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载体的名词解释生物学

载体的名词解释生物学生物学中,载体(Vector)是指用来传递、繁殖和表达外源DNA(或RNA)分子的工具。
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载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载体在生物学中的定义、种类、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载体的定义载体是指一种生物分子,能够携带外源DNA或RNA分子。
它为这些分子提供一个合适数量及合适的环境,使其稳定存在,并能进行复制、传递和表达。
载体可以是DNA、RNA或蛋白质,也可以是一个细胞、病毒、质粒等。
二、载体的种类1. DNA载体DNA载体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载体类别之一。
其中,质粒是最常用的DNA载体。
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能够自主复制并存在于细胞质中。
质粒可以在接受外源DNA后进行基因复制,从而将外源DNA稳定的传递给目标细胞。
此外,噬菌体也是常见的DNA载体,它是一种病毒,能够感染细菌,并在细菌内复制自身。
2. RNA载体RNA载体主要指RNA病毒,它是一种只能通过RNA复制和传递基因的病毒。
RNA载体包括正义病毒和反义病毒。
正义病毒将其RNA转录成DNA并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从而实现基因传递。
反义病毒则利用RNA复制酶来生成更多的RNA病毒。
三、载体的应用1. 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广泛应用于外源基因表达。
研究人员可以将感兴趣的基因插入载体中,然后将其导入目标细胞。
通过选择适当的载体和表达元件,外源基因可以被成功地表达出来。
这对于探究基因功能、生物制剂的生产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基因治疗载体在基因治疗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外源基因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缺乏或异常基因的方法。
通过将修复好的基因插入载体中,并将其导入患者体内,可以实现基因的传递和修复,从而治疗患者的遗传性疾病。
3. 基因传递载体还可以用于基因传递研究。
通过将感兴趣的基因插入载体中,研究人员可以将其引入目标细胞,并观察和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表达。
这对于揭示基因功能及相关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作为疫苗及载体的研究进展

猪霍 乱 沙 门 氏菌 f loea hl asi S m nl o r u )是 18 年 a le e e s 85
S l n和 S t 猪瘟 患猪体 内分离 得到 ,当时误 认 为是 a mo mi h从
最早 16 年 S i 等 l 图证 明一 种粗糙 型猪霍 乱沙 95 mt 1 h 试 门 氏菌变 种免 疫 猪对 强 毒猪 霍 乱 沙 门氏 菌 的攻 击产 生 保 护 ,结 果 口服 攻 毒 后 发 生 发 烧 和 亚 致 死 疾 病 。 波 兰 的 S zwk 2 7 年 报道对 小 鼠有毒力 的 2 l esa[1 5 u - 39 1 株弱 毒猪霍 乱 沙 门氏 菌 N . I nv e 0 , aoi 和强毒株 N . 4对猪 的致病 性和 6v c o6 9 在 淋 巴结 和肠道 的排 出情况 。vn v e Ia oi 株对猪 没有损害 , e 接 种后 3 周对 强毒 攻击能 完全保护 , 持续 4 月。 anI 免疫 个 H na 4 1 17 年 报道 了一 株 猪霍 乱 沙 门 氏菌弱 毒 活疫 苗免 疫 断奶 99 猪 。 苗接种猪 全部 存活 , 疫 2只剖 检后表 现明显 的沙门 氏菌 病症 状 。而 1 只 未接种猪 攻毒后 有 3 8 只死亡 , 1 0只存 活者 形成 慢性肺 损伤 。 皮下接种可 以阻 止死亡 和临床发病 , 但不 能阻止鼻内攻毒后猪霍乱沙门氏菌在组织中的入侵。
11 .3 P a 5 of .21 8 MN 一 X R o .
于 19 9 2年从 4个猪 场的
7 头猪 的粪便 、 5 血液 、 自细胞 、 核淋 巴细胞 和 中性粒 细胞 单 中分 离猪霍乱 沙 门氏菌 , 粪便和血 液 中没 有分 离到 , 从 但从 3 头 猪 的纯 化 的中性 粒细胞 中分离 到。 9 结果 表 明中性 粒细 胞 有助于猪 的带毒状 态 , 定带毒猪 时应 培养 中性粒细胞 。 鉴 将 其 中的第 3 株 猪霍 乱 沙 门氏菌反 复 5 8 次在 中性 粒细 胞
疫苗的研制原理和进展

疫苗的研制原理和进展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疫苗的重要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疫苗的研制历经了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验验证,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疫苗的研制原理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疫苗的研制原理疫苗的研制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并建立免疫记忆。
如果再次接触同一种病原体,人体免疫系统就能够迅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从而预防对应的疾病。
疫苗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给予机体一定量的病原体或病原体部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建立免疫记忆,使机体能够在遇到同种病原体时迅速抵御和消灭它。
疫苗的研制需要先获得病原体,然后使用合适的方法将其杀死或削弱,使其失去致病能力同时保持其识别能力(抗原性能)。
这样处理后的病原体成为疫苗原,再通过一系列加工、保存和质检等工艺制成疫苗。
在接种时,将疫苗注射到机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建立免疫记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疫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疫苗研究发展迅速,新型疫苗不断涌现,为预防传染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以下是近几年主要的研究进展:1.重组疫苗重组疫苗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病原体中的有用抗原基因单独插入到载体病毒或细胞中合成病毒颗粒或蛋白质。
这种疫苗可以通过改变抗原表面信息和增加抗原数量提高疫苗的效果。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乙型肝炎疫苗就是一种重组疫苗。
2.基因疫苗基因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抗原的DNA或RNA直接注射入患者体内,让其自身表达并荟萃目标蛋白,从而诱发免疫应答。
中国疾控中心(CDC)在研发基因疫苗的防御试验中获得了100%的有效率,说明基因疫苗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病毒载体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已知病毒为载体,将抗原基因序列整合在病毒基因组中,并使用病毒感染人体,诱发免疫应答。
这种疫苗可以使用多种病毒进行开发,目前九价HPV疫苗和流感疫苗都是采用这种技术进行研发的。
应用禽痘病毒表达载体研制重组疫苗的研究进展

种 。 熟 的病 毒 粒 子 为砖 型 , 小为 20n ×3 4n 成 大 5 m 5 m, 病 毒 的基 因组 是 双 股 线 性 DNA, 30k 分 子 量 约 约 0 b. 为 2 0 0 ̄4 0 0 k . 0 ×1 0 X1 DaG+C含 量达 3 ,且 其 5
向 末 端重 复 序 列 (TR)在 常 规 的病 毒 传 代 中 . 同来 I , 不
源 的 毒 株 可 发 生 末 端 序 列 的 重 组 ;TR 还 存 在 着 重 排 I
和 删 除的 可 能性 F V 与 痘 苗病 毒 一 样 末端 都 存 在 l P 2 个碱 基 对 ( AAAATC r TTTA) |r 的保 守序 列
类 造 成 的潜 在威 胁 。 除此 之外 , 痘 病 毒 的 宿 主 范围 较 禽
窄. 仅感染禽类 , 哺乳动物 体内产生 一过性感 染. 它 在
或 称 为 流 产 性 感 染 . 它能 有 效 感 染 一 些 哺 乳 动 物 的 即 细 胞 和 表达 早 期基 因 。也 能 产 生 一 些 晚期 基 因 的 表达
2 河南 农业大学牧 医工程学 院 , . 河南郑 州 4 0 0 ;. 50 2 3 中国农 、 部 畜牧兽 医局 , 京 10 2 , l 北 0 0 6 中圈分类号 :8 2 69 1 ¥ 5 . 5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75 3 (0 2 0 0 40 1 0 — 0 8 2 0 3 10 3 4
如基 因 组结 构 庞 大 , 有 多 个 复 制 非 必 需 区 , 在 其感 含 可 染 的 细 胞 中忠 实 地 进 行 修 饰 , 源基 因的 表 达 产 物 可 外 以诱 导 机 体 产 生 持 续 时 问 较 长 的体 液 与 细 胞 免 疫 反
提高腺病毒载体的感染效率的研究进展

达C A R的感 染效率 ,从而扩 大 了A d 趋 向性 ,找到一 种A d 的受体在 正 常 细胞 不表达 或低 表达 ,而在肿 瘤细胞不 同发展阶段都高 表达的受体
是 关键 。
3通 过 改变A d 的环境 来增 加 感染 研 究发现磷酸钙可 以增} J  ̄ A d 对气道上 皮的感染效率 ,磷 酸钙提高 A d 对 气道上 皮感染 效率 的主要机 制是增 ̄ J [ 1 A d 与上 皮表面 的结合 【 。 】 2 0 1 0 年A h o n e n 等人 发现溶 解在磷酸盐缓 冲液 中的葡萄糖酸钙 可以明显 增} J E I A d 的感染 效率 ,但是溶解在生理 盐水中的葡糖糖酸钙 则不能 ,并 且 使用 钙离子螯合 剂 乙二 胺四 乙酸盐 ( E DT A)后葡糖糖酸 钙的作 用 消失 ,证实磷 酸根离子和钙 离子必须 同时存在才是 发挥作用” 。2 0 0 0 年 ,路秀英 ;杨贵贞等人应 用噬菌体展示 短肽探索腺 病毒表位 ,并在 第 七届 中国抗炎免疫药理学术 会议论 文中进行了发表” “ 。
提高腺病毒载体的感染效率的研究进展
陈 红 霞 沈 际 佳
( 安徽 医科 大学病 原生物学教研 室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2 )
【 摘要】人 类腺病毒 ( a d e n o v i r u s ,A d )常作为肿瘤治疗 的溶瘤细胞介质或抑瘤基因递送载体 ,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腺病毒 5型 ( Ad 5 ) 。
[ 3 ] 方志峰, 唐 振柱 . 广西 城 乡居 民血 脂水平 调查 分析 [ J ] . 广西 预 防医
学, 2 0 0 6 , 1 2 ( 2 j : 9 1 - 9 3 .
[ 4 ] 赵 水 平. 血 脂异常与冠心病防治[ J ] . 中国 民 康 医 学杂 志 , 2 0 0 5 ,
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

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孙克宁;朱化彬;林峰;王栋;郝海生;杜卫华;赵学明【摘要】为提高慢病毒载体构建水平,提高转基因整体效率,作者综述了慢病毒载体结构及围绕改善生物安全性、提高目标基因装载量、扩大宿主范围而进行的慢病毒载体改造研究发展历程,指出新型慢病毒载体去除了病毒所有辅助基因,引入了外源调控序列,替换了包膜蛋白,大大提高了慢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基因转移效率和表达效率,使宿主细胞类型更广范,而下游表达载体转染方法的研究又为转基因方法的集成与优化奠定了基础.慢病毒载体制备与多种转基因技术的优化集成,将有助于发展简便、高效、经济的转基因新技术,提高转基因技术的整体水平.【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0(037)008【总页数】5页(P116-120)【关键词】转基因;慢病毒载体;载体构建策略【作者】孙克宁;朱化彬;林峰;王栋;郝海生;杜卫华;赵学明【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3.3转基因技术使人类根据主观意愿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性状表型成为可能,而载体种类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转基因的效率,所以表达载体构建成为转基因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比较而言,质粒载体、噬菌体DNA载体和人工染色体载体需要借助于昂贵的显微操作仪,并因极低的整合率影响了转基因的效率。
转座子载体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并大量应用于低等动物转基因,但由于受构建哺乳动物高效转座子技术瓶颈的限制,近期内很难在高等动物中取得进展。
基于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新城疫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基于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新城疫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林初文;谢金文;王善辉;苗立中;沈志强【摘要】新城疫病毒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新城疫的病原微生物.随着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快速发展,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已成为新城疫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病毒载体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在简要综述了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反向遗传载体的构建等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新城疫病毒载体在外源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概况.【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35【总页数】4页(P17146-17149)【关键词】反向遗传学;新城疫病毒;载体【作者】林初文;谢金文;王善辉;苗立中;沈志强【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13.1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多种禽类易感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毁灭性传染病,也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相对于经典遗传学而言的。
经典遗传学是从生物的表型、性状到遗传物质来研究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而反向遗传学与经典遗传学的研究思路正好相反,是直接从生物遗传物质入手,通过对遗传物质进行加工和修饰来研究基因突变后产生的生物体的特性(表型和性状等),从而确定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突变可能对生物体特性的影响。
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技术统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Reverse genetics manipulation technique)[1-3],主要包括 RNA 干扰 (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基因沉默技术、基因体外转录技术等,是DNA重组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展与延伸。
慢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慢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张蕊;龚道清【摘要】慢病毒载体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逆转录病毒载体,具有更安全、转移效率高、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和可感染非分裂期细胞等优点,因此有望成为理想的基因转移载体,并在临床和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作者主要以HIV-1为代表对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基因治疗和转基因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0(037)006【总页数】5页(P227-231)【关键词】慢病毒;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转基因动物【作者】张蕊;龚道清【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慢病毒(Lentivirus)属于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为RNA病毒,由于这类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病毒粒子中含有依赖RNA的多聚酶即逆转录酶,故现名为逆转录病毒。
慢病毒已经从绵羊(绵羊脱髓鞘性脑白质炎/慢性进行性肺炎病毒)、山羊(羊关节炎脑炎病毒)、牛(牛免疫缺损病毒)、马(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猫(猫免疫缺损病毒)、猴(猴免疫缺陷病毒)和人(人免疫缺陷病毒)中分离得到(Robl等,2007)。
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在自身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以此c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经环化后通过病毒整合酶作用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并长期表达(李跃萍等,2006)。
慢病毒以其基因组为基础去除部分基因代之以所需的目的基因和标记物,构建而成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具有转移效率高、可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包装后更安全并可转染非分裂期细胞等优点,在基因治疗和转基因动物生产中得以广泛的使用。
1 慢病毒载体1.1 慢病毒的基本结构慢病毒载体种类很多,其中对HIV-1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较多,而HIV-1型已成为目前较为常用的慢病毒载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