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俱全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建筑结构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范文一:探究高层建筑结构边节点抗震性能1试验概况1.1试验构件设计和制作边节点试验构件取用承重框架梁柱反弯点之间的一个平面组合体,即“T字形”试件。

为有效保证试件的浇筑质量和垂直度,并与工程实际相符,全部试件均采用钢模板、立模浇筑。

边节点构件柱子的截面尺寸为200mm×200mm,梁的截面尺寸为150mm×250mm,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PB235级。

柱子的配筋率为1.13%,梁的配筋率为0.9%,所有构件配筋率和钢筋的强度相同。

为防止柱头破坏,柱上、下两端箍筋加密;节点核心区按照抗震要求对箍筋进行了加密处理。

本次试验共包括7根试件,详细的试验构件概况如表1所示,构件的尺寸和配筋图示,节点核心区采用柱混凝土的构件,施工缝留设在梁下部;节点核心区采用梁混凝土的构件,分别在梁上和梁下留设两道施工缝,施工缝处浇筑时间间隔为2天(48小时)。

1.2试验方法和加载装置采用低周反复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加载制度为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在开始加载到构件屈服前采用力控制;构件屈服后,改用屈服位移的整数倍为级差作为回载控制点,每一位移下循环3次。

在实际框架结构中,当作用水平荷载时,上柱反弯点可视为水平可移动铰,相应的下柱反弯点可视为固定铰;而节点两侧梁的反弯点可视为水平可移动铰。

这样可以有两种加载方案:一种是在柱端施加水平荷载或位移,这时梁能够左右移动而上下受到约束,产生剪力和弯矩。

这种边界条件比较符合实际结构中的受力状态;另一种是将柱保持垂直状态,在梁的自由端施加反复荷载或位移,此时边界条件变为上下柱反弯点为不动铰,梁反弯点为自由端。

本次试验采用的是柱端加载的方式,即采用在柱顶施加轴向力和水平力的方式进行试本次试验在东北电力大学结构试验室进行,采用美国MTS公司生产的MTS液压式伺服加载系统进行试验,采用MTS动态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急剧上升,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愈加明显,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开发商开始将目光投向高层建筑。

近年来,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得到广泛应用,它即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也实现了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本文主要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用以提高高层建筑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1引言随着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政府对高层建筑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建筑结构的持久性、可靠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在进行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结合建筑物的形态特征、功能需要等进行,为提高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做铺垫。

2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2.1重力荷载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特殊性,不仅建筑高度不可比拟,还需要面临重力荷载的挑战。

特别是随着建筑高度不断攀升,地面受力与重力荷载会逐渐上升,在力的作用下墙上的轴压力与竖向构件柱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从而加大超高层建筑的困难性。

其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矛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楼层越高风效应就越大,在风的作用下其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就越高,由此自然风效应对超高层建筑产生的作用效应就更大。

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结构自重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它关乎建筑物的稳定性。

而结构自重与重心位置相关,随着建筑楼层不断升高其重心位置随之升高,从而结构自重不断加大,成为强力作用下的薄弱环节,比如地震等。

2.2风振加速度风力大小与建设楼层的高低相关,通常楼层越高其风力效果越强,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风力作用特别显著。

但是,人们对风作用的舒适度有一定的感知,若风振作用过强则会令人产生不适感,从而降低居住品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分析探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功能俱全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下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 常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分析比较1.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体系它是由基础、楼板、柱、梁这4种承重构件所组成的。

基础、柱和梁一起构成平面框架是主要的承重结构。

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建筑立面处理也较方便;整体性、抗震性能好,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但是,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当层数过多时,会产生过大的侧移,从而限制了框架结构的建造高度。

1.2 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即把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系,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等竖向承重单体共同承担,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剪力墙这一具有较大刚度的抗侧力单元来承担。

剪力墙的设置,大幅增加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刚度,使其水平侧向位移大幅减小;同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使各层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所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筑能建高度要显著高于框架结构。

1.3 剪力墙结构由墙体承受全部水平作用和竖向荷载的结构体系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属于明显的刚性结构,且传力均匀、直接。

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都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延性。

结构在台风、地震作用等水平大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向位移能有效控制,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能,抗倒塌能力强,其能建高度大幅高于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4 筒体结构筒体结构体系由筒体为主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结构具有非常大的强度和刚度,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受力分配合理,抗风、抗震性能相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更强,往往应用于大空间、大跨度要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分析2.1 水平荷载相对于竖向荷载显得更为重要结构需同时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低层结构以抵抗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为主,而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内力、侧向位移很小。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建筑结构形式。

由于高层建筑不同于传统低层建筑的设计施工,高度越大的建筑,其施工工艺越复杂,结构设计要求也越严格。

良好的结构式设计是保证一项高层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

本文通过阐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并探讨了现有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以及经济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设计特点;结构体系目前我国的城市人口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城市占地面积却只占总面积的一小部分,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合理设计城市建筑结构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建筑功能需求为基本目标的。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施工条件的限制等因素。

另外,高层建筑结构并不是低层建筑结构的叠加,其对于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质、设计构造原理的要求更加严格规范。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具备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除了原有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筒体结构等,还需要根据不同建筑的功能需求而增加其他的结构,同时这也使得建筑中节点的连接形式更加复杂,不同的构件连接需要利用不同的节点类型,这是关系着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另外,高层建筑在增大基层载荷的同时也为竖向结构带来了更多的载荷,对墙体、柱体的结构强度和支撑能力要求更高。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涉及知识面较广,考虑因素较多的现代化建筑设计方式,在设计中除了要发挥设计的先进性,使建筑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还要做好与经济性的协调工作。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高层建筑相较于低层建筑来讲,其结构设计需要更加严谨科学。

笔者通过对现有的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合自身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解,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同于其他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特点,主要表现在水平荷载、轴向变形、侧移以及结构延性这几方面。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人口密集的居住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然而,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一、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住宅由于其高度较高,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都较大。

竖向荷载主要包括自重、活荷载等,水平荷载则主要有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因为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影响愈发显著。

此外,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通常较为复杂,常见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受力性能、抗震性能、经济性等方面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功能、地理环境和建设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结构选型结构选型是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高度、使用功能、抗震要求、经济指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例如,框架结构适用于层数较低、空间布局灵活的建筑;剪力墙结构适用于住宅中对房间分隔要求较高的情况;框架剪力墙结构则兼具框架结构的灵活性和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性能,适用于大多数高层住宅。

2、计算分析在确定结构体系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包括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计算,以及结构的内力分析、位移计算等。

计算分析通常借助专业的结构设计软件进行,但设计师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和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3、构件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对结构中的各类构件进行设计。

包括梁、柱、墙等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等。

构件设计需要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抗震设计地震是对高层住宅结构安全的重大威胁,因此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节点连接等。

三、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1、风荷载的影响高层住宅受到的风荷载较大,可能导致结构的振动和变形。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时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连体结构,确保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面对地震灾害时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引言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指除开裙楼外,高层建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楼之间存在带有连接体的建筑结构。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连体结构部分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对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增加了难度。

由于高层建筑在遭受地震灾害时,容易对地震区的连体高层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需要加强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二.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52000㎡,项目占地面积约25000㎡,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A楼和B楼由同一主楼组成,主楼的高度为16层,主楼10层以下为相互独立的建筑结构,在11层和15层之间设置一连体结构,连通A楼和B楼。

在连体部分中,将11层作为可用建筑空间,其余楼层均为架构部分。

在A楼和B楼之间设置连通的地下室。

三.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设计1.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基本原则(1)计算数据分析按照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对高层建筑的复杂体型进行分析,需要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至少需要采用两个具有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软件对整体内力位移进行数据计算;由于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体型具有特殊性,连体部位的承受力非常复杂,因此需要采用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整体进行建模分析,并采用弹性盖楼对连体部分进行分析计算。

2)在计算结构抗震系数时,需要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设置振型数高于15,计算振型数要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得小于总质量的90%。

3)需要采用弹性时,要采用程分析法补充进行计算。

4)需要采用弹塑性动力或静力分析方法对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进行验算。

2. 结构选型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由于各独立部分存在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刚度或平面,抗震设计为7度或8度时,刚度和层数差别较大的建筑,不适合简单采用强连接方式。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根据笔者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经验,结合某高层建筑,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与分析,指出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构造要求,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控制事项,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特点;结构设计;整体稳定1 引言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

随着高层建筑结构高度、复杂程度等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挑战。

因此,如何设计出安全、功能齐全、舒适美观、经济合理,同时又要符合人们精神生活要求,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的建筑,是结构设计师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此,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平荷载是结构设计时的决定性因素。

这是因为结构由自重等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和弯矩的大小,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结构由于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及在竖构件中产生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同时,对一建筑来说,自重等竖向荷载基本上是定值,而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因为在高层建筑中,自重等竖向荷载很大,能够使柱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另外对构件的剪力和侧移也会产生影响,易使结构设计不够安全;3)侧移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因此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移应控制在规定限度之内;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

与较低楼房相比,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

为了能让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防止建筑倒塌,必须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1]。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摘要】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额、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对建筑的立面造型的创新。

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有的尺度使高屡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造型;比例协调;外部设计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1.1 水平荷载起着决定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上的活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却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隐藏水平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和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基本上是个定值,然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大小却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很大幅度的变化。

1.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的弯矩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而连续梁跨中的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另外,还外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高程结构设计是要求根据柱的轴向变形计算其值的大小,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1.3 侧移成为控制指标高程楼房与较低楼房不同,高程建筑最突出的就是结构侧移,因此,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要根据规范要求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1.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高层建筑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变得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更大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上世纪末以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激增,社会经济蓬勃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多。

如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结构设计;高层建筑;控制参数;载荷;抗震
1 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和高度超过28 m的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属于高层建筑。

相比多层建筑而言,高层是向空中发展,容积率一定的情况下,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节省规划用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还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

高层建筑基础需要计算确定深度,独立的高层建筑单体而言,基础埋深比较容易确定,但现今住宅多为数十栋高层建筑群,地下车库相互连接,这时,既要充分考虑地下车库应的侧向刚度作为高层建筑的侧限。

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多出较多的设备用房,如电梯、管道井等,这样就会增加建筑物的造价,增加公共面积;从建筑防火的角度看,高层筑的防火要求要高于中低层建筑,也会增加高层建筑的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2 高层结构设计体系特点
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影响下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

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抗侧刚度、
承载能力、造价高低,与所采用的结构系统密切相连。

不同的层数、高度应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

2.1 筒体结构
单个筒体可分为实腹筒、框筒和桁筒。

平面剪力墙组成空间薄壁筒体,即为实腹筒;框架通过减小肢距,形成空间密柱框筒,即框筒;筒壁若用空间桁架组成,则形成桁筒。

实际结构中除烟囱等构筑物外不可能存在单筒结构,而常常以框架—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多筒体结构和成束筒结构形式出现。

在层数很多或设防烈度要求很高时,可用筒体结构。

2.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墙体承受全部水平作用和竖向荷载。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承载力要求也容易满足。

但剪力墙结构体系平面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往往较大,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适合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

2.3 巨型结构
巨型结构一般由两级结构组成。

第一级结构超越楼层划分,形成跨若干楼层的巨梁、巨柱(超级框架)或巨型衍架杆件(超级衍架),以这巨型结构来承受水平力和竖向荷载,楼面作为第二级结构,只承受竖向荷载并将荷载所产生的内力传递到第一级结构上。

2.4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部分剪力墙,使框架和剪力墙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就组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如果把剪力墙布置成筒体,又可称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都大大提高了,在地震作用下层间变形减小,因而也就减小了非结构构件(隔墙及外墙)的损坏,这样无论在非地震区还是地震区,这种结构型式都可用来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可以满足大多数建筑物的高度要求。

目前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2.5 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使用较方便。

由于框架梁柱截面较小,抗震性能较差,刚度较低,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所以,框架结构主要用于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高层建筑中,高度一般控制在70m以下。

在考虑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应用不多。

不同的建筑选择不同的结构体系,因各体系的强度和刚度是不一样的,因而它们适合应用的高度也不同。

一般说来,在层数很多或设防烈度要求很高时,可用筒体结构。

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可以满足大多数建筑物的高度要求;框架结构适用于高度低,层数少的情况。

3 高层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结构规则性是高层结构设计基本要求是因为考虑建筑的抗震
性,故一般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规则的建筑结构是指体型的规则,包括平面、立面的规则,结构平面和结构竖向布置均匀,对称;从而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结构的承载力分布均匀。

简而言之,高层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结构平面形状力求简单、规则,承载力分布均匀、合理,考虑多道抗震防线;特别注意的是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

结构设计的规则性要求结构体系应具有必要的变形能力、承载能力和刚度;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意外的发生。

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参数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在相关章节对周期比、轴压比、刚重比、位移比、刚度比、剪重比进行了严格控制。

设计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4.1 轴压比
柱或是墙,轴压比n/(fca)指柱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轴压比过小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过大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
4.2 剪重比
剪重比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尤其是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结构,以及存在薄弱层的结构, 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不满足要求时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水平地震剪力过小;也不宜过大,剪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

4.3 刚重比
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

规范下限主要是控制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下限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4.4 位移比
主要为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心偏离质心的距离较大,扭转效应过大,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

4.5 刚度比
刚度比,也称层刚度比,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该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的不规则性,以免竖向形成薄弱层。

4.6 周期比
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
周期的比值。

周期比主要控制结构扭转效应,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扭转效应过大,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

5 结语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杂,高技术、高难度、高风险,需要技术工作人员潜心分析后去解决,本文简单地介绍一些高层建筑的构造及设计要点,遇到不同的问题宜融会贯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s]
[2]李彦明,王红宇。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09,(22)
[3]何辉,吴祖跃。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4]吴晓琳。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特点[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5]刘露。

对某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8)
[6]谭文锐,李达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之探究[j]。

广东科技,2007,(6)
[7]杨琦。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及其体系[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
[8]都凤强。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