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国防史

合集下载

我国国防历史启示500字

我国国防历史启示500字

我国国防历史启示500字我国国防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古代的辽东战争、抗击外来入侵的游牧民族,到现代的抗战、解放战争和对台海危机,我国国防始终是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通过回顾我国国防的历史,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国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强大的国防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历史上,我国因为国防薄弱而多次被邻国入侵,损失惨重。

而在辽东战争时期,我国的国防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采取了一系列的土木堡、外庙城等军事防御工事,成功抵御了入侵者的进攻。

这个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实力,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在我国国防历史中,我们看到了联防合作的重要性。

历史上,我国曾多次通过联合抗击外敌的方式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

比如在北国边地的历史中,辽金联盟就曾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这个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各地域间加强合作,共同防御外敌入侵,才能取得最有利的战果。

再次,我国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和平发展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历史上,我国曾多次处于世界大战前夜,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但是,我们的领导人始终坚持以和平发展为己任,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这个历史启示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国家安全的保障,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后,我国国防历史还告诉我们,提高科技水平对于国防现代化的推进至关重要。

历史上,我国曾多次落后于外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导致军事技术无法与对手相匹配,从而遭受了不少失败和屈辱。

近现代以来,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这个历史启示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防现代化,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国防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军事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国防历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启示。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强大的国防能力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要加强各地域间的联防合作,注重和平发展,并且提高科技水平以推进国防现代化。

国防和军队历史知识

国防和军队历史知识

国防和军队历史知识国防和军队历史知识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防和军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一些国防和军队的历史知识。

古代国防和军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部落社会。

在这个时期,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资源,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原始的军队。

这些军队通常由勇士和首领组成,他们使用简单的武器和战术进行战斗。

例如,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他们的军队主要由士兵和将领组成,使用的武器包括剑、弓箭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防和军队也逐渐进化。

在古代帝国时期,国家开始建立专业化的军队,以应对更加复杂的战争形势。

例如,罗马帝国的军队是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他们采用了严格的训练和组织制度,使用先进的武器和战术,征服了大片领土。

在近代,国防和军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也大幅提升。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战争之一,各国的军队使用了坦克、飞机、毒气等新型武器,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现代,国防和军队的任务不仅仅是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人民,还包括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安全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的军队不断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例如,中国的军队经历了从人海战术到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加强了军事力量的建设和现代化装备的研发。

总之,国防和军队历史知识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现代,国防和军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适应着社会的变化和战争的形势。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防和军队的任务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我们应该加强对国防和军队历史知识的学习,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的国防历史与军事战略

中国的国防历史与军事战略

中国的国防历史与军事战略中国是一个文化悠久、历史悠久的大国,多年来中国的国防力量也经历了很多次变革和换代。

国防历史和军事战略是无法分割的两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的国防历史和军事战略的回顾,探讨其中的变化和发展。

1.古代的中国国防力量在封建社会时代,国防力量主要通过军队来维护。

古代中国军事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卫领土的安全和打击侵略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全面的封建统治,也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部分。

宋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太平盛世,战争不断遭受失败,因此宋朝开始重视使用现代化武器,起到了改变战争形态的作用。

2.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成为战火中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人民开展了一场伟大的抗战,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军队和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实现了对自己的领土完整的保卫,也取得了对敌军的多次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变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推进军事改革和军事科技革命。

新中国建国之初,曾经同苏联在某些技术领域有过合作,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国防产业体系,也制定了多项具有独特特色的军事战略。

4.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转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在防卫性国防政策的基础上,注重发展了多种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方式。

同时,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得民用技术和军事技术的融合从未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

在东亚和南海领土争端方面,中国高度重视自身安全利益,牢记军事斗争和战略目标始终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5.现代军事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特别注重传承创新,成立了新的军事机构和部队,对于发展全球战略也具有理论和规划上的借鉴意义。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也成为了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方面,因此中国加强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在这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国防历史悠久、军事战略也不断发展。

中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回顾

中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回顾

中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回顾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国防建设的那些事儿。这国防建设啊,就好比给咱国家这个大家庭打造一个坚固的大盾牌,没它可不行!

先说说古代。那时候老祖宗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地盘,也是绞尽脑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拼命修城墙。像秦国,后来把各国的城墙连起来,就搞出了超级有名的万里长城。这长城可厉害啦,游牧民族骑着马过来,看着这又高又长的墙,那真是干着急没办法,大大减少了边境被骚扰的频率。而且那时候军队的武器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开始的石刀石斧,慢慢发展到青铜兵器,再到后来锋利的铁制武器,战斗力那是蹭蹭往上涨。

到了唐朝,那更是牛气哄哄。大唐军队不仅人多势众,而且装备精良。骑兵更是厉害,士兵们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枪、马刀,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威风。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唐朝把周边收拾得服服帖帖,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八方来朝,那场面,老有排面了!

到了清朝后期,可就有点拉胯了。清政府闭关锁国,自己玩得挺嗨,外面世界都发生工业革命了,咱还啥都不知道。西方列强拿着先进的枪炮打过来,咱这边还拿着冷兵器傻乎乎地往上冲,结果被揍得鼻青脸肿,签订了一堆不平等条约,国家被割地赔款,那叫一个惨。

时间来到近代,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啦!面对列强的欺负,咱能一直忍着吗?当然不能!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到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军队那是越打越猛,在战斗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尤其是抗日战争,咱中国军队靠着小米加步枪,愣是把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打得节节败退。这期间,武器装备虽然比不上人家,但咱有不怕死的精神,还有巧妙的战术,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把小鬼子整得晕头转向。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那才真正是走上了快车道。咱们一穷二白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儿要搞出自己的原子弹。一群科学家隐姓埋名,在艰苦的环境里埋头苦干,硬是把“争气弹”给搞出来了。这一下,全世界都对咱中国刮目相看,看谁还敢轻易欺负咱! 后来,咱们的海军也慢慢强大起来。以前咱们海军舰艇少得可怜,现在呢,航母都好几艘了,各种先进的驱逐舰、护卫舰那是一艘接一艘地下海。空军也不落后,从最初只能缴获敌人的飞机,到现在自己能研制出先进的战斗机,像歼 20 一飞冲天,那性能杠杠的,让敌人都胆寒。

中国古代国防史简介

中国古代国防史简介
中国古代国防史简介
政治与军事相结合: 商初明确了君王的最高统治权,强调正义,在此 基础上确立了简单的赏罚制度. 《史记.殷本记》“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 曰:‘自天下皆入吾网.’汤去其三面,曰:‘欲左,左. 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候闻之,曰:“汤 德至矣,及禽兽.” 商汤伐夏桀前作《汤誓》:匪台小子敢行举乱, 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 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 …女毋不信,朕 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戮女,无有修赦.
精品..
因才而用的技术兵种:
武车士: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走 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 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力能八石弓.
武骑士: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壮 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毂射,前后, 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 险阻,绝大泽.
精品..
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战斗编组: 太公曰:军中有大勇,敢死者聚为一卒,为
中国政府每年支付五十万两白银. 二.在威海卫,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海弯沿岸四
十里内为日军驻守地.
精品..
中日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日清战争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外 战争,其影响是巨大的.日本在朝鲜获得了更加 有利的侵略地位.通过获得第一个海外殖民地 台湾,掌握了砂糖等国际上的重要商品.另外, 日本得到了3.6亿日元的赔款,远远超过了这次 战争所耗费的战费2亿日元(是国家预算的3 倍).也超过了当时日本公司资本的总额.此赔 款使日本注入大量黄金,建立起了金本位制,提 高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使日本有能力对外 进行资本输出.同时,在日本国内,出现了蔑视 中国人的风潮,这种情况直到二战结束.
章.第一个五行戴章于首,次戴于项,次戴于胸,次戴于 腹,次戴于腰.

我国国防的历史启示

我国国防的历史启示

我国国防的历史启示我国国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至公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防经历五千年的荣耀和屈辱、昌盛和衰败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国防遗产,积累了及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所以,我国国防历史及其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第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强大依赖经济发展,这是我国国防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国服才能强兵,兵强方可自立,无不把经济发展作为巩固国防争夺霸权的重要措施。

与此相反,各朝各代得衰落、灭亡,一个王朝被另一个王朝所取代,几乎毫无例外是这个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结果动摇了国防的根基,才使的政权易手。

由此可见,只有经济的发展,才有国防的强大、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的安全。

第二,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兴衰。

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固国强兵。

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给我们提供的又一深刻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注意修明政治,变法图强,把尊贤厚土、举贤任能、以人为本、选拔秀才治理国家作为强国的根本大计。

相反,秦朝实行暴政,激起农民起义,终至推翻秦始皇梦想千秋万年、子孙相继的基业;宋朝由于机构臃肿,官员奢侈腐化,国力衰竭不堪,无力抵抗外侵,终为元兵所灭。

特别是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虚弱,面对列强入侵无力抵抗,乞降求和,割地赔款,使我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将中国人民带入了苦难的深渊。

国防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近代中国的百年国耻,都深刻的告诉我们,政治的昌明是国防巩固的基础。

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第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几千年得国防史给予我们的另一重要启示,就是在面临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头,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才能筑起一道坚固的国防长城,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寇侵略,并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敌人,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中国国防现代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国防现代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国防现代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国防现代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时期,国防能力较弱,面临着来自外部势力的威胁和侵略。

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中国开始了国防现代化的探索和建设。

20世纪初期,中国国防主要依靠传统的军事组织和武器装备。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在现代武器装备和作战技术上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使得中国在战争中频遭失败。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开始了国防现代化的新时期。

1955年,中国成立了国防部,建立了国民解
放军,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在这个时期,中国先后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战争等,不断提升了国防实力。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新阶段。

随着中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防预算的增加,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武器装备更新和军事技术研发。

中国陆军、海军、空军等军种相继进行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升了作战能力和战备水平。

到了21世纪,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化,中国国防现代发展历史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不断推进军事改革,加强军事合作与国际交流,致力于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安全。

总的来说,中国国防现代发展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建设的历
史。

中国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提升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简述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简述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简述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在于,国防观念的塑造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实力,还必须紧密结合
时代特色,将民族历史和传统精神作为军事核心,以更宽广有建设性的军事思想、军事理念、军事目标和军事原则为载体。

一方面,中国古代传统国防思想“礼义廉耻”,认为廉以德,礼以行,耻以持是有效
缓冲冲突和抵抗侵略的基本原则,明确强调善行和德行,赞美谦逊匀称、宽容仁爱、诚实
守信的军事思想。

从历史角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国防构想,要求我们通过建
立有序、强大的国防体系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族自保能力。

因此,国防的基本精神
要求我们在保护国家、确立国家主权、重视军旅习俗和军魂等方面,都要秉承礼仪、奉献、宽容仁爱、顺服服从原则。

另一方面,中国自清代以来,为了保护国家,积极活动抗击外敌侵略,不断发展建立
规范化的军事体系。

这种军事体系把宏观的军魂思想与国家的国防实际相结合,鼓励士气,展示战斗技术,体现强大的战略领袖力量,强调斗志,倡导军人献身国家,传承抗争精神,使军队能够带来更强大的军事实力。

基于此,学习中国国防历史和军事精神,推进军事理论创新,不断结合时代发展实际,提出先进国防观念,提高国防能力,使中国拥有一支科学发展、战斗力强大、国家安全有
保障的军队,以促进国家和国防的根本发展,实现繁荣富强的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国防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古以来,山脉,海洋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

而中国,作为一个多山临海的国家更是如此。

边防,海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

著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构筑的以长城城墙为主体,与其他工程设施相结合的连续线式防御工程体系,是城池筑城体系的发展和运用。

长城据险筑墙,关堡相连,烽堠相望,敌台林立,层层布防,在中国战国时期个诸侯国之间,秦统一之后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西汉文景时,为防御匈奴的一再侵扰,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

一是在边关要地配置边防军,包括边境上的郡国兵和屯田兵,依靠边郡太守和都尉率兵防堵匈奴的进攻。

二是输粟实边。

依百姓输粟多少,赐给一定的爵位,或赦免罪过,并令入粟者将粟运至长城沿线,待边境一带粮食充足后,再运至内地郡,县收藏。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效的巩固了边防。

三是徙民治边。

在边境要害之处,组织徙民建立城邑。

每个城邑都成为坚固的军事要塞,有效地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御。

屯戍军队与大量移民共同守边,且耕且守,较之“徙民实边“更为扎实有效。

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是从宋代开始的,南宋时,为抵御金军南侵,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海军司令部——沿海制置司。

为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一是下令禁海,二是在沿海的主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所城为骨干,堡,塞,墩,烽堠和障碍物相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击了倭寇的侵扰。

除了增强边防海防建设,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富国强兵是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的国防思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统治者和军事家就已经认识到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明确提出“国不富则无称雄之本,兵不强则无称霸之力“的政治主张。

强调富国强兵。

而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也说:”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进一步阐明国防强大依赖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根本是发展生产的思想。

此后,各朝代的统治者都十分强调富国强兵思想,并采取一系列政策,努力把发展生产与加强国防建设统一起来。

直至19世纪以来,中国走进了近代史。

从中国近代史中不难看出,中国近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屈辱的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了中国的“国防不牢,军队不精”这一致命弱点,对中国进行了赤裸裸的侵略。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先后有英、美、法、俄、普、瑞典、挪威、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秘鲁、巴西、葡萄牙、日本、墨西哥、瑞士等近20个国家的侵略者践踏过我国的国土,损害我国的主权,整个中华民族美丽而富饶的国土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得支离破碎。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标志,而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最终使中国真正的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这一切,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和忽视国防安全是分不开的。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只注重对内的统治忽视列强对我国国防的破坏,从客观上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共产党正确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明确了当前的任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保障国防安全。

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努力抗争下,我们打退了敌人,保护了我国国防安全。

中国当代国防史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说起,我国国防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到一九五三年。

国家处在对外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治愈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的时期。

这个阶段我们解放了全国大陆和大部分沿海岛屿,肃清了国内各种非正规,不合法的军事力量的残余。

加强了边防和海防,并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建立、健全了军事领导机构和军事制度。

第二阶段是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六年,这是我国国防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确立了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

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措施,涉及军队容量,国防开支,国防工业工程,军事院校等方面,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我国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成功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第三阶段则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我们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保住了军队的稳定,在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地完成了氢弹实验和人造卫星的发射。

第四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随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的观点的产生,我国的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发生战略性转变。

国防和军队建设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人民解放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按照一定原则,对军队建设进行调整,增强军队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

把推进我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逐步实现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实现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信息力整体提高。

我国4000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因而不发,强掳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的巨大胜利。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中,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经济是政治,军事的基础。

强大的军事实力需要靠雄厚的经济来支撑。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国富才能强兵,自强方可自立,无不把发展经济作为巩固国防,争夺霸权的重要措施。

由此看来,各朝各代的衰落,死亡,遭受外敌的入侵而不能自保,几乎毫无例外是这个王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结果动摇了国防的根基。

例如清朝末期正因如此,不发展经济。

在西方进入工业时代时,清统治者正忙于享受,防止国民与外国交流,闭关锁国,不发展经济,自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手里仍拿着冷兵器。

当外来侵略时,却拿着冷兵器对抗外来的热兵器。

由此可见,只有经济的强盛,才能有强大的国防,才能有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安全。

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兴衰。

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

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提供的又一深刻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锐意进取的诸侯国就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变法图强,把尊贤厚士,举贤任能,选拔优秀人才治理国家作为强国的根本大计。

相反,秦朝实行暴政激起农民起义,终至推翻秦始皇梦想千秋万代,子孙相继的基业;明代晚期由于皇帝昏庸,宦官擅权,结党营私,始被起义军所败,后又为清军所亡。

特别是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政治日趋腐朽,国防日益虚弱,面对列强入侵屡战屡败,乞降求和,割地赔款,使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将中国人民带进了苦难的深渊。

总之,国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近代中国的百年国耻,都深刻地告诉我们,政治的昌明是国防巩固的基础,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我国国防史给予我们的另一重要启示,就是在面临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头,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才能筑起一道坚强的国防长城,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全国军民一致共同抵抗侵略的精神和意志,才是国防的真正的钢铁长城。

这是造成淹没一切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基础;这是让一切侵略者都望而生畏的真正铜墙铁壁;这是民族自强的根本,国防力量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