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加工之覆膜工艺
印后加工工艺论文(三)

印后加工工艺论文(三)一、覆膜工艺及设备综述覆膜工艺是印刷之后的一种表面加工工艺,又被人们称为印后过塑、印后裱胶或印后贴膜,是指用覆膜机通过热压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起到保护印品及增加印品光泽的作用。
一般来说,根据所用工艺可分为即涂膜、预涂膜两种,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亮光膜、亚光膜两种。
作为保护和装饰印刷品表面的一种工艺方式,覆膜在印后加工中占很大的份额,随便走进一个书店,你就会发现,大多数图书都采用这种方式。
这是因为经过覆膜的印刷品,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易被损坏,印刷品的耐磨性、耐折性、抗拉性和耐湿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保护了各类印刷品的外观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覆膜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印刷产品的质量缺陷,许多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表观缺陷,经过覆膜以后(尤其是覆亚光膜后),都可以被遮盖。
覆膜设备主要分为半自动覆膜机和全自动覆膜机两种。
虽然半自动和全自动在具体操作方面有些不同,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先通过辊涂装置将粘合剂涂布在塑料薄膜上,经热压滚筒加热,使薄膜软化,然后使涂布了底料的印刷品和薄膜相压合,形成纸塑合一的覆膜产品。
二、纸盒成型加工工艺及设备综述纸盒印后加工工艺一般分为纸盒成型加工、贴窗与糊盒、喷码三个主要部分。
纸盒成型加工是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工艺步骤,它主要是利用模切压痕技术来完成,因此其主要工艺过程和模切压痕工艺工程一样。
纸盒成型加工工艺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组成:1、模切版制作,2、底模(背衬)CAM系统,3、盒型打样,4.、纸盒直接制作技术,5、模切加工技术。
在包装机械行业中,成型机系列产品主要有:纸箱成型机和纸盒成型机,其中纸盒成型机是制作纸盒时不可或缺的设备。
按照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又可将纸盒成型机分为:纸盒包装机械,纸盒生产线,全自动制盒机,全自动纸盒机,纸盒包边设备,纸制品包装等设备。
印后技术之覆膜工艺

印后加工技术专栏- 31 -2021.2艺方法,是数码印刷最重要的印刷工艺之一,该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油墨利用率高。
喷墨打印技术与U V 固化技术结合所产生的U V 喷墨技术具有喷墨打印和U V 固化这两种技术的共同优势,在全世界环保意识与数字印刷技术全面进步的今天,必将取得更加深远的发展,将在更加宽广的市场及更大范围的领域中大放异彩。
相信在未来的印刷市场上,我们会看到U V 喷墨在标签印刷、包装印刷、工业及装潢材料印刷等领域更多的应用,U V 喷墨技术的潜力不可估量。
作者单位:陕西煤航安全印务有限公司责任编辑/欧定军况有关。
印刷品的墨层状况主要由纸张的性质、油墨性能、墨层厚度、图文面积以及印刷图文积分密度等决定,这些因素影响粘合机械结合力、物理化学结合力等形成条件,从从而引起印刷品表面粘合性能的改变。
今天在这里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印刷品墨层厚度墨层厚实的实地印刷品,往往很难与塑料薄膜粘合,不久便会脱层、起泡。
这是因为厚实的墨层改变了纸张多孔隙的表面特性,使纸张纤维毛细孔封闭,严重阻碍了粘合剂的渗透和扩散。
粘合剂在一定程度内的渗透,对覆膜粘合是有利的。
另外,印刷品表面墨层及墨层面积不同,则粘合润湿性能也不同。
实验证明,随着墨层厚度的增加或图文面积的增大,表面张力值明显降低。
故不论是单色印刷还是叠色印刷,都应力求控制墨层在较薄的程度。
印刷墨层的厚度还与印刷方式有直接关系,印刷方式不同,其墨层厚度也不同。
如平印产品的墨层厚度约为l ~2μm ,凸印约为2~5μm ,凹印可达10μm 。
从覆膜的角度来看,平印的印刷品是理想的,其墨层很薄。
二、印刷油墨的种类需覆膜的印刷品应采用快固着亮光胶印油墨,该油墨的连结料是由合成树脂、干性植物油、高沸点煤油及少量胶质构成。
合成树脂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团,极性基团易于同粘合剂分子中的极性基团相互扩散和渗透,并产生交联,形成物理化学结合力,从而有利于覆膜;快固着亮光胶印油墨还具有印刷后墨层快速干燥结膜的优势,对覆膜也十分有利。
纸张印刷品的覆膜技术

纸张印刷品的覆膜技术纸张印刷品的覆膜,是印后加工过程中的工序之一。
指的是纸张经过印刷后与涂有粘合剂的塑料薄膜经过橡皮滚筒和电热滚筒的加压粘合到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
纸张印刷品经过覆膜后,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印刷品表面显得更加平滑光亮,极大地提高了印刷品的光泽度和牢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又起到了防水、防污、耐磨、耐折、耐化学腐蚀等的保护作用。
覆膜后的印刷产品图文颜色更加鲜艳美观,更加富有立体质感,所以目前在很多画刊、书籍、包装产品中都采用这种工艺。
覆膜工艺简述根据采用的原材料和设备的不同,可以将纸张印刷品的覆膜方式分为即涂覆膜、预涂覆膜、水性覆膜三种方式。
即涂覆膜工艺所用覆膜的薄膜粘合剂是现涂布,使用的粘合剂有溶剂型和乳液型,随时用随时配制。
即涂覆膜操作的前期准备工作较多,首先是溶剂、溶液的计量配制,使之充分混合。
然后将覆膜机烘道温度提升,再调整烘道内的风速、温度、风量以及压合辊滚筒的压力和温度。
各项准备工作无误后,进行覆膜操作。
覆膜完工后要对覆膜机用酒精进行全面的清洗干净。
其工艺流程为:塑料薄膜放卷胶液上胶和涂布烘道烘干纸张印刷品压膜成品收卷。
预涂覆膜工艺所用覆膜的薄膜是由专门的生产厂商生产供应的已涂布好粘胶剂的成卷薄膜。
使用的粘合剂一般属热熔性和溶剂挥发性。
预涂覆膜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为简单,无需配制粘合剂溶液,无需烘道升温,只需调整好压合辊滚筒的压力、覆合温度、和覆合的速度,调整到最佳状态,即可进行覆膜操作。
其工艺流程为:塑料薄膜放卷纸张印刷品压膜成品收卷。
水性覆膜工艺属冷裱操作,复杂程度介于即涂覆膜和预涂覆膜两者之间。
它无需烘道、无需提升压合辊加执热滚筒温度,只要控制好压合辊滚筒压力、覆合速度,以及施胶量的大小。
覆膜收卷后在15分钟左右就可进行分切。
覆膜完工后对覆膜机要用清水清洗干净。
其工艺流程为:塑料薄膜放卷胶液上胶和涂布纸张印刷品压膜成品收卷。
覆膜的机械设备覆膜的机械设备分为即涂型覆膜机和预涂型覆膜机两大类型。
印后加工之覆膜工艺

胶辊本身不平,造成覆膜中纸张起皱,
应该及时清洗胶辊,胶辊必须经常保持清洁;
拉力过大,薄膜收卷撕裂,造成覆膜时纸张起 皱
应适当调整拉力;
胶辊上有污物,造成覆膜时纸张起皱
应该及时清洗胶辊,胶辊必须经常保持清洁;
输纸歪斜,造成覆膜时纸张起皱
操作中必须认真,使输纸平服。
产品发翘
油墨助剂引起的起泡
印刷中常用的油墨助剂,有的可软化涂胶层,使薄 膜膨润而致起泡;有的油墨助剂还可改变印刷品表 面的粘合性能(如燥油、撤黏剂等),阻碍粘合剂向 纸张内部渗透扩散,影响粘结强度,十分不利于印 品的覆膜。
黏合剂中的水分引起的起泡
印刷品中含水分较多,干燥速度慢,存放过程中易 起泡
印刷品油墨层太厚或油墨层不干而引起的起泡
印品需放置一段时间,在空气中进行进一步的氧化 聚合干燥,才可达到真正的干燥,一般放置时间为 48小时。
起泡特征为:薄膜被油墨中的溶剂和涂胶层残留溶 剂溶涨或伸长而鼓起,多呈条纹状,纵横交错,无 分布规律。再仔细观察,没油墨的部位有起泡,大 多是由涂胶层溶剂挥发不完全引起。当没油墨的部 位无起泡,有油墨的部位有明显起泡时,大多是油 墨层干燥不完全引起的。
覆膜常用粘合剂
类型 溶剂型 醇溶型 水溶型
品种
EVA树脂类粘合剂 丙烯酸酯类粘合剂
聚氨酯类粘合剂 聚酯类粘合剂
丁苯橡胶类粘合剂 异丁烯橡胶类粘合剂
丙烯酸酯类粘合剂 聚氨酯类粘合剂 聚酯类粘合剂
EVA类粘合剂 丙烯酸酯类粘合剂
聚氨酯类粘合剂 聚酯类粘合剂
干燥能耗
稀释稳定 性
较低 较低 较低 中等
好 好 好 较好
混入 覆膜产品不得卷曲 不能出现出膜和亏膜
打印作品的后期处理-覆膜工艺介绍

打印作品的后期处理-覆膜工艺介绍一、覆膜在喷墨打印机作品后期的作用1、覆膜起源于印刷行业覆膜又称为印后过塑、印后裱胶或印后贴膜,是印刷作品表面加工工艺。
作为保护和装饰印刷品表面的一种工艺方式它起源于印刷行业,当您走进任何一个书店你就会看到大多数图书封面都采用这种覆膜方式。
另外各类包装装潢印刷品、挂历、地图等等都可以看到它的应用,这种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的覆膜工艺由于它的实用性和N多的优点所以很快就成为纸张表面处理的重要方式。
2、喷墨打印机印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喷墨打印机崛起,印后的表面处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塑封和冷裱成为了主流,随着数码化的普及,淋膜、覆膜、UV上光等也出现在了喷墨行业。
3、喷墨打印机印后表面处理的作用通过印后的表面处理的产品主要是在视觉、手感、防水、耐褪色等多方面得到加强,也就是说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对于名片来说通过印后的表面处理后名片会显得更挺,产品的档次得到了提高。
二、常用的喷墨打印机印后表面处理方式的各自特点喷墨打印机印后表面处理方法多样而且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不过目前喷墨打印机印后表面处理常用的主要方式还是以淋膜、塑封、冷裱、覆膜这样四种方式居多。
1、淋膜淋膜就是把一种专用液体均匀的涂抹在印后的纸张表面然后通过固化的一种处理方式,由专门的淋膜机进行操作,淋膜特点是:A、质量好淋膜的粘合牢度强、不起泡、密封性能好,表面如同镜面。
B、成本便宜属于印后纸张表面处理成本最便宜的,甚至每平米材料费不足一元。
C、操作简单淋膜后没有什么后期工作,不会留下什么边条,没有了裁切工作,省了很多人工,是批量化生产的首选设备。
D、价格高也需要专门的场地淋膜机分很多种类型,但都是设备价格高,体积庞大占地方,需要单独设置一个操作场地.2、冷裱冷裱就是把一种背面带胶的膜粘贴到印后的纸张表面的一种处理方式,一般借助于冷裱机来完成。
其特点是:A、速度快属于印后纸张表面处理速度最快的方式。
覆膜加工工艺流程

覆膜加工工艺流程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烘道温度和热压温度、压力、速度)→试覆膜→抽样检测→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如下图所示:(图一:覆膜工艺流程图)1.工艺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对保证覆膜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
覆膜生产的准备工作一般应包括:待覆印刷品的检查、塑料薄膜的选用以及粘合剂的配制等。
(1)待覆印刷品的检查。
对i覆膜印刷品的检查,有别于对普通印刷品的质量检查。
主要应针对覆膜影响较大的项目,如表面是否有喷粉、墨迹是否充分干燥、印刷品是否平整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塑料薄膜的选用。
塑料薄膜的选用包括塑料薄膜的选定及质量检查和分切卷料。
覆膜材料是否恰当是关系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用的塑料薄膜有:聚氯乙烯(PVC)、聚丙烯(BOPP)和聚酯(PET)薄膜等。
其中BOPP薄膜(15一20pm)柔韧、无毒性,而且平整度好、透明度高、光亮度好,并具有耐磨、耐水、耐热、耐化学腐蚀等性能,此外,它的价格便宜,是覆膜工艺中较理想的复合材料。
覆膜工艺对塑料薄膜的质量要求是:厚度直接影响薄膜的透光度、折光度、薄膜牢度和机械强度等,根据薄膜本身的性能和使用目的,覆膜薄膜的厚度以0.01~0.02mm之间为宜。
须经电晕或其它方法处理过,处理面的表面张力应达到4Pa,以便有较好的湿润性和粘合性能,电晕处理面要均匀一致。
透明度越高越好,以保证被覆盖的印刷品有最佳的清晰度。
透明度以透光率即透射光与投射光的百分比来表示;PET薄膜的透光率一般为88~90%,其它几种薄膜的透光率通常在92~93%之间。
良好的耐光性,即在光线长时间照射下不易变色,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和柔韧特性,薄膜的机械强度包括抗张强度、断裂延伸率、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和耐折次数等项技术指标。
几何尺寸要稳定,常用吸湿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热变形温度等指标来表示。
印后工艺一

印刷的产品工艺一(一)覆膜(1)定义:将塑料薄膜覆盖于印刷品表面,并采用黏合剂经加热、加压后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印刷品的加工技术。
(在印刷品表面覆盖一层薄薄聚乙烯薄膜)(2)分类:覆膜分光膜和哑膜两种特点覆光膜的产品表面亮丽、表现力强,多用于产品类印刷品;覆哑光膜的产品表面不高雅,多用于形象类印刷品(3)适用范围:200g以上的纸张,遇实色部位有折痕工艺必须使用覆膜工艺注意:128克以下纸张单面覆膜后容易因两面表面张力不同而打卷;覆哑光膜后印刷品彩饱和度会略有下降。
(二)装订:装订有五种常用方式:骑马钉、胶钉、锁线钉、环钉和精装对裱(1)骑马订装:1.定义:将书册套贴配页,书脊打订书钉,三面裁切成册2.特点:价廉、工艺简单、交货周期短,易跨页拼图3.适用范围:使用骑马钉装订的样本P数应为4 的倍数,装订厚度以157g铜版纸为准,不超过48P,成品厚度小于4mm注意:封面与内文纸克重悬殊时,长期使用,封面易从装订处脱落!(2)胶订装1.定义:将书册按页序先套贴后配贴,书脊上胶后配封面,裁切成册2.特点:价廉、美观、交货周期较骑订长3.适用范围:使用胶订P数可以不是4的倍数,装订厚度以157g铜版纸为准,超过48P,成品厚度大于4mm、小于30mm注意:对页很难打开,不易跨页拼图,若纸张克重高在使用中易掉页(3)锁线装 1.定义:将书册按页序先套贴后配贴,按顺序用线订成书芯,书脊上胶后配封面,裁切成2.特点:装订考究、高档、不宜掉页、易跨页拼图,但生产周期较长3.适用范围:装订厚度以157g铜板纸为准,48P以上的产品宜采用线装,成品厚度不限注意:生产周期长,而且费用较高(4)环钉(塑环/铁环)1.定义:将书册各页扪切打孔,按页序排列后,穿环成册2.特点:环装的产品结实耐用,可180度或360度翻转、平放3.适用范围:装订厚度以157g铜板纸为准,16P以上的产品宜采用注意:费用较高,非常适用于经常翻动的台历,工具手册等(5)精装对裱1.定义:将书册各页背对背裱糊裁切整齐,与封面粘贴后成册2.特点:装订考究,不掉页、结实耐用,跨页无须拼图3.适用范围:装订厚度以157g铜板纸为准,16P以上的产品宜采用注意:采用单面印刷工艺,装订时间很长,一般封面配合荷兰板裱糊印刷纸或装祯纸,非常适用于菜谱、邮册、卡书等,费用高昂。
胶印印后加工工艺有哪些?

胶印印后加工工艺有哪些?通常印刷品的效果未达成效果或想要进一步加工以获得更炫酷视觉效果,则需要用到一系列的“印后工艺”,分为表面加工、成型加工、书刊装订及其他工艺。
以下介绍的工艺知识,让你印刷工艺认识更上一层楼。
一、表面加工工艺定义。
覆膜:覆膜工艺可分为覆亚膜和覆亮膜两种,亚膜不如亮膜光亮但更显档次,覆膜可增强印刷品的防潮、防晒、耐磨、防污、抗水、耐热等性能。
UV:UV印刷是一种通过紫外光干燥、固化油墨的一种印刷工艺。
UV可以增加产品亮度与艺术效果,保护产品表面,其硬度高,耐腐蚀摩擦,不易出现划痕等,有些覆膜产品现改为上UV,能达到环保要求,但UV产品不易粘接,有些只能通过局部UV或打磨来解决。
过胶:给印刷品压一层塑料膜,有水晶膜、光膜、亚膜、柔触膜等材质可供选择。
烫金烫银:使用热移印的方法将金属箔(金、银箔)烫印在印刷品表面上,使印刷品表面有金属质感和效果。
击凸:又称压印,使用压力将图形或文字压在印刷品表面,以达到特殊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植绒:在印刷品表面刷一层胶,然后再贴上一些绒毛材质,使得印刷品表面有绒布的效果。
压纹:压纹工艺是一种使用凹凸模具,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使用印刷品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对印刷品表面进行艺术加工的工艺。
经压纹后的印刷品表面呈现出深浅不同的图案和纹理,具有明显的浮雕立体感,增强了印刷品的艺术感染力。
上光:上光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涂布、压光和UV上光,可增强印刷品的防潮、防晒、耐磨、防污、抗水性能。
二、成型加工工艺。
模切:模切工艺就是根据印刷品的设计要求制作专门的模切刀,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印刷品或其他承印物轧切成所需形状或切痕的成型工艺。
折页:折页是常见的印后工艺,有对折、三折、四折、五折、手风琴折等折法。
压痕:纸张太厚,或是纸浆太脆的印品直接折页的话,内部的纸浆外露,导致画面严重破损。
压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压痕分为平压、滚压、和旋转压三种原理,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应场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覆膜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覆膜产品起泡
涂胶层残留溶剂过多而引起的起泡 烘道温度偏低,烘道内的热量不足以将涂胶层溶剂挥发完全 排风扇或引风机风量小,风速小,未安装引风管道,造成烘 道内空气中的溶剂蒸气浓度大,不利于涂胶层溶剂的挥发 车速过决,涂胶层在烘道内停留时间太短,造成溶剂挥发不 完全。 涂胶层太厚,内层溶剂难以挥发,造成表干内湿 调胶时稀释剂使用过多,稀释剂中的高沸点成分挥发不完全 黏合剂或稀释中的溶剂挥发速度太慢,与覆膜机不相匹配, 造成溶剂挥发不完全
覆膜的作用和特点
经覆膜的印刷品,由于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 薄膜,表面更加平滑光亮,从而提高了印刷品的光泽 度和牢度,图文颜色更鲜艳,富有立体感同时还起到 防水、防污、耐磨、耐折、耐化学腐蚀等作用。但薄 膜不是100%透明,影响色彩。
印刷品表面装饰加工技术之一,是印刷的辅助工艺。 广泛应用于书刊、画册、封面、证件、广告说明书的 表面装饰以及各种纸制包装制品的表面装潢处理。
分切后产品卷曲
薄膜拉力过大
解决的方法:调节给膜胀紧螺钉旋入深度,减小制 动力。
收卷拉力太大
解决方法:减小收卷动力轮的摩擦力。
环境湿度大
解决方法:控制好车间湿度。
干燥时间短
解决办法:延长干燥时间。
涂覆不匀
产生原因
胶槽中部分粘合剂固化; 压力小; 胶辊溶胀、变形; 塑料薄膜厚度公差大; 薄膜松驰。
覆膜质量检测标准
根据纸张和油墨的性质不同,覆膜的温度、压力和 黏合剂应适当
覆膜黏结牢固,表面干净、平整、不模糊、光洁度 好、无皱折、无起泡和粉箔痕
覆膜后分割的尺寸准确,边缘光滑、不出膜,无明 显卷曲
覆膜后干燥适当,无粘坏表面薄膜或纸张现象
覆膜后放置6-20h,质量无变化
覆膜的环境应防尘、整洁,室内温度适当,涂胶装 置要密封
覆膜检验
撕揭检验法 烘烤试验 水浸法 压折法 拉力测试法
覆膜质量要求和检测标准
覆膜质量要求
印刷品图案色彩在日晒、烘烤和紫外线照射下保持 不变
塑料薄膜与印刷品黏合平整、牢固 覆膜产品不准有气泡、分层和剥离 覆膜产品平整光洁,不能有皱纹、折痕或其他杂物
混入 覆膜产品不得卷曲 不能出现出膜和亏膜
印刷品油墨层太厚或油墨层不干而引起的起泡
印品需放置一段时间,在空气中进行进一步的氧化 聚合干燥,才可达到真正的干燥,一般放置时间为 48小时。
起泡特征为:薄膜被油墨中的溶剂和涂胶层残留溶 剂溶涨或伸长而鼓起,多呈条纹状,纵横交错,无 分布规律。再仔细观察,没油墨的部位有起泡,大 多是由涂胶层溶剂挥发不完全引起。当没油墨的部 位无起泡,有油墨的部位有明显起泡时,大多是油 墨层干燥不完全引起的。
温的目的是使薄膜软化,使纸张与塑料薄膜相粘合
相应排除办法
调整传送辊; 更换合格薄膜; 调整涂胶量,增加烘干道温度; 调整两个辊筒; 应调整压力,使之正常; 提高烘干温度即可解决; 应采取风扇冷却、关闭电热丝或其它散热措施,尽
快使温度恢复正常。
皱纸
车间的温、湿度控制不当。
相对湿度过高,纸张吸潮起“荷叶边”,造成覆膜 过程中纸张起皱现象,必须严格控制车间的温、湿 度
相应排除办法
更换或增添粘合剂; 加大覆合压力; 更换胶辊; 更换薄膜,选用厚度公差小的薄膜; 调整牵伸力。
皱膜
产生原因
薄膜传送辊不平衡 薄膜两端松紧不一致或波浪边 胶层过厚,溶剂蒸发不彻底,影响了粘度,受压力滚
筒挤压,纸张(印刷品)与薄膜之间产生滑动 电热辊与橡胶辊两端不平,压力不一致、线速度不等 拉力不够使薄膜走势不均匀,会引起薄膜起皱 薄膜上涂料层表面不干,也会引起薄膜起皱 温度偏高进纸时也会引起薄膜起皱。覆膜工艺中,加
产品上有雪花点
印刷品喷粉过多 上胶量太小 施压辊压力不合适 涂胶辊上有干燥的胶皮 施压辊上有胶圈 黏合剂中有杂质
Hale Waihona Puke 搭边处黏结不实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厚纸覆膜中。厚纸在收卷 时会产生一定的卷曲变形,且收卷直径越小越 明显。刚出施压辊还未干燥的覆膜产品往往就 会在搭边处被卷曲的纸张顶开,造成此处黏结 不实。为提高覆膜成品率,此时应尽量减小搭 边宽度,以保证黏结不实的宽度在模切叼口范 围内。
相关排除办法
重新选择粘合剂牌号和涂覆量,准确配制; 使用高纯度(99.5%)的醋酸乙酯; 用干布轻擦; 增加粘合剂涂布量、增大压力; 先热压一遍再上胶;选择固体含量高的粘合剂;增
加粘合剂涂布厚度;增加烘干道温度等; 重新设定配方和涂覆量; 更换塑料薄膜; 提高覆膜温度和压力,适当降低车速。
常用的覆膜方法可分为:
干式覆膜 湿式覆膜 预涂覆膜
一般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作为预涂薄膜
工艺参数:
温度(85—95摄氏度) 过高薄膜收缩,产品发亮、起泡,产生皱折
压力(10—15MPa)
压力小,黏合不牢;过大易使产品发皱,橡胶辊 变形
速度(8-12m/s)
三者之间应该协调配合,根据设备、材料的不同 灵活掌握
油墨助剂引起的起泡
印刷中常用的油墨助剂,有的可软化涂胶层,使薄 膜膨润而致起泡;有的油墨助剂还可改变印刷品表 面的粘合性能(如燥油、撤黏剂等),阻碍粘合剂向 纸张内部渗透扩散,影响粘结强度,十分不利于印 品的覆膜。
黏合剂中的水分引起的起泡
印刷品中含水分较多,干燥速度慢,存放过程中易 起泡
纸张含水率过高而引起的起泡
粘合不良
产生原因
粘合剂选择不当,涂胶量设定不当,配比计量有误 稀释剂中含有消耗NCO基的醇和水,使主剂的羟基
不反应 印刷品表面有喷粉 印刷品墨层太厚 印刷品墨层未干或未干彻底 粘合剂被印刷油墨()及纸张吸收,使涂覆量不足 塑料薄膜表面处理不够或超过适用期,使处理失效 压力偏小,车速较快,温度偏低
粘合牢度取决于薄膜、印刷品与粘合剂之间的粘合力
印刷品中的粉状油墨,如金、银墨等,颗粒较粗, 黏合不牢,可增大黏合剂的使用量。
印刷中油墨添加剂的使用也会影响覆膜质量,如: 燥油。会使油墨表面形成油亮光滑的低能表面,即 晶化,覆膜后易起泡。
印刷品的纸张紧度、平滑度和光滑度等都影响覆膜 的性能
覆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