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稻新品种
国审水稻品种新稻20号的育种实践

J o u r na l o f Se e d I n d us t r y Gui d e
国审水 稻 品种新 稻 2 0号的育种实践
冯 留锁 ,郭春 江
( 新 乡市农业 科学 院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3 )
摘
组 合分株 系 逐代种 植 ,根据 组合 和株 系的综 合农 艺性
状进行 单株选择 , 结合 室内考种 、 米质测定 , 优 中选优 , 稳定后进行 品系鉴定 并测产 。
1 选 育过程
1 . 1 育种 目标 的确立 高产 、优质和抗病始终是水稻育种追 求的 目标 ,结 合黄淮稻区生产的实际情 况 ,具体要求为 :本 田期分蘖
1 . 3 亲本选择和配组 亲本选 择上 宜选择 当地推 广 品种 及江浙 一带高 产
抗病 品种 ,遗传 基础 丰富 ,优势性 状尽量 多且 优缺 点
能 互补 的材料 进行 配置 组合 。根 据育 种 目标 ,选择 自 育 优质 水稻 品种新 稻 9 号 做母 本 ,江 苏省高 产 稳产 、
年 通过 国家农 作物 品种审 定委 员会审 定 ,审定 编号 :
着 有 短芒 ,谷 粒 长、宽 中等 ,阔卵形 ,种皮 浅黄 色。
有效穗数 3 3 0 万穗 / h m ,平均每穗总粒 数 1 3 3 . 9粒 ,
国审稻 2 0 1 0 0 4 4 ,审定名称 为新稻 2 0 号。
要 :粳稻 新品种新稻 2 0 号于 2 0 1 0 年 9月通过 国家农作物品种 审定委 员会 审定,审定编号: 国审
稻2 0 1 0 0 4 4 。2 0 1 4 年 3 月 1日获植 物新 品种权保护授 权,品种权号 :C N A 2 0 0 8 0 6 3 7 . 8 。介绍 了新稻 2 0 号
2023年国审水稻品种初审公告

2023年国审水稻品种初审公告为全面推进中国水稻品种的创新和优化,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我国农业部决定自2023年起进行新一轮水稻品种初审工作。
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一、初审目的本次初审旨在筛选出优秀的水稻新品种,通过选择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等品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商品化水平,满足我国农民和市场的需求,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审批范围本次初审范围包括水稻新品种的申报审批。
所有符合水稻籼型或粳型的新品种,经过相关科研机构鉴定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报材料,均可进行初审评估。
三、初审要求1.科学性和技术性:所有申报新品种必须符合相关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要求,并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验证。
2.产量和品质:新品种的产量必须较传统品种有所提高,并且具备优异的病虫害抗性和适应性。
3.安全性:新品种必须符合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环境适应良好,无不良影响。
4.商业化潜力:新品种必须具备商业化生产的潜力,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四、申报流程1.申报材料准备:申报新品种的研究单位需按照相关规定准备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品种特点、栽培技术、产量数据、病虫害抗性等相关信息。
2.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需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写和整理,并于规定时间内提交至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
逾期或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3.初审评估: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将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水稻新品种进行评估和初审。
评估包括实地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等评价内容。
4.审定公示:初审结束后,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将公布初审通过的水稻新品种名单,并在农业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30天,接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公开意见和反馈。
五、初审结果初审通过的新品种将获得农业部的品种审定证书,并对外发布。
通过初审的新品种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和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农民和企业进行种植和推广。
六、申诉和复审申报单位对初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农业部递交申诉函,并提交相关证据和理由。
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隆晶优8129_的选育

15--生物技术•遗传育种 引用格式:黄 振,彭 勇,杨定照,等. 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隆晶优8129的选育[J]. 湖南农业科学,2023(10):15-18. DOI:DOI:10.16498/ki.hnnykx.2023.010.004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越来越青睐优质稻米,市场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因而除了抗病、高产、广适外,培育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意义也十分重大。
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高产、多抗、优质和广适的杂交水稻品种,经过多年攻关,于2014年成功选育出抗病、优质且广适的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隆晶优8129,并于2018年通过了国家华南早籼、华南感光晚籼、长江中下游晚籼的品种审定,2019年通过了湖南省晚稻迟熟组、广西省桂南迟熟组品种审定,2021年通过了国家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稻20186003、桂审稻2019042号、湘审稻20190075和国审稻20216037。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 母本来源隆晶4302A 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夏季用携带香味基因fgr 的新香B 作母本与南美热带粳稻资源光叶B 作父本远缘杂交,2004年春季在海南用其F1作母本与中间材料0878(华37B/Ⅱ-32B )作父本杂交,后代经湖南、海南两地一年两季穿梭种植,通过人工干预与自然筛选双重压力选择法和分子标记辅助定向选择具有香味且外观品质优良的单株自交加代,再用野败型不育系金23A 与具有香味且外观品质优良的单株测保,后代通过fgr 、Wx 等品质基因型与外观表型鉴定相结合,逐代选择优良单株连续回交,定向培育而成[1]。
2015年通过湖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隆晶优8129的选育黄 振1,彭 勇1,杨定照2,陈 勇2,胡圣国1,白珍安2,秦 鹏2,杨远柱1,2,3(1. 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25 ;2.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125;3.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25)摘 要:隆晶优8129是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的优质香稻不育系隆晶4302A 与自育的恢复系华恢8129配组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
优质稻新品种晶两优534种植表现以及栽培技术探析

优质稻新品种晶两优534种植表现以及栽培技术探析晶两优534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種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用品种“晶4155S×R534”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晶两优534有着丰产、稳产、米质优良和适应性强等多种优点,非常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推广种植。
因此本文就对油脂稻新品种晶两优534种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
标签:优质稻新品种;晶两优534;种植表现;栽培技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对新品种的审定,在2016年经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定通过,晶两优的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6605。
晶两优534本身继承了晶4155S和R534的所有优点,晶两优534有着米质好、产量高、耐高温、分蘖强和抗倒伏等等优点,因此晶两优534可以称得上是钻石型的优质水稻,非常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各个地区作为中稻进行推广应用。
一、优质稻新品种晶两优534种植表现1.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过程中,平均每亩的产量630.21kg ,比丰两优四号增加产量6.2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为77.8%。
2015年续试平均每亩产量644.42kg ,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78.3%。
两年区试的平均亩产为637.31kg对比照丰两优四号增产的5.77%,增产点的比例为78.02%。
2015年的生产试验,晶两优534平均每亩的产量为681.23kg ,比对照增产5.10%,增产点比例100.0%。
2.特性特征晶两优534在前两的区试过程中,平均的生育期为136.9d,比丰两优四号要长0.4d,水稻的株型适中、分蘖性较强且熟期的转色好,两年中区试每亩的有效穗数为16.2万,穗长25.3cm穗粒数200.5粒,千粒重23.9g结实率达到85.9%。
浅析国审稻松辽838新品种创新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浅析国审稻松辽838新品种创新性与栽培技术要点耿海平【摘要】国审水稻品种松辽838,是依据作物遗传理论,选择血缘关系远缘的双亲材料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育成的株型理想、源库协调、具有多抗性、品质优良、广适性强、综合性状优异的水稻新品种,适于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种植.浅析了松辽838的品种创新性,并从培育壮秧、适时栽插、合理施肥、防治病虫草害、科学灌溉等方面总结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期刊名称】《北方水稻》【年(卷),期】2018(048)006【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水稻;松辽838;品种;创新;栽培要点【作者】耿海平【作者单位】承德县种子监督管理站,河北承德 06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48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我国人民生活的主食之一。
在粮食安全生产过程中,产量与品质是重要的保证,所以育成优质品种,使产量和质量并重、品种的综合性状优良,已成为粳稻育种家们的主要选育目标。
笔者在此分析总结了粳稻新品种松辽838的创新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今后常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1 选育品种创新1.1 选配双亲材料创新选育适于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其双亲本身具备优质基因源,松辽838品种其母本松辽M26具有品质优良遗传基因源,兼具抗逆性强的遗传基因源,父本日本品种秋田小町具备品质优良及秆硬抗倒的遗传基因源,且双亲地理血缘关系远缘,配组杂交,使双亲有利基因与优势基因重组聚合成新品种,株型理想、紧凑,剑叶角度小,叶片两面受光时间长,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增加生物产量,具有丰产长相、活秆成熟等秋优型生育态势的品种创新性。
1.2 抗逆性创新1.2.1 抗稻瘟病性极强经2013~2015年国家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稻瘟病综合评价指数0.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3级,表现抗稻瘟病性强(R),在该熟期组试验品种中属抗稻瘟性最好的品种。
1.2.2 抗多种病虫抗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干尖线虫病、二化螟虫等,在国家3 a试验中没有发生任何病虫害。
国审优质水稻新品种F优498高产栽培技术

稻瘟 病综 合 指数 60级 。穗瘟 损失 率最 高级 7级 , . 褐
般在 6叶左右 , 平均 每苗 带 2个大 分蘖 。根据 近年
基 金 项 目 : 家 粮 食 丰 产科 技I  ̄ (0 6 A 0A 5 国 20 B D 2 0 ) 作 者 简 介 : 清 树 ( 6 - , , 艺 师 , 事农 技 推 广 工 作 。E ma:qpxa@16cr 阊 1 3 )男 农 9 从 - i lsi n 2 . n l i o
感 耐 F优 4 8是 四川 农业 大学 水 稻研究 所 、 9 四川 省 江 飞 虱 7级 。 稻瘟 病 和褐 飞虱 , 热性 较 弱 。 四是 米
92 长 ., 油 市 川江 水 稻研 究 所 和湖南 川 农 高科 种 业有 限责任 质 主要 指标优 。整精米 率 6 .%, 宽 比 28 垩 白粒
一
1 2— 3
粮食 作物215 02 .
瘩2琏 j 确
优质 高产 玉米新 品种辽禾 3 8 0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 雪
( 宁省大连 金州 新 区种子 管理 站 大连 1 6 O ) 辽 1 1 0
摘 要 :辽 禾 3 8是 大连 盛世 种 业有 限公 司 于 2 0 0 0 5年 以 H4 9为母 本 、 6 H8 0为 父本 杂 交组 配 育成 的 玉米 单 交种 。该 品种 高产稳 产 , 品质优 良, 高抗 弯孢 茵叶 斑病 、 花叶 病 ; 大斑 病 、 黑粉 病 。 于 矮 抗 瘤 2 1 年初 通过 辽 宁省 审定 。 01
现大 面积 水稻 增产 。
田备 足谷 种 1 5 ( . 秧本 比为 1 8 1 ) 2 :- 0 。二是 2 %三 O 环 唑 15 0倍 液 浸泡 后 的种 子 , 0 须按 质 量 比 13拌 人 :
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利两优3822的选育与应用技术研究

最高级 5 级;白 叶 枯 病 7 级;褐 飞 虱 9 级。2021 年 抗
性:稻瘟病综合指 数 2.
7 级,穗 瘟 损 失 率 最 高 级 3 级;
白叶枯病 7 级;褐 飞 虱 9 级。 在 2020 年 和 2021 年 2
年区试中,
19 个试验点,均无倒伏发生。
3 栽培技术要点
2018—
2019 年正季在长江中下游 参 加 多 点 品 比 试 验,
202熟组 试 验,综 合 表 现 优
良,完成试验,
2022 年 通 过 国 家 农 作 物 品 种 审 委 员 会
审,审定编号为:国审稻 20220143。
2 主要特征特性
2.
1 农艺性状
利两优 3822 为中籼迟熟两系杂交稻组合,在长江
制在 20d 以 内。 利 两 优 3822 分 蘖 力 较 强,人 工 移 栽
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等优点,且综合性状优良。
cm×26.
7cm,种植密度为 18.
75 万穴/hm2 。
在湖南 常 德 种 植 F1 代,其 中 利 38S 与 R22 配 组 的 表
2017 年参加湖北利众有限 公 司 品 种 筛 选 试 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239(
2024)
01
0128
03
高产、优 质、广 适 是 杂 交 育 种 的 主 要 方 向,在 保 证
高产的前提下兼顾提 高 品 质 抗 性 与 适 应 性,选 育 的 新
品种要达到育种目标,要有丰富的育种材料,更主要的
是通过创新种质资源,拓 宽 现 有 品 种 或 育 种 材 料 的 遗
新两优223水稻品种好不好?

新两优223水稻品种怎么样?新两优223水稻品种有特点?新两优223水稻品种适宜在哪里种植?新两优223水稻品种亩产多少公斤?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品种名称:新两优223二、品种类型: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三、选育: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四、审定编:国审稻2021011五、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六、品种来源:新华S×YR223七、亩产量:007年参加长江中下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9〔极显著〕;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6〔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8增产点比率96.7。
2021年消费试验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2。
八、品种特点:新两优223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平均天比对照Ⅱ优838短天。
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色浓绿熟转色好叶鞘无色每亩有效穗数万穗株高厘米穗长厘米每穗总粒数粒结实率81.1千粒重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级穗瘟损失率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5.9长宽比垩白粒率39垩白度4.6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1。
九、种植要点:新两优223水稻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在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适龄移栽每亩栽插约万穴每亩根本苗到达7~9万苗。
适量增施氮肥注意氮、磷、钾配合,以基肥为主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6~7时每亩施3~5千克尿素做粒肥。
移栽后浅水促早发中够苗适度晒田穗至灌浆保持浅水层以后干湿交替收获前一星断水。
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以上就是对新两优223水稻品种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国审稻新品种
2
———————————————————————————————— 作者: ———————————————————————————————— 日期:
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1 品种名称:Y两优20 选育单位: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F2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8.4天,比Ⅱ优128短1.8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0.9万穗,株高118.6厘米,穗长25.8厘米,每穗总粒数139.3粒,结实率77.3%,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平均4级,最高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0%,长宽比3.0,垩白粒率33%,垩白度7.5%,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1.0%。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7.74公斤,比对照品种Ⅱ优128增产4.58%(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11.18公斤,比对照Ⅱ优128增产4.9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9.46公斤,比对照Ⅱ优128增产4.7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4.85公斤,比对照Ⅱ优128增产6.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公斤,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内移栽,栽插规格以20厘米×23.3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3粒谷苗,每亩插足6万~8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而速,中期适当补,后期酌情补施穗肥,一般每亩需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12公斤。水浆管理做到深水活棵,浅水分蘖,有水孕穗,适时轻晒,后期干湿交替,切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较迟,产量较高,米质一般,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2 品种名称:龙优673 选育单位:广东农作物杂种优势开发利用中心 品种来源:龙A×恢673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6天,比对照博优998迟熟2.0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株高113.9厘米,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52.4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3.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2.9,垩白粒率15%,垩白度1.2%,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华南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8.62公斤,比对照博优998减产3.00%(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72.53公斤,比对照博优998减产2.9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0.57公斤,比对照博优998减产2.9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96公斤,比对照博优998减产1.51%。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适当密植,每穴宜栽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8万基本苗。3.
5
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攻蘖肥,中期适当控肥,后期看苗情况巧施穗肥。该品种对钾肥敏感,每亩应施钾肥20公斤以上。科学管水,前期浅水促分蘖,每亩苗数达到22万苗时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不缺水,后期干湿交替,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一般,米质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3 品种名称:株两优30 选育单位: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株1S×潭早30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6.5天,比对照浙733早熟0.8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3.3万穗,株高82.5厘米,穗长19.1厘米,每穗总粒数107.8粒,结实率80.8%,千粒重27.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39.7%,长宽比3.0,垩白粒率87%,垩白度14.7%,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6%。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1.57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8.13%(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11.11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11.3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1.34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9.69%。
6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2.06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11.4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强氯精浸种消毒,秧田每亩播种量2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2.5公斤,稀播、匀播,农膜覆盖防寒。2.移栽:秧龄20~25天、叶龄4叶左右移栽,栽插规格16.5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谷苗,每亩插足基本苗8万~10万苗。3.肥水管理:本田每亩施水稻专用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前期浅水,移栽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氯化钾7.5公斤促蘖;每穴苗数达到15苗时排水轻搁控苗;齐穗后视情况补施壮籽肥;后期干湿交替。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一般,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4 品种名称:株两优211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株1S×华211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6.9天,比对照浙733早熟0.4天。株型适中,每亩有效穗数24.3万穗,株高83.9厘米,穗长18.9厘米,每穗总粒数100.2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6%,长宽比3.4,垩白粒率85%,垩白度13.6%,胶
7
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0%。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2.40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6.19%(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80.64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6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52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5.4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5.09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9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强氯精浸种消毒,秧田每亩播种量1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2~2.5公斤,适宜苗床和软盘育秧。2.移栽:一般水育小苗4.5叶左右、旱育小苗3.5~4叶移栽,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适当密植,栽插规格以16.5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3粒谷苗。3.肥水管理:需肥水平中等偏上,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在中等肥力且缺乏有机肥的稻田,每亩施水稻专用复混肥35~40公斤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5~7公斤,幼穗分化初期每亩施氯化钾5~7公斤,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每亩苗数达到30万苗时及时落轻搁控苗,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后期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一般,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5 品种名称:T优15 选育单位: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
8
品种来源:T98A×R1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9.9天,比对照浙733迟熟2.6天。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2.8万穗,株高91.7厘米,穗长21.4厘米,每穗总粒数120.6粒,结实率77.5%,千粒重24.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6%,长宽比2.7,垩白粒率92%,垩白度11.7%,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4%。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79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58%(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77.77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0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6.28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32%。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1.24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1.6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适宜大田直播、旱育抛秧和常规水育秧栽培,大田每亩用种量2~2.5公斤,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移栽:旱育秧3.5~4叶移(抛)栽,水育秧5~5.5叶移栽,秧龄25~30天。合理密植,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谷苗,每亩栽插9万~10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需肥水平中等,大田每亩施400~500公斤有机肥混配25~3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移栽返青后每亩追施8~10公斤尿素和6~8公斤氯化钾,看苗补施穗粒肥。采取浅水与湿润间歇灌溉促蘖,够苗及时搁田,孕穗中后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收割前6~7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秆潜叶蝇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