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概念阐述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条件和动力研究之我见

无 旁贷应该思考的 问题。 关键词 :普通 高校 ;高水平 ;运动 队;竞技体 育
从 18 年 开始到 现在 , 国普通 高校 试办 高水 平 运动 队 已走 97 我 过 了2几 个春 秋 , O 高校 办高 水平 运动 队是竞 技 体育 、 群众 体 育及 学 明这是 大学 体育 发展 的方 向, 种历史 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必 然, 可抗拒 。 是一 不
一
时代 可能 面临下 岗。 外, 的全 面发展 , 教育和高水 平运动员 另 从人 素质 的培养 三方面来看 , 他们也需 要接受 大学的教 育。
、
基 本 思 路
二 、 存 在 的 现 实 问 题 彰会代 表时强调 “ 泛开展全 民健身活 动 , 广 提高全 民族 的健康 素质 , 1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生源基本上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不 是 全面建 设小康社 会 的重 要 内容 , 是构 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必 然 少高 校办 队招 收 的是 闰家 队 、省市 队 、青年 队 、退 役 队员 或没 有 要 求 , 是功 在 当代 、 在 千秋 的事业 。 作 为社会 事业 的一个 重 发展前 途的淘 汰队员 . 些队员 的到来 固然给高 校带来 了一些荣誉 , 也 利 ” 这 要方 面和涉 足社会 发展 、 构建和谐 社会 的一项 事业 , 体育也 同经 济 、 提 高 了本 校运 动竞 技水 平 ,但 就整个 国家而 言 ,无 疑是 一 种重 复 教育 一样 , 体制在 这个 改革 的洪 流 中已经或 正在发 生着深 刻 的变 投 资 ,重 复 的 人 力 、物 力 、财 力 的 浪 费 。 其 2 由于 高校 在录 取时 竞 相 “ . 招兵 买 马 ”对 文化 成绩 与 全面 素 , 化, 引发 和 推动 我们 不得 不思 考: 在科 学发 展 观的 引领下 , 高校 高 水平运 动 队该怎样走 ? 质 的要 求 常常 被忽 视 , 有些 人 只能安 排在 弹性 很大 的社 科类 专业 , 2 我 国高校连 续几 年 的扩招 , . 增幅 较大 , 造成 了高 校毕业 生 高 就 这样 也 跟不 上文 化课 学 习 。 时 , 同 由于招 收 的多 是退役 队员 , 文 存量、 高膨 胀 , 大学 生就 业带 来一 定 的压力 和难 度 。 0 6 教 化 水平 较低 , 们入 学后不 得不把 主要 精力投 入到 文化课 的学 习之 给 由20 年 他 育 部办公厅 “ 关于 做好2 o年普通 高等学 校招 收高水 平运 动员工 作 中 , 06 训练 只是 应 付一 下 比赛 , 保持 原有 的体 力 和技 术都 较 困难 , 就 的通知 ”号 文件可 知 , 国具有 举办 高水平 运动 队的高 校 已达 到 更 谈不上 提高 了竞技 水平 了。 样 由于长期 缺乏较 系统 的文化学 习 , 1 在全 这 2 5 , 蓬勃 发展 趋势 。 种大 规模 的扩招 , 疑对 我 国 的竞技 体 致 使 运动 员学 生一 旦进 入 大学 , 3所 呈 这 无 因底 子差 、 习吃力 而 导致 降低 学 学 育事业 具有很大 的推动作用 , 其是对20 年奥运会更 有重要 意义 , 业 标 准 的现象 较 为普遍 , 尤 08 无形 中获 得 的是 “ 注水 ” 文凭 , 管他 们 尽 但 同时也带来 了运动 队员 的就业 困难等诸多 问题 。 注 册在 学 校 较 好 的专 业 ,如 国际 贸 易 、法 律 、国政 、新 闻 、管 3 目前 , 办高 水平 运动 队 已经成 为 高校体 育 的主 流之 一 , 理等 ,拿 到 文凭后 却鲜 有 人敢 在专 业文 凭 的领 域找 工作 。这样 做 . 高校 也 这 是不 可否认 的事实 。 在美 国 , 中学 是体 育尖 子培 养成 运动 员 的初 的结果 是既 影响 了运动 员学生 个人将 来 的就业 , 加深 了社会传 统 观念 对 运动 员 学生 的偏 见 。 级 阶段 , 则为高级 阶段 。 国历 届奥运会 的运 动员, 0 大学 美 有9%以上来 自在校大 学生, 生的运动技 术水平 代表 了国家体育 的最高 水平 。 大学 3 .不 少 办 队高 校虽 然有 良好 的场 地条 件 、设 备条 件 ,但 缺 德 国把 高校体 育作为竞 技体育 的基础 , 巴都 把高校 当作 培养训 乏从 事训练 的 高级 教练 以及科 学有效 的训 练经验 。 国普 通高 校高 连古 我 练竞技体育选 手的重要 阵地 。 水平运 动队教练员 队伍 主要来源于高校 体育教师 队伍 , 当一部分 且相 而是主要从事 高校体育公 4高 校办高 水平 运动 队需 要一 定的 经济条 件 、 . 场馆 、 设施 等投 教练员 自身过去缺乏从事 运动训练 的经历, 资, 这些 不是 决定 的 、 本 的 、 的 因素 。 但 根 唯一 我们 已经 看到 , 高校 共 教 学 工 作 。 在 4 连续 几届 全 国 大学 生运 动 会 ,不 少省 、市 和 高校 为 了金 . 办高水平运动队不但 出现在发达 国家, 且在发展中 国家也有, 而 事实说
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研究

的优 势和立 足点。
13 练 员 队伍 基 本 情 况 分析 .教
员入学 ,这些学生既是 高校学生又是体 工队队员 ,具有双重身份。
() 4 高校依靠 自身力量办队。高校组建 一条龙体系 , 与本地 区的一 些体校或体育重点中学挂钩 , 从组队、 人员编制、 队伍管理到经费开 支部 由学校安排解决。 2高校办队存在问题 及对 策 .
维普资讯
乖 i 2. ( 千 f . 。8 j 《 钕- 。 8 一) c 。 旬
口 胡文波 韩 军 波
401) 345
暑翟 昌 墨 l
学 校 高水 平 运 动 队 建 设 与 发 展 研 究
( 武汉 生物 工程 学院体 育 系 湖北 ・ 汉 武
我国高 校办 队的教 练员和管理人员 队伍 ( 不含联办 的专 业队 教 练员 ) 与全 国高校体育 教师相 比, 龄结构低 、 年 学位结构和 职称
结 构均高 , 明高校重视 教练力量 的投入 , 绝大多数为体育部 兼 表 但
表 1 高校 高水 平 运动 队教 练 员 和 管 理 人 员 队 伍 结构 情 况 ( = 0 : n 2 0名 )
乏活力 。
高 校运动队的训练竞赛情 况差 别较大 ,训练 时间和次数不 能 保证 , 参加 比赛 的次数少 ( 由于问卷调查 未限制级别 比赛 , 有个 别 校年参赛最多 1 次 的情况 ) 2 ,这都 不符合竞技体育常年训练 和竞
赛要求 的发展规律 。
1 , 馆 设 置 5场 一
213办队经费和办队模式不足 ..
中, 共有体育馆 6 座 ;0 米标 准 田径场 5 个 ; 4 40 6 游泳池 3 个 ; 4 游泳
普通高等学校乒乓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研究

1 .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 资料 法
通 过 国家 图 书 馆 公 校 在全 国地 理 分布 上变 化不 大 。只有 东北 其 中 网 球 最 高 为 1 6 %, 羽 毛 球 为 1 2 %。 由此 可见 ,尽 管 申办乒 乓球 项 目的 高校较 多 ,但是 经过 严格 的筛 查和 评估 ,能 够获 得 资 格 的 高 校 的 办 队 条 件 和 能 力 还 是 可
信 的。
共 目录 检 索系 统和 首都 体 育学 院图 书馆 网 地 区和 西 北地 区各 减少 了 1 所 院校 ,其他
络 检索 中心 ,查 阅 国 内有 关研 究 论文 。 1 2 2 专 家访 谈法 地 区都 增加 了具有 办队 资格 的高校 。其 中 对 参加 2 0 1 0 年 全 国 华 东 地 区 的增 幅 较 大 ,新 增 了 5 所高校,
球 高水平 运动 队的存 在 问题进 行访 谈 。 1 2 3 实地调查法 走在 我 国其他 城 市前 列 。其他 区域 增幅 较 化 。新增 了 7所 高校 获 得 办队 资格 ,这 7 针 对 高校 乒 乓 球 高 小 ,都 各 增加 l 所 高校 。2 0 1 0 年 评 估后 ,
所 新 增 高校 基 本 平 均分 布 全 国各 个 地 区 。
水平 运动 队的现状 、存在 的 问题 、取 得 的
运 动 队管 理层 、教 练 员进 行深入 的探讨 。 1 2 4 问卷 调 查 法 根据 本 课 题 的研 究
乒乓 球 高水平 运动 队在全 国分 布相 对 比较 经 评估 取 消 了 3 所 高校 的办 队资格 。加上 中 的比例 增加 了一 个 百分 点 。 的3 6 所 高校 ,共 计 4 3 所 学校 获得 乒乓 球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

动员 , 强调高校育人育才 的 目 , 标 特别是将培育人才作 为首要 目 , 标 对 待运动员学生要严格 管理 , 注重其思想道德 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 使其全 面发展 。 由于高校 高水平运动队来 源渠道不一 ,造成专项技战术水平 上 的差异 , 并且 每年有新生 人队 , 有毕业生 离队 , 训练周期 又较短 , 因 此, 教练 员在实际训练过程 中, 采取 不同的方法手段措施 , 之加以 应 对 区别对待。根据训练对象不 同的层次 、 水平和特点 , 尽可能安排采取不 同的训练方法 内容 。例如: 高中学生人校后 , 训练重点应在原有基础上, 着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而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 , 则着重体能和战术打 法的塑造 , 以使 训练环节不重复 , 针对性 强 , 为整体水平的提高创造条 件。 学生在校 以学为主 , 学校训练工作具有“ 年度及两个假期” 跨 这一特 点。因此各 阶段训练任务的划分应 明显 , 根据年度竞赛总体或主要 目标 安排计划各个 阶段( 基础准备 阶段 、 恢复 阶段 和赛前准备 阶段 、 赛后总 结调整 阶段) 的训练工作重心、 要点和 内容。
一
为实现训练的 目的而实施的训练过程中 , 科学的理论是依据 , 科学化的 管理是关键 。 为此教练员首先应不断地加强训练业 务理论 知识的学 习, 掌握科学的训练原则和先进的训练方法 , 以此为基础来认 真、 并 细致地
指导训练。 一
体育竞赛不是单纯的技术竞 赛 , 而是思想意志、 战术 、 技 心理 、 分析 应变能力等 的检阅 。 竞技能力水平 的提高不只是单纯依靠技术 , 其他方 面的提高也 能促进整体作战能力 的提升 。 教练员应清楚地认识到 , 运动 员人学前有一定的运动基础 , 而任何运动技 术都是 可以不 断升华 的, 每 个运动员的技术都会有其 特点 , 也会有其弱点 , 竞技 体育技术繁多 , 技 巧性强 , 大学期间的训练中 , 个任务要 完成 :1原有技术 的恢复和 在 有 () 提高 ,2 克服弱点 , () 学习新技术 。 这样学生有了新要求 、 目标 , 新 有利于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运 动技术不 断提 高, 为在大赛 中取得优异成
普通高校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管理的思考

重庆文理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u om ̄ o hn qn nv ̄t f n n cecs( a rl ineE io ) f og i U i i o A s dS i e N t a e c dt n C g e y a n u S c i
Ap .,2 1 r 00
队 的管理工 作就 显得 尤 为重要 . 校 通过 运 动 队 高
到专 业运 动 员的水 平 , 他们 可 以代 表学 校 参加 省 市 和全 国性 的竞技 比赛 . 部分 运 动员 属 于竞 技 这 型 的“ 水 平 ” 普 通 高 校 乒 乓 球 队 可 分 为 群 高 [ .
体 型高水 平运 动 队与竞 技 高水 平运动 队.
学 生 中间 , 同学 之 间水 乳 交 融 , 很 强 的渗 透 与 有 力 , 于群体 型 “ 属 高水 平 ” 另 一 个 层 次是 相 对 于 ; 专业 运动 员而 言 的高水 平 . 这些 运 动员 具 有较 好
的运 动 天赋 和运 动基础 , 过科 学 的训 练 可 以达 通
[ 收稿 日期 】0 0— 1— 0 2 1 0 2
两个 层 次 的标 准 : 一个 层次 是相 对 于 一般 学 生 而
言 的高水 平运 动员 , 部分 运动 员 应该 具 备 较高 这 的专 业运 动技 术水 平 , 他们 是学 校 体育 工 作 的骨
干和积极分子, 通过他们积极参与课余体育训练 和 比赛 , 感染 和 带 动 全 体 学 生 参 加 体 育 活 动 , 活 跃学 校文 化 . 由于 这些 运动 员学 习 和生 活 在 广大
第2 9卷
第 2期
V0 J 9 No 2 l2 .
普通 高校 群 体 型 高水 平乒 乓 球 队 管理 的 思考
普通高等学校排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评价研究

读 ”队 员 ,但 并 不是 其所代 表 高校 的 日常
夏 、新疆 、西藏 8 个 省及 自治 区 以外 的其
他 2 3个 省 、市 、 自治 区 ,全 国 7 4 . 2 % 的
省 、市 、 自治 区有排 球项 目的高校 高 水平 增加 发达 省份 学校 排球 高 水平 运动 队 的数 她们 可能 是所代 表 高校 真 正的 “ 在 学 、在
省 、市 、 自治 区绝 大 多属 于西部 地 区 ,全 排 球代 表 队也 已经开 始 在世 界大 学生 运 动
队院校及 项 目中 ,共 有 球 项 目高水 平运 动 的高
建 设 高水平 运动 队,其 中被 批准 建设 排球 校 。 区域 分 布 的不均 衡不 仅影 响 区域 内排 效果 却并 不 突 出。 以我 国的优 势运 动项 目
要 改 进 高 校 排 球 项 目高 水 平 运 动 队 南 大学 的全 国排 球联 赛第 3名江 苏女 排组 建设 的 区域不 均衡 情况 ,首 先要 对排 球 发 成 ,包 括 陆倩 、赵 云 、翟婷 丽 、陆艳 、李 达省份 学 校 的排球 项 目高水 平运 动 队 的建 珂 佳等 全 国排球 联赛 名将 。由于 建设 高水 设数 量进 行适 当 的限 制 ,一定 时期 内不 再 平运 动 队 高校 的学 习 管理 方 式 灵 活 多样 ,
1 . 1 区域 分布 不 平衡 问题及 其 改
高水平运动队2(1)

林世行
副教授,博士。
高伟嵩
运动健将,C级教练员证书。
孟祥昇
足球壹级运动员,C级教练员证。
马维平
教授,硕士生导师。
原运动经历和执教经历
足球运动健将和教授各1名,副教授1名足球壹级运动员1名。曾担任过根宝足球俱乐部助理教练员和申花足球俱乐部精英队教练员等,培养出张琳芃、王燊超等国家足球队队员。
新申请学校”高水平运评估内容
得分
1、
组织领导
(5分)
华东政法大学足球队是在1990年3月为参加首届全国“政法杯”组建起来的队伍,经过3-4年的努力,迅速崛起成长为上海市高校足球的一支劲旅。1998年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招生,第一批9名队员全部来自上海市足球传统学校,组建后当年就取得了上海市高校足球比赛男子甲B组第一名。几十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历届队员的艰苦努力下,现已逐渐成为一支成熟、稳定、具有自己战术风格的高水平运动队,活跃在上海高校足坛。并在几十年的上海高校足球联赛(现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上海市阳光体育大学生足球联赛、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华东赛区)中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07、08、09年在上海市阳光体育足球锦标赛中荣获一等奖(07、09年第一名,08年第二名),08、09年两获长三角UFL足球联赛亚军,09年UFL全国赛亚军,2012年获得上海市大学生联赛冠军,2013年获得亚军,2014年获得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第四名,2015年获得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亚军,代表上海大学生参加全国校园足球比赛(东南赛区)获得第8名,2016年获得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亚军。目前是上海市大学生足球协会副主席单位和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第一批布点学校之一。2010年加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为了将足球运动在华东政法大学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开展,并成为学校特色之一,校领导在建设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新校区时,投入巨资建造了两个标准11人制足球场,又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运动器材营建了两个体能、力量室内训练房。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

102体育文化导刊 2011年10月 第10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Oct.201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分析顿志强1 毛丽娟2(1.东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20;2.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等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分析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优化:课程目标设置应根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专业设置应分层优化;学分、学制可实行学分系数制和学制浮动制;课程结构设置应使必修课和实践课占比较大,适当增加选修课,进行比例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应综合优化,减少课程门类,避免重复。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第1作者简介:顿志强(1979-),男,河南新郑人。
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及奥林匹克文化研究。
Tel :(021)33558736,E -mail:zhiqiang-2010@ 。
1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向体育专家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19份,有效问卷19份,有效率100%;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97%。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通过调查发现,运动员对现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满意度较低,不太满意的有52.1%。
专家认为课程设置过于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有94.7%(见表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不符合运动员的需求,过于陈旧,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2.1.2 课程设置形式化,缺乏实用性当前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定位不当,忽视对运动员职业技能的培养。
调查显示:运动员希望通过高校课程学习提高基础文化知识的有8.2%,提高综合素质的有49.3%,提高职业技能的有4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概念阐述
1.高水平运动员
根据字面意思来说,高水平运动员就是运动水平非常高的运动员,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水平运动员是指22周岁以下的具有全日制高中以上学历,同时这些运动员具有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证书,在高中运动阶段取得过省级及以上比赛的集体前六名或者是个人前八名的成绩。
同时具有以上资格的运动员才能够称之为高水平运动员。
高水平运动员是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测试之后才能够划分为高水平运动员的。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测试是有专业的规定的,从个人的专项素质和运动技能两个部分对运动员进行检测。
高水平运动员在高校招生中有着一定的优越性。
2.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一种比较高端的组织形式,对于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推广和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许多的优秀的体育人才大部分都是从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中选拔出来的。
这些运动员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旨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通过体育运动训练以点带面提高学校的体育课余训练效果,促进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同时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更多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
为我国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