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三啶虫脒乳油与 百分之二十好年冬乳油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
高毒农药替代防治小麦蚜虫田间筛选试验

《 津 农 林科 技} 0 1 1 天 2 1 年 2月第 6期 ( 第 24期 ) 总 2
1 3
山东 嘉诚 农药 化工 有 限公 司生产 。
31 药 剂 用 量 与 编 号 .. 3
用 N 一 6 型 喷 雾 器 进 行 喷雾 ,药 液 量 为 S 1R 7 0Lh 喷雾 均匀 周到 。 5 /m ,
1 2 l… … , … … … ~ … 一 … 一 … ~ … … … 一
王 能东 等 : 毒 农 药 替代 防治 小 麦 蚜 虫 田间 筛选 试 验 高 … … … ~ … 一 … 一 一 一 … 。 、
! 文章 编号 :0 2 0 5 (0 0 — 0 2 0 10 — 6 9 2 1 ) 6 0 1 — 3 1
1
7
◆
7
●
:
;
高毒农药替代防治小麦蚜虫田间筛选试验
王能 东, 赵作朋 , 袁 滢 , 王风洲, 郭维胜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海 农 局 天 静 3 6 ) 静 县 业 ,津 海 0 0 10
.. .◆ . 。. . ◆ . . . _. - ◆ _. -◆ .. . ◆ . . . -. -◆ _. .◆ .◆ .◆ _ . -◆ - . .◆ - . -◆ 。◆ .◆ 。◆ .◆ 。◆
: ;
,
!
摘要 : 文章 介 绍 了几 种低 毒农 药对 小麦 蚜 虫的 防 治效 果 的 筛选 , 筛选 出药效好 , 并可 以替 代 高毒 农 药
2 试验条件
21 试 验对 象 作 物和 品种 的选择 . 试验 对象 : 虫 。 蚜 试验 作物 为小 麦 , 品种 为京 东 8 试 验 时正值 , 灌浆期 。
啶虫脒_氟啶脲防治小麦穗期主要害虫的效果评价

作者简介:陈小兵(1977-),男,大学,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07-02-12啶虫脒、氟啶脲防治小麦穗期主要害虫的效果评价陈小兵 王述明(通州市兴仁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通州 226300)摘 要:啶虫脒、吡虫啉、氟氯氰菊酯对穗蚜药效迅速,效果明显,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即可有效地控制小麦穗蚜的发生;在小麦粘虫发生偏轻的情况下,氟啶脲、氟氯氰菊酯、吡虫啉防治粘虫的效果显著,防效可达90%以上。
关键词:啶虫脒;氟啶脲;小麦穗期害虫;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82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7)11-158-01 为了进一步探索适用于无公害小麦生产的高效低毒、持效长、经济安全的杀虫剂及其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06年4月下旬在通州市兴仁镇进行了啶虫脒、氟啶脲等多种新药剂防治小麦穗期主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1 供试药剂 015%苦参碱AS (江苏神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啶虫脒EC,5%氟啶脲EC (均为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517%氟氯氰菊酯EC (诺华公司生产),10%吡虫啉W P (镇江农药厂生产)。
112 处理与方法 按照提供的5种药剂的使用说明书,分别取其推荐剂量的中间剂量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试验设每h m 2用苦参碱1125m l 、啶虫脒750m l 、氟啶脲750m l 、氟氯氰菊酯450m l 、吡虫啉300g 和空白对照,共6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617m 2,常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每h m 2喷液750kg 。
施药时间为4月22日(小麦为扬花初期,穗蚜为发生始盛期,粘虫为2龄幼虫高峰期),小麦品种扬麦7号,每处理小区按每h m2分别加38%粮果丰W P1350g,兼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
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

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姚克兵;于居龙;束兆林;赵来成;缪康;杨红福【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药后1 d,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种剂量150、300、450 g/hm2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86.20%~98.62%,中高剂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和吡虫啉处理;药后3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7.56%~100%,显著优于异丙威处理;药后7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0.47%~100%,显著优于异丙威和吡虫啉处理;药后14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3.41%~96.80%,显著优于异丙威处理。
因此,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推荐剂量为150~300 g/hm2,防治适期在小麦齐穗后麦蚜始发期。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8【总页数】2页(P195-196)【关键词】吡蚜·异丙威;小麦蚜虫;防治效果【作者】姚克兵;于居龙;束兆林;赵来成;缪康;杨红福【作者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22+.2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
麦蚜分布范围广,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主要包括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1]。
麦蚜对小麦的危害主要分为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影响小麦生长、抽穗及灌浆等[2]。
啶虫咪都杀什么虫

啶虫咪都杀什么虫一、防治对象1、啶虫咪主要灭杀叶蝉、蓟马、白粉虱、烟粉虱、盲蝽象、黄条跳甲及各种水果蔬菜上面的蚜虫,它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力较小,对鱼类的毒性较低,对牲畜、植物较安全。
2、啶虫脒不但具有触杀、胃毒、强渗透作用,还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作用快、药效持续期长等特点,该药物可以干扰昆虫的内神经传导作用,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
3、啶虫脒适用于果、蔬、粮、棉、油、糖、茶树、花卉、豆类、烟草等多种作物。
二、使用方法1、蔬菜蚜虫虫害发生初期,亩用3%啶虫脒乳油40-50毫升兑水1000-1500倍,然后均匀喷施植株。
2、蔬菜蓟马幼虫发生盛期,用3%天达啶虫脒乳油液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可超过90%。
3、柑橘蚜虫虫害发生初期,对植株均匀喷施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即可。
4、水稻稻飞虱虫害发生时,亩用3%啶虫脒乳油50-80毫升兑水1000倍,然后均匀喷施植株。
5、枣、苹果、梨、桃蚜虫虫害发生初期(或果树新梢生长期),对植株均匀喷施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即可。
6、棉花、烟草、花生蚜虫蚜虫发生初期、盛期,用3%啶虫脒乳油兑水2000倍,然后均匀喷施植株。
7、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等蛀干害虫按照树木的胸径用药液注干,每厘米胸径可注射药液0.8-1毫升。
8、白粉虱、烟粉虱(1)苗期:喷施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1500倍液。
(2)成株期:喷施3%天达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防效可超过95%。
(3)采收期:喷施3%天达啶虫脒乳油4000-5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超过80%。
三、注意事项1、禁止和强碱性药液混用。
2、该药物对桑蚕有毒性,不可喷洒到桑叶上。
3、该药物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禁止与食品混贮。
4、该药物对皮肤有低刺激性,注意不要溅到皮肤上,万一溅上,应立即用肥皂水洗净。
5、误饮该药物时需立即催吐,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作者:张凯李军杰熊战之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赵桂东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摘要本试验于2017年研究了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对小麦田蚜虫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450 mL/hm2药后3、7、14 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达到92.1%、96.5%、93.5%,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田间防治小麦蚜虫的轮换药剂之一。
关键词小麦蚜虫;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药效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05-01小麦蚜虫属于同翅目蚜科,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或若虫取食小麦汁液,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对小麦影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在抽穗后,易形成瘪粒,降低千粒重,从而造成减产[1-2]。
而实际生产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常见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
本试验开展了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劲赛)对小麦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明确其防效,确定其对小麦蚜虫的有效剂量,从而为防治小麦蚜虫提供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7年5月中旬在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小麦田中进行,小麦品种为淮麦33,小麦长势良好,整体处于抽穗期,土壤为砂土,pH值7.0。
1.2 供试药剂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5%高效氯氰菊酯·2.5%啶虫脒,商品名:劲赛),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商品名:赛喜),均由安徽华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300 mL/hm2(A)、450 mL/hm2(B)、600 mL/hm2(C),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 mL/hm2(D),以空白作对照(CK)。
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对中后期蚜虫的控制效果研究

S h a a n x i J o u na r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M S c i e n c e s
小 麦 吸浆 虫 成 虫 防治 对 中后 期 蚜 虫 的控 制 效 果 研 究
化 工有 限公 司 ) 。
1 . 2 试 验概 况
2 0 0 9年 4 1 . 5 % 毒 ・啶 E C防治 小 麦 蚜 虫 : 试
验设 在 兴平 市东 城 区周村 1 组, 面积 8 6 7 1 T I , 小 麦
品种为 小偃 2 2号 , 施药 前一 月未 喷过 其它 任何 杀
取有 机氯 杀 虫 剂 “ 六 六六 粉 ” 地 面 防 治 和种 植 抗
虫 品种 “ 西农 6 0 2 8 ” 等措施 , 1 9 8 6—1 9 8 7年 普 查 虫 口密度 大 幅度下 降 , 危 害基 本 消 失 。9 O年 代 以 来, 麦蚜 主要 以麦 长管 蚜和麦 二叉 蚜 为优 势 品种 ,
高效 氯氰 菊 酯 5 0 mL・ 6 6 7 m 或2 2 %噻虫 ・ 高 氯氟 1 0 m L・ 6 6 7 m~, 一般 年使 用 1— 3次 , 可有 效 控 制蚜 虫 的 危 害 。2 0 1 0年 小 麦 吸浆 虫 在 兴 平 市 塬 下部分 地 区偏重 发 生 , 是3 0 a 来 兴 平 市 发 生 最 重 的一年 , 2 0 1 1年部分 麦 田大 幅减 产 , 平均 1 8 0
6 6 7 m~, 2 0 1 2~2 0 1 3年 经 过 两 年 穗 期 喷药 防 治
成虫后 , 虫量平均 7 2万 ・6 6 7 m 头, 最 高 量 1 0 0 0万 ・ 6 6 7 m 头 J , 小 麦 吸浆 虫 在兴 平 市 发 生程 度 减轻 。小 麦 吸浆 虫 成虫 防治 时 间一 般 在 4 月2 3日 一 5月 2日, 经过 小 麦 吸浆 虫 成 虫期 防治 麦 田, 5月 上 中旬 , 麦 穗 蚜 虫 口基 数 大 幅下 降 , 麦 穗蚜 发 生高 峰期 推迟 7~ 8 d , 百 穗蚜 虫 虫 口为 3 9 头, 远低 于百 穗 5 0 0头 防治指标 J , 高峰期 虫量 明
小麦一喷三防实施方案范文

小麦“一喷三防”如何实施是指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防后期早衰、防倒伏、增粒增重的目的,是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措施之一。
常见的药剂配方有:(1)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2)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100克+ 3%啶虫脒乳油20-3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3)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100克+菊酯类农药 40-5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什么是农业上的“一喷三防”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中文名一喷三防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打,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省“一喷三防”实施方案,夺取夏粮丰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防治策略“一喷三防”适期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防治四病三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麦穗蚜、吸浆虫、麦蜘蛛)为重点,兼治其它病虫害,防早衰、增粒重,夺取小麦丰产丰收。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一喷三防”应采取综合作业,一喷多效,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混配剂施用。
根据我区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出以下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1、以防治锈病,吸浆虫为主的麦田,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或12.5%烯唑醇40毫升加4.5%的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再加98%磷酸二氢钾100克或液体叶面肥50毫升加水喷雾。
2、以防治赤霉病、麦穗蚜为主的麦田,亩用50%多菌灵60毫升或70%甲基硫菌灵100克、加3%啶虫脒乳油25毫升或10%吡虫啉20克、再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喷雾。
小麦“一喷三防”进入关键期,如何做好有效防治?推荐农药配方

当前小麦进入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我们常用的“一喷三防”工作也要进入有序展开。
小麦中后期常发生的病害有: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
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粘虫等。
清明过后气温升重点防好病与虫一喷三防很重要做好监测与预警小麦抽穗扬花期防治赤霉正当时预防效果好于治适时用药要牢记一喷三防要重视杀菌杀虫补叶肥关键时期掌握好及时用药不推迟“一喷三防”就是选择最有效的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在最佳防治期喷施,是小麦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一、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可选用325克/L苯甲.嘧菌酯,430克/L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12.5%氟环唑悬浮剂,450克/L戊唑.咪鲜胺等进行防治,发生严重时,7∽10天重喷一次,注意轮换用药。
二、蚜虫、红蜘蛛可选用1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10%阿维高氯乳油等。
也可使用不同药剂混配杀虫,如:啶虫脒或吡蚜酮+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联苯菊酯+噻虫嗪等。
小麦红蜘蛛可选用阿维哒螨灵,阿维高氯等。
三、赤霉病可选用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叶菌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等。
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用药时间,及早预防为主,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期,用药效果就不理想。
一般在扬花5%时用药最好。
施药3∽5小时内遇中雨要及时补喷,如遇适合病害大流行时,要间隔5∽7天重啧1∽2次,确保防治效果。
四、吸浆虫、粘虫可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脂+5%阿维菌素乳油混合喷雾,或选用氯氟.吡虫啉等。
五、防止干热风危害、防止植株早衰,增产增收可选用99%优质磷酸二氢钾或含磷钾大量元素水溶肥等。
为延缓植株早衰,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促进籽粒饱满,加速灌浆,可选用芸苔素内酯混合喷雾,调节生长。
“一喷三防”要根据当地农技部门预测预报,及时用药,既要防好赤霉病,兼顾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又要兼治蚜虫、吸浆虫、粘虫等,还要补喷磷酸二氢钾以防干热风的危害,把杀虫、杀菌、补肥一块完成,注意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啶虫脒乳油与20%好年冬乳油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
摘要通过3%啶虫脒乳油、20%好年冬乳油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在防治小麦蚜虫上,3%啶虫脒乳油600g/hm2,对水1
125kg,于小麦防治适期进行喷雾防治的效果优于20%好年冬,药后
3d,3%啶虫脒乳油平均防效为86.47%,20%好年冬乳油1 200倍液
平均防效为75.62%,3%啶虫脒乳油防效平均高出20%好年冬乳油
10.85个百分点,推荐在生产中使用3%啶虫脒乳油。
关键词3%啶虫脒乳油;20%好年冬乳油;小麦蚜虫;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22+.2;s4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104-01
麦蚜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等,是世界性害虫,分布
广、危害大。蚜虫群居麦穗和麦叶上,吸食麦体养分,排泄粪便,
招引复生菌类滋生,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影响品质,
并能传播黄矮病等病毒病害。麦蚜以卵在杂草上越冬。冬暖后,越
冬卵孵化为母蚜,也叫干母,孤雌生殖,产生无翅型或有翅型母蚜,
先在杂草上危害。麦类拔节前后,迁入麦田危害。气温高,降雨少,
蚜虫繁殖快,危害重。长管蚜喜光照,多在植株上部,特别是危害
穗部,二叉蚜则多于植株下部或叶背面危害。受害部分出现褪绿小
斑,严重时扩大为褪色条斑,以叶片上最为明显,有时引起叶片变
黄早枯。麦类作物收获后,麦蚜迁回禾本科杂草上取食,到深秋,
产生雄蚜和雌蚜,进行交配,产卵于赖草等禾本科杂草的根茎部位
越冬。
青海省发生的麦蚜,主要为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和禾缢管蚜
也有少量发生。小麦蚜虫是在干旱严重年份里小麦上的重要害虫,
其危害不仅影响了小麦的产量,而且使小麦品质有所下降。防治适
期是在小麦孕穗期起,定期检查麦株,如发现有蚜麦株已达
15%~20%,每株平均有蚜5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另外,可以
通过早春和深秋铲除田埂和农田杂草的农业防治方法来消灭越冬
虫卵。为了探索和筛选适用于互助县小麦生产的高效、低毒、持效
期长、经济安全的杀虫剂,于2008年在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兰家
村设置3%啶虫脒乳油、20%好年冬乳油2种药剂以及空白对照对比
试验,以求提供好的药剂,使小麦蚜虫的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互助县威远镇兰家村一农户的田里,试验地面积800m2,
前茬作物为油菜。
1.2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3%啶虫脒乳油,由江苏克胜集团生产;20%好年冬乳
油,由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3%啶虫脒乳油600g/hm2,对水1 125kg,
于小麦灌浆期进行喷雾防治(a);20%好年冬乳油1 200倍液于小
麦灌浆期进行喷雾防治(b);清水为对照(ck)。2个药剂处理小区
面积333.3m2,清水对照小区面积为133.3 m2。试验于8月7日进
行。
1.4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取样20株,每个处理
取3次样取平均值。分别于施药前、施药后1d、施药后3d调查蚜
虫数,计算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在防治小麦蚜虫上,3%啶虫脒乳油600 g/hm2,对
水1 125kg,于小麦灌浆期前进行喷雾防治的效果优于20%好年冬
乳油。药后1d,3%啶虫脒乳油平均防效为79.73%,20%好年冬乳油
平均防效为48.68%。药后3d,3%啶虫脒乳油平均防效为86.47%,
20%好年冬乳油平均防效为75.62%,3%啶虫脒乳油防治效果平均高
出20%好年冬乳油10.85个百分点。3%啶虫脒乳油600g/hm2的防效
比20%好年冬乳油1 200倍液的防效好,推荐在生产中使用3%啶虫
脒乳油。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600g/hm2,对水1 125kg,在小麦
灌浆期进行喷雾防治蚜虫,药后3d防效为86.47%,高于20%好年
冬乳油,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小麦灌浆期期间蚜虫的危害防治效果
较好。建议在大田生产中使用3%啶虫脒乳油,以控制小麦蚜虫的危
害。如果蚜虫危害严重,建议在第1次喷药后7d进行第2次药剂
防治。另外,对水量一定要足够,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4参考文献
[1] 常智勇,王秀梅.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
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40.
[2] 王福贤.5种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试验[j].北京农业,
2008(33):14-17.
[3] 田野,吴晓燕,张建华,等.3%啶虫脒乳油防治小麦蚜虫田
间药效试验[j].宁夏农林科技,2007(5):59,89.
[4] 武超,郑振涛.40%杜邦超快可溶性粉剂防治小麦穗蚜试验报
告[j].现代农业科技,2006(4):76-77.
[5] 崔美香,赵敏,王聚将.2.5%保得乳油防治小麦蚜虫效果作
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3):220-221.
[6] 曹雪花,张天文.25%田可益乳油对小麦穗蚜的田间防效[j].
甘肃农业科技,2004(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