回输仪清除率的比较
肝素 (%) PFH (%) 白细胞 (%) 血小板(%) 钾(%)
SEQUESTRA 98.9 BRAT2 97.8 CATS 98.8 CS 99.4 AutoLOG 98.9
88.6 63.3 65.1 85.3 91 . 7
66.2 30 45.4 35.3 78.4
• 我国的人均用血量仅为1.6ml,北京、上海为5.4ml,而全 球平均为8ml,美国25.6ml。血液供求矛盾将不断扩大。 • 潜在的医疗用血需求会越来越大。大城市、大医院 血源紧张的程度已影响了正常医疗,一些大中城 市每年仍可能发生季节性“血荒” 。
3.临床不合理输血率仍高
不合理输血占30%以上
保证收集血液的质量
1)颅脑手术操作区小,但对清晰度要求高,因而 常频作吸引。吸引时与空气混合多,易产生溶血, 需大容量清洗方能保证回收血的质量,如用 1500ml清洗液清洗250ml回收血或采用高质量自 动清洗程序。 2)手术中常有组织碎屑和人工材料等混于回收血 液中,应暂停回收待上述物质清除后再用另一吸 引管回收血液,并通过微聚体输血滤器回输回收 血液。 3)手术中常用止血材料,如明胶海锦、微纤维胶 原、骨蜡、纤维蛋白胶和凝血酶等。术野中以上 物质被回收可能导致凝血块形成,故需暂停回收, 待上述物质清除后再用另一吸引管回收血液。
4)抗凝需充分 脑组织含有大量凝血活酶,手术可使其释 放入手术野,致凝血系统激活导致血凝固。因 此,神外手术时肝素用量需加大,1000ml生理 盐水中的肝素量需达4万-5万u。
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
此类手术出血多,是回收的适应证。 但患者可能有凝血异常。 挤压肝组织可能释放某些酶,有胆汁等 混入的可能,需具体分析、处理。
神经外科手术血液回收的应用
手术种类:
1)脑血管手术: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此类手术 出血量大,是最适宜术中血液回收的类型。 2)良性肿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痛、听神经瘤、 神经鞘瘤等,需在回输时应用白细胞过滤器。 3)恶性肿瘤: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可在 开关颅时使用,取瘤期间禁用血液回收。 4)闭合性颅脑损伤。对位于静脉窦区的或可能损伤动脉 和大静脉的凹陷骨折手术,需打开大骨瓣的手术,硬 膜外血肿清除术,术中出血可能超过500ml的手术可 用血液回收。 5)原发性癫痫
红细胞
多种模式选择:
自动模式
半自动模式 手动模式 紧急模式
自体血回收机的性能要求
• • • • 实用性:快速安装、快速运行 安全性:无菌耗材,空气探测,报警 自动:全自动 有效:95%清除率(血浆,碎片,游 离Hb, 肝素等) • 高效:红细胞损失<20% • 高质:红细胞形态、活力正常
表 1 各种血细胞回输仪回收效率的比较
自体血
高 正常 好 正常 好 好 正常 好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适应证
预计术中失血400ml以上的无菌手术。其应用 范围: 1)创伤出血:大血管损伤、胸腔内出血、肝破 裂、脾破裂、脊柱外伤等; 2)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 3)骨科:全髋置换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脊柱手术(脊柱融合术、畸形矫正)等;
4)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等手术; 5)腹部外科: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等; 6)神经外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原发性癫 痫、脑外伤手术等; 7)其他适合血液回收利用的情况。
禁忌证
1)血液被消毒液、细菌等污染时; 2)回收血液出现大量溶血时; 3)回收血中有恶性肿瘤细胞时(已发生血行转 移等特殊情况除外); 4)伴有败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等不适合血液回 收的情况;
神经外科手术的出血特点 1)出血主要在操作临近大血管和静脉窦,以及切 除供血丰富的肿瘤时。快速大量出血时难以准 确止血; 2)开关颅期间,易发生较快较广泛的渗血。 对上述估计可能发生快速大量出血时,应准备 同时使用2-3条吸引器收集出血,并采用3 000容 量大贮血罐。必要时可用较大的负压吸引,以 保证吸引效果。
血液稀释的缺点:
• • • • 操作需一定经验, 需要人员和时间,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和肺水肿。 有较多的禁忌证: 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严重低蛋白 血症或肝肾功能不全
3 .回收式自身输血
*使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 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经抗凝、滤过 、 分离、清洗后,所得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
3)如考虑为大量回收血(3000ml以上)后血液 中肝素較多,可测ACT(活化凝血时间),ACT 明显延长,可给予鱼精蛋白拮抗。 4)当出血倾向使用以上手段均难以控制时,可 以补充新鲜(最长不超过采血后24 - 48小时) 全血或血浆,多能在短时间內糾正出血倾向。
• 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
游离血红蛋白清洗不够, 可发生血红 蛋白血症,严重者产生血红蛋白尿, 对少尿患者有害。当游离血红蛋白水 平在1.5g/L以下时一般为一过性的血红 蛋白尿,可于一周内自行恢复,无需 特殊处理。
检测缺陷使输血存致病风险
• 公众要树立正确的用血观念,能不输血的时 候就不要输血。 • “即使我们用最好的试剂、最科学的方法、 最灵敏的仪器、最优秀的人员去检验,还是有 一段危险期检查不出来。输血只有在不得不用 的时候,我们才选择使用。 ”
2.输血需求量逐年增高
• 10多年前我国临床用血量约800吨, 2011年上升到 4 000吨,每年以7 %-10%的速度递增 。
2. 血液稀释
• 麻醉后,抽取一定量自身血,同时 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使血液适 度稀释、Hct↓、减少术中血液有形 成份丢失。
血液稀释的目标
• Hct降至27~30%,一般不<25% • Hb降至90~100g/L
• 血小板>60 ×109/L • 血容量维持正常或偏高
血液稀释的意义
• 减少术中出血 • 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
• 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 • 防止输血不良反应, • 防止因大量输血引发的免疫抑制、术后感染 • • • • • 缓解血源紧张, 特殊血型, 宗教信仰, 大失血, 突发事件
二. 血液保护的概念和策略
*概念
• 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
• 自体输血 • 科学合理用血
• 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和输血不良反 应,
*策略
术前:贫血的评估和处理; 贮存式自身输血 术中:微创手术; 自体输血; 体位、体温、pH值 管理; 控制性低血压; 凝血管理; 合理输血。 术后:减少出血;血液回收; 凝血管理; 合理输 血。
三.自身输血-血液保护的重要手 段
自身输血的种类
• 贮存式自身输血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 回收式自身输血
1 .贮存式自身输血
•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 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 手术期间输用。
方 法
• 血红蛋白>110g/L
• 手术前3-7天采血 • 每次≯500ml(或自身容量的10%) • 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 采血前后可给予生血药物(铁剂、VitC、 叶酸、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贮存式自身输血的适应症
• 梅 毒 • 疟疾
我国是肝炎大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亿。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数量达到4000万, 特殊人群中丙肝病毒携带者达70%,有90%的丙 肝是由输血传播的。输血后丙肝发病率高达 10-20%。
“窗口期”病毒感染
• 90%以上 HIV • 90%以上 HBV • 75%以上 HCV 传播风险来自“窗口期”病毒感染。
“血液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要将术中失去的血尽可能
收回来,以减少异体血输入。
什么是最好的血?“自体血”。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流程:
浓缩红细胞
术 盐水 野 滤过 血负压吸引
肝素
回输
贮存
分离
清洗
凝块、异物
破碎红细胞 抗凝药 血小板、游离Hb、组织碎片
术中自体血回收分离原理
血液进口
废液出口
血浆 黄色分隔层 (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科手术
创伤大、出血多、不易止血。 无菌条件好,是应用血液回收机最多的 一类手术。
部分病例回收血中混有较多的脂肪, 将不急用的洗涤红细胞在输血袋内存放10~20min, 脂肪滴可在上面形成脂肪层而被弃除。 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99%的脂肪。 出血快可因抗凝剂相对不足,形成纤维凝块,应加大抗凝剂,纤 维凝块可经过滤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