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视频课程录制要求

合集下载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要求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要求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要求一、拍摄制作技术要求:1、需拍摄6门课程,每门课程总讲数5讲,每讲时长应在30—50分钟之间;2、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3、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4、所有视频文件及相应的SRT唱词文件请刻录在CD-R光盘上,并对刻录光盘做封口处理;5、课程其他要求按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执行。

6、具体技术要求详见“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要求及报价表”。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要求及报价表单位:人民币元序号项目内容方式技术要求数量单位单价金额一、课程拍摄技术要求及报价 6 天前期拍摄要求拍摄场地及方式1、用户根据教育部要求进行场地选择,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2、在拍摄时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3机位拍摄,机位设置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2.录像设备:摄像机使用广播级全高清数字一体化摄录机及摄像机固定脚架等(3机位以上);3.录音设备:提供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4.800×600像素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照片,单独拍摄,不得使用视频截图。

课程拍摄1、老师的着装:讲课教师不能穿横条或竖条的服装,避免视频画面产生运动条纹,同一讲录制过程中老师不能更换服装。

2、老师讲课的活动范围:老师讲课过程中须避开投影显示范围,避免造成视频画面中老师面部的阴阳脸。

3、老师体态、语言:老师须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不能太过激烈,尽量避免出现口头禅等。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须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教师在视频课程录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在视频课程录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在视频课程录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课程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教师在录制视频课程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如下:一、准备工作要充分。

在录制视频课程前,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仔细准备和规划,确定每个知识点的核心要点和重点难点,以便在视频中清晰明了地讲解。

教师还需要准备好教学用具、PPT或其他辅助教材,确保在录制过程中能够顺利地展示和使用。

二、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教师在录制视频课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随意、口头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应采用准确规范的教学用语。

教师应注意控制语速和语调,讲解语言要简洁明了,尽量避免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的使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三、授课方式要多样化。

在视频课程录制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视频中能够感受到课堂氛围和学习的乐趣。

四、注意视频课程的时长。

在录制视频课程时,教师应注意控制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长,以免过长导致学生失去耐心,或者过短导致学生消化不了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长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以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并理解掌握知识。

五、视频课程要具备良好的音视频效果。

在录制视频课程时,教师应确保视频画面清晰、音频清晰可听,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和听到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录制设备和软件,调整好光线和声音的环境,确保视频课程的质量。

六、录制过程中要注意自然流畅。

在录制视频课程时,教师应保持自然流畅的表达,避免出现口误和错误的语法用法。

可以提前准备好讲稿或脚本,熟悉其中的内容,以提高自己的表达流畅度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多次进行试录和修改,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七、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录制视频课程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讨论区或个别交流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优化和改进自己的视频课程。

项目管理课程录制标准和要求

项目管理课程录制标准和要求

项目管理课程录制标准和要求简介本文档旨在规定项目管理课程录制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课程内容的质量和一致性。

录制设备1. 摄像设备:使用高清摄像设备进行录制,确保视频的清晰度和画质。

2. 音频设备:使用高质量的麦克风和录音设备,确保音频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录制环境1. 录制场地:选择安静、无干扰的环境进行录制,避免噪音和其他干扰因素对课程内容的影响。

2. 照明条件:确保录制环境的照明充足,使录制的视频清晰可见。

录制内容1. 课程设计:根据项目管理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案例和实际操作等。

2. 课程讲解:讲解内容应准确、清晰,语速适中,保持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教学技巧。

3. 图片和图表:使用清晰、易于理解的图片和图表,辅助课程讲解和理解。

4. 视频素材: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使用合适的视频素材进行辅助讲解和展示。

录制格式和要求1. 视频格式:录制的视频应以常见的视频格式保存,如MP4、AVI等,确保广泛的兼容性和易于播放。

2. 视频分辨率:录制的视频分辨率应达到高清标准,建议使用1920x1080或更高分辨率。

3. 时长控制: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和研究效果,控制每个视频的时长在15分钟至30分钟之间。

4. 字幕和注释:根据需要为视频添加字幕和注释,提供更好的理解和研究效果。

5. 版权保护: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确保所使用的素材和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版权和知识产权。

审核和改进1. 录制后的视频应经过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清晰,符合课程设计和要求。

2. 根据学员的反馈和评价,及时改进和优化录制的课程内容。

以上为项目管理课程录制的标准和要求,请严格按照本文档执行,并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根据精品视频课程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一)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三)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p-p,最大不超过1.1?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视频制作标准

视频制作标准

中国教师研修网教育视频技术标准
一、拍摄要求
1.拍摄课程时请使用高清数字DV,或者广播级摄像机。

2.拍摄画面为4:3(比例)的PAL制标准画面。

3.节目图像画面要稳定,无跳动、闪烁和变色,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

4.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

5.最好2台以上摄像机拍摄,更好的表现课堂内容。

6.声音音量要均匀,不失真,尽量使用无线麦麦克风或领夹式麦克风录音,保证优良的声音质量。

7.教师穿着要大方得体,力求情绪饱满、充满自信;讲课语言自然亲切,具有表现力。

二、节目时长
场景案例建议在20分钟以内;课堂实录建议在45分钟左右。

三、视频文件格式及编码参数规范
要求所有视频节目统一为MPEG-2视频格式,编码规范如表:。

微课视频制作技术要求

微课视频制作技术要求

附件微课视频制作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音视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等基本技术规范。

若采用录屏软件等方式进行录制,相关视频比例、采样和压缩要求参照执行。

本要求仅作为组织拍摄的技术参考,参与者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拍摄和制作。

一、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时长10分钟以内。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

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应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片头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单位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

课程名称应具体详细,与教材标识相一致,例如:“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

(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录像课摄录要求

录像课摄录要求

录像课摄录要求一、技术标准1、视频:500线以上,送审成品刻录成DVD数据光盘,视频格式为MPEG2,画幅720×576,宽高比4:3,场序下场在先,帧率25帧/秒,制式PAL,码率8M以上。

2、色彩:色还原正常,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声音:声音拾取清晰,无明显失真,音量适中,前后一致。

音频模式为16位,立体声,码率224Kbps以上,采样频率48,000 Hz。

4、同步:信号稳定,无色闪或画面跳变。

二、节目格式1、片头:蓝底10秒开始—片头第1页—片头第2页—片头第3页—片头第4页;2、上课时间: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40分(±3分)。

3、片尾:蓝底10秒。

4、主要教学环节可以加字幕提示。

三、拍摄要求1、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稳。

一般要求3个机位拍摄,一个主机位拍摄老师;一个学生机位拍摄学生,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该机位镜头要及时对准学生拍摄。

一个机位作为机动辅助机位,辅组拍摄黑板板书特写、辅组拍摄老师讲课、辅助拍摄学生书写或表情的特写等细节。

3个机位要求在一条轴线上,也就是教室的一侧,防止镜头穿帮。

每个机位都要求使用三角架,防止镜头抖动。

2、取景: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带少量学生背影),特写和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时变换。

3、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4、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运用机动辅助机位);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5、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时、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切或迭化;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6、布景:演播室的布置尽量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如在教室或其他地方拍摄要注意环境的整洁,光线充足,隔音好;注意投影机和银幕的位置。

7、灯光:均匀平衡布光,有条件应打一些轮廓光(逆光),注意环境中的反光物体(如黑板)。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依据精品视频地下课树立任务的需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包括视频地下课的音视频录制、前期制造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应在30—50分钟之间。

在视频的前期制造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有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防止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有关的标识等外容。

〔三〕课程方式成片一致采用单一视频方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依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载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引荐运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运用假定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员和先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前期制造设备:运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造及录制教员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进程中运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仔细反省,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契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践状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明晰。

二、前期制造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越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称号、讲次、主讲教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造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目的1.视频信号源〔1〕动摇性:全片图像同步功用动摇,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需延续:图像无颤抖腾跃,颜色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动摇。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清楚杂波。

〔3〕颜色:白平衡正确,无清楚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清楚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越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分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视频课程录制要求
为更好地完成课程录制工作,请参加教学录像拍摄的专家、教授在录制时按照如下要求,顺利完成摄录工作。

一、着装及佩饰等事项
1、服装以白、黄、绿等暖色调衬衣为佳,不要穿青、蓝、粉等三种颜色衬衣,女性上衣可为带花色、条纹等休闲款式的衬衣。

2、如需佩戴眼镜,须佩戴普通光学镜片。

3、头发以短发、正常色为佳,不需过多的头饰。

4、女性化淡妆、素装为佳,佩饰不宜过多、夸张。

二、课程录制前准备工作
1、课程正式录像前,乙方应提供试录课程给甲方,以确定录制的内容、形式、后期制作的效果。

2、课程正式录像时,授课专家、教授须准备如下材料:
(1)课程讲义:每一讲以40分钟标准,课程讲义须制作成PPT,与所讲授内容要一一对应、匹配,首页必须注明课程名称、讲授内容标题和主讲人姓名等信息,于录制完成后发送给甲方。

(2)测试题:每一讲须提供一套知识点检测试题(三种难度等级易、中、难,三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各三题,共27题),并附答案及解析,发送给甲方,通过网络录入甲方所提供的系统中。

(3)各章节测试题不可出现重复。

三、课程录制过程中事项
1、为保证授课录像的真实性,授课过程须采用同期声录制,讲课时须声音清晰、洪亮,每一章、节、点须说明。

2、课前准备要充分,录制中出现失误,不易更改。

如出现知识点缺漏,需按甲方要求补录。

3、教师上课时注意教姿教态,目光直视摄像机镜头。

4、摄像机采用正位拍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双机位拍摄(侧方机位),以便于后期制作。

5、拍摄场地须光线充足,拍摄画面不可出现偏色、暗淡。

四、课程后期制作过程中事项
1、课程录制完毕后,乙方须将所录制的内容加工成40-45分钟的完整视频。

2、加工完成的视频,须保持以原始分辨率转换成.FLV视频格式。

3、加工完成的视频中,不可出现断点,要有同期声字幕。

4、乙方须保留未加工前的视频原始资料,与加工后的视频一并交给甲方。

课程录制内容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日期: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