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词解]
• ①透热转气:是热入营分的治法,即在清 营解毒药物中加入轻清透泄之品,使营分 邪热转气分而解。
• ②缓急之法:指治疗中应分清卫气营血, 按疾病发展规律,采取积极措施,急的、 主要的先治,缓的、次要的后治。
• [释义]
• 本节概括了温病的辨治纲领。论述了 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病位浅深和各个 阶段的治疗大法。
“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 初起治法大异。
• 其他病变阶段的区别
• ① 温病因多有湿浊兼挟,邪在少阳时多见少阳三焦病 变,治以分消上下。
• 伤寒邪在少阳多见足少阳胆经病Leabharlann Baidu,治宜和解表里。
• ②温病里结阳明时,多见湿热积滞,交结胃肠,治以轻法 频下。
• 伤寒里结阳明时,多见实热燥屎结于肠腑,多用急下。
[释义]
本节为温病证治总纲。概括了新感温病的 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以 及温病与伤寒治法的区别。
• .温病的病因:
• 主因温邪
• .温邪的入侵途径、首犯部位


上受

• 明确指出外感热病初期多从口鼻而入,出 现呼吸道症状,突破传统的邪自皮毛而入 的观点 ,是外感热病理论的一大发展.
阐发 • 董废翁《西塘感证》 年
主要学术思想
.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明辨温病与伤寒之异 .丰富发展了温病诊法的内容 .论述了妇人温病的证治特点
治疗特色 在上者用药轻清 气分热盛津伤每先投辛寒之剂
慎用峻下之法 擅用分消走泄 顾护阴津 重视阳气 开上、宣中、导下治湿热 “治未病”思想
注释本
• 清代——凌嘉六《温热类编》 年

宋佑甫《南病别鉴》 年

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温热论》 年

陈光凇《温热论 正》 年

吴锡璜《中西温热串解》 年
• 近代——金寿山《温热论新编》 年

杨达夫《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 年
参考书
• 吴坤安《伤寒指掌》 年 • 茅雨人《感证集腋》 年 非注释本,但作了
• .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 “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讨论
• 卫气营血生理功能
• 卫——为阳气的一部分,其性骠悍,行于脉外, 有卫外功能。
• 气——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

亦指人体脏腑组织各种不同的功能。
• 营——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营气者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营为血之浅层、前身。
原文选讲
• (一)温病大纲 • [原文]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 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 [词解] ①上受:指的是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的部 位是肺。
• ②逆传心包:指温邪侵犯肺卫后,不顺传于 阳明气分,而直陷心包,出现高热、神昏、 肢厥、脉数等证。
• 心气或心阴不足,感邪太重,失治误治 .
• 邪热内陷,灼液成痰,痰热闭阻心包。
• 不可拘泥外感热病的一般发病过程,注意 逆传的突然变化
• .肺心与卫气营血关系
•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心肺的病变必然影响到卫气营血
• 肺、心包与卫气营血生理关系密切,肺、 心包的病变必然影响到卫气营血的正常活 动,反映出表里深浅的不同的证候类型, 为卫气营血作为温病辨证纲领打下理论基 础。
• 叶天士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 华岫云:“辛凉开肺便是汗剂”

王孟英:“汗之宜辛凉清解”。
• “到气才可清气”
• “才可” 清气法使用的时机
• “清气”不仅指清气法,而是泛指治疗气分证 的方法,包括清气法、攻下法、化湿法、 和解法等。

指清气泄热法, 仅气分治法代表 .
•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 • “犹可” 营分阶段的治疗仍强调邪热外透。 • 时机初入 • 手段 清营加透泄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第十一章
一、作者与版本简介
叶天士(),名桂, 号香岩,江苏吴县人, 著有《温热论》、 《临证指南医案》等。
版本
• 成书年代: 乾隆十一年(公年年)
• “华本”: 最早载于华岫云编的《临证指南
医案》之内,名为《温热论》,刊于年。
• “唐本”: 收于唐大烈《吴医汇讲》之中的

《温热证治》,约刊于年。
• “入血症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 “耗血”是指耗伤营阴和血液,可导致血液粘 稠,运行障碍;
• “动血”是指血热迫血妄行而产生的出血和瘀 血.
讨论
• 血分证的病机 • 血热、 瘀血、 阴伤、 出血
• 散血的含义包括活血和养阴 • 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仅是药物
.传变趋势:有顺传和逆传之分 《三时伏气外感篇》云:“足经顺传,如太 阳传 阳明,人皆知之。”
本篇()条云“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 里络就闭。” 互参
讨论
• 何谓顺传? • 为什么顺传至阳明?
.肺胃经脉相连 .阳明胃生理特点(肺、胃、大肠一气相通 )
讨论
• 何谓逆传心包 • 逆传心包原因 • 逆传心包病机 • 逆传心包症候 • 意义
• ③温病后期,多见虚热证(易伤津液),平素要养阴生津, 后期滋养肺胃或肝肾之阴。

伤寒后期多见虚寒证,易伤阳气,每需补脾肾之阳气。
• [原文]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 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 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 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 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变错,反 致慌张矣。()
• .温病与伤寒的异同: • “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 • “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
“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
• 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发展传变均是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温病的辨卫气营血 与伤寒的辨六经均说明由表入里。由浅入 深的病理过程辨证意义同.
• 《伤寒论》中亦有用卫气营血来分析病机 变化。 “卫气不和”、“卫气不共荣气谐和”、 “卫强荣弱”、“血弱气尽”、“荣气不足,血少 故也”等 .
• 血——与营均来自水谷精微,为营气所化。
• 从部位,活动范围及生成过程来看,卫气 营血有浅深先后的区别,引用到辨证上是 卫——气——营——血,标志着病位由表 入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而重的演变过 程,是温病的辨证纲领。
• 这种传变规律适合于新感温病的临床实际 .
• .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大法: • “在卫汗之可也” • “汗之” 辛凉透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