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紧缩案例

【篇一:通货紧缩案例】

摘要: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表明世界经济正面临通货

紧缩的危机。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比通货膨胀更为严重,通货紧缩最坏的情况将导致经济崩溃。通过对历史上美国和日本通

货紧缩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之间存在着互为

因果的相互关系,发展和稳定证券市场对防治通货紧缩意义重大。

因此,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繁荣,对遏制我国当前通货紧缩趋

势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证券市场;通货紧缩;因果关系

一、世界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挑战

通货紧缩(deflation),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1992)中定义为“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发生在价

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斯蒂格利茨则在其《经济学》(中译本,1997)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目前国内学术

界比较认同的简明定义为: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下降。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通货紧缩,时至今天,其阴影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徘徊。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期刊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货紧缩,而

非二次衰退。

1、三大经济体

继日本之后,美国、德国和英国也相继面临通货紧缩的危机。由于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gdp占到全世界gdp的75%,因此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走向对世界经济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一年,企业的资本设备价格下跌了

1.0%,汽车价格下跌了

1.6%,服装产品价格下跌了

2.2%,电器价格下跌了2.7%,下降幅

度最大的是个人电脑,跌幅高达20.9%.通货紧缩不但笼罩着制造业,而且已蔓延到美国具有优势的服务业:酒店的价格下跌了2.1%,飞

机票的价格下跌了3.8%,电话服务业的价格指数更是下跌了4%.越

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持续性的通货收缩,对正在挣扎着走出衰退的

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2002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

5.0%,但进入二季度后急剧回落,二季度经济增长仅1.3%,预示着

美国经济调整、复苏和变革步履维艰,通货紧缩仍是主要威胁。

欧元区的通货紧缩压力总体不太大,但是德国和英国则相对严重。

德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加入欧元区以来,德国在货

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方面失去了相当的自主性,目前欧

洲央行的基准利率对于通胀率只有1%的德国来讲相对较高,估计2003年出现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大。英国近来的通货紧缩压力一

直比较大,统计数字表明,当前英国的年主导通货膨胀率只有 1.9%,同英国政府设定的2.5%目标有一定差距。目前,英国的零售价格指

数仅仅相当于1987年的水平。过去12个月来,英国耐用消费品价

格平均下降了3.8%.

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一直处于萧条时期,尤其1998年之后,庞大的财政赤字,沉疴不起的消费低迷,频繁的企业破产,

使通货紧缩日益突出。为此,日本政府今年10月30日出台了“反通

货紧缩综合对策”,以寻求复苏经济的出路。

2、亚洲

中国台湾由于经济金融十分不景气,以至于通货紧缩愈显严重。根

据有关资料,2002年1~10月,台湾消费物价年增长率为-0.26%.

中国香港自1999年呈现通货紧缩,2002年9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下

跌3.7%,跌势持续47个月,且创下27个月以来最大的跌幅。

亚洲其他国家,如泰国和菲律宾等,近年来消费品价格与以往同期

相比,有所下降,也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苗头。

3、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根廷,目前该国正处于连续第四年的严

重通货紧缩之中。其他如墨西哥,危地马拉等,也都出现了通货紧

缩趋势。

4、中国

近五年,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如果根据国际普遍的看法,通货膨胀率低于1%即属通货紧缩,

那么,从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看,中国1997年已出现通货紧缩;从

居民消费指数上涨率看,中国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因为,中国五

年来价格指数上涨率一直低于1%,到2002年4月,这两个指数上

涨率分别为-2.1%和0.3%,所以,“通货紧缩取代通货膨胀成为影响

中国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头号顽敌”(胡鞍钢,2002年)

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和治理对策,近年来已有大量论述,本文拟着

重从股票市场的角度来分析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的相互关系,并从

中得到一些有效遏制通货紧缩的思路。

二、历史上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的相互关系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通货紧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期间出现的严重

通货紧缩,以及日本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并延续至今的螺旋式的

通货紧缩。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其通货紧缩的产生和发展都与证

券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美国1929~1933年的通货紧缩

在大萧条之前的1922~1929年被称为是美国“繁荣的七年”,股票市

场(以下简称“股市”)上,投机之风可谓空前绝后。据统计,在此

期间,有价证券的发行额为490亿美元,而股指居然上涨了5倍。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当天的交易量达到1300

万股,证券市场一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纪录。至1932

年6月,以s&p500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代表的股票价格

已平均下降了86%.股市的暴跌成为引发美国其后5年严重的通货紧

缩的导火线。

美国1929-1933年的通货紧缩主要表现为: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大幅下降。1929年8月至1933年

4月,cpi下降了28%.可见,通货紧缩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首要特征;

(2)国民生产总值(gnp)大幅回落。1929-1933年,美国的gnp

下降近24%,平均每年有接近8.3%的负增长;

(3)工厂、银行大量倒闭。大萧条期间,美国倒闭的企业超过14

万家,倒闭的银行超过5100家;

(4)失业率大幅上升。1929-1933年,失业率从3%上升至25%;(5)消费萎缩,投资暴跌。1929-1933年,物价平均下跌了 6.7%;美国企业投资额由1929年的560.2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84.4亿

美元;

(6)证券市场筹资额锐减。1929年,美国企业债券、股票的筹资

额近80亿美元,而1930年锐减至44.83亿美元,及至1933年筹

资额只有1.6亿美元。

2、日本的通货紧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