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M a n M e s r so t n t r s e Ha l o 嘲 增加 a d 硒 叩i i au e fO y a d Comly i i a d sf n
(col f elnreSu w sU i rt i neadE  ̄o i ,hnd 1 ' ,h a Sho oE ole ,ot et n e i o F ac n onmc C egu6( / C i ) / c l h v sy f n 8 D4 n
概述 了成都市推进 城乡一体 化的主要做 法 , 了它对我 国城乡统筹 的启示 。 探讨
关键词 : 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 二元体制
中图分类 号 :301 F2 . 文 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5 1120 )8 7 1 0 10 —84 (0 80 —03 — 3 3
QA e I OY
 ̄ : h i fC e g u p o td te ct d c t t s e a s b i e s ca s o n rsd , n d o i v x lrt n ti T ect o h n d rmoe i a omt i ln , ul a n w o il t u t i e a d ma e a p s ie e p oa o ,h s y h yn yd t i c y t i
就业机会提供了 良 好的空间依托。为了推进工业 向园
成都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抉择

今 天的城 市 与农 村关 系 呈现 出 日益 紧 密 的发
主要途径。要依托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 大城市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 , 尽快改变教育资源还 绝对集中在普通教育上的现状 , 特别要针对 “ 两后 生” 即初 中和高中毕业生) ( 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 规模 、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存在的明显差距 , 政府应
“ 三个集 中 ” 的强 力 助推 下 , 托 区位 优 势 , 依 立足 本
地 自然、 文化资源特点, 大力发展特色、 生态、 观光 农业等 , 现代农业初见端倪 。现在我 ( 下转第2 页) " /
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新生劳动力从业素质 的
作者简介 : :E (9 5一) 男 , N i 德 14 , 四川成都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 国政协常委 , 全 民盟 中央副主席 , 四川省政协副 主席 , 电子科技 大学 副校长 , 市科技顾问团顾 问。主要研究领域 : 成都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 、 毫米波雷达与通信系统。
目前国家相关部委和成都市 的各级政府都有 针对农民的培训计划 和经费投入 , 存在条块分 但
割、 资源 分散 , 费 不 足 。 经 培训 内容 的实 用 性 、 对 针
社会主义新农村靠谁建设?为谁建设?成都 城乡一体化实践给出了很好答案 : 那就是让一部分
性不强等问题。政府应该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 , 切
出打工 , 有的甚至常年在外 , 不能承担过 多的农活 , 但是 , 他们把打工挣 的钱 大部分都寄回家中, 自 使 家能够增加在农业上 的经济投人。因此 , 农村劳动 力的转移 , 虽然减少 了农村的劳动力数量。但是通
[] 郑 功成 等. 1 中国社会保 障制 度变迁与评估 [ . M]北京 :
成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区域比较与思考

东 部发 达地 区经 济 实力 强 . 但 不 同地 区 也会 根 据本 地具 体 情况 。 逐 步 推进社 会 保 障制 度 的城 乡一 体化 。他 们在 推 进程 序 , 推进 重 点等 方 面呈 现 出不 同 的特 点 。
展, 最终 消除复 式二元 经济 结构 。 二、 东 部发 达地 区 的社 会保 障 制 度城 乡 一体
化 实 践
、
成都 经济 具有 “ 复式 二元 ” 结构 特征
中 国作 为 一个 发 展 中 国家 , 存 在着 典 型 的二 元 经 济结 构 。二 元经 济结构是 美 国经 济学家刘 易
保 险。 4 、 完 善 社 会 救 助制 度 , 健全社会福利 、 优 抚
安置 和社会 互助体 系 , 大力发 展社会 慈善 事业 。 5 、 实 现社 会保 险金 的社会 发 放 , 切 实维 护 劳
【 收稿 日 ̄] 2 0 1 3 - 0 1 - 1 1 [ 作者简介】 马灿 , 女, 南开大 学经济学硕士,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 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中 图分类 号 ] C 9 1 3 . 7
一
[ , 标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2 1 0 8 ( 2 0 1 3 ) 0 2 — 0 0 7 2 — 0 3 府 财政 能力 、 城 乡居 民诉 求 方面 确实 有 着很 大 的 差异 。因此 , 要借 鉴发 达地 区经验 , 更要认 清成 都 社会 保 障城乡一 体化 的现状 。只有 探索适 合本 地 的操 作 手法 。才 能 促 进 成 都市 的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四川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讨

市 的持续发展 和农 村的一直滞后形成鲜 明
的对 比。鉴于此 ,本文对四川 省 的城 乡一 I
在 世界各国实施城 乡一体 化战略的过
于 3 %为最 富裕 。四川省农村居 民恩格尔 0
系数是 5 % ,还处在温饱线上。说 明四 23 川省城 乡一体化 的发 展程度较低 ,农 民生
四川省城 乡一体化道路走得最好 的莫
前 , 国天 津、 我 辽宁 、 上海 、 江苏 等经济发 展超前 的地 区 ,城 乡一体化建设取得 了瞩
目的成果 , 农村居 民的生活有 明显 改善 。 但 是 ,我 国的广 大中西部 地区尤其是经济 落 后 的西部地 区, 乡二元结构依 然明显 , 城 城
过于成都市 。隶属成都锦江 区的红砂村城 乡一体化 的硕 果让人瞩 目。锦江 区政府抓
住 了城 乡一体 化的契机 ,一是大胆创新农
民就 地 变市 民 的思 路 ,发 展 有 特 色 的农 家
俗 与我 国极 为相似 。中韩 两国文化和人 际 交流的历史悠久 ,双 方在内心 深处都有心
灵感应 和感悟 ,而且韩 国新村运动 中也体 现 了吕氏四兄弟 乡约 的思想影 响 ,更有利 于我们 学习和借鉴。 韩 国在 2 世 纪7 年代提出了 “ O 0 培育新
四 省 乡 体 川 城 一 化 发 模式 讨 展 探
实施等能 力。我国城 乡~体化最 关键 的是
要 靠 农 村 居 民的 自我 建 设 、 自我 发展 。 ( )国 内经验 :以 成 都 红 砂 村 为例 二
4 %一 0 0 5 %为小康;3 %一 0 0 4 %为 富裕 , 低
市 和乡村 必须 成婚 ,这种愉快 的结合 将进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

2 0 1 3 年第2 期( 下半月)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
关晓敏
( 中共荔城 区委党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莆 田
3 5 1 1 0 0 )
【 摘 要】 本 文以成都 市双流县 为例, 从 该县 目前城 乡一体化 发展 的做 法和经验 中得 到宝贵的启示,为荔城 区推进城 市化进程, 实 现城 乡 一体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 【 关键词】 城 乡 一体化 考察 思考
三、 推进荔 城区城 乡一体化 的建议
1 . 思 路创新 统筹荔 城区城 乡发展 , 必 须继续 解放思 想 , 以争 创科学 发 展示范, 提 升宜 居荔城 , 打 造文 化 荔城 为 目标 , 在 深化 改革 开 放上 实现 新突破 , 在推动 科学发 展上取得 新进展 , 在 促进社 会
【 中图分类号】 F 2 9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1 6 5 0( 2 0 1 3 ) 0 2 — 0 0 2 8 一[ ) 1
城 乡一 体化 是 中国 现代 化和 城 市化 发展 的 一个 新阶 段 , 成都市 双流 县通过 体制 改革和 政策调 整, 促 进城 乡 在规 划建 设、 产 业发 展 、 市场信 息 、 政策措 施 、 生态 环 境保护 、 社会 事业 发展 的一 体化 , 以‘ 三 个集 中 ’ 为核 心 、 以市 场化 为 动力 、 以规 范化服 务型政 府建设和 基层 民主政治 建设 为保障 ,使城 乡一 体化建 设走在 全国前 列。
5 O多个项 目, 并 成功促 进 了传 统 农业 向休 闲经 济发 展 。三是
发展 景观化 园区 。即农房 改造 景观化 、 基础 设施城 市化 、 配套 设施 现代化 、 景观打 造生态 化 、 开发 土地集 约化 。四是 创立离 土不 离乡 , 就地市 民化的生 活模式 。构建农 村保障 体 系 、 构建 城乡 教育体 系 、 构建 农 民就 业体系 等三大体 系 。 五是搭 建融 资 平台, 引导 民间积蓄 投资模 式 。六 是实现社 会效益 显 著 , 经 济 效益 飚升 “ 双赢 ” 模式 。 围绕 花卉 、 蔬 菜生产 经营和 都市旅游 观 光 项 目开发 , 有效 解决 农 民就业 、 增 收和 集 中居住 等 问题 , 农 民的生产 生活方式 与 中心城区得 以全面接 轨 。 4 . 措 施新 , 规 划落 实到位
成都人均农业资本存量变动对城乡一体化的启示

一
、
人均农 业资本存量 的经 济学意义
资本 、 技术 、 劳动力 是影响经济增 长和 收入 的三 大最 重要 因素 。在古 典和 新古 典增 长理论 中 , 经 济增 长被
王 龙
(中共成都 市委 党校领导科 学教研部 四川成都 6 1 0 1 1 0 )
摘
要: 推 动城 乡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八 大确定的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和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转 变的 重要战略
性 内容。经 济增长理论表 明, 当一个农村地 区的人 均资本存 量越 过一个 临界 点时, 该 区域 的农村 经济就可能走上 自 我增长发展 的良性通道, 实现城 乡一体化发展 。从成都 2 0 0 3 -2 0 1 1年人均农业 资本存量 变动规律看 . 城 乡一体化 的 关键是 增大农业 固定资产投入 , 提 高实际人均农业资本存量水平 , 当实际人均农业 资本存量达到 1万元左右 时, 城乡
固定 资产 与流 动 资产 两类 有形 资产 。 出于研 究 的 目的和 资料 的 可靠 性 , 本文 涉 及 的农 业 资 本存 量 均 指 狭义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0— 3 0 作者 简介 : 王 光龙( 1 9 6 8 一), 男, 教 授, 研究方 向为 区域经济 、 企业经济 、 产业经济 、 城市经济等。 8
农村 , 深 入推进 新 农村 建设 和扶 贫开 发 , 全 面 改善农 村 生产 生 活 条件 。着 力 促进 农 民增 收 , 保 持 农 民 收入 持
城乡一体化下的乡村治理——以成都为例

建立多元治理主体的激励机制 ,实现治理过程的制 度绩效 。作为全 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 ,成 都在 协 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村镇综合配套改革中 ,正在进行 乡村治理机制的新的探索。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乡村治理 ;成 都 ;基层 民主 ;村镇改革
中图分类号 :C 1 .2 9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6 (0 0 60 2 -6 060 6 2 1 )0 -100 7
’
( ) 乡 村治理 的制度层 次 一
著名经济学家威廉姆 综述新 制度 经济 理论 的社会作 用 、思 想 o) 在
观点 和 经 验 检 验 时 ,提 出 了社 会 分 析 的 四个 层 次 。第一 层 次是 嵌 入 ,包括 非正 式 制 度 、习惯 、
传统 和宗 教 ,其 演 化是 自发 的、最漫 长的 。第 二
层 次是 制度环 境 ,包括产 权 、政 治制 度 、司法 制 度 、官 僚制 度等博 弈规则 ,其 演化将 历经较 长时
融合 ;更要从重构乡村社会 的角度 ,构建一种乡 村 组织形 态 、民主管 理制 度和公共 服务 体 系协调 发展的乡村治理机制 ,形成 “ 乡一体化进程 城 中我 国农 村社 会政 治经济 、文化 卫生 与其他 公共
21 0 0年第 6期
N . 2 1 06 00
四川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Junl f i unU iesy( oi cec d i ) ora o c a nvrt Sca Si e io Sh i l n E tn
总第 1 1 7 期
S m . 7 u No 1 1
体化 呼 唤乡村治 理 ,新 时期 的乡 村治理也 是在城
乡一体化 的现实背景 和政 策框架 内形成或构建 的,不失时机地构建和完善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 的乡村 治理机 制 ,显得尤 为迫切 。
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 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文化一体化发展

二是纳入灾后重建工作任务。成都将城乡基层公共文 化建设作为灾后重建重要内容 , 纳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对 口援建项 目, 贯穿于重建美好新家园过程始终, 整体规划, 合 理布局, 同步推进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与过渡安置点和永久
、
整体推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
合文化站恢复重建或新建全部开工:0 9 , 2 0 年 受灾乡镇( 街—。。 。一 道) 综合文化站 ( 中心) 标准化建设将全面完成, 都江堰、 彭州、 崇州、 大邑四个重灾市县文化馆、 图书詹恢复重建将基本完成。 三是纳入民生工程 目标。成都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列
设发展长效机制 , 促进城 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同保障共
发展 。
一
是建立财政保障的分级投 入 机制。在县一级 , 成都依
据文化部标准, 确定文化馆、 图书馆常年工作、 人员经费标准 和保障渠道 , 建立与本级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经费保障机
制。在乡 镇街道一级, 常年公共文化眼务 费, 经 按常住人口 每
入民生工程重要 内容 , 各区( ) 明确 市 县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 , 要求区 ( ) 市 县建成 文化馆 、 图书馆 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支中心 , ( ) 综合文化站 ( 乡镇 街道 建成 中心 ) 文化信息资源 和
成都坚持“ 全域成都” 理念 , 把城 乡基层文化建设摆在 重要位置, 按照结构合理、 发展均衡、 网络健全、 运行有效、 惠
2 元, 这为基层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 二是建立以人为本的互动提升机制。成都各级政府特 别是基层政府采取群众座谈和入户调查等方式, 及时准确
了解和把握群众多样化、 多层次文化需求。青羊区康庄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城乡一体化
天府之都,水旱从人,沃野锦绣。
千古奔流的都江堰,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城市繁荣和文明发展。
有着2400年建城史的成都,自秦汉以来,就因其重商崇文、包容并蓄的城市风韵和精耕细作、利尽天下的农耕文明而位列中国四大名城,尽享“扬一益二”的美誉。
自古农安天下安。
今天的成都,正以厚积薄发的内力,鲲鹏展翅的气势,在构建“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同时,铺开了“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绚丽画卷,全市1万2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00余万农民的小康进程正发生着历史性的飞跃
从2003年开始,成都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启动了全面深入的统筹城乡“自费改革”,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三农”问题顽症,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进城乡全面现代化。
这项改革既要让农村人口大量地转移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真正成为地地道道的城市居民,又要让留在农村的人口集中居住在现代农村新型社区,享受延伸到农村的现代城市文明。
可以说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实践是一场“试图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试验,让农民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权力和发展机会。
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成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成都的改革进一步向“深水区”挺进、突破、深化、提升,构建一整套全面、深入、系
统、配套的体制机制体系。
2009年底,成都市委对城乡一体化实践全面提升和深化,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将农田保护、生态环保、现代高端产业、城市先进功能有机融合,以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布局,走出一条科学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的新路。
成都经过多年的无间断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经验: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袁山村位于成都市新津县普兴镇浅丘地带,总人口1008人。
过去,全村主要以发展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信息闭塞,村集体无收入,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2005年被成都市定为市级贫困村。
近年来,新津县紧紧抓住全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机遇,依托土地整理工程,积极推进袁山村农民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集中,适时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了以规模化得种、养殖业经营为主的产业支撑,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07年底,袁山村实现转移劳动力到二、三产业务工达75%以上,完成了从贫困到比较富裕的转变,农民经济来源从单一的靠天种地增加为承包或出租土地收益、公司分红、打工等多渠道收入,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现在,已建成入住的袁山村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背山面水,户户青瓦房,家家大宅院;水电气光纤,直通家里边,各种城市公共服务全部延伸到位……
一是促进了村民自治。
羊安镇位于成都市邛崃市东部,是四川省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5年被确立为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镇之一,以发展化工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主。
工业区确定了以化工、家具等为主的工业发展定位, 特色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邛崃市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起步于2005年,近三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位于羊安镇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较好的典型。
羊安镇汤营村3500多人,2700亩耕地。
在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下,村里土地荒废、种“应付田”和劳动力外流现象逐年增多。
2005年浙江老板到村里租赁土地规模种植蔬菜、水果获得较高收益,许多村民受此启示向村里提出组织起来搞规模经营的要求。
汤营村党支部向镇党委、市委反映了农民愿望,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当年10月成立了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权是506户农户,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共同所有。
公司每年经营利润50%作为发展资金,50%按股分红,实际形成“村企合一”的管理体制。
公司主要经营大棚蔬菜、西瓜、灵芝、规模化养猪场等,自主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由镇财政所帮助监管。
汤营农业公司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农民土地使用权入股+集体土地或资产入股+政府资金扶持+村企合一经营管理体制,这也是邛崃市新型集体经济的基本模式。
随着汤营模式示范效应,在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下,邛崃市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一是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二是充实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三是巩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四是促进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五是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
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科所和浙江台州商会等合作,推广了西瓜新品种种植技术、珍稀食用菌高棚种植技术、优质苦瓜新品种种植技术等13项科技成果。
温江区东岳社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是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
在长远规划下成都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没有追求一蹴而就,为此确立了“三步走”战略部署,近期目标是用5~8年将成都建成中西部地
区“新三最”城市(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中期目标是用20年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长期目标是用30~50年最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城乡一体化的成都正以大鹏之力,振动八裔,搏击九天。
七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经过了数十天艰难跋涉、无限困顿之后来到成都,他顿时为眼前平原上这座迷人的城市所吸引而流连忘返。
七百年后的今天,假如他重返这座城市,我们该怎样猜度他的心情呢?
“城乡二元结构”是什么?
1.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
1958年通过《户口登记条例》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
在改革以后,暂住证制度既可以看做是这种城乡壁垒存在的标志,也可以看做是弱化这种壁垒
的一种措施。
2.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
改革前中国社会中的资源是由行政性的再分配,而不是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
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村自己来负担。
3.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
这两种社会身份在地位上的差别,从城乡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通婚上就可以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