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压裂用转向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重复压裂技术.正式版PPT文档

重复压裂技术.正式版PPT文档

②应用流动指数方法进行重复压裂时机评价
油井的产液量可由如下公式确定: Ql PID • lDP
PID 2kh
ln re S rw
PID流动指数,反映 油层允许流体通过能 力,取决于地层渗透
率及井污染情况
l kro krw oBo wBw
总流度,地层流体 饱和度的变化对流 体通过岩石能力的
影响。
初渗透率 二次压实
一次压实 三次压实
27% 39% 52%
16% 29% 42%
48 35
29 23
渗透率(×10-3um2)
葡南PⅠ 6-9
68
57 48 39
渗透率(×10-3um2)
葡北PⅠ 1-5
建立了转向压裂的理论模型 压实引起的裂缝壁面伤害 ①统计22口井,重复压裂井最佳静压力范围7-10Mpa 第二部分:重复压裂垂直缝裂缝转向技术初探 3、研究确定的葡萄花油田选井选层方法及重复压裂时机优选,为重复压裂井合理选井选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其它油田也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左试样的液体为瓜胶压裂液, 右试样的液体为清水 其次应用油藏模拟方法进行重复压裂井压前评价 扶余油层 杨大城子油层 ③统计39口井,确定含水最佳范围40-70% 裂缝失效主要原因是裂缝壁面伤害
1
1.8t
0
统计50口完全重复层压裂增产效果
31口未增大规模(加砂6方) 裂缝延

面,使得壁面渗透率下降,同时导致地

层岩石破碎产生碎屑,堵塞裂缝孔隙。
20

流 能
15
力 10
F C D F C 0 1 D ltg 1试 力3验0条Mp件a,:温闭度合压
60℃,支撑剂呈3 层排列,岩石布式 硬度65kg/mm2

转向压裂

转向压裂

控制剂主要性能 承受压差:10—15Mpa
转向剂样品
压裂液中溶解性
a、80℃时,1小时微 溶,1.5小时全溶,滤饼 4.5小时全溶 b、100℃时,0.5小时 微溶,1小时全溶,滤 饼3小时全溶
带裂缝胶结岩心的封堵试验结果(50℃) 4ty80-1 参数 20 岩心长度(cm) 3.5×3.5 岩心截面尺寸(cm) 25.74 孔隙度(%) 38.45 孔隙体积(ml) 0.09 基质渗透率Km(μm2) 注水压力与流量关 系 (cm水柱—ml/min) 裂缝渗透率 Kf(μm2) 滤饼阻力系数(Fr’) 突破压力梯度 (MPa/cm) 封堵率/% 9.16x + 0.08 30 79.6 0.12 99.2
同层中堵老缝造新缝典型案例
堵老缝造新缝重复压裂技术在中原油田、大 庆油田、吉林油田进行了40多口井施工实验 , 从压力变化、产量变化并参考微地震测试结 果分析,转向压裂效果是令人鼓舞的。
裂缝转向的判断,国内目前没有好的办法,争 议较大。国内只能通过几方面综合判断。判断 方法:施工压力变化曲线、产量变化、全过程 的微地震监测。进行测试压裂,目的是为了观 测原裂缝方向和该层的破裂压力值。待余波消 失后加入控制剂进行主压裂。取差值
13-10
递减快,几年来陆续转 注4口井(共对应7口水
13-19 13-24
-3 42 5
N13-15 13-609
N13-15
13-25
-3425
13-22
13-601 13-43
13-41
13-17
13-609
-3 40 0
井),油井仍不见效, 虽然后期进行过重复压 裂,但措施有效期短, 油井处于低液量、高含
110-30本次是第4次压裂,前2次无效,本次压裂日增液6.4吨,日增油 5.7吨,与其初产水平相当. 朝110-30井第三层初次压力19兆帕:第二次压力35兆帕,相 对第一次压裂,压力有明显增高 ,微地震方位由71.2度转向变化 86.0度.

转向压裂技术在低渗稠油藏中的应用

转向压裂技术在低渗稠油藏中的应用

转向压裂技术在低渗稠油藏中的应用X赵占杰(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 124125) 摘 要:在老井常规重复压裂过程中,常常只是重新压开原缝,而原有的人工裂缝附近产层的生产潜能越来越小,措施增油效果逐年下降。

因此,使裂缝转向,压开新缝是老井增产的有效方法。

本文分析了转向压裂技术的原理、特点,并结合现场实例,提出了转向压裂技术。

关键词:重复压裂;转向压裂;低渗油藏 中图分类号:T E35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6—0111—03 Y 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构造复杂、断块多且小,油气藏埋藏深,非均质性严重,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主力油层已逐步进入高含水期,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为提高产能,部分井面临重复压裂改造。

而重复压裂也会出现如下问题:一是由于在地应力的影响下,常规同井同层重复压裂可以恢复老裂缝的导流能力,但对注采井网注入水的驱替体积及地层中孔隙压力的分布形式的影响是有限的;二是对于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的油田来说,常规的同井同层重复压裂会提高地层向生产井的供液能力,有可能导致重复压裂后施工井的含水率急剧上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重复压裂中使用了转向压裂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重复压裂中出现失效的问题。

1 转向压裂1.1 转向压裂原理图1 应力转向示意图重复压裂[1]产生的裂缝方向取决于地应力状态,以及注水等对它的影响。

油藏中形成一条水力裂缝,将导致一个椭圆形压降区。

裂缝的椭圆形区域将产生双向附加应力,当诱导的应力差大到足以改变两个水平应力分量时,原来水力裂缝的最小主应力方向即成为最大主应力方向。

这时重复压裂产生的新裂缝将沿着新的主应力平面扩展。

但在距井筒一段距离之后,由于原地应力场的应力变化很小,裂缝仍沿原来的方向向前延伸。

如图(1)所示。

转向压裂技术是应用裂缝转向剂在压裂中暂堵老缝或已加砂缝,造出新缝或使压裂砂在裂缝中均匀分布,从而使流体在地层中发生转向,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的目的。

压裂液的研究进展调研报告

压裂液的研究进展调研报告

压裂液的研究进展调研报告压裂已经广泛应用于增产当中, 压裂液的性能在作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压裂液存在着破胶难,污染环境,污染储层,抗温抗盐性能差的问题。

为此,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压裂液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适合不同地层条件的国内外压裂液新技术,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仍是以聚合物增黏剂为主的水基体系,并且研究出了抗高温清洁压裂液,微束聚合物压裂液,无聚合物压裂液以及新型原油基压裂液等等。

水基压裂液残液五步处理法,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残渣,破胶性能,相容性,水锁伤害是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

压裂液将主要朝着地层伤害小,抗温抗盐,地层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压裂液的类型: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酸基压裂液、泡沫压裂液。

压裂液自从1947年首次用于裂缝增产以来经历了巨大的演变。

早期的压裂液是向汽油中添加足以压开和延伸裂缝的黏性流体;后来,随着井深的增加和井温的升高,对压裂液的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采用瓜胶及其衍生物基压裂液。

为了在高温储层中达到足够的黏度和提高其高温稳定性,研究出了高温油基压裂液。

最初使用的压裂液是炼制油和原油,由于最初担心压裂液和含有非酸性水液的油气储层接触,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后来实验已经证明,用适当的添加剂(粘土控制物质,表面活性剂等),使用水基液能处理大部分油气储层,在一个已知储层的压裂液处理中,最好是通过实验室地层岩心实验(或者一贯的现场结果)来确定水基压裂液的可用性。

水基压裂液体系及技术包括:非交联型黄原胶/魔芋胶水基冻胶压裂液技术、PAC阳离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有机硼交联水基压裂液技术、哈利伯顿微束聚合物压裂液体系、高黏度水基压裂液、无聚合物压裂液体系、低凝胶硼酸压裂液、无固相压裂液、无破胶剂压裂液技术压裂液。

油基压裂液体系及技术:低渗、低压、水敏性油气藏储量占每年探明储量的1/3 而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有效合理地开发这部分油气藏对稳定增加油气产量意义重大。

重复压裂

重复压裂

重复压裂技术综述一重复压裂技术的发展历程1.1 20实际50年代受当时技术与认识水平的限制,一般认为,重复压裂是原有水力裂缝的进一步延伸或重新张开已经闭合的水力裂缝,且施工规模必须大于第一次压裂作业的2-4 倍,才能获得与前次持平的产量,否则重复压裂是无效的。

这一时期重复压裂只是简单的增加施工规模,并未从机理方面深入研究,而且开展的并不多。

1.2 20实际80年代随着油气价格的变化和现代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国外( 主要是美国) 又将重复压裂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研究课题,从重复压裂机制、油藏数值模拟、压裂材料、压裂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研究攻关,获得的主要认识有:重复压裂的水力裂缝方位可能与第一次形成的裂缝方位有所不同,即重复压裂可能产生出新的水力裂缝;重复压裂应重新优选压裂材料;对于致密油气藏,重复压裂设计的原则是增加裂缝长度;对于高渗透性油气藏,则应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

1.3 20实际90年代因认识到转向重复压裂会接触到储层的剩余油区或未衰竭区而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可采储量,这就更加激发了各国学者对转向重复压裂的研究。

因为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式依然取决于储层应力状态,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受客观应力条件控制,因此最先发展起来的是重复压裂前储层就地应力场变化的预测技术,在这时期国外研制出可预测在多井( 包括油井和水井) 和变产量条件下就地应力场的变化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就地应力场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距油水井的距离、整个油气田投人开发的时间、注采井别、原始水平主应力差、渗透率的各向异性和产注量等。

距井的距离越小、投产投注的时间越长、原始水平主应力差越小、渗透率各向异性程度越小、产注量越大,则越容易发生就地应力方位的变化。

1.4 21世纪至今进人21 世纪转向重复压裂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人提出了一种迫使裂缝转向的新技术,即堵老裂缝压新裂缝重复压裂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油田的低渗透层已处于高含水期,原有裂缝控制的原油产量已接近全部采出,裂缝成了水的主要通道,但某些井在现有采出条件下尚控制有一定的剩余可采储量,这时如果采取延伸原有裂缝的常规重复压裂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多次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老井改造中的应用

多次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老井改造中的应用

3在一定的物质基础 ( 余储 量 和地层 能量 )条件 ) 剩
下, 相对于常规重复压裂而言 , 由于人工暂堵转 向压裂开
提高增产效果十分有利 , 只需要增大施 工规模 , 继续延伸 原有 的多裂缝系统 , 同样可 以大幅度提高压裂效果 。
启 了新缝 而不是对 原有 裂缝 的再 充填 和延伸 , 同程度 不 地改变了油层渗流驱替规律 , 增添了新 的泄油面积 , 具有 较好 的增产效果 。 4 重复压裂新 裂缝沿 与前 次 人工 裂缝 不 同的方 向 ) 起裂 和延伸 , 从而能够在油气层 中打开新的油 气流通道 , 更大 范围地 沟通老裂缝未 动用 的油气层 , 而使产 量大 从 幅度增加 。因此 , 重复压裂造新缝力学 机理 的研究 , 对高 含水期 的低 渗透油 田开 发具有 重大 的现实 意义 和长远
l 重复压 裂裂缝转向力学机理
重复压裂裂缝转 向技术从 理论 上是 通过恢 复 或提 高原有裂缝导流能力 的常规 复压技 术 的补 充和发展 , 是 提高油层挖潜水平的有利手段。裂缝转 向技术是在施工 过程 中实时地 向地层 中加入适量高 强度暂堵剂剂 , 该剂 为粘 弹性 的固体小颗粒 , 遵循流体 向阻力 最小方 向流动
转向来达到压开 多条裂缝的新技 术。现场试验 表明, 多次转 向形成的多裂缝 系统极 大地增加 了油井的泄油面积 , 大幅 度提 高单井产能 。
[ 关键词] 重复压裂; 多次转向; 多裂缝 [ 中图分 类号] T 38 [ E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O— 3 1 ( O8 O一 O4一 O O9 O x 2O ) 4 O 6 2
水期开采 阶段的井或多次 同层重 复压裂的井 , 由于老裂
2 重 复 压 裂转 向分 析

重复压裂技术研究

重复压裂技术研究

重复压裂技术研究摘要:重复压裂技术指的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或者更多次的压裂。

重复压裂技术的出现是为了弥补水力压裂的不足,提高石油产量,实现石油目标产值。

本文主要针对重复压裂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同时,指出压裂技术在具体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重复压裂技术;发展现状;应用重复压裂技术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各个国家开始实施。

特别是在美国和中国,对这项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

但是目前我国目前的重复压裂技术在成功率等各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解决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

重复压裂技术的出现对于控制含水量,提高油产量有很大的帮助。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的重复压裂技术的研究工作始终赶不上现实需求,还需要工作人员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更加专业全面的研究该项技术,早日让重复压裂技术符合发展需求。

一、重复压裂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简单来说,重复压裂技术就是在完成第一次的裂压之后,为了增加出油量,进行第二次或者更多次的压裂,这种压裂方式就被称为重复压裂技术。

之所以会进行重复压裂,主要是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力压裂之后,压裂的裂缝会逐渐出现闭合或者其他情况,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油田开采困难,出油率低等的问题。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石油的开采量,利用重复压裂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重复压裂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这时期的重复压裂,只是简单的将原有的压裂规模扩大,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是比较少的。

到了70年代左右,由于石油的价格逐渐降低,因此相关人员迫切的想要提高石油的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因此,在这一时期,美国又开始从各个方面开始研究重复压裂技术并得出了相关的认识结果。

随着研究人员对于重复压裂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激发了各个研究学者的研发热情。

到了21世纪,重复压裂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一种被称作老裂缝压新裂缝技术被提出。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迫使裂缝转向,形成新的裂缝,增加出油量。

二、重复压裂技术的方式随着重复压裂技术的逐渐发展,重复压裂技术的方式也有很多,本文笔者主要将其分为三种方式进行说明和介绍。

重复压裂技术2

重复压裂技术2
(净长度-ft) (有效半缝长) (表皮细数) (开始地层压力-psi) (孔隙度-%) (储层体积系数-rb/stb) (天然气相对密度)
注意事项:
(1)对上次压裂措施中的电子仪器与作业数据 ,进行全方位的复查,做一次完整的净压力分析, 不仅包括与压裂软件在理论上的拟合,也是对管线 阻力损失与不同流变性质、支撑剂阶段进入缝口时 的压力评估。 (2)油气井的井况对复压措施是很重要的,固 井情况应于复查。老井进行措施前,消除作业中的 风险是最基本的工作。
二.前期压裂井失效原因
针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点,一般采用水力压裂来提高油井产量。当油 井在采油的中后期第一次采用水力压裂后,其效果可能有两种: (1)水力压裂失效,油井不能增产或增产不明显; (2)水力压裂后,油井增产明显,但到采油后期,油井产量又明显减少。而导 致这种结果的原因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压裂液大量滤失造成早期脱砂;②压裂规模太小,裂缝长度太短,对产层 穿透率低;③压裂液残渣和破胶不彻底,对裂缝造成伤害,或者在生产过程 中粘土或岩石颗粒的运移造成裂缝堵塞,从而降低地层的渗透率;④化学结 垢和沉积引起堵塞。地层水中存在结垢离子,如Ca2+、HCO3-等,在油井生 产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而结垢;⑤随着开采时间增加,支撑剂在较高的闭合 应力作用下破碎率增加或者嵌入到裂缝壁面,从而减小裂缝宽度,降低了裂 缝导流能力。
-ft (距离-ft)
裂缝转向
生产诱生的应力场
初始应力差较小时,极易发生垂向延伸。
复压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初次缝很长,复压缝进入地区的
孔隙压力仍然很高的时期。 初压缝长,将能获得复压转向的极大利益。 两个水平应力基本上相等,复压裂缝无疑将会出现转向。
裂缝转向
填砂裂缝诱生的应力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卷第11期2018年6月广摇州摇化摇工GuangzhouChemicalIndustryVol郾46No郾11Jun郾2018

重复压裂用转向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李摇锐,余维初(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摇荆州摇434023)摘摇要:随着储层改造增产的需求日益紧迫,重复压裂用转向剂的研究也逐渐趋于多元化,不同类型的转向剂应运而生。

目前关于转向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封堵能力、扩展应用范围和降低储层伤害三个方面。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具有自清洁能力的可降解转向剂及应用较为广泛的交联型转向剂进行了重点论述,认为响应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可降解转向剂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关键词:转向剂;暂堵剂;重复压裂;转向压裂

摇中图分类号:TE39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8)11-0007-04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49003-007)。

第一作者:李锐(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气田应用化学。通讯作者:余维初(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钻井液、压裂液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yuweichu@126郾com。

ProgressonResearchandApplicationofTemporaryDivertingAgentforRefracturing*

LIRui,YUWei-chu(YangtzeUniversity,HubeiJingzhou434023,China)

Abstract:Withtheurgentdemandforreservoirstimulation,researchesondiversionfracturingagentgraduallybecomediversified,andvarioustypesofdivertingagentsemergeasthetimerequires郾Atpresent,therelevantresearchfocusesmainlyonimprovingthesealingcapacity,extendingtheapplicationrangeandreducingreservoirdamage郾Combinedwiththecurrentsituationathomeandabroad,biodegradabledivertingagentswithself-cleaningabilityandthemorewidelyusedcrosslinkingdivertingagentswerefocusedon郾Itwasbelievedthatthebiodegradabledivertingagentrespondedtothenationalgreendevelopmentconceptwasthemaindevelopingagentdirection郾Keywords:divertingagents;temporarydiversion;refracturing;divertingfracturing

当前很多老油田已经到了开发后期,面临着低产、高含水等问题,且随着各种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火热[1-2],必须进行有

效的储层改造,以提高单井效益。储层体积改造的关键技术有分段多簇射孔技术、大型滑溜水压裂技术和可钻式桥塞封隔技术。而在大型滑溜水压裂操作时,由于单纯的重复压裂只能张开或延伸原有裂缝,增产效果不佳,因此应用有效的转向剂实现裂缝的转向显得尤为重要[3]。在对非均质性储层中进行改造

时,将转向剂有计划地注入到原裂缝中,提高地层内净压力,为后续油气开采提供新的通道,可有效的增大油藏改造体积[4],从而提高采收率。在其基本概念中,与调剖暂堵剂有相

似之处,而区别在于储层改造用转向剂主要用于压裂施工阶段,需要承压的能力更强,从而足以改变原地应力场压出新的裂缝[5-7],主要目的是堵旧缝、造新缝;而调剖暂堵剂主要用

于注水阶段,原理是流体会先进入高渗透率区域形成堵塞,从而将水导向低渗透率区,主要目的是堵大缝、通小缝[8]。文中

结合重复压裂用转向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应用、暂堵机理、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使对转向剂有更全面的认识。

1摇转向剂类型及研究进展有关转向压裂剂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较早的报道是1936年Halliburton[9]

的一个专利。该专利提出使用硫酸替代部

分酸液与岩石反应生成硫酸钙,用作后期泵送盐酸压裂液的转向剂。由于该技术会对储层造成永久性伤害,因而未得到推广应用。1989年NittersG等[10]指出虽然化学转向剂对于酸压增产具有包括成本较低、操作较为方便等优势,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工艺及设备,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当时主要采用的是定向射孔等机械方法。目前为止,转向剂主要研究难点为:(1)其能否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可控的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达到良好的暂堵效果;(2)其是否会对储层造成伤害。随着相关材料的不断升级和改

造,现在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转向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均可实现暂堵承压转向的功能,而对于转向剂分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可根据解堵方法分为酸溶型、水溶型、油溶型,也可根据转向剂应用时的状态将其分为颗粒型、纤维型、交联型、泡沫型[11-15]。本文按照解堵时的机理分类,论述了研究比较热8摇广摇州摇化摇工2018年6月

门的可降解转向剂、应用广泛的交联型转向剂、水溶性转向剂、油溶性转向剂及酸溶性转向剂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1郾1摇可降解转向剂可降解转向剂溶解性不是特别好,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键位会受到水或催化剂的攻击,引起化学分解。可降解转向剂通常是脂族聚酯、聚酸酐、聚酰胺等类型的聚合物。在注入地层后,转向剂只需要在短时间内起到有效的暂堵作用,一段时间后被降解,并溶于反排水,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如图1所示。由于其低甚至无储层伤害的特性,使其成为近些年该领域研究较为热门的材料。图1摇降解过程Fig郾1摇Theprocessofdegradation最早于2011年,Allison等[16]从可降解包装袋得到启发,合成了一种聚乳酸PLA改性而来的可降解颗粒,与前期常用的岩盐、球状封堵材料、苯甲酸片进行了性能的对比,筛选出合适的粒径范围与配比后应用于滑溜水体系。其具有储层伤害小、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美国Barnett页岩油田进行应用时,加入处理剂后均可明显提升井内压力。且聚乳酸类物质分解后具有酸性,对碳酸岩层有改造作用,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如FLiang等[17]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多种聚乳酸(PLA)类转向剂,并提出:(1)增塑剂的加入能更好的控制滤失,并使支撑剂分布的更均匀,提高缝网的复杂程度;(2)用半结晶PLA增强无定形PLA,可大幅增强抗压能力。为使可降解转向剂适应范围更广(如低温地层),提高聚合物的降解速率,降低储层伤害率。Cortez等[18]研究了几种常见的可降解转向剂所适宜配套使用的降解催化剂,并从机理上分析得出:胺类降解剂是通过亲核进攻促进转向剂降解的。在2012年,Luo等[19]在专利中提出多种方案,包括利用蛋白质、脂肪酸酯、脂肪醇等较为环保的原料复配出可在钻井、转向压裂、酸化压裂中应用的可降解转向剂,后期通过加入增塑剂可增强聚合物的稳定性。该转向剂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降滤失性能,且环保无储层伤害,应用价值较高。为达到更好的封堵效果,而在2015年,Xue等[20]提出利用可降解颗粒和纤维作为复合转向剂。纤维剂首先桥接在原来的旧裂缝中,后面的颗粒剂可变形膨胀,进一步积聚在裂缝中的成形桥上,形成有效的堵塞。利用造缝岩心评价其抗压强度可达40MPa,在吉林油田应用时可明显探测到有新裂缝的产生,日产油量提升数倍。哈里伯顿[21-22]一直对该领域有较多的研究,近期研发了BioVert可降解转向剂,并形成了成套的Activate重复压裂服务。其转向剂可按需特制,能做到对射孔段和缝网同时形成暂堵,建立复杂程度更高的缝网结构,成功施工后可减缓油井衰减速率,改善油井的长期生产效果。成本为开发一口新井的1/3,在美国多个油田已经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许多课题组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徐等[23]通过动静态试验评价了两种可降解的转向剂,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产品在长庆油田现场应用时,形成了有效的暂时封堵,井下压力明显上升。微地震裂缝监测表明流体交替注入堵剂可提高老油井的SRV,3口井的平均日产油量增加了72%。陈洋等[24]制备了一种适用于中低温的地层的苯乙烯改性树脂,在合成中用到了二元醇、邻苯二甲酸、二甲苯、甲苯乙烯、丙烯酸等原料,其封堵性能好,可完全降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周福建课题组对于该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完成了“基于靶向暂堵的深层油气藏高导流多缝改造增产技术与应用冶的项目。其申请了多项专利[25-27],利用

PLA、PGA或PCL等进行熔融混炼反应制备树脂纳米转向剂。2015年建立了纤维滤饼附加压差数学模型[28],具体分析了纤

维暂堵人工裂缝附加压差影响因素。在2016年,提出:(1)同一裂缝宽度下,随着流速增加,所需纤维质量分数会增加;在同一流速下,裂缝宽度越大,所需纤维质量分数也越大。(2)当水平主应力差低于7郾5MPa,纤维可使裂缝发生转向;当

高于7郾5MPa,难以使裂缝发生转向。其研制的可降解纤维在少量水存在的情况下降解率能够达到85%以上,在现场采用人工裂缝强制转向酸压工艺增产效果明显[29]。后又研发了一种纤

维球[30],可显著增大井筒净压力,且在140益下6h可彻底降

解,已应用于多口稠油深井,处理后油产量比常规增产提高了50%~60%。周福建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较为系统,不仅研

发了多种可降解转向剂,还对其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施工建议,在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郾2摇交联型转向剂

交联型转向剂指胶体颗粒、大分子或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因次价键形成空间的网状结构,液体存在于结构孔隙中,形成了有一定强度的冻胶,具有暂时封堵促使流体转向的作用。可直接将高粘液注入地层,或注入预胶液,使其在地层条件下进行交联。很多研究人员将先前的堵水中的相关研究迁移至该领域,但是需要提升材料的抗压能力、缩短破胶时间和降低储层伤害率等以满足转向剂的现场应用要求。利用不同的聚合物和交联剂反应,可得到满足不同地层条件应用的转向剂。如李丹等[31]利用不同聚丙烯酰胺与多种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得到了配方为0郾5%HPAM+0郾1%自制高温铬交联剂G+0郾2%交联剂YG107+0郾03%破胶剂的交联型转向剂,该产品的成冻时间为10h,稳定时间为3郾8d,封堵率可达92%,渗透率恢复值在83%。在2014年,车航等[32]根据华北油田阿尔区块地层特点,优选出了配方为AS-1+交联剂Y-Z+助剂C的转向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采取三段式注入的方法,每一段转向剂的量均不同,应用时其抗冲击能力远大于现场要求。在页岩气井中,储层改造尤为重要,该类转向剂也可发挥作用。Sheng等[33]针对四川普光气田高含硫量碳酸盐岩气藏的条件,研发了配方为15%~20%HCl、3郾0%缓蚀剂(酮醛缩胺化合物+氧缩合物+表面活性剂)、1郾6%~2郾0%增稠剂(耐高温降阻剂+丙烯酰胺类共聚物)、2郾5%~3%分散剂(柠檬酸、乙缩醛、EDTA)、0郾75%复合助流剂的酸化压裂液体系,其抗温能力达140益,减阻率较高,耐压能力较强,适用于高含硫、低渗储层深井压裂。在现场应用时,天然气流量稳定提升5郾2%,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