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羟甲基丙烯酰胺

合集下载

压敏胶配方

压敏胶配方

压敏型胶粘剂配方[配方1]天然橡胶 100 古马隆树脂 30-150 氧化锌 30-150 防老剂D1.5汽油-甲苯混合溶剂适量此配方即为通常被大量使用的医用氧化锌橡皮膏带所用压敏胶。

基材为棉布带。

[配方2]天然橡胶100 丁苯橡胶 64 萜烯树脂 150 防老剂D 3松香脂适量甘油适量汽油-甲苯混合溶剂适量此配方主要用于制备电工、包装印刷线路用塑料压敏胶带。

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

[配方3]甲组份丙烯酸丁酯 190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6 丙烯酸 4 十二烷基硫醇 2.4 过氧化苯甲酰 2 乙组份氯化锌(10%乙醇溶液)10三甲氧基丙烷与三苯基三异氰酸酯(37.5%醋酸乙酯溶液) 6 此配方为含有多官能团化合物的丙烯酸酯压敏胶。

甲:乙=1:1。

涂胶量40g/m2 。

基材为聚酯薄膜。

涂胶后在100°C 保持10min ,即可制成压敏胶带。

胶接强度在50°C 为4N/cm 。

具有良好的自粘性。

[配方4]丙烯酸丁酯100 丙烯腈 8 N-正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 4十二烷基硫醇0.2 乙醇 5此配方为含氮的丙烯酸酯压敏胶。

将其送入螺杆挤出机,在60°C 下,以150r/min 或7m/min 的挤出速度涂布在基材上,在130°C ,经5min加热即可制成压敏胶带。

80°C 下胶接强度为4.4N/cm 。

[配方5]混合单体丙烯酸-2-乙基已酯 100 双丙酮丙烯酰胺 10共聚体混合单体 80 丙烯酸-2-乙基已酯100 醋酸乙烯 48胶粘剂共聚体 20 过氧化苯甲酰 1 二苯甲酮0.5 二乙基苯胺0.5此配方为可用紫外线固化的压敏胶。

将胶液涂在聚酯薄膜上,在氮气保护下,以450W 高压汞灯,距20cm 处辐照10min ,即可制成压敏胶带。

胶接强度为2N/cm。

[配方6]醋酸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体 25 松香钠盐(70%水溶液) 70甘油30 异丙醇 30 甲醇30此配方为水溶性压敏胶。

丙烯酸单体特征及特性

丙烯酸单体特征及特性

55
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2-HPMA)
144.1
96(1.33kPa)
1.027
1.446
13.4
26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168
107
1.181
1.359
0.04
82
甲基丙烯酸
缩水甘油酯(GMA)
142
189
1.073
1.4494
2.04
46
N-羟甲基丙烯酰胺
101
熔点:74~75
1.10

153
55
丙烯酸正丙酯(PA)
114
114
0.904
1.4100
1.5
-25
丙烯酸环己酯(CHA)
154
75(1.46kPa)
0.9766①
1.460①
16
丙烯酸月桂酯
240
129(3.8kPa)
0.881
1.4332
0.001
-17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184
213
0.880
1.4332
0.01
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
157
125
0.96
0.001
二乙烯基苯
130.18
199.5
0.93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148
123
0.960
1.3920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248
255
1.045
1.4295
单体名称
功能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苯乙烯
丙烯睛
提高硬度,称之为硬单体。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聚丙烯酸共聚物乳液。

一般以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低酯有机物为主要单体,与丙烯腈、苯乙烯、马来酸二丁酯、甲基丙烯酸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或醋酸乙烯酯共聚而成。

有时,功能单体如(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甲基)丙烯酰胺等。

以赋予聚合物乳液一些特殊的性能。

例如,有时为了提高聚合物乳液的拉伸强度和粘结强度等力学性能,需要通过交联反应,使得线性乳液聚合物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引入含有交联基团的单体,如N-羟甲基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衣康酸单丁酯等;有时也可通过加入新型材料对其均聚或共聚改性,获得同等效果。

丙烯酸乳液作为胶黏剂使用,与其他粘合剂相比,在耐候及耐老化方面特别优异,且粘接强度高,耐水性好,弹性大,断裂伸长率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压敏胶、织物印染胶、静电植绒胶、纸品胶等。

分类及制备[1]根据聚合单体的不同,丙烯酸乳液可分为以下几类:纯丙、苯丙、醋丙、硅丙、氯丙乳液。

下面依次介绍。

1. 纯丙乳液纯丙乳液的聚合单体都是丙烯酸类单体,通过乳液均聚或共聚得到。

纯丙乳液的制备有三种工艺。

(1)半连续工艺:把所有的水、乳化剂和引发剂投入反应器中,如果有助剂也一并加入,搅拌升温,达到聚合温度时,向反应器中匀速地滴加预先投置在加料装置中的混合单体;加料完毕后,适当升温,并保温1-2h,然后降温至室温,调节体系pH值,出料。

(2)种子聚合法:将一定量的水、乳化剂、助剂和少量单体投入反应器中作为初始加料,搅拌,升温至聚合温度;加入引发剂引发反应,再匀速地滴加剩余的单体和引发剂;全部加料完毕后,适当升温,再保温1-2h,降至室温后调节pH值,出料。

(3)预乳化法:将全部的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助剂和80%水加入反应器中,在室温下快速的搅拌0.5h,以至完全乳化;然后将20%的水和一部分预乳液加入反应器中,并搅拌;升温至聚合温度,反应0.5-1.0h后滴加余下的预乳化液,在3h内滴完;反应1-2h,降至室温后调节pH值,出料。

丙烯酸单体特征及特性

丙烯酸单体特征及特性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甲基丙烯酸正辛酯
提高柔韧性,促进成膜,
称之为软单体。
丙烯酸-2-羟基乙酯
丙烯酸-2-羟基丙酯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丙烯酰胺
N-羟甲基丙烯酰胺
N-丁氧甲基(甲基)丙烯酰胺
二丙酮丙烯酰胺(DAAM)
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乙酯(AAEM)
二乙烯基苯
0.001
二乙烯基苯
130.18
199.5
0.93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148
123
0.960
1.3920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248
255
1.045
1.4295
单体名称
功能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苯乙烯
丙烯睛
提高硬度,称之为硬单体。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月桂酯
丙烯酸-2-乙基己酯
144.1
96(1.33kPa)
1.027
1.446
13.4
26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168
107
1.181
1.359
0.04
82
甲基丙烯酸
缩水甘油酯(GMA)
142
189
1.073
1.4494
2.04
46
N-羟甲基丙烯酰胺
101
熔点:74~75
1.10

153
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
157
125
0.96
单体名称
相对
分子质量
沸点(℃)
相对密度(d25)
折光率

丙烯酸单体特征及特性

丙烯酸单体特征及特性
114
0.904
1.4100
1.5
-25
丙烯酸环己酯(CHA)
154
75(1.46kPa)
0.9766①
1.460①
16
丙烯酸月桂酯
240
129(3.8kPa)
0.881
1.4332
0.001
-17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184
213
0.880
1.4332
0.01
-67










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的低级烷基酯苯乙烯抗污染性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耐水性丙烯睛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耐溶剂性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亚甲基丁二酸衣康酸苯乙烯磺酸乙烯基磺酸钠amps实现水溶性增加附着称之为水溶性单体表面活性单体



甲基丙烯酸(MAA)
86
101(凝固点:15)
1.051
1.4185

130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100
115
0.940
1.412
1.59
105
甲基丙烯酸乙酯
114
160
0.911
1.4115
0.08
65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
142
168
0.889
1.4215
27
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MA)
68




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抑制AM诱导的细胞凋亡
AM诱导的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可能会激活炎症或癌症通路,对肌体造成严重损伤。有学者将鱼油添加至 AM饮食,可显著降低Bax蛋白及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的水平,从而调控诱导细胞凋亡的表达。
减少AM向GA转化
GA比AM更容易攻击DNA和蛋白,且具有更强的致癌性。GA在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下生成,抑制酶的活性在某 种程度上可降低GA的毒性。
2011年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对除非洲以外世界范围内8个代表国家中丙烯酰胺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的日摄入量平 均约为1μg/(kg bw·d),最高摄入量约为4μg/(kg bw·d)。由于不同国家烹饪、饮食习惯的不同,各国的 摄入量有所差异。英国最新公布的日摄入量为0.61μg/(kg bw·d),法国为0.43μg/(kg bw·d),而中国在最 新膳食研究中得出的摄入量为0.319 μg/(kg bw·d),仍显著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与我国传统的食品加工工 艺(低于100 ℃的蒸煮加工)和近年来饮食习惯略有改变有很大关系。
另外,AM还会引起生殖细胞的基因损害。有学者发现长期暴露于低剂量AM,虽没有显著影响睾丸的质量和形 态,但会造成雄性小鼠早期生殖细胞DNA损伤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然而这种基因性的损害可能会传递到下一代而 引起遗传毒性。
丙烯酰胺也会损伤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发现在雌性Blb/c小鼠中AM会导致 大鼠的体重、脾脏、胸腺及肠系膜淋巴结质量显著下降,淋巴细胞数减少,脾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淋巴结、胸 腺、脾脏等组织病理学也发生改变。有学者在美国人群中观察到AM和GA会诱导如哮喘、发烧、打喷嚏、哮喘和湿 疹等过敏类似反应,猜测这也可能与AM导致的免疫缺陷相关。AM造成免疫毒性可能是因为其破坏了T细胞膜表面 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受体,使得IL-2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免疫应答过程细胞 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免疫系统的调节受到破坏,因此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功能障碍。

丙烯酸单体物性数据与功能

丙烯酸单体物性数据与功能
丙烯酸单体物性数据
单体名称
相对
分子质量
沸点(℃)
相对密度(d25)
折光率
(n25D)
溶解度
(份/100份
水,25℃)
玻璃化温度(℃)













丙烯酸(AA)
72
(凝
固点:13)

106
丙烯酸甲酯(MA)
86
5
8
丙烯酸乙酯(EA)
100
100
-22
丙烯酸正丁酯(n-BA)
128
147
-55
148
123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248
255
单体名称
功能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苯乙烯
丙烯睛
提高硬度,称之为硬单体。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月桂酯
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甲基丙烯酸正辛酯
提高柔韧性,促进成膜,
称之为软单体。
丙烯酸-2-羟基乙酯
丙烯酸-2-羟基丙酯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丙烯酸异丁酯(i-BA)
128
62
0. 2
-17
丙烯酸仲丁酯
128
131
-6
丙烯酸叔丁酯
128
120
55
丙烯酸正丙酯(PA)
114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25
丙烯酸环己酯(CHA)
154
75


16
丙烯酸月桂酯

乳化方法

乳化方法

乳化方法
1、取5份离子水溶解硫酸铵待用;取3
份去离子水溶解化学纯碳酸氢钠待用;
取4份去离子水溶解N-羟甲基丙烯酰胺
待用;
2、取10份去离子水加入预乳化罐中,
在900转/分钟条件下加B型复合型乳化
剂的一半量,投入全部C、D、F、G,半
小时后预乳化液呈均匀乳白色时加入A
总量的一半量,将预乳化液搅匀后待用;
3、在聚合釜中投入30份去离子水,搅
拌下加入余量的B、余量的A、H的一半
量,分子量调节剂、步骤2中制备的预
乳化液3%,继续搅拌乳化,15分钟后
开始升温,65°C-67°C时罐内液料出
现蓝光,温度逐步升高至85°C-87°C,
而后回落至83°C时,保温半小时;
4、种子聚合后保持83°C-84°C,平行
滴加余量化学纯碳酸氢钠溶液、N-羟甲
基丙烯酰胺、剩余的预乳化液,上述制
剂在4-6小时滴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羟甲基丙烯酰胺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极易溶解于水,溶于醇和丙酮。

微溶于苯和甲苯。

分子式:CH2=CHCONHCH2OH
分子量:(按1979年国际原子量)
一、技术要求
1、外观的测定
目测。

2、熔点范围的测定(按GB617《熔点测定法》进行)
3、总醛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45g样品(称准至0.0002g)置于100ml容量瓶中。

冲稀至刻度(溶液Ⅰ)。

准确称取溶液Ⅰ,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碘标准溶液[c(1/2I2)=L]和30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

盖上瓶塞,在55±2℃的水浴上保温15min,冷却后加入6mol/L盐酸。

析出的碘用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临近终点时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滴至蓝色消失,同时作空白试验。

总醛量X1(%)按式(1)计算:
X1=[(V0-V)c*]/m*100 (1)
式中V0——滴定空白试验时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样品滴定时所需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样品的质量,g;
——每毫摩尔滴定溶液所相当甲醛的质量,g;
c——滴定中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摩尔浓度。

4、游离醛的测定
称取2g样品(称准至0.0002g)置于250ml碘量瓶中。

用15ml水溶解,再加入10%氯化铵5ml和L氢氧化钠10ml,立即盖上瓶塞,放置30min。

以3滴溴百里香酚蓝为指示剂。

用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即为终眯,同时做空白试验。

游离醛X2(%)按式(2)计算:
X2=[(V0-V)c*]/m*100 (2)
式中V0——空白试验所需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样品滴定时所需的盐酸标准体积,ml;
m——样品的质量,g;
(6/4*——甲醛与氢氧化铵反应时毫摩尔的克数;
c——滴定时所需的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5、含量的测定
准确取溶液Ⅰ
含量X3(%)按式(3)计算:
X3=[(V0-V)c**20]/m*100 (3)
式中V0——空白试验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样品所需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样品质量,g;
——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换算为样品毫摩尔的克数。

c——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