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2002年中国的国防_白皮书_英译文评析_兼论对外宣传翻译_经济简明_原则
2020高考政治备考最新时政速递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共12张PPT)

3.《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发展路径。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
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安全保障。这
是基于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
①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
②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基础和实质
创新演练
1.中国政府7月24日发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白皮书说,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
永不谋求势力范围,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走中国特
色强军之路,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说明( )
①中国越发展、越强大,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国家利益
③能使主权国家更好的行使自卫权
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时代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首次构建形成 了中国国防政策体系,清晰地向世界表明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 略指向、基本遵循和世界意义,有助于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军力发展、 化解所谓“中国威胁论”。这是新版国防白皮书最大亮点。
新闻播报
白皮书说,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 求,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 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 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 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热点解读
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中国坚持独 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捍 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永不称霸、永不 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 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服务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中国国防论文

中国国防论文第一篇:中国国防论文中国国防内容提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
正文: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就早已看到了国放在国家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并且,我国古代一度建立起了强大的国防,促进了社会的全面的发展。
中国的国防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众所周知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直至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而进行的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我国的国防历史源远流长,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唐朝圣世。
我国的国防建设已经相当完备,在几次对外的战争中我们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并且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我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
这个时期,中国的各住人民不惜流血牺牲。
不断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使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中国近代的国防。
西方列强抓住了我国:“国防不固,军队不精”这一致命的弱点。
开始了对我国的赤裸裸的侵略。
到抗日战争得结束。
近20多个国家先后侵略我国。
侵略者踏遍了我国的大部分国土。
掠走了我国大量的钱财。
屠杀了我国大量的同胞,参与了损害我国主权的罪恶行动,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损失。
直到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抗日占这个胜利。
在敌后歼灭了大量的日军。
解放了近百万平房千米的领土和1.25亿的人口。
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歼灭了国民党的800余万的人。
终于把日本侵略者和美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了中国。
从而永远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为所欲为。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
一个独立的.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

《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战争军事•【公布日期】2005.09.01•【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前言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人类文明惨遭空前浩劫。
世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胜利与和平。
2005年也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成立60周年。
联合国的成立,体现了各国人民建立一个和平、平等、合作、繁荣新世界的美好理想。
60年来,联合国为缓解冲突、推动裁军、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进行了不懈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在近代史上,中国曾饱受外来侵略和压迫之苦,深知和平的珍贵。
当前,中国人民正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持久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继续致力于推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永远不称霸,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为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在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的政策与主张,系统介绍中国参与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务的情况,现发表《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
一、国际安全和军控形势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但是,天下并不太平。
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和暴力冲突时有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
传统与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国际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国防论》

国防论蒋方震百里著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目录第一篇国防经济学 (3)导言第一种 (3)导言第二种 (4)导言第三种 (5)第二篇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 (7)第一章世界军事之新趋势 (7)第二章兵学革命与纪律进化 (9)第三章介绍贝当元帅序杜黑制空论之战理 (12)第四章张译鲁屯道夫全民族战争论序 (15)第三篇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 (17)第一章从中国历史上解释(民国二十三年五月稿) (17)第二章从欧洲历史上解释 (18)第四篇二十年前之国防论(见军事常识民国六年出版) (21)第一章政略与战略(敌与兵)论战志之确定 (21)策二章国力与武力与兵力 (22)第三章义务征兵制说明 (23)第四章军事教育之要旨 (26)第五篇十五年前之国防论(见裁兵计划书民国十一年出版) (29)第一章裁兵与国防 (29)第二章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民国十一年作) (33)第三章义务民兵制草案释义 (36)第六篇中国国防论之始祖(孙子新释民国二年著) (38)第七篇现代文化之由来与新人生观之成立(罗马游记之片段) (46)第一讲古迹与新迹 (46)第二讲美术与宗教 (48)第三讲个人与群众 (50)第一篇国防经济学导言第一种与塞克脱将军和佛兰克教授谈话资料同外国人谈天,要想得到一点益处,有两种办法:第一种,研究他的着作,发见了几个问题,做几句简单的问句,请他答复。
第二种,将我自己的意思并疑问,述成一个明了的系统,先期请他看了,然后再同他谈话,比较的让议论上可有一个范围。
塞将军的《一个军人的思想》等著作并佛教授的替秦始皇呼冤的王道(对霸道)主义,我是知道的。
但是我这短短旅行,没有工夫研究理论,我所需要的是解决当前问题。
所以我于约期会面之先,草此一文,送给他们两位。
结果塞将军因病,又因为忙,仅仅得了五分钟的谈话,佛教授则畅谈两回。
今先将此文录如左方:研究高深兵学的人,没有不感到历史研究的重要,近世德国首先创造了历史哲学,历史的研究蔚成了一种风气,足征德国军事天才的优越,国防事业的坚实,确有学术上的背景的。
语料库方法在政治文本翻译评析中的应用——以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为例

政治文本属于非文学文本 的一种 ,主要功能 是向外界传达本国政策 、阐述观点 ,具有较高的 严肃性与规范性 。政治文本 的语言表达方式较为
本研究为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 目 “ 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论文摘要 的汉英翻译研究与对比研究 ” 1B Y 1 ) ( 1 Y 05 前期成果。
Qi a nDu xu|io ui o i Ja Y je
( c o l f oe nL n u gsBe a gU iesy B in 0 1 1 C ia) Sh o o F ri a ga e, in nvri , e ig1 0 9 , hn g h t j
Ab ta t Asa otn ou n u l i hn ’ mit ya a steW i a e hn Nain l f nehsda ra sr c: li r t cme top biz C ias la f i ,h ht P p ro ia lmp a d t ce ir r e fC t a es a rwnget o De atninf m eo tiewol. op sb sdassmeto et n lt no c oic l ou nscni rv eojcii n t t r t us r A c ru—ae ses n fh a s i f u hp lia d cmet a mpo et bet t a d e o o h d d t r ao s t h vy
2l
北京 第二 外 国语 学 院学报
2 1 年第4 02 期
( 总第2 4 ) 0期
来越重要 的作用 , 《 中国国防 白皮书》 ( 以下简
对中国国防的看法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能有更大的来自破,赶超其他发达国家的国防势力!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
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军事话语英译的特点——以《国防白皮书:

译 科 学探 索》, 首次提 出“ 动态对 等 ” 的概念 。在《 从
一
种语言到另 一种语 言 : 论 圣 经 翻 译 中 的 功 能 对
等》 中奈 达将 “ 动态对 等” 的概 念 明确为 “ 功能 对
等” 。
汉语 表 达时 多 用 短句 , 节奏 鲜 明 。在 军 事 话 语 表 达 中为 了说 明观 点 、 论 证思 想 , 一个 长句 往往 分 割 为 多个小 句 , 看似结 构 松散其 实 紧凑 。例 如 :
2 0 1 4年4月
第1 7 卷第 2 期
西安 文理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X i ’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军 事话语 时 , 必须 保 持 原 文 的政 治 性 、 时效 性 、 专业
严 谨 规 范 的 书 面 语 。 以《 国防 白皮 书 : 中 国武装 力 量 的多样 化 运 用 》 为例, 我 们可 以看 到 , 军 事话 语具 有 以下几 个特 点 :
理论的准确阐释。
关键词 : 功能对等 ; 军事话语 ; 国防白皮书
中图 分 类 号 : H 3 1 5 . 9 文章编号 : 1 0 0 8— 7 7 7 X ( 2 0 1 4 ) 0 2— 0 1 0 2— 0 3 文 献标 志码 :
目前 , 全球 化进 程不 断加 深 , 我 国的 国际地 位 不
当今 时代 , 和 平 与 发展 面 临 新 的机 遇
功 能对 等 理论 从 现 代语 言 学 角度 出发 , 结合 了 交 际理论 、 读者 反 映论 和信息 论 。奈 达认 为 , 要达 到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六大亮点介绍

4
妥善处理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
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 决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中国已经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国家解决了陆地边界 问题,同周边8个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5
积极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
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资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 第一大出兵国。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 员3.9万余人次,13名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中国军队在维和任务区新建、修复道路1.3万 余千米,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物10342枚;运送物资135万余吨,运输总里程1300万余千米; 接诊病人17万余人次;完成武装护卫、长短途巡逻等任务300余次。
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战略指 导
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 战略方针
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发展路 径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 军之路
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 义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为什么中国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
第二部分
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 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 略支撑
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
深化军队党的 建设制度改革
创新军事力量 运用政策制度
重塑军事力量 建设政策制度
改革军事管 理政策制度
推进国防和军队全面建设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 队各项建设首位
强化战略管理
推进国防科技和军事理论创 新发展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构建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5年4月Apr. 2005第16卷第2期VOL.16 NO.2一.引 言2002年1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近23000字的《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简称《国防》),《北京周报》分别于2003年1月2日和1月9日全文刊登了新华社提供的中英对照文本。
白皮书是政府公开发表的有关政治、外交、国防等重大问题的官方文件,其外译目的是为了宣传有关政策和主张,陈述有关事实等。
我们从对外宣传翻译策略角度对《国防》双语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译文的问题在于:1) 亦步亦趋,大部分译文逐句对译;2)累赘繁复、语句冗长;3)中式英语特征明显;4) 有不少概念与句法逻辑错误。
究其原因有三:1)译者对对《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文评析 ——兼论对外宣传翻译“经济简明”原则曾利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内容提要:本文将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批评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提出原则范畴连续统的概念,另一方面提出“整体性批评”模式。
文章认为,在特定理论框架下,批评者对双语文本典型信息性质的表现形态特征的分布层次进行全面分析考察,并在作出相应的频率统计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从本质上进行深入明晰的论证。
本文认为,翻译批评的理论价值与所要论证的典型信息性质在译本中表现形式特征的“量度”成正比例关系。
关键词: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连续统;翻译批评;认知思维;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5)02-0005-06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bridge translation criticism with theoretic studies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Itproposes, on one hand, the concept of category continuum of translating principles, and brings forward the HolisticCriticism model on the other. It argues, within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that the task of a critic is to demonstrate therelevant issues generalized and categorized from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typical information attributes of the bi-lingual texts, together with the statistical occurrences in the version. Itconcludes that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 values of criticism are seen in a positive proportion to the “q uantitativeoccurrences” of the identified typical information attributes in the version.Key words: overseas-oriented publicity; translating principle; continuum; translation criticism; cognitivethinking;strategy中文文本自身语言特征认识不足;2) 对英语民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信息接受心理缺乏认识;3) 未能深入把握词语概念的认知语义特征。
针对相关问题,本文从认知思维与信息接受心理特征出发,探讨“经济简明”原则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二.对外宣传文本翻译原则的理论特征1. 对外宣传翻译的原则原则是“由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性决定的,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作用,是人们对自己活动目的和手段要从总的方向、前提和条件上加以规约的一种倾向性陈述”,其形成过程是“以人们公认的来稿日期:2005-01-12;修回日期:2005-03-10 * 本文系广东省人文社科项目“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与应用理论研究”部分成果。
项目号 :03SJA740003作者简介:曾利沙,男,(1953.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教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翻译批评、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
总第16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道理为依据进行推论的一种抽象过程”[1]。
本文认为,对外宣传翻译目的决定了其原则规约的目的性内容——获取最佳社会效应。
如《国防》的英译目的是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国防政策与军队建设情况,以大量客观事实将中国威胁论的谬论影响消除到最低点,以期读者给予正面反应。
然而,目的是通过读者群体实现的,目的论原则必定受到特定读者群体的语言文化差异、认知思维、接受心理等诸种因素制约,要最大效度实现特定目的还必须具有让受众乐于接受的策略原则,而要使策略原则具有可证性和可操作性,就必须将诸种外在制约因素与文本自身特征及其内在规定性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形成若干基于公理和认知逻辑推论之上的准则。
在系统理论研究中,原则不以单个抽象概念存在,应以原则范畴的形式予以表征,即由目的论原则 +策略论原则+可操作性准则的连续统构成,体现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印证的宏、中、微观不同层次[2]。
2. “经济简明”原则在对外宣传翻译中,译者应遵循信息“准确无误”的目的效度原则和“经济简明”原则。
“经济简明”原则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译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准确传达相应多的信息值;二是让受众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指信息处理时间和精力)获取最明快流畅(相对于冗长累赘)的信息量。
“经济简明”体现了一种清新明快的美感和张力,一种给予读者认知能力发挥的空间。
它以人类共同的认知思维特征为理论依据,不仅有其内在的文本规定性(语符与概念间的认知语义关系),也有其外在规定性(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读者的接受心理有其共性:都不喜欢冗长繁复累赘的文字表达,故“经济简明”具有基于公理推论之上的规约性。
但“经济简明”不是自足的,还需若干辅助性原则,包括:1)信息传递应符合受众的民族思维习惯;2)信息传递应考虑受众的文化心理; 3)信息传递应考虑受众的期待心理或特殊需求;4)信息传递应考虑受众的认知能力;5)信息传递应考虑文本自身的特征(如篇幅长短、风格特征与文本自身的不足等)。
3. 可操作性准则从系统理论看,策略原则及其辅助性原则还要求有一系列可操作性准则予以印证。
本文运用语义逻辑和认知语言学若干概念,并从美国学者琼・平卡姆(2000)所述的操作规则中归纳出10条对《国防》的译文进行评析[3]:1) 删略对基本信息不提供实质内容的文字;2)删略或简化不必要的解释性文字或读者已知的信息(即共享知识);3) 删略一般读者易于从文字中推出的信息内容;4)删略复合型词组的语义重复性文字;5)若一名词或短语本身蕴含有其修饰性文字的语义内容,删略该修饰性文字;6)当范畴或属性词出现在具体或种概念词语之后,删略该范畴或属性词;7)当某下义词与上义词并列使用时,酌情删略其中之一;8)能用小一级语言单位传达的信息内容就不要用大一级的语言单位;9)当有多项描述或评价性文字出现说明某特定对象时,删略或简化其中内容比较虚的文字;10)当同一或相邻语段内出现两处以上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字信息,酌情给予必要的信息压缩。
在下文中,我们将所引实例存在的问题划线标记,并以p.i-2-I/II的形式分别表示所在的页-段-部分,然后结合相关可操作性准则进行评析。
三.评析方法的概念框架本文在评析方法上引入语义逻辑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框架,如概念、定义、前提、预设、蕴涵、外延、内涵、种属、命题、范畴、属性、话语含意等。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当以特定概念或观念去解释或规范现实时,该概念或观念也就转化为方法。
“方法的实质就是从一定角度、模型或框架(概念)出发进行的分析与综合,一切方法都只是这种分析与综合的特殊表现或特殊运用”[4]。
在具体方法上,本文采用抽样统计、定性概括和量化综合等。
1.语词、概念、定义与语义特征a) 语词与概念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如语词duty的概念是legalresponsibility or obligations;b) 概念外延与内涵: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所组成的类,如任何一个male parent都属于father的指称范围;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区别性本质属性,如fa-ther的内涵就是the male parent of sb;c) 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定义对概念特征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上作出规定。
常见定义类型有内涵定义,包括属+种差定义、发生定义、语词定义等。
明确语词、概念及其定义的特点,在翻译中就可以做到尽量使用简明的语词,避免使用语词的冗长定义而造成句子臃肿;d) 语义特征:概念的区别性语义成分,如legal responsibility中的legal 为概念duty的区别性语义成分。
明确上述概念的意义在于:不同民族的人通过对词语或概念语义特征的掌握,对共同熟悉的事物都有相应的认知图式,能在由概念构成的认知结构中自动进行认知补缺,对相关信息进行组合、充实、完形[5]。
2. 预设、蕴含与话语含意a)预设(亦称前提),可分为存在预设、事实预2005年第2期对《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文评析设、词汇预设、结构预设等[6],[7]。
预设思维是从某一特定已知信息出发,经过认知逻辑思维推论,达到另一先在地客观存在或主观认为存在着的信息的过程,其基本形式为:‘X presupposes Y’means thatif X is true, Y has to be true;b)蕴含:一种逻辑或语义关系,其逻辑表达式为p q,即概念X蕴含着概念Y的语义内容。
据其形态可分为认知蕴含、词汇蕴含、结构蕴含等。
在中译英时,熟悉词语的概念及其蕴含的语义特征,可避免在翻译中造成语句累赘繁复;c) 话语含意:是听/读者根据所说/写出的话或措辞暗含意思的一种推论,如“(解放军)积极努力参与”的相应译文make active efforts inparticipating… 产生的话语含意是:难道还有不积极的努力?从认知蕴含看,efforts(付出努力)蕴含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