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

人教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
人教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导图设计

化学的第一单元教学应该是介绍化学学习方法,观察学生,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的阶段,这一周甚至在两周的时间内,我们需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化学课堂程序、实验的程序、作业的程序,帮助学生熟悉化学学习和你的课堂。因此,我们课程需要适当地放缓,用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熟悉程序,一直到他们牢记在心,能够熟练运用程序。这样可能与现在的教学节奏有冲突,因为一根考试的大棒在赶着我们加快教学进度,可是一开始就以快节奏的知识填充学生的大脑,而忽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导致全体学生能力低下,虽然有些学生还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是我们都知道进入实验室,在实验桌上动起来,高分和低分同学几乎没有差异,甚至还不如低分学生。我们也都发现如果化学都是学到初中为止,如进入示范高中文科班的学生,他们和那些没有进入高中的而学生,在一年后,甚至更短的时间里,他们对化学的了解也是几乎一样。在化学一开始就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程序,让阅读、实验和运用三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学生用了不少时间在知识外,可在学生们掌握了这些程序,并贯彻在学习的始终,他们的学习将呈加速度状态,并且这样学习将不仅仅是知其然,而且是知其所以然,会将使化学的基本思维成为学生思维的一条壮实的分支。因

此,这些时间和培训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学习是高效能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图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章溶液 第十 第十章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氨水 1 2 3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3 / 6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CaSO 4(Ag 2SO 4(MgCO 3(4123、KNO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

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 SO42-( CO32- 1.( 2.( 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最新九年级英语思维导图框架

九年级英语思维导图框架 Unit 1 一、现在完成时 1.结构 2. Alreay等词的用法 3.for和since的用法 4.非延续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的用法及口诀 5.易混淆的短语6、出现的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的单词有哪些? 二、数词的表达:基数词的表达、小数的表达、分数的表达 三、让步状语从句(though引导的句子) 四、有关so 的两个句子 Unit 2 一、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区别 二、不定代词 1、有哪些? 2、用法/考点是哪些? 三、并列句(由and, while, so, but, or 引导的句子) 1、表并列关系的 2、转折关系 3、选择关系 4、因果关系 5.考点:就近原则是哪些? Unit 3 一、被动语态 2.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结构 2. 考点:主动句中宾语补足语是不带to的不定式,怎么变被动句?3、出现的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的单词有哪些? 二、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三、“疑问词+不定式短语”的用法

四、构词法 1、派生(前缀和后缀) 2、合成 3、转化(词性变化) 4、缩略 五、dare的用法 1、作实义动词 2、作情态动词 Unit 4 一、被动语态 1、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结构 2、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结构 3.出现的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的单词有哪些? 3、定语从句 4、宾语补足语 建议:也可以把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的单词统一整理,分成几个类型:AAA,ABA,ABB,ABC,都不符合的就归纳为其他。 (一) 单选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 )。 (A) 感染 (B) 外伤及手术 (C) 妊娠及分娩 (D) 胰岛素过量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2. 威尔逊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哪号染色体的长臂( )。 (A) 10号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要想在不一年的时间里认识并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绘制初三化学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习,初三化学思维导图可以在初三化学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它却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才开设的一门科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事化学,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还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并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并且利用网络来学习,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

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一.概念: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 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 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上册) 思维导图 1、中考分值15分左右,中考常见题型为填空题,综合题。【考纲要求】 (1)掌握比例的性质,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 (2)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

(3)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掌握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方法(5)掌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以及对应的角平分线比、对应的中线比、对应的高的比的性质。 (6)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7)知道三角形的中心及其性质。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难点是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及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中考24题(压轴)中常结合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点考察。建议课时6次。 第二十五章锐角三角比(上册)

思维导图 1、中考分值12~16分,常考题型填空题和综合题(21或22题)【考纲要求】 (1)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 (2)会求特殊锐角(30°、45°、60°)的三角比的值。 (3)会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能根据锐角三角比的值,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大小。 (4)会解直角三角形。 (5)理解仰角、俯角、坡度、坡角等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

题。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应用锐角三角比的意义及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有关几何计算。 难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3、《锐角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九年级的重要内容。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测量、建筑、物理学中,人们常常遇到距离、角度、高度的计算,这些都归结到直角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问题。锐角三角函数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所以对于这些备战中考的学生们来说是必须要掌握好的内容,上海中考综合题部分21题或22题必考一道锐角三角比。建议课时4次。

九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1.一元一次方程 1.1.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 1.1.1.一元二次方程解析式的识别 1.1. 2.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的识别 1.1.3.利用解析式求字母的值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2.1.直接代入求值 1.2.2.整体代入求值 1.2.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的处理 1.2.4.一元二次方程整数根的处理 1.2.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3.1.直接开平方法 1.3. 2.配方法 1.3.3.公式法 1.3.4.因式分解法 1.4.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1.4.1.平均变化率问题 1.4. 2.销售问题 1.4.3.握手问题 1.4.4.几何问题 2.二次函数 2.1.二次函数的认识 2.1.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识别 2.1.2.利用二次函数的定义求字母的取值

2.1. 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互化 2.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2.2.2.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2.2. 3.二次函数的最值 2.2.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2.3.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2.3.1.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解析式的求法 2.3.2.具有特殊位置的解析式的求法 2.3.3.利用几何性质求函数解析式 2.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2.4.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4.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2.5.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5.1.拱桥问题 2.5.2.几何最值问题 2.5. 3.利润问题 2.5.4.抛物问题 2.6.二次函数的代几综合问题 3.旋转 3.1.图形的旋转 3.1.1.定义 3.1.2.性质 3.1.3.作图 3.2.中心对称 3.2.1.中心对称 3.2.2.中心对称性质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3Fe + 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初三知识点思维导图

九年级物理期中必刷题知识点思维导图及典型例题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例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 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解析】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错误,因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都有关.故A不正确.B、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B 不正确.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能量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 物体.故C正确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错误,

内能的大小还与质量和体积有关.故D不正确.故选C。 【知识点】(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2)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中,只能说吸 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本题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考点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热传递的理解,是中考的热点,热学的难点.要特别注意: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降低15℃时,甲、乙两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等,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A. 2:3 B. 3:2 C.4:9 D. 9:4 【解析】由题知,m甲:m乙=2:3,△t甲=10℃,△t乙=15℃, ∵Q吸=c甲m甲△t甲,Q放=c乙m乙△t乙, 【知识点】知道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和甲乙两物体升高的温度关系,根据热量公式、乙物体吸收热量和甲物体放出热量的关系,求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关系。 【本题考点】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考点点评】本题采用公式法求比值,学生要灵活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有关热机的计算】 【例3】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活塞面积为5×10-3m2,一个冲程活塞在汽缸中移动的距离是50mm,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8×105Pa,飞轮1min转动1800r,当汽油机满负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