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翻译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化翻译的问题

摘要:由于各民族在地理位置,社会历史发展背景、民族风情等问题上的不同,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事物如动物、称谓、色彩等的理解和心理也会呈现不同。因此,翻译者在中英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文化心理等的关系,以促进各民族文化更好地交流。

关键词:文化,翻译,生态,称谓,色彩。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由于各国在意识形态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各国的文化也就不可能相同。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深刻地反映了各国的思维和文化背景差异。因而如何处理在文化差异上的翻译问题,就成了广大翻译者永恒的探究问题。由于中国和英美国家在地域背景、社会发展背景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中国和英美国家在生态、称谓、色彩等方面存在文化差异,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多问题。

中国和英美国家在地理位置,气候,动植物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在描写与气候、动植物等有关的事物时,中国和英美国家由于文化背景与文化心理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同。例如,在中国,春天是气候由冷转暖,万物复苏,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季节。因而我们把春天看作是“希望”、“美好的事物”。而由于我国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夏季烈日炎炎,酷热难耐,甚至还经常狂风暴雨。相反,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所以夏天温和宜人。因而在莎士比亚的二十四行诗中出现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这两句诗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难以理解,莎士比亚为何把夏天与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把夏天与“可爱”、“温和”划等号呢?因而在对这两句诗的翻译上,译者可能会陷入困难:是否该迎合中国人的思维和心理把该诗中的summer译为“春天”呢?在汉语中,梅兰竹菊等植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梧桐可谓是最具文化内涵的词语之一。它既象征着高贵的品质,如庄子再《秋水》中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又象征着孤独忧愁和离愁别绪,如李熠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形象地表达了他沦为阶下囚的满腔愁绪。而在英美国家,人们对梧桐的理解只是停留在“A kind of plant”的层面。因而在翻译此类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文化意象的时候,译者应根据中英各国的文化差异,处理好中英之间的翻译,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不同的文化。再如,在英美国家中,人们喜欢养宠物狗,并把狗看作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有的甚至把狗当成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把人类和狗看成是平等的,因此他们把幸运儿称为“lucky dog”,把优胜者称为“top dog”。而在把狗看作是卑躬屈膝的动物的中国,狗往往含有贬义,如:“走狗”,“哈巴狗”等。

由于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历史发展背景和社会背景不同,中英的称谓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在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族制度。在封建大家族中,几代同堂,人员之间的关系复杂,指称明确。而西方社会虽然也经历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但家庭成员居住较分散。他们强调独立性和个人主义,因此子女一成年便独立门户,各自谋生。也正是因为这种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中国和英国在对亲属的称呼上也呈现差异。例如,中国人非常注重尊敬长辈,这种对长辈的尊敬体现在对长辈的称呼上,在中国对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若直呼其名会被认为是不敬,是会受到他人指责和唾骂的。而相反,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一些人人相对平等的国家里,对长辈直呼其名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因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看英美电视剧和电影的时候,往往要花费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搞懂其中的人物关系。此外,中国人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使用不同的称呼以区分不同性别和年龄,如表哥表弟,堂哥堂弟,表姐表妹,堂姐堂妹等。而在英文中却用一个“cousin”就包括了所有的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在对兄弟姐妹的称呼上也是如此,他们用一个“brother”就包括了哥哥弟弟,一个“sister”就包括了姐姐和妹妹。因此,译者在把这些称呼翻译成英文时,通常要通过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换算才能弄懂作者所指为何人。

中英国家对颜色词的分类是基本上相同的,都采用七分法,即:赤橙黄绿青蓝紫。但是,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不同,我国和英美国家对同一种颜色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例如,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高兴和幸福。因此,在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对联,穿红衣裳;在举行传统婚礼时,新娘会穿上红嫁衣,披上红头纱。而在英文中,红色象征着生气、暴力、血腥等。如”see red”表示“大发脾气”,“火冒三丈”而不是字面上的“见红”之意。又如,在中国绿色代表着“青春”,“希望”,“生机勃勃”等意义,而在英语中,绿色象征着“妒忌”、“眼红”之意。正是由于各国对颜色有着不同的民族心理,中国人往往难以理解英语中的“green with envy”,“green as jealousy”等词组,而译者在翻译这些词语时,也要注意到不同民族对颜色的不同心理等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不同国家的语言有着共同之处也有着不同的地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处理好不同的语境下的文化翻译问题,以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

参考文献:

兰萍,英汉文化互译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张庆宗,语言·文化与翻译.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