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Management经管空间0482012年6月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①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周敏摘 要:信用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分析当前企业信用缺失的宏观及微观原因,进而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企业 信用 缺失 原因 对策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048-02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得以稳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道德依据。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容之一。

1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1 信用可以促成现代企业的建立和运行现代企业投资运转的基本形态就是企业资产的所有人将手中的小额资产通过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财产。

再由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凭借基于企业资产形成的企业信用,开展各种商业活动。

1.2 信用可以节约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加速资本周转正是由于存在多种信用工具,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现金的直接流通;另一方面使得一些债权、债务能够直接抵消,这就使得现金流通中所生成的各项开支被大量削减,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1.3 良好的信用可以获得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利用信用体系的建设,公开企业的不良记录,对于信用一贯良好的企业,政府会在一些政策上予以支持,例如,好产业政策的适当倾斜、获得政府的贴息贷款等。

这样就可以促成更多企业重视并主动地培育自已的信用水平。

1.4 良好的信用级别可以在银行贷款时获得更多优惠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级别,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就可能获得比信用级别差的企业更多的优惠,可能是迅速获得贷款,或贷款规模更大,或享受利率不上浮等,另外还有可能在商业汇票的承兑时取得优先等优惠条件。

2 我国企业信用现状2.1 假冒伪劣产品屡见不鲜部分企业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使用相近似的厂名、商标等产品标识等使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

我国当代企业信用危机及其治理策略

我国当代企业信用危机及其治理策略
主体选 择 自己背叛 而避 免 受骗 , 因 此 容 易
互勾结 , 使 得失 真 的会 计 信息 披 上合 法 的
外衣。
出现失 信行 为 。信 用道 德 的基 础 是 产权 ,
无 恒产 者 无恒 心 , 没 有财 产 的 人没 有 长远 的预期 , 在交 易 中不用 承担 责 任而 无 所顾 忌, 产 权模 糊使信 用道 德缺 失成为 必然 。
困境 。
的基 石 。然 而 , 现 阶段 企 业 失信 行 为屡 见
不鲜 , 扰 乱 经 济秩 序 , 致 使 社 会 道 德 风 气 败坏 . 严 重 阻碍 市场 经 济 的发 展 。加 强企 业信 用体 系建 设成 为 当务 之急 。

失 的危 害为 前提 . 以 企 业 现 状 和 存在 的 问题 为切入 点 . 结 合 实 际 剖析 我 国企 业信 用 问题 的成 因.

透 视 我 国 企 业信 用缺 失现 状
( 一) 上 市 公 司 进 行 会 计 信 息 欺 诈 。公
并提 出有 效 可行的 治理 对策 。
司 申请 上 市时 为 获得 上市 资 格 , 通 过 如拆 分公司. 剥离 不 良资产 、 负债 和相 关 成本 、 费 用 等财 务造 假 手段 创 造上 市条 件 ; 公 司
( 二) 内 部 控 制 规 制 体 系 不 完 备 导 致 企 业 财 务 造 假 。首 先 , 企业 产权 关系不 清 ,
( 二) 假 冒伪劣产 品横 行 。盗 版文化 产 品。 质 量低 劣 、 以次 充好 的产 品 , 在 国 内 比 比皆 是 : 有 毒 的饮 食 商 品 , 在 市 场 大 行 其 道 。质 量欺 诈 、 商 标 专利 侵权 的现 象 已蔓 延 到采 购 、 研发、 生产 、 销售 、 融资 、 竞 争等 各个 方面 。

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l 对 策 研 究 j 1 .
民营企 业诚信 缺 失 的原 因与治理对 策
王 艳 萍
( 原师范学院 , 西 太原 001 ) 太 山 30 2
【 摘 要 】 现代市场经济是 法制经济 、 契约经济 , 也是诚信经济 。 然而 , 由于我 国法制不健全 或滞后性 , 民营企业 的 诚信缺失 问题却 日益严重 , 并在一定程度 上阻碍 了民营企 业的快速 发展。 文章分析 了民营企业诚 信缺失 的现状 , 并对其 原 因做 出 了分 析 , 出 了治 理 民 营 企 业 诚 信 缺 失 的 意 义 , 提 出 了一 些 可行 的途 径 。 指 并 【 键 词 】 民营企业 ; 关 诚信 ; 交易成本 ; 产权

民营 企 业诚 信存 在 的突 出 问题
当前 我 国民 营企 业 诚 信存 在 的突 出问题 就 是 民 营企 业 诚 信缺失严重 问题 。 既从行 为层 面表现 出来 又从 反馈层面表现
出来 。 1民 营 企 业 行 为 层 面 的 不诚 信 , 要 体 现 为 民 营企 业 道 德 . 主
诚 信危机和 契约诚信 危机 。民营 企业失 信分 为客 观型 和主观 型。 从我 国 目前 情况看 , 民营企业主观 型失信问题严重 , 具体表 现在 : 1产 品质量偏低 , 冒伪劣层 出不穷 , () 假 以次 充好较 为普 遍 。严 重 扰 乱 了市 场 经 济 秩 序 , 坏 了 民 营 企 业 的形 象 。( ) 败 2 财 务制度不规 范 、 据虚假 失真 。 数 民营 企 业 往 往 做 三 本 账 , 本 给 一 税 务 局 , 虚 减 利 润 的方 式 偷 税 漏 税 ; 本 给 银 行 , 用 一 以虚 增 利 润 的办 法 取 得 贷 款 ; 留一 本 自己 用 , 计 件 】 资 制 条 件 下 可 以 再 在 : 少付员工报酬 , 形成 了税 务信 用 、 贷款信用 、 务信用缺失 的不 财 良状况 。 目前 民营企业 披露虚假 财务数据 、 统计 数据造假等 现 象屡见不 鲜 , 与部 分 民营企业 家素质不 高 、 业利益 观念 走 这 企 偏有一定 的关 系。长此 以往 , 将会严重 损害 民营企 业的整体 形 象 。 3 拖 欠 税 款 、 欠 贷 款 、 性 逃 避 债 务 的现 象 屡 见 不 鲜 , () 拖 恶 使 民营 企 业 之 间存 在 大量 且 长 期 不 能 缓 解 的 “ 角 债 ” 这 种 情 况 三 , 不 仅 严 重 影 响 企 业 的 正 常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 增 加 流 动 资 金 占用 量 , 高 交 易 成 本 , 乱 市 场 秩 序 , 低 企 业 的市 场 竞 争 力 , 提 扰 降 而 且大大地增加 了整个社会 经济 的运 作成本 , 民营经济 的发展 对 贻害无穷 。( ) 4 撕毁合 同事 件时有发生 。据统计 , 目前我 国每年 订立 的合同大约有 4 0亿份左右 , 但合同履约率仅有 6 %左右 , 0 ① 导致 民 营 企 业 在 交 往 过 程 中 提 心 吊 胆 ,交 易 成本 大 大 增 加 , 有 的 民 营 企 业 一 方 面 欺 诈 别 人 , 一 方 面 也 被 别 人 欺 诈 , 是 害 另 既 人者也是受害人 。( ) 5 民营企业间 的不 正当竞争也是其 信用缺 失的一种表现 。包括假 冒他人 的注 册商标 , 捏造 、 布虚 假事 散 实, 损害竞争对手 的商业 信誉 , 了排挤 竞争对手 , 为 搞低 价倾销 等, 导致广大消 费者对 民营企业整体 的不信任 。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及对策

( 法律体系不完善。首先, 三) 缺乏有效的
2金 融信用缺 失。当前 , 些企业借 改制 债权保护机制。现行法律, 、 一 虽然对部分信用行
个焦 点问题 , 企业信用缺 失的研 究有着 非 之机, 对 大量逃避银行债务, 造成银行不良贷款 为的债权保护提供了保证, 但不能涵盖全部信 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大幅增加 , 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人的利益。 用行为, 特别是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 企业信用缺 失分析 3财务信用缺失。 、 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一 善且不具有强制性。其次, 信用监控机制不完
面。企业信用缺 失严重扰 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合 同标 的 1O 亿元 , 合同履约率 低 , 同 4万 但 合 次性博弈的作用, 进一步加大了信用风险发 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 严肃性受到挑战。此外, 生的可能性。 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也

大障碍 , 响了国民经 济和社 会的健康有序 发 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 影 毒瘤 ” 。 展 。因此 , 作为我 国经济 改革和 发展 过程中的
涵, 现代信用既是伦理范畴, 也是经济范畴, 还 和成果的 占 6. %。 06 4 散在工商、 税务、 银行等不同部门, 既难以形成 是法律 范畴。 4商业信誉缺失。 、 商业信誉缺失的典型表 完整的信用记录, 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更不 ( 企 业信用的概念。 一) 作为市场主体 的企 现就是企业规模化制假售假。 有相当一部分企 可能为企业和社会评价经济主体承担社会经
连锁反应, 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极为不 前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 信用问题是我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重大 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善, 重建信用制度, 树立信用观念, 还缺乏应有 现实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信用问 () 1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之间尤其 的经验, 因而企业 信用出现了混 乱。

企业信用缺失治理的对策

企业信用缺失治理的对策

企 业信 用 缺 失治 理 的 对 策
张 运 所 , 继 东 王
( 尔滨工业大学 , 哈 山东 威 海 240 ) 6 29 [ 摘 要 ] 场 经 济是 信 用 经 济 , 业 信 用 是 整 个 社 会 信 用 的 核 心 。 然 而 , 市 企 目前 我 国企 业 信 用 状 况 不 容 乐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3期









报 ( 社

版)
V1 3 N . o. o3 2
Sp20 e .0 6
20 0 6年 9月
Ju a f H b i ntu o rht t a c ne n T c n l y (o i S i c E io ) or l e e n o Istt f i e Ac i c r S i c a d e h o g Sc c e e dt n eu l e o l a n i

通 过 政 府 监 管 和 行 业 协 会 自律 和 社 会 舆 论 加 强 对 企 业 信 用 监 管 , 面 、 确 掌 握 企 业 信 用 状 况 , 分 发 挥 守 信 企 业 激 励 全 准 充 机制 、 示企业 预警机制 、 警 失信 企 业 惩 戒 机 制 、 重 失 信 企 业 淘 严 汰机制的作用 , 导企业诚实经 营。 引 1 建 立 健 全 完 善 的企 业 信 用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 市场经济是法 治经 济 , 立社 会主义 市场 经济 新 秩序 , 建 第 加 强企 业 对 信 用 的 重 视 和 管 理 要 建 立 规 范 市 场 行 为 的法 律 法 规 体 系 。 我 国 企 业 成 了 市 场 而 企 企 业 信 用 取 决 于 企 业 对 契 约 中 承 诺 的 履 行 , 方 面 取 决 于 的主 体 , 有 关 的 信 用 法 制 却 远 远 没 跟 上 , 业 信 用 管 理 中 那 一 企 业 履 约 的能 力 , 一 方 面 取 决 于 履 约 的 意 愿 。诚 信 是 企 业 的 些 信 息 可 以公 开 , 放 的程 度 等 , 过 不 断 完 善 立 法 , 免 执 法 另 开 通 避 巨大 无 形 资 产 , 定 着 企 业 的 兴 衰 。 因 此 , 不 断 加 强 企 业 信 过 程 中无 法 可 依 的 空 白 , 此 来 规 范 市 场 行 为 。 第 二 , 善 执 决 要 以 完 法 体 系 , 律 法 规 要 有 效 地 发 挥 对 规 范 人 们 行 为 的 硬 约 束 作 法 用建设 , 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 使 用 , 必 须 有 一 个 强 有 力 的执 法 体 系 , 高 其 执 法 地 位 和 执 法 就 提 1提 高 企 业 经 营 者 对 企 业 信 用 的认 识 . 同 企 业 法 人 和专 职人 员 是企 业 的决 策 者 和 经 营 者 , 们 对 信 水 平 , 时 解 决 有 法 不 依 和 执 法 不严 的 问 题 。 他 2 建 立 健 全 激 励 、 示 、 戒 和 淘 汰 机 制 . 警 惩 用管理认 识的程度 , 定 了企业 信 用体 系建 立 的进度 和深 度。 决 信用 是对 企 业 内 在 质 量 的 全 面 考 核 , 定 企 业 诚 信 标 准 , 制 如 果企 业 经 营 者 道 德 素 质 低 下 , 些 人 作 为 经 营 者 的企 业 无 信 这 区别 出 守 信 和 失 信 的 不 同 等 可谈 ; 果 经 营 者 是 管 理 素 质 低 下 , 营 无 道 、 理 无 方 , 使 对 各 企业 信 用 等 级 进 行 客 观 评 价 , 如 经 管 致 积 企业 每 况 愈 下 , 台高 筑 , 想 守 信 无 能 为 力 。 一 个 高 素 质 的 级 。 在 企 业 信 用 等 级 分 类 的基 础 上 , 极 进 行 实 时 企 业 信 用 分 债 要 企 业 家 不 仅 要 有 高 水 平 的 经 营 管 理 能 力 , 要 有 良好 的 道 德 品 类 监 管 [ , 实 规 范 市 场 主 体 行 为 , 进 社 会 信 用 体 系建 设 。 还 2切 】 促 质和人格 , 有强 烈 的社会 责任 感 , 具 以社 会 利 益 、 业 利 益 、 企 员 守 信 企 业 在 经 济 活 动 中应 获 得 更 多 支 持 , 对 诚 信 企 业 给 如 工 利 益 为 重 , 现 出 大 公 无 私 、 直 , 做 言 而 无 信 之 事 , 立 予 年 检 免 审 、 查 免 查 、 用 担 保 、 款 贴 息 等 特 殊 政 策 , 过 表 正 不 树 巡 信 贷 通 鼓 励 诚 信 企 业 , 良好 的 质 量 信 誉 成 为 企 业 珍 视 的无 形 资 产 和 使 “ 之 以 信 ” 形 象 , 恪守 职业 道 德 和 精 神 文 明 的表 率 。 行 的 做 重 要 资 源 ; 于 不 守 信 用 的企 业 , 列 入 “ 名 单 ” 以 公 示 , 对 则 黑 予 纠 2 强 化 企 业 员 工 的 信 用 意 识 . 企 业 应 重 视 企 业 诚 信 文 化 的 建 设 , 立 “ 信 光 荣 、 信 可 正 其 失 信 行 为 ; 于 那 些 在 经 营 中严 重 失 信 的 经 营 者 、 要 负 树 守 失 对 主 给 直 耻 ” 行 业 风 尚。 把诚 信 经 营 的 理 念 , 每 一 个 组 织 系 统 、 一 责 人 和 主要 责 任人 , 予 严 厉 的 惩 罚 制 裁 , 至 吊销 营 业 执 照 。 的 对 每 对 注 随 项 活 动 、 一 个 员 工 进 行 诚 信 教 育 , 员 工 对 诚 信 教 育 , 表 面 还 要 完 善 预警 机 制 , 有 失 信 记 录 的企 业 , 意 把 握 其 变 化 , 每 使 由 的感 性 、 性 , 知 变成 深 层 的 理 性 认 识 , 人 员 工 的 潜 意 识 , 诚 时进 行监 控 , 强 督 促 检 查 。 融 使 加 3 充 分 发 挥 商 会 协 会 的 积 极 作 用 . 实守 信成 为 每 一 个 员 工 的 自觉 行 动 , 固 树 立 “ 信 为 本 , 守 牢 诚 操 商会协会是依靠观念、 文化 、 想 、 识 建 立 的一 种 信 用合 作 思 意 为重 ” 道 德 风 尚 。制 定 信 用 发 展 战 略 , 强 信 用 管 理 , 企 业 的 加 让 员工 中 的 守 信 者 得 利 , 失信 者 受 到 惩 处 , 成 全 员 重 视 、 方 位 体 系 。发 达 国 家几 乎 所 有 的 企业 都 是 要 加入 商 会 协会 , 会协 会 形 全 商 普 及 、 过 程 实 施 的信 用 管 理 , 根 本 上 防 止 信 用 危 机 的产 生 , 是信 用 的载 体 , 业 参 加表 明企 业 的诚 信 , 西 方 社会 , 全 从 企 在 协会 的会 员企 业 在 交 易 时 , 要 由协 会 出 具 证 明 , 需 以证 明企 业 的 诚 信 。所 树 立 良好 的企 业 形 象 。 有 的商 会 协 会 建 立 起一 个 统 一 的 信 用信 息 互 通平 台 , 哪个 企 业 失 3 加 强企 业 信 用管 理 . 信用 管 理是 现代 企业 管理 的核 心 内容 。在 市场 经 济 发达 国家 去 了信 用 , 就 难 以在 这 个信 用 体 系 中生 存 。 目前 我 国经 各级 民 它 3万 其 中, 信用 管理 被认 为是 企业 的生 命 。企业 经 营者 应将 信用 管理 当作 政 部 门登 记 注 册 的 社 会 团体 共 有 1 多 个 , 中 全 国 性 行 业 协 企业 发 展 的战 略问题 来 看待 。企业 要 实 施 经 营 管 理全 过 程 的信 用 会 22个 。 我 国应 充 分 发 挥这 些 商 会 协会 自身 的 特点 和 优 势 , 9 通 推 风 险管 理 , 立专 门的信 用管 理部 门 , 好 客户 的资 信管 理 , 善应 过 他 们 与 企业 的 良好 沟 通 , 动 企业 信 用 体 系 的构 建 。 设 做 完 收 账款 管 理制 度 , 育 出一支专 业 的信 用 管理 队伍 。 培 4 发 挥 媒 体 监 督 机 制 . 媒体 监 督 , 指 报 纸 、 物 、 播 、 视 等 大 众 传 媒 对 各 种 是 刊 广 电 4 深 化 企 业 产 权 改 革 . 报 评 企业 信 用 的 基 础 是 产 权 明 晰 的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 市 场 经 济 违 法 违 纪 行 为 所 进 行 的 揭 露 、 道 ��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进行分析和探讨 。
得不高额聘请注册会计 师去审计验证 , 这就在企业交易成本提高的 同时造成了社会成本的提高 , 使社会资源遭到浪费。 4 业信用缺失对其 自身形象和竞争 力的危 害。企 业信用是 . 企 企业的一项 巨大无形资产。一个没有信用 的企业 在市场中是没有
二、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 ( ) 一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 ) 二 政府行 为不规 范
我 国长期处于计 划经济体 制之下 。 不分。 政企 政府 在经济 管理
无视市 场规则的现象 , 一些地方政府 为了 真的一种较 泛滥 的表现是“ 粉饰会 计报表 ” 。主要通过伪 造数据 、 方面存在计划手 段干 涉、 严重 使市场无法发挥 资源 虚报盈 亏( 虚增资产或 虚增成本 费用 , 增利润或虚减 利润 ) 虚 等手 私 利强 制银行 贷款 , 违反市 场交易规则 , 损 助 段达到 目的。 最后 , 注册会计 师出具虚假 审计报 告。 年来许 多由 近 按效分配 的功 能, 害了市 场信 用体 制 , 长了企业不讲信用 的行
和证券市场的波动 。 导致证券市场发生“ 币驱逐 良币” 劣 效应 , 削弱 真, 给投资者带来错误导 向。
否 自觉履行商业合同 , 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 。 信用反映的是 和扭曲证券市场的资金筹集和 资源调配功能 ,造 成市 场信号的失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是一种动态 的经济过程。
业发展 的标准 。 自 2 0世纪 8 0年代 , 由国家 无偿 贷款给 国有企业
改为向银行有偿贷款 , “ 即 拨改贷” 以来 , 银行 出现 了大 量的贷款收 不回 ,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责任推到 了银行 的肩上 , 让银 行背上 了这 个 巨大 的包袱 。 也就是说 , 国有银行并没有改造成真正意义上 的商

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国中小企业诚信缺 失的成 因及治 理
不仅影响到我 国中小企业的健康 发展 ,
也 影 响 到 我 国 整 个 经 济 与社 会 的 稳 定 与 繁 荣 。 中 小 企 业 诚 信 缺 失 已经 成 为
中小企业 经营 者凭借关 系倒卖政 府批 文、 额度等 , 牟取暴利 。 寻租行为的大
益猖撅 。 这种建立在背景 、 权力 、 靠山


要 :近年来 ,我 国中小 企业
维普资讯
表现在大 批中小企业 的厂长 、经理放 下生产 经营 活动 ,而去 拉关 系、找后 门, 争取特殊政策 , 寻求保护伞 , 回 用
扣、 送礼 和公开贿 赂等手段获取 好处;
出 现 了比 较 严 重 的 诚 信 缺 失 现 象 , 甚 至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出现 了诚 信 危 机 。 它
赢 了官司不赢钱 。 银行 申请法院执行 ,
个 别地方政府 则以 “ 企业破 产影 响社 会稳 定”为由加 以阻挠 。少数地方政
数 也是 由财政 贴息或财政 资金到位后 偿付。其三是地方保护 , 行政干预。特 困企业运转 不动时 ,地 方政府要银 行
SC I ENCE A N。
M A NA GE EN M
繁i 一
维普资讯
给其 “ 输血” 。商业银行 为维 护债 权而
4 、社会诚信环境差
规中 , 虽有个别法规涉及商业欺诈 、 缺 德经营 , 但惩治力度不够 , 对债权人的 保护不足。 二是执法不到位。 在判决执
行上软 弱无力 , 案件执行率低 , 对失信 人的处 罚不够。 三是诉讼成本高 , 审理 期限长 , 受偿率过低 , 加上案件审理过 程中的各种地 方干扰和 行政 干涉 ,大 大提高 了当事 人利用法律来 保障 自身 利益的成本 , 当事人往往 。 了官司赔 赢 了钱 ” 。这些问题使得维持社会诚信的 最 后防线形 同摆 设 ,守信者不能 得到 有效保护 ,失信者 没有受 到严 厉制栽 , 这在客观上诱 发 了人们 不讲诚信和欺

企业失信案例——

企业失信案例——

6、地方保护主义 7、腐败导致企业失信 8、社会心态 9、舆论监督不力
解决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1、加强企业信用制度的宣传教育,使 加强企业信用制度的宣传教育, 企业树立诚信观念 2、建立和健全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 法规体 3、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统一的企业 和企业家信用档案, 和企业家信用档案,把失信者的行 为记录在案 强化失信惩戒机制, 4、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者的 失信成本
周子礴患病前后照片对比
• 据调查,该洗浴中心宣传 称治疗湿疹、感冒、便秘 等各种罕见病以及各种皮 肤病的洗浴散、湿疹膏都 是三无产品,用烂树皮、 草根磨成的粉末制成,而 且还反复使用。 • 众多“田婆婆洗灸堂”加 盟店不仅使用“三无产 品”:“小儿沐浴散”和 “湿疹膏”,还昧着良心 循环使用洗浴原料,甚至 用臭鸡蛋给孩子们洗澡
• 半个多月周子礴去洗了四次,然而红点 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全身长满了 脓包,开始溃烂,老板解释说正常现象, 继续洗澡就能见好。 一次洗浴后没多 久,小子礴就突然昏迷了 • 2009年9月3日,周子礴被紧急送到医院 抢救,9月5日,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周子礴被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俗 称“不死的癌症”
企业失信案例—— 企业失信案例
非法药物洗浴伤害事件
案例简介: 案例简介:
田婆婆洗灸堂, 田婆婆洗灸堂,起源于新都区新 繁政, 繁政,自称是成都市首个获非物质文 化遗产称号的中药洗浴堂。 化遗产称号的中药洗浴堂。 此洗浴堂称: 此洗浴堂称:主推的田婆婆洗灸 疗法是田婆婆根据风、 疗法是田婆婆根据风、寒、暑、湿、 火六淫为病因所引起的不同症状, 燥、火六淫为病因所引起的不同症状, 使用不同的中草药配方已获得专利, 使用不同的中草药配方已获得专利, 不过已经确认是假的, 不过已经确认是假的,并由工商部门 取缔。 取缔。该洗灸堂在工商部门许可范围 是公共浴室,却经营中药洗浴、 是公共浴室,却经营中药洗浴、治疗 业务。 业务。时也说明 了我国企业的失信问题 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 可的地步。我国企业每 年因失信造成的经济损 失高达5855亿元,其中 因为制假售假、产品质 量问题等直接经济损失 2000多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摘要]治理企业信用缺失,应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设立专门
信用管理部门,建立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企业信用 缺失 治理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企业信用缺失干
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应采用多种
对策进行综合治理。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
要性。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
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
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
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
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
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
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
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二、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通
过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
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
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
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三、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
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
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
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
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
如果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
讫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财务部门对
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销售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
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
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
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
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
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
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
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
履行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
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
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五、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
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
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
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用进行事前控
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专
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有效信
用管理的必要途径。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
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
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根据统计,采取财务总监
负责下的信用管理成功率是70%,而采取销售总监负责下的成功率则
为30%.根据我们所处企业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企业可根据各自的经
营方式,采取不同的信用管理组织形式,但是无论是采取财务还是销
售导向的方式,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都必须有效地沟通配合,只有这
样信用管理部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应该及时将信用管理的职
责落实到和信用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与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