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中流,白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的意思

合集下载

春日文言文翻译汪藻

春日文言文翻译汪藻

原文:春光乍泄,万物复苏。

遥望南山,绿意盎然。

游子思归,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遂携友共赴花海,以赏春光,抒怀古之志。

友人笑曰:“今日春光明媚,正是赏花之时。

何不效仿古人,赋诗一首,以抒胸臆?”吾应声曰:“善。

”遂步履于花径,眼之所及,皆是缤纷。

桃花灼灼,如笑颜;梨花皎皎,似素衣;杏花嫣然,若娇娥。

春风拂面,花香袭人,使人陶醉。

吾友吟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吾亦随声附和:“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

”友人闻之,笑而不语。

行至湖畔,碧波荡漾,柳絮飘飞。

吾心欢喜,遂提笔题诗于石壁:“春风吹柳绿如丝,湖畔芳草映日辉。

疑是仙子下凡尘,人间美景不胜收。

”赏花之际,忽闻鸟鸣声声,遥望林间,一群白鹭翩翩起舞。

友人曰:“此景美不胜收,何不借此意境,再赋诗一首?”吾颔首应允。

遂吟道:“白鹭飞翔映碧空,春风吹拂舞翩跹。

世间美景皆可入诗,何惧才思不敏捷。

”游至山巅,极目远眺,山川起伏,云雾缭绕。

友人感慨道:“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今日赏花,实为难得之乐。

”吾亦感慨:“是啊,春光易逝,当珍惜当下,不负韶华。

”日暮时分,友人提议:“今日赏花,诗兴大发。

不如就此结诗社,以诗会友,共赏春光。

”吾欣然同意。

自此,吾与友人常相聚于花海,以诗会友,共赏春光。

诗社之中,才子佳人,齐聚一堂,谈诗论词,挥毫泼墨,好不热闹。

岁月如梭,春光易逝。

然而,诗社之中,友谊长存,诗情依旧。

每当春日来临,赏花之时,吾与友人总会相聚,共抒怀古之情,共赏人间美景。

译文:春天阳光初现,万物开始复苏。

远望南山,一片绿意盎然。

游子思念家乡,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我带着朋友一同前往花海,以欣赏春光,抒发怀古之情。

朋友笑着说:“今天春光明媚,正是赏花的好时机。

为何不效仿古人,写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应声答道:“好。

”我们漫步在花径上,眼睛所及之处,皆是五彩缤纷。

桃花灿烂如火,如同笑颜;梨花洁白如素衣;杏花娇媚,如娇娥。

春风吹拂脸庞,花香扑鼻,让人陶醉。

鲍照《春日行》原文译文赏析

鲍照《春日行》原文译文赏析

鲍照《春日行》原文|译文|赏析《春日行》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三言乐府诗。

此诗音短句促,以简洁秀丽之语,写出了动人的男女恋情。

状景如画,抒情隽永。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日行》原文南北朝:鲍照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新年伊始之时,我将出发春游。

郊外我所见到的春光是如此明媚:百草绿缛争茂,万木欣荣葳蕤,千山万岭都披上了青春的绿装。

光明灿烂的春晖,洒满绿色大地,焕然成彩,暖气融融。

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

红梅在春风中率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

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生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

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使劲地划呀划呀;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

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情韵和雅古朴。

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人们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

女子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里,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

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

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中。

注释献岁:即岁首,一年之始。

《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泪吾南征。

”吾将行:是借用《楚辞·涉江》:“忽乎吾将行兮”中的成句,在此谓“我将出发春游”。

嘉声:形容鸟的鸣叫声十分动听。

齐棹:整齐地举起船浆。

赏析这首诗的前八句写陆游之乐。

诗人将出发春游,眼见百草绿缛争茂,万木欣荣葳蕤,千山万岭都披上了青春的绿装。

光明灿烂的春晖,洒满绿色大地,焕然成彩,暖气融融。

樱花记文言文翻译

樱花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春光乍泄,万物复苏。

时维三月,樱花盛开,如云似霞,烂漫满园。

余闲步于校园之中,见此美景,心驰神往,遂作记以抒怀。

夫樱花者,草木之精灵,春之使者也。

其花色如霞,花形似雪,香气袭人,宛如仙子下凡。

每当春风拂过,花瓣轻舞,宛如仙乐飘飘,令人陶醉。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余漫步于樱花大道,两旁樱花盛开,如梦如幻。

花瓣纷飞,如雨似雪,落英缤纷,铺满小径。

余拾起一片花瓣,轻嗅其香,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忽闻一阵鸟鸣,抬头望去,只见一群鸟儿在樱花树上欢快地歌唱。

它们翩翩起舞,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余不禁感叹,此乃大自然之奇妙,生命之活力。

行至一处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两岸樱花夹道,相映成趣。

余驻足桥上,静观流水,听鸟鸣,心随流水,悠然自得。

此时,一群孩童嬉戏于樱花树下,他们追逐打闹,笑声阵阵。

此情此景,令人想起儿时欢乐的时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余行至一亭,亭中有一石桌,石桌旁坐着一老者,手持茶杯,悠然自得。

余上前与之交谈,老者言:“此亭名为‘樱花亭’,建于百年之前。

每当樱花盛开之际,便有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余闻言,心生敬意,不禁感叹岁月流转,世事变迁。

日暮时分,余踏上归途。

回首望去,樱花依旧,只是花瓣已纷纷落下,宛如漫天飞雪。

余心中涌起一股不舍之情,但亦明白,春花易谢,时光荏苒,唯有珍惜当下,方能不负韶华。

【译文】春光初现,万物复苏。

正是三月时分,樱花盛开,如同云霞,绚烂满园。

我闲暇之际漫步于校园之中,见到这美景,心神飞扬,于是作此篇以抒发情怀。

那樱花,是草木中的精灵,春天的使者。

它的花色如同云霞,花形犹如雪花,香气袭人,宛如仙女下凡。

每当春风吹拂,花瓣轻轻舞动,如同仙乐飘飘,让人陶醉。

那一天,天空晴朗,气候宜人。

我漫步在樱花大道上,两旁的樱花盛开,如梦似幻。

花瓣飘落,如雨似雪,满地落花,铺满了小径。

我拾起一片花瓣,轻轻嗅其香气,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忽然听到一阵鸟鸣,抬头望去,只见一群鸟儿在樱花树上欢快地歌唱。

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①骑马倚斜桥,满楼江袖招。

②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③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④【注释】①春衫薄:形容春衫举,风度翩翩之姿。

②红袖:指妇女的红色衣袖。

此处代指美女。

③翠屏:指饰有翡翠之屏风。

屈曲:即屈戍,门窗上的环纽,搭扣。

明陶宗仪《辍耕录》“屈戍”条云:“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北方谓之屈戍,其称甚古。

”此“屈曲”者,当指屏风折迭之处的环纽。

④度:量词。

次,回。

【译文】如今我年老了,回头想想过去在江南之事,仍然使我胸中充满乐趣。

想当年,我青春年少,风度翩翩,春衫飘举,骑着马儿靠在斜桥,望着那红楼之上的美人向我频频招手致意。

登上小楼,见翠羽屏风之后摆着酒席,我与她们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当夜便留宿在小楼里。

想当年,看眼前,春花开满枝,白发千万缕,回乡已无望,终死于此地。

【集评】清·张惠言:“上云‘未老莫还乡,,犹冀老而还乡也。

其后朱温篡成,中原愈乱,遂决劝进之志。

故曰:‘如今却忆江南乐。

’又曰:‘白头誓不归。

’则此词之作,其在相蜀时乎? (《词选》卷一)清·谭献:“‘如今却忆江南乐’,是半面语,后半阕意不尽而语尽,‘却忆’‘此度’四字度人金针。

”(《谭评《词辨》卷一》)清·陈廷焯:“风流自赏,决绝语,正是凄楚语。

”(《白雨斋词评》)近代·李冰若:“端己此二首自是佳词,其妙处如芙蓉出水,自然秀艳。

按韦曾二度至江南,此或在中和时作,与入蜀后无关。

张氏《词选》好为附会,其言不足据也。

”(《栩庄漫记》)【赏析】这是韦庄羁旅蜀地时,回忆离别江南、追想平生之作。

此词所写当日江南之游,早已成为记忆,而他的还乡之愿,也早已望断念绝。

以此种心情来回忆当年江南之羁旅,反而觉得当年的江南羁旅,较之今日仍有可乐之处了。

然则今日之所以感到当年之可乐,恰好反衬出今日之更为可悲,与还乡之愿的落空。

古诗南浦·春水翻译赏析

古诗南浦·春水翻译赏析

古诗南浦·春水翻译赏析《南浦·春水》作者为宋朝诗人王沂孙。

其古诗全文如下: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

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谷纹初遍。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

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

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

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苹花怨。

采香幽径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前言】《南浦·春水》是宋末词人王沂孙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写词人目睹一池春水,想起昔日离别情事;下片换头处笔势回转,仍写眼前春水,由此又推想到闺中女子之相思。

全词一字不提春水,但句句贴切春水,写来不粘不脱,纵收联密。

【注释】⑴南浦:词牌名。

唐《教坊记》有《南浦子》曲,宋词借旧曲名,另倚新声,用作词牌名。

双调一百五字,上片九句四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

⑵粼粼:清澈貌。

⑶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故称淡黄色为曲尘,也作“曲尘”。

此处用以比喻新柳之色泽。

⑷“清溜”句:化用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银塘泻清溜。

”清溜,清澈的水流。

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

⑸参差:层层丛聚之貌。

縠(hú)纹:绉纱似的皱纹,常以喻水的波纹。

縠,一种轻纱。

⑹南浦:南面的水边。

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⑺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故称。

⑻涨绿:谓春水上涨。

旧处:指昔日离别之地。

⑼残红:凋残的花。

⑽葡萄:指碧绿的葡萄酒色,古人常用以形容江水碧绿。

⑾拍拍:形容鸟翅拍打之状。

⑿翩翩:飞翔貌。

⒀“应有”句:化用苏轼词句意揣想别后闺中女子伤心情状。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⒁沧浪一舸:意谓离人乘舟远行。

舸,船只。

⒂苹花怨:指闺怨。

⒃湔裙人:指所思念的闺中女子。

湔,洗涤。

【翻译】柳树下的碧池非常清澈,发现新柳刚刚长出来,嫩绿的色泽如果染过一般。

清澈的水填满了银塘,微弱的东风,吹的整个池塘泛起层层波纹。

李渔满庭芳_文言文翻译

李渔满庭芳_文言文翻译

满庭芳
李渔
绿窗春与天齐,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钩新月,一钩金弓,半钩玉钩,半钩金弓。

柳暗花明,又一钩金弓。

晓风残月,清泪一钩金弓。

白头翁,绿窗前,白发如霜,青春已逝,空留白发。

叹人生,如梦如幻,恍若隔世。

忆往昔,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今何在?叹人生,如梦如幻,恍若隔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满庭芳
李渔
绿窗前春色与天空相接,红杏枝头春意盎然。

一弯新月,似一钩金弓,半弯则是玉钩,半弯又是金弓。

柳树阴暗处花朵明亮,又似一钩金弓。

晨风吹拂残月,泪水似一钩金弓。

白发苍苍的老翁,站在绿窗前,白发如霜,青春已逝,只留下白发。

感叹人生,如梦如幻,恍若隔世。

回忆往昔,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如今却在哪里?感叹人生,如梦如幻,恍若隔世。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琴又长啸。

深林中无人知晓,明月来照耀。

空山新雨过后,天气渐渐晚秋。

明月照在松树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

竹林外桃花盛开,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要上岸的时候。

在这篇《满庭芳》中,李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古诗词拼音版《南浦·春水》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南浦·春水》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全词笔调细腻,绘景出彩,过渡⾃然。

词⼈由优美的苏堤游⾄荒凉的断桥,感情也随之由欢快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诗词拼⾳版《南浦·春⽔》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南浦·春⽔》拼⾳版 宋代|王沂孙 bō暖nuǎn绿lǜ粼lín粼lín,燕yàn飞fēi来lái,好hǎo是shì苏sū堤dī才cái晓xiǎo。

鱼yú没méi浪làng痕hén圆yuán,流liú红hóng去qù,翻fān笑xiào东dōng风fēng难nán扫sǎo。

荒huāng桥qiáo断duàn浦pǔ,柳liǔ阴yīn撑chēng出chū扁piān⾈zhōu⼩xiǎo。

回huí⾸shǒu池chí塘táng青qīng欲yù遍biàn,绝jué似sì梦mèng中zhōng芳fāng草cǎo。

和hé云yún流liú出chū空kōng⼭shān,甚shèn年nián年nián净jìng洗xǐ,花huā⾹xiāng不bù了liǎo?新xīn绿lǜ乍zhà⽣shēng时shí,孤gū村cūn路lù,犹yóu忆yì那nà回huí曾céng到dào。

余yú情qíng渺miǎo渺miǎo,茂mào林lín觞shāng咏yǒng如rú今jīn悄qiāo。

前qián度dù刘liú郎láng归guī去qù后hòu,溪xī上shàng碧bì桃táo多duō少shǎo。

诗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及鉴赏

诗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及鉴赏

诗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及鉴赏诗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及鉴赏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及鉴赏篇1《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二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注释1.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2. 已:完结,停止3.休:停止4.定:此处为衬字。

5.思:想念,思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中流,白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
年如故的意思
“剪中流,白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出自清朝诗人王夫之的作品《摸鱼儿·剪中流》,其古诗全文如下:剪中流,白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

留春住。

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

棠桡无数。

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

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

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

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

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注释】东洲桃浪:在湖南,为潇湘小八景之一。

白:多年生水草。

“燕尾”句:江流南北分岔,形如燕尾。

南浦,南面的水边。

《文选·别赋(江淹)》“送君南浦”。

春花靥:形容面貌像春天花朵一样好看。

靥,脸两边的酒窝。

棠桡:用棠木做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泛月莲舒:北宋名画家李公麟所绘道教神仙太乙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韩驹题诗有“太乙真人莲叶舟”句。

此句即用其事。

留仙裙:《赵飞燕外传》“成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中流歌酣,风大起。

帝令冯无方持后裙,风止,裙为之绉。

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绉,号留仙裙。

”此指女子漂亮的衣裙。

佳丽地:谢《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此指东州。

仙院:指道观之类。

丹户:朱户。

醮坛:祷神的祭坛。

珠斗:星斗。

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月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花雨:雨花。

落花如雨,梁武帝时有法师于今雨花台讲经,感天雨花。

雨花台因此得名。

“桃根”句:晋王献之妾名桃叶,其妹名桃根。

相传王献之曾在秦淮河与清溪合流处歌唱爱妾桃叶,故名此渡口为桃叶渡,有时亦作桃根渡。

这句说南京陷落,门户尽失。

避秦路:避乱之所在。

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无。

【赏析】上片写赏春人赏春的热情和春去的遗憾。

起首二句先描绘东洲的形胜景致,水流迎洲而分为燕尾,洲上芳草萋萋,白盛开。

“盈盈”二句写游春女子,年年都把自己扮得如桃花一般。

“留春住”三句,写人们虽然殷勤地希望春天能多留一段时间,但时值暮春,芳菲已歇,百花零落,只有水上浮萍和空中飞絮,还残留着春天的一点气息。

用一“笑”字。

表现出对春去难留的无奈。

“棠桡”四句,江上各式各样的船只画舫,载着衣着漂亮的女子,在月光下尽情地游赏美景,但春天还是匆匆地归去了。

下片由追忆过去旖旎风光,引发感叹国家的兴亡。

在江南那美丽的土地上,仙院香云缭绕,湿润的芳香飘入红漆朱户,道家的神坛疏灯与天上晶亮如珠的星斗互相辉映,就像是一派由天而降的花雨,这一切都如春天注定要逝去一样,也已逝去了。

敌人的铁蹄已至国门,江南的桃根古渡已沦于敌手,在这风狂雨妒的不幸时代,那和桃源相似的万点落英和几湾流水是躲避不了侵略者的铁蹄的。

此时桂王所凭据的西南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清人之手,百姓避乱无地。

作者作为明朝遗民,对此感受最为深切、故而也最为沉痛和悲愤。

本词虽然吟咏江南风景,实则抒发了国家灭亡的痛苦,继承了辛弃疾愁苦孤愤的情调,并效法
辛词以自然界的意象与人事进行类比的写作手法,用语含蓄,感情深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