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附子饼灸治疗中风后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灸法治疗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39例临床观察

灸法治疗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39例临床观察
效 。 报 告如 下 。 现 1 临 床 资 料 7 5例 均 为 我 院神 经 内科 住 院患 者 .且 符 合 以 下 条 件 : ( ) 卒 中诊 断 符 合 第 四届 全 国脑 血 管 病 会 议 修 订 的诊 断标 1脑 准_, 经 影 像 学 确 诊 ;2 脑 卒 中前 排 尿 功 能 正 常 , 1并 I () 发病 后 出 现 的 、 卒 中病 情 稳 定 后 仍 存 在 的 尿 失 禁 、 急 、 频 患 者 ; 脑 尿 尿 ( ) 识 清 醒 , 言 功 能 不 影 响 一 般 护 患 交 流 ;4 认 知 功 能 3意 语 () 基 本 正 常 ;5 发 病 日期 至 人 院 日期< 个 月 。 按 入 院 顺 序 分 () 6 为 2组 。治 疗 组 3 9例 : 2 男 1例 , 1 女 8例 ; 龄 4 — 4岁 , 年 57 平 均 年 龄 (37 + .7 岁 ; 梗 死 3 6 . 73 ) 脑 6 O例 , 出 血 9例 ; 卒 中 脑 脑 病 程 4 ~ 5 d 平 均 病 程 ( 1 5 3 . ) ; 全 尿 失 禁 7例 , 5 16 , 7 . _ 56 d 完 3+ 2 部分尿失禁 2 2例 , 全 自控 1 完 0例 ; 日均 排 尿 1— 7次 , 均 11 平
1 :0 1 :0由 责 任护 士进 行 操 作 。 5O~7o 以上 治 疗 每 周 6次 , 续 连
3周 。 3 疗 效 观 察
脑 卒 中的 基础 上采用 灸法 治疗 脑卒 中后 排 尿功 能 障碍 3 9
例 , 设 单 独 采 用 常 规 针 刺 治 疗 的 3 作 对 照 , 得 较 好 疗 并 6例 取
疗法 。
关键词
脑卒中 排尿功能障碍 R4.5 7 33 0

中医医案——神经源性膀胱

中医医案——神经源性膀胱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补清通三法合治神经源性膀胱病案:霍某,女,16岁,2015年3月21日。

主诉:反复腰痛4年余,加重伴排尿不畅1月。

病史:4年前于北京某医院行脊柱裂手术后出现腰痛伴排尿不畅,后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泌尿系CT检查,结果提示:双肾盂中度积水,进一步查肾功能异常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梗阻性肾病。

再次行手术治疗,症状好转,复查肾功正常。

近几年患者时有腰痛伴排尿不适。

1月患者出现腰痛加重伴排尿不畅,点滴而出,于绥化市第一医院查尿常规示:Pro(+),BLD(3+);肾功:血肌酐173.5mmol/L,尿素氮12.69μmol/L;泌尿系CT诊断: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为求治疗于当地医院而服中药汤剂,服药2周未见明显好转。

于我院门诊查尿常规:Pro(2+),BLD(3+),WBC:满视野/HPF;肾功:血肌酐 163.5μmol/L,尿素氮12.5mmol/L;双肾彩超:双肾各径增大(左肾14.9cm×7.9cm、肾实质厚0.79cm,左肾15.0cm×9.06cm、肾实质厚0.64cm)轮廓尚规整,肾实质变薄,双肾集合系统均分离呈花瓣状,分离内径分别为右肾3.12cm,左肾3.08cm;双肾血流灌注减少;膀胱:膀胱壁毛糙、增厚,可见小梁样改变,充盈一般,暗区未探及明确异常回声;输尿管: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径1.67cm,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径1.80cm,双侧下端探查不清。

泌尿系三维CT:双肾盂及肾盏内可见多发液性密度,双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输尿管壁增厚,未见结石,占位及外压性病变,膀胱充盈欠佳,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可见多发性憩室形成,腔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可能。

初诊:腰痛乏力,尿频尿急,排尿点滴而出,时有恶心,饮食正常,大便日1次,舌质红伴瘀斑,苔薄腻,脉沉细。

靳氏“尿三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靳氏“尿三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13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10·中医中药·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e bladder)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而引起的尿道或膀胱的功能障碍,进而所产生的一系列下尿路病症及并发症的总称。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脊髓损伤、脑卒中和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排尿障碍、尿潴留等。

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治疗、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康复训练及手术治疗,虽能较好改善患者症状,但疗效不够稳定,易反复[1]。

“尿三针”是岭南派针灸学家靳瑞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治疗泌尿系病证的有效穴组,对“尿三针”加减配穴,结合艾灸、电针、耳穴贴压、理疗、康复训练等中医疗法,能有效提高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治愈率。

1 “尿三针”概述“靳三针”是岭南派针灸学家靳瑞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结合针灸治病的理、法、方、穴,总结了有效且精华的穴位,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整合了多组三针穴组来治疗疾病的方法[2]。

“尿三针”属“靳三针”之一,其穴位包括关元、中极、三阴交,临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尿潴留等泌尿系病证。

研究表明,该三穴为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最常用输穴,其中又以中极-关元的关联程度最高[3]。

1.1定位与解剖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解剖:在腹白线上,浅层有12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深层有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中极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解剖:在腹白线上,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解剖: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深层有胫神经。

1.2针刺方法针刺输穴部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

徐徐进针,关元直刺或向下45°斜刺,进针0.8~1.0寸;中极直刺向下45°斜刺,进针0.8~1.0寸,针刺深度不宜过深,必要时可改为向曲骨穴透刺;三阴交直刺1.0~1.5寸。

得气后关元穴、三阴交穴行捻转补法,中极穴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

中药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观察

中药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观察

研究组男性 30例 ,女性 23例 ,年龄 21 62岁 ,平均年龄 (37.114- 禁 。③恢复控尿能力。④避免相关结石形 成以及泌尿系统感染
13.82)岁,膀胱残余尿量 为(286.42+73.15)mL。经核 实 ,两 组基 等并发症。⑤改善膀胱顺 应性 与低压储尿功能 ,从而减少膀胱一
神阙穴贴敷 治疗 ,取得 了较 为满意 的效果 ,报道如下 。
l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 院 2016年 2月~2017年 2月收治的 3 讨 论
106例卒中后 神经源性膀胱患 者作 为研究对 象 ,其 中 53例分为
脑卒中患者有极大风险出现神经源性膀胱 ,同时还可能进
15g、肉桂 15g,将上所述 所有药物进行研 末然后 加入姜 汁调制 毒 、淤血 、气滞 以及 湿热 等。病位在 肾,但与肝 、脾 、肺 也有密切
成膏状 ,置 于敷贴 当 中 ,并贴 放于 指定 的穴位 ,时 问为 4~6h, 的关联 。同时该病病理 还存 存着虚实之分 ,其 中“膀胱湿热 、忡
196
北方药学 2018年第 15卷第 9期
中药膏神 阙穴贴敷治疗卒 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观察
刘 夏 (郑州市中医院康复科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将 中药 膏神 阙穴贴敷应 用于治疗卒 中后神 经源性膀 胱 ,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分析 。方法 :随机选取我 院 2016年 2月~
1次 /d。
热壅盛 、肝郁气滞 、着瘀阻塞 ,膀胱气化不利者是为实”,I 脾 胃
l-3观察指标 :在治疗 4周以后 ,对两组进行疗效 的判定 。内容 不 升 、肾 阳衰 惫 、膀 胱气 化 不 利 者 实 为 虚 ”。本 次 研 究 药 方 ,黄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中风后尿失禁(post-stroke incontinence,PSI)是指由于中风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下尿路异常,表现为尿失禁和/或尿频、尿急等症状。

该病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PSI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在治疗PSI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P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常规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行了艾灸治疗和穴位贴敷疗法。

艾灸治疗选取足三里、关元、中脘、气海穴,每次灸15-20分钟,每日1次,疗程4周;穴位贴敷选取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每晚21:00-6:00贴敷8小时,疗程4周。

治疗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次数、尿无力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次数、尿无力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3.3%),P<0.05。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组的尿失禁次数、尿无力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

艾灸结合红外偏振光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观察

艾灸结合红外偏振光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观察

艾灸结合红外偏振光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观察 刘晓辉;冯晓东;刘承梅 【摘 要】目的 艾灸结合红外偏振光以诱导排尿,能缩短建立自主性膀胱的周期.方法 除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激发技术,间歇导尿以外还采用艾灸结合红外偏振光以诱导排尿.结论 艾灸结合红外偏振光相对单纯采用激发技术配合间歇导尿而言,能缩短建立自主性膀胱的周期,更好的使膀胱充盈收缩,有效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机率,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0(029)034 【总页数】1页(P43-43)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艾灸;红外偏振光;自主性膀胱 【作 者】刘晓辉;冯晓东;刘承梅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49

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排尿障碍是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分类繁琐,治疗较棘手,若不进行积极处理可引起上尿路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衰竭。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艾灸结合红外偏振光对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明显。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到我科住院的92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常规组和干预组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到我科住院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为颈髓损伤28例,胸髓损伤48例,腰髓损伤24例。以上病例均留置尿管无自主排尿,神经系统检查均为A级、B级损伤患者,泌尿系B超无异常改变,经尿动力检查了解下尿路功能,MRI排除脊柱多部位受损,将颈、胸、腰髓损伤患者分别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激发技术、间歇导尿;干预组除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激发技术、间歇导尿以外还采用艾灸及红外偏振光以诱导排尿,方法如下:(1)取双天枢(脐旁1.5寸)、中极穴(脐下4寸)、关元(脐下3寸)、气海(脐下1.5寸)进行照射,每日2次,每穴5~10min。(2)采用激技术前以红外偏振光照射双天枢穴5min、中极穴5min。(3)以体表观察膀胱位置判断尿量,膀胱底于耻上3横指以下时尿液大约600mL以下,可以红外偏振光照射,膀胱底于耻上3横指以上时,慎用红外偏振光照射。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治疗,2组颈髓损伤患者建立自主性膀胱在时间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胸髓损伤患者建立自主性膀胱在时间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腰髓损伤患者建立自主性膀胱在时间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建立自主性膀胱患者中,能达到理想膀胱者(膀胱容量在350~500mL之间,残余尿量在100mL以内,2次排尿能间隔2.5~4h,每日漏尿次数<3次),2组颈髓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胸髓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腰髓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已建立自主性膀胱患者达到理想膀胱的比较[n(%)]?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排尿障碍属中医“癃闭”范畴,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艾灸结合红外偏振光相对单纯采用激发技术配合间歇导尿而言,能缩短建立自主性膀胱的周期,更好的使膀胱充盈收缩,有效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机率,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艾灸及红外偏振光照射诱导排尿是根据中西医经络学原理,因经脉受损致膀胱气机不化。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走行在下腹部的穴位,中极、关元、气海穴属任脉,走行在下腹部,具有通经络和气血、调畅中、下焦气机,使膀胱气化功能得已恢复之功。而中极穴又是膀胱的目穴,有调理膀胱、输通水道的功能。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排尿障碍是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临床表现,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地位,膀胱训练是脊髓损伤后患者解决排尿障碍的简便、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不仅减少了患者保留尿管的时间,控制了感染的因素,也顺应了神经源性膀胱形成的发展规律,而且对患者回归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尽早建立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方玉美,徐祖豫.间歇导尿术的护理管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9,5(4):166. [2]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41~448. [3]贾春华.中医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5~111. [4]刘承梅.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中国急症,2006,12(15):1426. [5]杨志新.相对穴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7~346.

药艾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

药艾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

药艾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药艾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药艾灸法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灸疗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疗效。

结果本组共43例患者,经给予药艾灸法治疗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后,痊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

结论针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在给予药艾灸法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明显提高疗效,促进尿失禁的早日痊愈。

标签:中风;尿失禁;药艾灸法;护理体会中风与西医学的“脑血管疾病”相类似,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据有关研究报道,中风的发病率约为2‰,而病死率则达1‰[1]。

即是对急性中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但仍不可避免的留有诸多后遗症,尿失禁即为重要的中风后遗症之一,中风后尿失禁会引起褥疮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适,亦可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现将笔者采用药艾灸法治疗尿失禁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59.9岁,病程10~27天,平均病程15.2天。

1.2 诊断标准[2]①经影像学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

②经积极治疗后平稳度过急性期,病情稳定,意识清晰。

③存在随意起始排尿功能,但抑制排尿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④膀胱无残余尿,但膀胱容量有轻度的减少。

⑤尿失禁分级评估为Ⅲ度,或Ⅲ度以上。

1.3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在给予合理饮食、功能锻炼、预防和控制感染、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艾灸法,艾条选择药艾条(将艾叶、广藿香、高良姜、桂枝、降香、陈皮、香附、白芷、丹参、生川乌等药物经加工后制成),选择关元、气海等穴位。

隔姜灸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护理观察

隔姜灸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护理观察
道如 下 。
升 正气 , 调达 气机 , 有 助于 早 日康复 。
1 . 5 疗 效标 准0 痊愈 : 咳 嗽 等 腹 内压 增 高 时 无 尿
液溢 出, 能 自行 控 制排 尿 , 正常生活 ; 好转 : 小 便 失 禁 次数 明显 减 少 , 偶尔有失禁现象 , 基 本 不 影 响 生 活, 能参加工作 ; 无效: 临床症状 、 体 征 无 改 善 或 加
及时通风 , 保 持 室 内空气 新 鲜 。 另 外 , 指 导 患者 注
可导 致 尿路 感 染 、 皮 肤损 伤 或 炎症 、 褥疮 , 甚 至 影 响
意休息, 保 持 心 情舒 畅 , 进 行 适 当 的体 育锻 炼 , 以提
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 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诸
多 痛 苦 。我 科 根 据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和 艾 灸 学 知 识 采 用 隔 姜 灸 治疗 中 风后 尿 失禁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 报
3 讨论
1 . 2 纳入 与 排 除 标 准
学》 的 中风 病 诊 断 标 准 ; 意识 清 楚 ,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肢 体 功 能 障碍 伴 发尿 失 禁 。排 除 : 意 识 不清 或 智 能
障碍 , 不 能配合 检查 和护 理者 。 1 . 3 治疗 方 法 中风 后 尿 失 禁 患 者 予 以健 康 教 育 ,
气 虚, 下焦受冷 , 肾主水, 肾虚 下 焦 冷 , 不 能 温 治 其 水 液, 故小便不禁也 。 ” 现代医学解剖发现 , 中极 穴
下 分布 支配 膀 胱 与直 肠 的 髂腹 下 神 经分 支 , 艾 灸 此 穴可 治 疗尿 失 禁 ; 气 海为 生 气 之海 , 气血 之 会 , 呼 吸 之根, 藏精 之 府 , 能 益脏 真 , 回生 气 , 固元 阳 , 加 强 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 的 3 作 对 照 , 得 较 好 疗效 , 报 告 如下 。 O例 取 现
1 临 床 资料
上 。 () 状 体 征及 膀 胱 残 余 尿 量指 标 。 2症
河南 省 中 医研 究 院 附 属 医 院针 灸 病 区 、 灸 针 3 . 疗效标准 2 痊 愈 : 随意 控 制 排 尿 , 频 、 急 症 状 基 本 可 尿 尿 消 失 . 日排 尿 频 率 测试 评定 达 I .基 本 无 膀 胱 残 余 尿 : 度 显 效 : 随 意 控 制 排 尿 , 频 、 急 症 状 明显 改 善 , 可 尿 尿 日排 尿 频 率 测 试 评 定 提 高 2度 。 胱残 余 尿 量 < 0 ; 效 : 频 、 急 症 膀 5 mL 有 尿 尿 状有所改善 , 日排 尿频 率测 定 提 高 1度 , 胱残 余 尿 量 为 5 一 膀 O 20 : 效 : 频 、 急 症状无改 善 , 0 mL 无 尿 尿 日排 尿 频 率 测 定 无 提 高 , 胱残 余 尿 量 无 明 显减 少 。 膀 33 统 计 学 方 法 -
1 临 床 资 料
椎 生 理 曲度 变直 、 问隙狭 窄 、 体 后缘 骨 质 增 生 、 椎 椎
11 一般 资料 2 0 . 0 8年 至 2 1 在我 院针 灸 推拿 关 节突 出 、 节旋 转 、 0 0年 关 移位 等 。 科 门诊 确诊 的颈椎 病椎 一 底动 脉供 血 异 常患 者 4 1 纳入 标 准 ( ) 基 0 - 3 1 年龄 3 一 0岁 , 合 上 述 诊 断 O7 符 例 。依 照治 疗 前 T D诊 断 分 为 高 流速 组 和低 流 速 标 准 ;2 不 在 排 除 标 准 范 围 , 能坚 持 完 成 治 疗 , C () 并 组 。高 流速 组 1 8例 : 7例 , 1 男 女 1例 : 龄 3 6 依从 性 好者 。 年 O 6 岁 , 均 年龄 4 . : 程 2周 ~ 平 87岁 病 3年 , 均 病 程 1 1 排 除标 准 ( ) 发 性疾病 可能 出现 椎 动脉 血 平 . 5 . 4 1原
3 疗 效 观 察
31 观 察 指标 ( ) . 1 日排 尿 频 率 测试 指标 『 I度 : l _ 。 白天 可 随 意控 制 排 尿 , 般 3 4 一 ~ h排 尿 1 , 尿 1 或 无 夜 尿 ; 次 夜 次 Ⅱ度 :
注 : 本 组 治 疗 前及 对 照 组 治 疗后 比较 , < .5 ¥与 P O0 。
见 表 2 。
21 治疗 组 .
附 子 适 量 研 为 细末 .用 生 姜 汁 调 和 后 压 制 成 表 2 治疗 组 、 照 组 排 尿 次数 比较 (虹 ) 次, 对 d
数 个 直 径 约 3 r 、 05 0 8 m 的 圆饼 , 心 区 穿 透 2 e 厚 . — .c a 中 0个
采 用 S S 1. 计 软 件 进 行 处 理 ,数 据 P S20统
量 少 , 流 细 , 漓 不 断 , 有 充 盈 性 尿 失 禁 , 腹 胀 感 , 部 尿 淋 或 下 局
叩 浊 。 经 B超 检 查 测 定 残 余 尿 程 度 : 度 为 < O m ; 轻 lO L 中度 为 10 2O L; 度 为 > 0 m 。 至少 由 2名 副 主任 医师 以上 人 0~0r 重 a 20 L 员 判 定 , 合 第 7版 全 国高 等 医 学 教 材 《 医 内科 学 》 “ 符 中 中 癃 闭 ” “ 便 失 禁 ” 节 中 “ 阳虚 衰 ” 症候 诊 断 。 、小 章 肾 的 1 纳入 标 准 除符 合 以上 诊 断标 准外 ,应 具 备 以下 标 准 : . 3 ( ) 除 前 列 腺 肥 大 、 路 机 械 梗 阻所 致 的 尿 潴 留 ;2 所 有 1排 尿 () 病 例 均 神 志 清 醒 , 力 正 常 , 合 检 查 , I服 中药 汤 剂 ;3 智 配 可 Z l () 未 伴 有 严重 高血 压 、 心脏 病 、 糖尿 病 等 疾 病 。

i ii j
隔附子饼 灸治疗 中风后神经源性膀胱 3 0例 临 床 观 察
许新 霞 焦 伟 l -
( . 南省 中 医药研 究 院附属 医院, 南郑 州 4 0 0 ;2河 南 省 针 灸 经 络 研 究 所 , 南 郑 州 4 0 0 ) 1河 河 5 0 4 . 河 5 0 4
2 治 疗 方法
以 (± ) 示 , 据 组 间 比较及 治 疗 前 后 比较 用 £ 验 。 s表 数 检
341 2组 临床 疗效 比较 .. 见 表 1 。
表 1 治疗 组 、 照 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对

注: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O0 P< .5。
3 . 2组 排 尿 次数 比较 .2 4
紧 迫 性 排 尿 , 尿 急 、 频 、 潴 留 、 淋 漓 或 急 迫 性 尿 失 禁 有 尿 尿 尿
等 症 状 。 中风 后 神 经 源 性 膀 胱 属 西 医 学 “ 失 禁 ” 畴 , 病 尿 范 该 在 中 风 后 老 年 患 者 中发 病 率 很 高 ,严 重 者 可 引 起 。 水 . 肾积 甚 至 肾 功 能 衰 竭 , 患 者 带 来 极 大 的痛 苦 。 目前 西 医 尚未 发 现 给 确 切 有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排 尿 功 能 与神 经 支 配关 系 密 切 , 风 中 后 神 经 源 性 膀 胱 是 支 配 膀 胱 的 自主神 经 损 伤 , 而 引起 排 尿 从
白天 可 随 意 控 制 排 尿 , 般 2 3 一 ~ h排 尿 1次 , 尿 2次 ; 夜 Ⅲ度 :
白天 有 时 不 能 控 制 排 尿 , 般 l 2 一 ~ h排 尿 1次 , 尿 3次 : 夜 1 V
度 : 天 不 能 控 制 排 尿 , 般 O5 1 白 一 .~ h排 尿 1次 , 尿 4次 以 夜
关 键 词 中风 后遗 症 神 经 源 性 膀 胱 肾 阳虚 衰 隔 附子 饼 灸 中图 分 类 号 R 9 . 6 45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7 — 9 X 2 1 )9 0 5 — 2 6 2 3 7 (0 2 0 — 0 6 0
近 年 来 . 者采 用 隔 附子 饼 灸 结 合 口服 中药 治 疗 中 风 后 笔 神经源性膀胱( 肾阳 虚 衰 型 )O例 , 与 单 纯 采 用 口服 中药 治 3 并
中风 后 神 经 源 性膀 胱 是 临床 常见 的难 治 慢 性 并 发 症 病 道 等 穴 行 隔 附 子饼 灸 , 收效 较 佳 。 肾俞 、 胱 俞 、 元 俞 振 奋 膀 关
因 在 于 大 脑 、 干 的 排 尿 中枢 及 其 下 行 纤 维 的 不完 全 性 双 侧 脑 性 损 害 , 膀 胱 的反 射 抑 制 作用 减 弱 , 成 排 尿 障 碍 。 现 为 对 造 表
程。 注 : 与 本 组 治 疗前 及 对 照 组 治 疗后 比较 , O0 。 P< .5
3 . 2组膀 胱 残 余 尿 量 比较 .3 4
见 表 3 。
表 3 治 疗 组 、 照 组膀 胱 残 余 尿 量 比较 ( ) m 对 L
22 对 照 组 口服 中药 , 方 、 量 、 程 同治 疗 组 。 . 处 剂 疗
4 讨 论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选 肾俞 、 胱 俞 、 元 俞 、 元 、 海 、 膀 关 关 气 中极 、 水
肾经 经 气 , 固本 培 元 ; 元 、 海 温 阳补 肾 ; 关 气 中极 为 膀 胱 募 穴 , 是膀 胱之气结 聚的部位 , 与膀 胱 俞 、 道 配 合 能 调 节 膀 胱 功 水 能 , 利 水道 而促 进 膀 胱 的 排 空 。艾 灸 本 有 温通 经 络 、 气 活 通 行 血 之 功 , 子 亦 有 补 火 助 阳之 能 , 附 子 饼 温 灸 上 穴 , 奏 固 附 隔 共 肾补 气 助 阳 、 气 活 血 利 水 之 效 。实 践 证 明 : 附 子饼 灸 法 疗 行 隔 效 好 , 济 简 便 安 全 , 作 用 小 , 者 乐 于 接 受 , 于 临 床 运 经 副 患 易 用 , 一 种 值 得 推 广 运 用 的灸 法 治 疗 神 经 源 性 膀 胱 ( 阳 虚 是 肾
圈 呈璺 竺 塑 囵 苎 堂 !
压 药

针刺外风府 穴对椎 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双 向调节作 用的临床研 究
阮 强
( 云港 市 中 医院 , 苏连云 港 2 2 0 ) 连 江 204
关 键 词 颈椎 病
椎一 底动脉 基
血流速度
风府穴
针 刺 效 应
中 图分 类号 R 8 . 615 5
直径 约 1 mm 圆 孔 备 用 。将 艾 条 剪 成 2 m 长 的 小 段 , 段 为 c 每
1 。 肾俞 、 胱 俞 、 元 俞 、 极 、 元 、 海 、 道 、 极 壮 选 膀 关 中 关 气 水 中
穴 行 隔 附 子 饼 灸 , 施 灸 局 部 有 热 、 、 等 感 觉 及 局 部 皮 以 麻 痛 肤 潮 红 为 佳 .每 穴 不 超 过 2壮 。每 周 5次 ,0次 为 1 疗 2 个 程。 1个 疗 程 后 统 计 疗 效 。 者 同 时 口服 以 金 匮 肾气 丸 为 基 患 础 处 方 加 减 的 中药 汤 剂 , 1剂/ , 服 5剂 ,0剂 为 1个 疗 日 连 2
34 治 疗 结 果 .
1 . 一般 资料 1
推 拿 治疗 中 心 2 0 0 4年 2月 一 0 0年 2月 的 住 院 患 者 6 21 0例 .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 疗 组 3 治 O例 : l 男 8例 , 1 女 2例 ; 年 龄 (6 1 1.2 岁 。对 照 组 3 6. + 3 ) 7 0 0例 : 1 男 7例 , 1 例 ; 龄 女 3 年
( 76 + 2 1 岁 。2 性 别 、 6. 1. ) 9 0 组 年龄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 显 著 性 差 无 异 ( O0 )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