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美莫 芹随 悲鸿 黍雁 冀南 南飞 宋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坡
.
1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 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 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 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 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 院别称)
登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
11
.
12
1.直译上片。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1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亭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
术风格以 豪为放主,与苏轼并称为“ ”,
传苏世辛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
发
强,烈倾的诉爱国热情的悲愤,壮.
6
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 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 想的教育。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 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 救国的活动。不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 害,辛弃疾激愤万分,以五十骑人马,直 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兵包围, 驰奔南宋。
.
19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坡
.
1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 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 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 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 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 院别称)
登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
11
.
12
1.直译上片。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1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亭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
术风格以 豪为放主,与苏轼并称为“ ”,
传苏世辛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
发
强,烈倾的诉爱国热情的悲愤,壮.
6
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 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 想的教育。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 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 救国的活动。不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 害,辛弃疾激愤万分,以五十骑人马,直 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兵包围, 驰奔南宋。
.
19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

限 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②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时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
5
分 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
亡故。
问:诗歌的颔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
钟 )
要分析。
诗歌的颔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 分析。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中的用典。
用典,就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 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 情感。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 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 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 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答题步骤: ①准确找出诗词中用典的地方。 ②结合诗句对典故进行具体分析。 ③该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自主学习】
走进作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 幼安,号 ,稼历轩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豪苏放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 600苏多辛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
的
,倾诉 爱国热情
壮志难的酬悲愤,乃“ 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2、除写景言志外,词人还用自己的动 作来表现情感,找到这些动词,感受 词人此刻的心境。
“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 烘托出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 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 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 泄,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思考
5
分 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
亡故。
问:诗歌的颔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
钟 )
要分析。
诗歌的颔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 分析。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中的用典。
用典,就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 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 情感。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 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 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 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答题步骤: ①准确找出诗词中用典的地方。 ②结合诗句对典故进行具体分析。 ③该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自主学习】
走进作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 幼安,号 ,稼历轩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豪苏放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 600苏多辛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
的
,倾诉 爱国热情
壮志难的酬悲愤,乃“ 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2、除写景言志外,词人还用自己的动 作来表现情感,找到这些动词,感受 词人此刻的心境。
“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 烘托出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 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 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 泄,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思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等奖课件)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①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 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 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②季鹰:张翰,字季鹰。 ③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 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 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 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 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不谋私利以国为重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报国无门悲愤无奈
许汜:谋取私利
求田问舍,
刘备:雄才大略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不谋私利以国为重
桓温:时光流逝
可惜流年,
-控诉当朝年华虚度
作品:
• 其词内容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南宋上层统治者的屈辱投降进行 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 山的作品。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 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 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 钞存》。
创作背景
④流年:流逝的时光。⑤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 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⑥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 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 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 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⑦倩:请托。读音qìng⑧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⑨揾: wèn。擦拭。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愁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水龙吟》上片
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高远望
内 容 赏 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辛弃疾
作 者 简 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爱国 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与 苏轼并称“苏辛”;其词题材广 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 词风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 句》。 一生主张抗金御敌,坚持北 伐,虽才智兼佳,但始终不被朝 廷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 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掌握生字读音; •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 充满感情的朗读 ;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水 龙 吟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 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思考
这些触动作者心弦的景物?表现了词人 怎样的心境?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江天 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落日 断鸿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登临意”之二: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不为名利,一心为国的衷情
求田问舍:买地置屋。 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典故2: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 结交英雄。许汜与陈登相见时谈论的是“求田问舍”这 些琐屑之事),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 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 怀国事,本应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 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 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5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拓展延伸
• 你还能想到历史上有哪些与辛弃疾类似的英雄 人物?能说出他们的一两句名言吗?
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却仍旧高唱“待 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陆游一方面慨叹 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面 又希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身陷囹圄,仍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的愿望;林则徐发配伊犁,但他 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绝 唱……中国文人独有的忠勇文化演绎成了时代的 最强音!他们心中都刻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设 却在灯火阑珊处
情 境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 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 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 就是辛弃疾” ——梁衡 《把栏杆排遍》
一、初读——整体感知 把握基调
思考: 1、通过初读,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这种“孤独 与悲愤” 3、作者悲愤的原因是什么?
15
二、赏读——品味感情 鉴赏特色
• 自读诗歌,思考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时间8分
钟,然后派代表展示答案(8分钟),师生评析
(6分钟)。
• 思考讨论: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㈡、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情 感)?
思考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 明确:苏词的豪放风格,主要体现为乐观旷达。 辛词的豪放风格,主要体现为苍凉沉郁。
• (主要抓住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和辛弃疾的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结合二 人不同经历,进行对比分析。)
四、拓展延伸
• 你还能想到历史上有哪些与辛弃疾类似的英雄 人物?能说出他们的一两句名言吗?
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却仍旧高唱“待 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陆游一方面慨叹 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面 又希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身陷囹圄,仍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的愿望;林则徐发配伊犁,但他 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绝 唱……中国文人独有的忠勇文化演绎成了时代的 最强音!他们心中都刻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设 却在灯火阑珊处
情 境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 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 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 就是辛弃疾” ——梁衡 《把栏杆排遍》
一、初读——整体感知 把握基调
思考: 1、通过初读,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这种“孤独 与悲愤” 3、作者悲愤的原因是什么?
15
二、赏读——品味感情 鉴赏特色
• 自读诗歌,思考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时间8分
钟,然后派代表展示答案(8分钟),师生评析
(6分钟)。
• 思考讨论: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㈡、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情 感)?
思考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 明确:苏词的豪放风格,主要体现为乐观旷达。 辛词的豪放风格,主要体现为苍凉沉郁。
• (主要抓住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和辛弃疾的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结合二 人不同经历,进行对比分析。)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件31张

用典的方式:
• 正用: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 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 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 “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 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 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 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 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 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 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 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 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并要 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的方式,
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 其意而用的。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有关用典
的知识。
用典的分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
犹如此
——树
(一)《水龙吟》:张翰,许汜、刘备,桓温
• 1、张翰——“尽西风,季鹰归未?“作者写晋人张 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 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还乡。像这样轻易地挂冠离 职,辛弃疾是做不到的。
• 2、许汜、刘备——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写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 置产,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 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
屈辱求和颇多谴责;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等传世
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 【
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
写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 作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
【
1.忧国伤时
参
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
考
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
答
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
案
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
】
之情。
西塞山①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②,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③,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期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濬(jùn)楼船下益州: 王濬,西晋名将。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当时晋武帝谋伐吴,派王 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③往事:这 里指东吴和六朝灭亡的历史。④四海为家:指全国统一。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颈联和尾联,分析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③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④ 。落日楼头,断鸿⑤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⑥看了
水
⑦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龙
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吟
·
②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
淮,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

辛弃疾
作者 简 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爱国 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与 苏轼并称“苏辛”;其词题材广 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 词风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 句》。
一生主张抗金御敌,坚持北 伐,虽才智兼佳,但始终不被朝 廷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 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水龙吟》下片
“登临意”之一: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脍:把鱼肉切细。
——决不消极面世的心意
西风:代指深秋时令。
归未:回去没有?
典故1: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很感叹地说: “人应该活得潇洒舒适,怎么能为了使自己显声 扬名而远离家乡在外地做官。”毅然辞去官职, 返回家乡。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做 赏玩,无处用武,可谓“物不尽其用”。烘托词人空有满腔 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玉簪螺髻:比喻山的形状,有像碧玉簪的 长方形山,有像螺髻的圆形山。用来说明 青山美丽多娇,妩媚娇美。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
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
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此人忧
愁和愤恨。
——移情及物
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作者 简 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爱国 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与 苏轼并称“苏辛”;其词题材广 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 词风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 句》。
一生主张抗金御敌,坚持北 伐,虽才智兼佳,但始终不被朝 廷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 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水龙吟》下片
“登临意”之一: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脍:把鱼肉切细。
——决不消极面世的心意
西风:代指深秋时令。
归未:回去没有?
典故1: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很感叹地说: “人应该活得潇洒舒适,怎么能为了使自己显声 扬名而远离家乡在外地做官。”毅然辞去官职, 返回家乡。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做 赏玩,无处用武,可谓“物不尽其用”。烘托词人空有满腔 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玉簪螺髻:比喻山的形状,有像碧玉簪的 长方形山,有像螺髻的圆形山。用来说明 青山美丽多娇,妩媚娇美。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
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
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此人忧
愁和愤恨。
——移情及物
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