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设备中的数据采集

车辆设备中的数据采集
车辆设备中的数据采集

车辆设备中的数据采集

关键字:数据采集DAQ数据存储控制器局域网络电控单元

Kvaser公司的市场总监Michael Odalv, Kvaser 在与Kvaser合作伙伴网络各成员交流中指出汽车领域数据采集服务供应商有必要关注目前汽车行业正有将数据采集设备及应用推向新高度的趋势。

数据采集,简称DAQ,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其实质上指的是收集和存储来自各种数据源(通常指的是模拟或数字传感器等数据源)的数据用于后续分析的行为。当然,数据采集普遍应用于不同的行业,且往往贯穿行业项目的全过程,主要运用于电控系统,尤其是汽车系统的测试阶段。

就车辆,包括油电混合型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工程或挖掘设备,农机或海洋机械等的动力系统而言,数据收集设备用于对新设备的研发过程中的验证,批量生产前一系列测试,现场测试以及质量认证测试,零部件使用寿命测试以及使用性测试等的应用。数据采集主要为满足政府日趋严格的车辆尾气排放量、燃油经济性等方面的监测要求,同时也为满足客户本身对车辆耐久性标准,包括对换档,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的测试。

数据存储

所记录的数据来源于遍布车身的电控单元(ECUs)以及传感器网络,往往这些数据将被直接导入PC电脑。然而,数据存储及处理的地方则取决于测量目的以及获取的数据量。正如Kvaser 合作伙伴CSM(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b13347143.html, )的产品主管Christoph Mühleis先生所说:“通常来说,对汽车零部件测试数据进行直接处理并获得即时结果,而对于一些长期测量,如使用性或耐久性测试等,则需要将测试数据下载到本地并随时通过无线电进行传输。

出于其他原因需要将数据下载到本地或进行本地存贮。Cyrilla Menon女士Accurate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b13347143.html,)的市场总监/应用工程师指出:“通常我们的数据记录仪使用者所处的环境往往无法让PC电脑很好的运行,如摩托车(在摩托车上根本无法安装PC电脑),采挖机械设备,或者一些存在间歇性错误的情况下(如工程师无法持续呆在一个地方)。”Kvaser的硬件经理Kent Lennartsson先生补充道:“在这些情况下,有更大主板存储器的数据记录仪可以实现本地存储更多数据,然后传输到PC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DAQ处理与移动测量

当今的汽车集成多个带有控制器局域网络(CAN)的电控单元(ECU),数以百计的传感器网络,决定了需要对汽车更多的物理和电气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测。这即意味着需要有通道数更多,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测试设备。“即使在移动应用中,通道数和采样率在扩大。这一趋势决定了对高速现场总线系统的需求,如基于像EtherCAT这样的以太网技术”,

Mühleis说。Kvaser的技术合作方New Eagle(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b13347143.html,)从高端校准用户中同样看到了这一需求,而IPETRONICK公司(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b13347143.html,)已通过开发一个带有12个控制器局域网络(CAN)的数据记录仪对这一趋势作出回应。Kvaser 也通过其独有的已取得专利的Magisync技术在几个Kvaser Leaf Professional 接口之间实现自动且精确的时钟同步,以应对持续上升的对多通道DAQ的需求趋势。

Accurate技术公司的Menon女士指出:“对新型汽车(如油电混合,电驱动,高性能传输等类型汽车)而言需要高采样率以准确反映各类参数数据。然而用户总是试图在对数据的需求与相应的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另外还会出现收集到太多难以分析的数据的情形。”为抵销产生大量数据带来的负面影响,用户只需最大限度的寻求所收集数据间的关联性,即只采集有用的数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集成高性能微处理器的数据记录仪,如可针对汽车过滤器和复杂的触发条件进行编程的Kvaser的Eagle产品接口和数据记录仪。这就使得Eagle 接口可对系统进行持续的检测,且仅收集针对某些特定情况,如故障等情况下的数据。

移动测量

数采硬件曾是数据采集领域所面临的瓶颈。然而,根据摩尔定律所揭示的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来看,随着目前所运行的绝大多数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速度的提升,再叠加上飞速发展的存储技术,用户现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再是数采硬件而是在数据收集后的阶段,尤其是如何将所收集的数据发送处理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无论是环境监测还是远程设备诊断,对可独立操作且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

CSM的Mühlei提到:“我们注意到在数据流量允许进行无线电传输的情况下对测试中车辆的在线监测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例如,很多此类的测试是通过与客户合作进行以达到了解客户的车辆使用习惯。” 美国New Eagle公司也注意到随着使用性能测试要求不断提升,对有远程信息处理能力的数采的需求也大幅增长。New Eagle的销售工程师Tom Dougan 说:“这类需求的目的就是优化车辆的使用性能,如燃料使用情况的可见性,行程的管理,设备的安全性,如臂举,以及对车辆的诊断等。”IPETRONIK的Ottofuelling也同意远程数采是一项重要的新趋势,他指出“我们通过不同的调制解调器将所收集的数据从数据记录仪中下载下来,而使用哪台调制解调器完全取决于车辆位于全球路面的位置。”

Accurate技术的Menon女士指出“远程”可有不同的定义:“最常见的应用是在测控机测试单元内部安装数采硬件,而将PC电脑安装在单元外部。对非同地协作的数采项目(如位于两地的楼宇或国家),远程数据获取可分为两类—实时获取和非实时获取。对我们的客户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实时关注远程数据,然而他们需要将大量数据转移到服务器上以便进行后续分析。”这将是一大挑战,CSM的Mhüleis先生就此的解释为,“目前高性能网络如UMTS或LTE的覆盖率还相当有限。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客户层面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领域在未来将有大力度的推进。”

一个相关的趋势就是测量数据的移动访问,这也正是Kvaser工程师们为Kvaser的黑鸟(Blackbird)无线总线分析仪连接到USB接口开发可应用于平板电脑安卓系统API的原因。IPETRONIK开发的数采产品也考虑到了这一趋势。据Ottofuelling先生说:“我们开发了一款带有从控制器局域网络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网关的新的平板电脑应用程序,这款应用使查看到车辆的实时数据成为可能,它能让用户在对车辆进行路面试驾前检查车辆一切运行良好。”此外,IPETRONIK也看到了对云存储以及云计算需求的提升。“我们正不断扩大将数据加载到云端的服务。我们已经开始提供数据托管服务,此外从2014年3月起,我们的IPEmotion 数据采集软件已经可以通过访问存储于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

数采工具的未来

从软件的角度来看,CSM将关注点放在混合型及电动型汽车开发工具链解决方案上,然而New Eagle公司则致力于为市场带来专门针对数采解决方案的新的应用。该公司正开发一

套可与已有的和开发中的Matlab/Simulink和MotoHawk(该公司的软件工具套件)模式实现无缝对接的数采系统。

Ottofuelling先生还指出了一个对硬件功能有重大影响的趋势:“我们发现数据采集仪现在越来越多地在不同系统间充当…数据网关?以实现系统间交流。”Kvaser的Lennartsoon先生也

同意这一观点,同时他指出:“一个带有WiFi功能的交互界面或数据采集仪可将分离的系统连接起来。一大趋势就是永久安装此类设备,只要被测试系统到达某一访问热点,存储在交界面的数据就会被传输到位于全球任一位置的计算机端进行分析。”

IPETRONIK研发部关注到了Flexray总线技术在一些车辆上应用的兴起,伴随而至的则是客户对高速信号,即非常高的采样率以及“大数据”的采集记录要求。Menon女士还指出Accurate技术公司最新发布的软件就能通过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来满足硬件不断提升的需求。从Kvaser的未来发展来看,这将包括高速控制器局域网络(CAN-FD)以及以太控制器局

域网络等的解决方案。总结Lennartsson先生的观点来看:“这两大趋势将大大增加需要进

行存储的数据的量,进而迫使用户行为习惯发生改变。未来对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不再是只能单纯地在某一特定的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相反,随着服务器/云存储技术不断成熟,数据

的存储和分析将是随时随地的。”

“用户总是试图在对数据的需求与相应的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另外还会出现收集到太多难以

分析的数据的情形。”Accurate技术公司的Cyrilla Menon女士如是说。

“我们注意到在数据流量允许进行无线电传输的情况下对测试中车辆的在线监测正成为一种

发展趋势。” CSM的Christoph Mühlei如是说。

工厂设备管理远程监控方案

工厂设备远程监控管理方案 剖析工业设备运行维护中的痛点,围绕工业设备运行的核心控制系统,分析不同用户对联网及远程运维的应用需求,在关键远程运维环节,华辰智通,通过“软”“硬”兼施,通过工业网关及思普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用户打造适合自身应用的工厂设备管理远程监控方案。 华辰智通工厂设备管理远程监控和运维方案功能概述 工业设备远程监控和运维管理系统由智能硬件接口设备、智能应用系统云平台套件以及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组成,通过智能采控终端采集设备,将各种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存储、整理、分析,通过智能应用系统实现时时在线监控、记录、查询、统计、分析、修改、报警等操作,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工厂设备云远程综合管理系统是专门针对PLC等工业控制器的远程综合管理系统。华辰智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云平台PLC远程故障诊断维护及监控平台,就是在此需求上开发出来的。系统以云为基础构建了一套计算与服务体系,可以为客户提供海量的设备接入及客户访问机制。设备云远程综合管理系统基于虚拟专用网络(英文简称“VPN”)技术构建了一条设备与用户之间的专用安全通道,让设备厂商像在现场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对设备进行编程,监控等所有操作。

HDRS 远程自动化监控及智能化管理平台 通过工厂设备云远程综合管理系统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其销售出去的设备运行状态,所处位置等实时数据,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即将发生故障,系统为以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或最终客户提供相关的报警或预警,从而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及最大限度降低故障时间。 设备云远程综合管理系统不是一套单纯的设备管理系统,而是一种先进的新型售后服务模式,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随着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只有服务才能创造出差异化,才能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所以好的服务才是征服客户最有效的手段。设备云远程综合管理系统所提供的设备管理,生产管理,故障预警等强大的功能正在实现这种优质服务最好的方式。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20设计50年代,1956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熟练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 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大约在60年代后期,国外就有成套的数据采集设备产品进入市场,此阶段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多属于专业的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微型的发展,诞生了采集器,仪表同计算机溶于一 体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这种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优良,超过了传统的自是这一类的 典型代表。这种接口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把相应的接口卡装在专用的机箱内,然后 由一台计算机控制。第二类系统在工业现场应用较多。这两种系统中,如果采集测试 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在添加的专业的机箱里即可完成 硬件平台中建,如果采集测试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再 添加到专用的机箱即可完成硬件平台重建,显然,这种系统比专用系统灵活得多。20 世纪80年代后期,数据采集系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业计算机,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用软件管理,使系统的成本降低,体积减小,功能成倍增加,数据处 理能力大大加强。 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军事,航 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单片数据采集系统(DAS)。目前有的DAS产品精度已达16位,采集速度每秒达到几十万次以上。数据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更先进的模块式结构,根据不 同的应用要求,通过简单的增加和更改模块,并结合系统编程,就可扩展或修改系统,迅速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该阶段并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高速,模块化和即插即用方 向发展,典型系统有VXI总线系统,PCI,PXI总线系统等,数据位以达到32位总线宽度,采用频率可以达到100MSps。由于采用了高密度,屏蔽型,针孔式的连接器和卡 式模块,可以充分保证其隐定性急可靠性,但其昂贵的价格是阻碍它在自动化领域取 得了成功的应用。 串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结构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可靠性不断提高。 数据采集系统物理层通信,由于采用RS485双绞线,电力载波,无线和光纤,所以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工业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由于目前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一个工厂管理层局域网,车间层的局域网和底层 的设备网已经可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把多台数据采集设备联在一起,以 实现生产环节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工业设备控制系统选型分析

【76】 第33卷 第10期 2011-10(上) 工业设备控制系统选型分析 Model selection of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肖中华1,杜永昌 2,夏怀成1,王振峰 1 XIAO Zhong-hua 1, DU Y ong-chang 2, XIA Huai-cheng 1, WANG Zhen-feng 1 (1.燕山大学 车辆与能源学院,秦皇岛 066004;2.清华大学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摘 要:工业控制系统对工业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对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两种主要形式:工控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控系统,分别从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场合。 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工控计算机;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11)10(上)-0076-03Doi: 10.3969/j.issn.1009-0134.2011.10(上).24 收稿日期:2011-07-03 作者简介:肖中华(1986 -),男,硕士,主要从事车用减振器在线集成制造技术及专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0 引言 现代工业生产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环节内部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工业控制技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工业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利用该技术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使工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业控制系统走过了从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从单机控制向综合控制、从集中控制向分布控制和从简单逻辑控制向智能控制的发展道路。 就具体的工业生产设备而言,其控制器可分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工控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几种。 最早出现,也是应用最多的控制器是PLC ,它可以顺序执行用户编制的包含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等操作指令的程序,并通过输入和输出操作来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行。现代的PLC 已经非常成熟,其功能也不断提高,如可进行模拟量闭环控制、连续PID 控制及与其它控制器的数据通讯等。但是,PLC 的特点决定了它只能进行顺序控制、逻辑控制等相对固定的控制功能,一般作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单元,依靠上位机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存储和智能控制。 工控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控制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存储功能和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且可方便地扩展数据输入输出和通讯功能,因此对于需要复杂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智能 控制功能的生产设备,是很好的选择。工控计算机控制系统以通用的工控计算机为中心,配备特定的接口卡,软件采用常见的桌面操作系统+专门开发的控制软件,对工业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采用一体化软硬件设计,且功能和配置可按需剪裁的专用计算机系统。这两种系统,其组成和适用场合都有很大的区别。在本文中,针对这两种在工业生产设备上广泛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分析它们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适用场合等方面的不同,为进一步设计开发工业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提供依据。 1 工控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硬件对比 硬件方面,工控计算机控制系统以通用的工控计算机为中心,配备相应的数据采集、控制和通讯等外围扩展卡,而嵌入式系统硬件采用专用的嵌入式硬件和一体化设计,因此,其系统架构、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系统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1.1 系统架构 工控计算机采用工控母版+CPU 卡的结构;其扩展总线有ISA 、EISA 、PCI 、PCI Express 等,与一般桌面计算机系统兼容,且随主流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换代;机箱采用通用的标准工控机箱,内部有一个或多个风扇进行主动散热,在机箱的进

数据采集系统

目录 摘要 第1章引言 (3) 第2章研华ADAM模块简介 (4) 第2.1节 ADAM4017模拟量输入模块 (4) 第2.2节 ADAM-4520 隔离转换器 (4) 2.2.1 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 (5) 第3章监控组态软件概述 (7) 第3.1节组态与监控组态软件 (7) 第3.2节组态王6.5的介绍 (7) 3.2.1 组态王6.5的程序组成 (8) 3.2.2 组态王6.5变量和命令语言 (10) 第4章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结构 (12) 第4.1节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结构 (12) 第4.2节数据采集系统的监控界面设计 (13) 4.2.1 通讯组态 (13) 4.2.2 画面组态 (19) 第5章结论 (24)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摘要 文章介绍了以数据采集模块,通讯模块和监控组态软件为基础的多通道模拟量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采用研华ADAM40178通道A/D模块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通过研华ADAM4520模块传输到计算机,利用组态王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实时显示数据。 本系统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接口技术于一体, 实现了系统的动态显示、报警、数据记录, 并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 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强。 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ADAM4017;ADAM4520;组态王软件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data acquisition module,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configuration software.It use YanHua ADAM4017 PLC to make acquisition of those field data.Then we use YanHua ADAM4520 module to transmite to the computer making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with Kingview softwre and at the same time ,displaying the data. This system includes control technology,database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graphics interface technology,it achieves dynamic display and warning,data records. In addition,our system provides friendly man-machine interface with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reliability and good maintainability. Keywords:data acquisition system,ADAM4017,ADAM4520,Kingview softwre

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在任何计算机测控系统中,都是从尽量快速,尽量准确,尽量完整的获得数字形式的数据开始的。因此,数据采集系统作为沟通模拟域与数字域的桥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及高速A/D转换器的出现,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原来由小规模集成的数字逻辑电路及硬件程序控制器组成的采集系统被微处理器控制的采集系统所代替。因为由微处理器去完成程序控制,数据处理及大部分逻辑操作,使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大大的提高,系统的硬件成本和系统的重建费用大大的降低。 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信号调理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芯片,微处理器组成。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框图 其中信号调理电路,它是传感器与A/D之间的桥梁,也是测控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信号调理的主要功能是: (1)目前标准化工业仪表通常采用0~10Ma,4~20mA信号,为了和A/D的输入形式相适应,必须经I/V变换成电压信号。 (2)某些测量信号可能是非电压量,如热电阻等,这些非电压量信号必须变为电压信号,还有些信号是弱电压信号,如热电偶信号,必须放大,滤波,这些处理包括信号形式的变换,量程调整,环境补偿,线性化等。

(3)某些恶劣条件下,共模电压干扰很强,如共模电平高达220V,不采用隔离的办法无法完成数据采集的任务,因此,必须根据现场环境,考虑共模干扰的抑制,甚至采用隔离措施,包括地线隔离,路间隔离等等。 综上所述,非电量的转换,信号形式的变换,放大,滤波,共模抑制及隔离等等,都是信号调理的主要功能。 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桥,放大,滤波,隔离等电路。根据不同的调理对象,采用不同的电路。电桥电路的典型应用之一就是热电阻测温。用热电阻测温时,工业设备距离计算机较远,引线将很长,这就容易引进干扰,并在热电阻的电桥中产生长引线误差。解决的办法有:采用热电阻温度变送器:智能传感器加通讯方式连接:采用三线制连接方法。 信号放大电路通常由运放承担,运放的选择主要考虑精度要求(失调及失调温漂),速度要求(带宽、上升率),幅度要求(工作电压范围及增益)及共模抑制要求。常用于前置放大器的有uA741,LF347(低精度),OP-07(中精度),ICL7650(高精度)等。 滤波和限幅电路通常采用二极管,稳压管,电容等器件。用二极管和稳压管的限幅方法会产生一定的非线性且灵敏度下降,这可以通过后级增益调整和非线性校正补偿。此外,由于限幅值比最大值输入值高,当使用多路开关时,某一路超限时可能影响其他路,需要选用优质模拟开关如AD7501。 共模电压的存在对模拟信号的处理有影响。高的共模电压会击穿器件,即使没有损坏器件,也会影响测量的精度。隔离是克服共模干扰影响的有效措施。常用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采用隔离放大器等。 系统的原理及其组成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需要对各种信号进行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但传统的采集方式是在PC机或工控机内安装数据采集卡,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安装麻烦、易受机箱内环境的干扰,而且由于受计算机插槽数量和地址、中断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挂接很多设备。而通用串行总线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这些冲突,很容易就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多点的外置式数据采集系统,这不仅能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还能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同时有利于系统的维护。

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升级技术方案

表格编号:SEZ19003-02D 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升级 技术方案

1.现状分析 1.1.现状 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宝钢国际激光拼焊产线的生产、设备状态数据进行远程监控、采集、分析的功能。2009年7月上线,覆盖阿赛洛1、2、3、4号线,同年9月延伸覆盖了天津宝钢1号线等11条产线,目前总共覆盖激光拼焊产线15条,情况如下表: 远程数据采集管理包括数据维护、产量指标、质量分析、设备运行分析、设备状态监控5个模块,由于数据传输存在问题,无法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系统功能目前基本处于停止使用状态。

1.2.存在问题 目前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远程数据采集管理目前只覆盖了15条激光拼焊线,而宝钢国际目前已有激光拼焊产线25条,数据完整性上有缺失。 2、数据传输存在问题。远程数据采集管理获得数据的流程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远程数据采集流程是由硕泰克激光拼焊线上的PLC采集数据后发送到加工中心现场的专用采集服务器,再由采集服务器转发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目前硕泰克PLC在向采集服务器发送数据时存在数据不准确(时间超过当前日期)、发送不及时(采集机未按时收到PLC的数据)等问题,而采集服务器本身由于缺乏管理,经常宕机,既无法获得PLC的数据,也无法转发,导致了整个数据传输通道的崩溃。 3、由于产量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都采用实时模式,数据量较大,导致数据分析展示页面速度缓慢。 2.必要性和目标 为满足国际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达到对宝钢国际所有激光拼焊产线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的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亟需修复升级。 系统升级后应实现以下目标:

工业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 菲利科

【菲利科】工业设备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 关于物联网,我们了解到的是,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硬件成本的下降,物联网(loT)目前已经成为当下热门。据IDC研究数据表明,尽管有66%的元器件厂商和67%的加工厂商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领域,但其中只有分别不到半数和半数左右的厂商能够真正开始试点,大多数企业仍然在这一领域摸索前行。 随着企业成本的持续增长,工业领域对于移动化的潜在需求,设备联网、产品物联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从工业和企业角度来说,产品物联网化将从运营、销售、售后等各方面帮助提升企业的效率,为工业或企业在行业的洗牌中占据一定优势。 但目前的工业企业即使认识到物联网是必然的趋势,却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物联网道路。 首先一个很大的阻碍就是技术难度和投入成本的问题,开发团队需要横跨多个领域的人才,而组建自身研发团队或外包开发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由于投入周期长,需要承担巨大时间成本,有可能错失业务转型和升级机会,难以在短时间内验证物联网化商业模式带来的益处。 在这一大背景下,菲利科选择从解决方案切入,致力于协助企业快速实现设备智能化升级,并打造设备管理一站式云平台。以设备接入、后台运营管理以及行业大数据,共同为企业和工业构建一整套的菲利科物联网服务。 适用企业: 各类规模的制造企业,以机械制造加工装配为主 以多品种小批量,多品种多批量为主的各种生产类型 研发和批产混合生产模式的制造企业 适应各类按库存、按订单生产的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模式寻求突破、创新,产品工艺复杂和状况多变的制造企业 适用行业 方案系统

物联网运维系统由智能硬件接口设备、智能应用系统云平台套件以及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组成,通过智能采控终端采集设备,将各种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存储、整理、分析,通过智能应用系统实现时时在线监控、记录、查询、统计、分析、修改、报警等操作,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技术优势 可靠性 ①云服务拥有全球异地容灾备份机制,确保全天24小时服务。 ②具有亿万级别的高并发处理能力和毫秒级的个性化触发能力。 安全性 ①菲利科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模式,将设备运行数据与商业数据分离,涉及商业机密的数据将存在本地服务器或私有云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②智能数据采控终端与基础数据、云服务平台数据交互,采用对称加密技术、云服务平台与应用系统,确保整个方案数据交互的安全性。 灵活性 ①菲利科提供的FIAP(柔性物联网应用平台)系统,可对数据灵活展现,通常复杂的、个性的需求都能直接通过配置而非开发方式实现。 ②智能数据采控终端是可编程模块,可支持同时接入多类型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可自行编程定义,随着用户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可自己配置新功能,不受供应商限制。 中立的第三方 ①菲利科是专注于工业领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②对客户的业务、数据不构成任何风险与影响,保持中立第三方位置。 ③菲利科的每一个客户都有自己的专用系统。 系统价值 方案价值 实现产品服务智能化 通过工业物联网运维系统,使原有产品和服务实现了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时时掌控设备信息、客户信息,实现了高效的设备、厂家、代理商、客户、人员一体化管理流程。 提升行业竞争优势 更加有利于客户对产品使用。实现客户对产品的智能化使用、智能化管控。提高了客户工作效率,降低了客户非智能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成本风险。

数据采集系统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2届) 教学部:机电信息工程教学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肖红杰 班级: 0801 学号 0812140106 指导教师姓名:杨韬仪职称讲师 2011年12 月10 日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1.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撰写15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数据采集及其应用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据采集系统在各行各业也迅速的得到应用。如在冶金、化工、医学、和电器性能测试等许多场合需要同时对多通道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预处理、暂存和向上位机传送、再由上位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信号波形显示、自动报表生成等处理,这些都需要数据采集系统来完成。但很多数据采集系统存在功能单一、采集通道少、采集速率低、操作复杂、并且对操作环境要求高等问题。人们需要一种应用范围广、性价比高的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实现处理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显示直观,性价比高、应用广泛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总之,无论在那个应用领域中,数据采集与处理越及时,工作效率就超高,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就是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号,并送入计算机,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测,其中一些数据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数据采集系统的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用数据器为核心构成一个小系统,而目前国内生产的主要是数据采集卡,存在无显示功能、无记忆存储功能等问题,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开发高性能的,具有存储功能的数据采集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高性能的电子芯片不断推出,为我们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提供的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方便,单片机具有体积小、低功耗、使用方便、处理精度高、性价比高等优点,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广泛的选用单片机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处理器。一些高性能的A/D转换芯片的出现也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无论是采集精度还是采样速度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如MAXIM公司、TI公司、ADI公司都有推出性能比效突出的 A/D转换芯片,这些芯片普通具有低功耗、小尺寸的特点,有些芯片还具有多通道的同步转换功能。这些芯片的出现,不仅因为芯片价格便宜,能够降低系统设计的成本,而且可以取代以前繁琐的设计方法,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数据采集器是目前工业控制中应用较多的一类产品,数据采集器的研制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数据采集器的各类不断增多,性能越来越好,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在国外,数据采集器已发展的相当成熟,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美国FLUKE公司的262XA系列数据采集器是一种小型、便携、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的数据采集器,它既可单独使用又可和计算机连接使用,它具有多种测量

X射线工业CT中的数据采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方向是,FPGA通过12C通讯模块接收到上位计算机的命令,然后由命令解析模块对命令进行解析并完成相应的处理;另一个数据流方向是将数据从DDCll4中读出,把数据缓存在FPGA内部RAM块中。数据输入模块接收到DDCll4的串行数据转换转为并行数据,一次转换完以后通过DAT—VAL通知RAM控制模块读入并行数据DATAl,由RAM控制模块将数据通过DATA2写入RAM中。一次数据采集完成以后,洲控制模块通过DAT—RDY信号通知数据上传模块,由数据上传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上位计算机中去。以下重点介绍几个模块。 3.1参数设置模块 该模块由12C通讯和命令解析两部分组成。上位计算机向数据采集系统发命令,它们之间采用12C通讯协议。在FPGA中,由12C通讯模块接受上位计算机的通讯命令。每个命令20位,其中高4位为命令编码,一共可以提供16个命令编码;低16位为命令参数。命令解析模块根据高4位判断命令的类别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本系统中常用的命令见表l。 表1系统常用的命令表 上位计算机覆有通过数琚校验,通知数据 采集系统重传数传据。命令解析模块解数据重传0011析到该命令后,通过RE_TR信号通知滤 波模块从RAM中取出上一次的数据,并 发起一次上传 FPGA接收到命令以后,通过数据上传模块将接受到的数据反馈到上位计算机。上位计算机通过反馈的数据判断参数是否设置正确。如果参数设置不正确则重新设置。 3.2积分控制模块 信号采集的积分时间由CONV控制。当CT机扫描到一个位置时,通过START信号通知数据采集系统开始采集数据。积分控制模块根据设定的SAM—TEME控制CONV高低690电平的时间,根据SAM—NUM决定变化的次数。图5是该模块在QutartusⅡ5.1下的仿真。 图5DDCll4逻辑控制时序图 图5中,SAM_T啪设置为3,为了减小仿真时间,采样时间设置的是100个系统时钟。在每一个位置得到的第一个数据是上一次采样结束到下一个位置到这段时间内电流的积分电压转化的结果,不是真实的数据,因此这个数据要抛弃掉,因此每到一个点CONV变化的次数为SAM_NUM+1次。 3.3数据输出模块 数据输出模块有两个功能:在系统参数设置阶段,回传上位计算机下传的命令;在系统工作时,将一次采样的数据打包上传数据。数据打包的格式是:位置编码+各个通道数据+校验和。 数据通过一个PCI总线接口板传到上位计算机中去。为了减少上位计算机和FPGA之间的数据线,采用串行传输。数据输出模块把数据从RAM中读出,并按照12C的通讯协议把数据传送到PCI总线接口板中去。 4抗干扰设计 由于信号探测模块输出的光电流很小,并且X射线工作的环境恶劣,干扰严重。因此抗干扰问题是X射线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个难点。 干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系统:1)X射线和市电的电磁干扰在模拟光电流的传输线路上进人系统。2)工频干扰通过DI)C114的电源进入系统。 因此本系统采用三方面的措施来消除干扰。在信号探测模块上加金属屏蔽外壳,减小进入系统的X射线和市电的电磁干扰;减小光电流信号在PCB板上的走线长度,并对其进行包地处理;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小电磁干扰r5]。但是没有办法消除由DDCll4电源带进来的工频干扰,因此在得到的数据中有一个比 较明显的50HZ的干扰,如图7所示。本系统  万方数据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第一章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第一节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火力发电设备发展方向是采用高参数大容量的单元式机组。机组容量越大,热力系统越复杂,需要监视的参数和操作的对象也就越多。特别是在机组的启停和事故处理过程中,机组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工作,各种参数不断迅速变化,在同一瞬间需要同时进行几个参数的监视和操作,甚至有时要求运行人员在几分钟内完成几十个操作动作,稍有贻误就容易造成重大事故。以一台300MW机组为例,它需要监视的项目在900~1100点左右,如此多的数据如果用常规仪表去监视和测量,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运行上都有相当大的困难,一方面将使控制盘的尺寸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会给运行人员的监盘造成极大困难,劳动强度大,更易造成误操作,直接威协机组的安全运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国内外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上都广泛采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该计算机系统一般称为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 简称DAS),或者将其称为计算机安全监视系统、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监视和处理系统等。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可采用小型机、单台微型机、或多台微型机构成。 一、小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以小型计算机构成的典型数据采集系统如图6-1所示。 小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双总线式结构,即内存总线与I/O总线分开。系统中所有的过程变量经过程通道连接在I/O总线上,其中包括各种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脉冲量输入、模拟量输出、开关量输出等。在I/O总线上还挂有专用接口,用以连接其它计算机装置或系统。在I/O总线上挂有硬盘驱动器,用以存贮操作系统、各种文件及数据。磁盘由专门的文件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主要人机联系设备有:运行人员操作台、工程师操作台和程序员操作台,亦挂在I/O总线上。 由小型计算机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小型机一般设有专门的I/O总线和I/O处理机,所以它与外部或外围设备交换的信息可以由I/O处理机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加快I/O处理的速度和提高外设与主机之间工作的并行程度。

工业4.0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工业4.0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近些年在“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工业现场设备层的数据采集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实现工业4.0,需要高度的工业化、自动化基础,是漫长的征程。 工业大数据是未来工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的关键。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各国制造业创新战略的实施基础都是工业大数据的搜集和特征分析,及以此为未来制造系统搭建的无忧环境。 华辰智通工业互联网-工业数据采集方案: 大家都认识到实时获取设备层数据、消除自动化孤岛现象是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环节。但是,工业现场的设备种类繁多,各种工业总线协议并存,这也就导致了数据采集这项工作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很难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来。 数据采集一直是困扰着所有制造工厂的传统痛点,自动化设备品牌类型繁多,厂家和数据接口各异,国外厂家本地支持有限,不同采购年代。即便产量停机数据自动采集了,也不等于整个制造过程数据都获得了,只要还有其他人工参与环节,这些数据就不完整,所以不论智能制造发展到何种程度,工业数据采集都是生产中最实际最高频的需求,也是工业4.0的先决条件。

1.工业数据采集工具: 工业数据网关称为工业采集网关,也可以称为工业数据采集网关;它通过以太网接口:RJ45 接口;串行接口:RS485/RS232/RS422接口可以连接西门子、三菱、欧姆龙、施耐德、台达、汇川、和利时、松下、永宏、海为和MODBUS 系列等。PLC、制器、输入/输出等设备,安全准确传输数据。 HINET 系列数据网关由湖南华辰智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该网关采用高性能工业级32 位处理器和工业级无线模块,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支撑平台,是一款高性能、高性价比、适用于工业互联网便于大规模部署的工业数采终端。HINET 系列数据网关自带PLC 等工业控制器协议,一次性解决工业设备联网、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及传输等难题。 HINET 系列数据网关是一款单协议单接口的工业数采终端,根据不同的型号HINET 数据网关支持的PLC 品牌包含西门子、三菱、欧姆龙、施耐德、台达、汇川、和利时、松下、永宏、海为和MODBUS 系列等。 2.对工业生产设备数据采集:

电力设施GIS数据采集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Trimble GPS在电力公司 电力设施GIS数据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建 议

方 案 北京望邦天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1项目背景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同时,它又是一个技术密集、资产密集的行业。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规划和实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其重点就是实现电力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数字电网”。采用GIS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电力信息处理分析的能力,因此建立电力GIS应用系统进行电力设施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借助GIS应用平台,可实现电力设施的设计和更改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故障停电管理、服务和市场分析、网络分析和企业信息访问及更新等。不仅如此,GIS系统还能提供多空间数字电网模型、实用化电网数据维护工具、丰富的电网分析工具,达到构筑企业协同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业务流程指导生产、提高决策效率的目的。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和业务逻辑,不同电力企业的GIS系统对数据提取、分析和处理可能有不同的思路,或偏重于某些方面的应用,但是几乎所有的电力GIS都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功能: ●基本GIS功能:包括工作环境设置、图层操作、图形浏览、打印输出、 长度面积量算等基本功能; ●自动成图功能:包括GPS数据文件接收、输电设备维护、变电设备维 护、相位图的编辑、注记层的编辑生成等功能; ●设备管理功能:包括查询统计、单线图提取、线路模拟追踪等功能; ●污区管理功能:包括历年污区图的调阅和打印、记录大气环境和典型气 象资料、记录污源分布信息、记录盐密点档案信息、记录线路污闪信息、

进行污区图的编辑、各种专题图的产生、设备防污、污区查询统计等; 巡线管理:GPS数据录入接口、图形数据输入、危险点数据录入、危险点查询等功能 所有这些功能都是以大量的电力设施的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建立和完善电力GIS必须首先解决电力设施数据采集维护问题,包括设施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其中属性信息涉及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缺陷记录、检修记录、设备台帐、缺陷通知单、设备档案、线路条图和图片等;空间数据则包括以各种形式表达的电力设施的空间坐标,这些空间坐标一方面将作为电力设施的重要基础数据,另一方面用来检验人员到位情况,起到监督工作的作用。 采用GPS/GIS产品可以很好的解决数据采集问题: 1.GPS/GIS产品具备的快速、高精度定位以及自动数据记录功能,与传 统的手动记录相比,能够大大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2.可以配合激光测距仪使用,只要外业人员走到设备周围,无须靠近即可 实现数据采集,可以保证巡检人员的安全。 3.系统可以结合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在采集位置数据和一般属性数据的同 时,采集相应的图像信息,形成丰富和直观的GIS属性数据库。 4.它不依赖附加在电力设备上的信息设备,因此无需另行安装信息设备, 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5.现场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蓝牙、数据线缆等方式,甚至可以通过移动通 信方式即时进入数据处理系统,为内业处理节省了时间。 6.GPS轨迹数据和原始观测数据无法或者难以更改,可以作为考察外业人 员工作到位情况的一种手段,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人员管理的问题。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案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案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一直是困扰着所有制造工厂的传统痛点,因自动化终端设备品牌类型繁多,不同采购年代的产品厂家和数据接口及支持协议各异,加之国外厂家本地支持有限,费用高昂,只要还有其他人工参与环节,这些数据就不完整,就不能得到实时数据,数据滞后,企业的生产成本就高,产量与效率就相应大打折扣,智能制造业就无从谈起。所以不论智能制造发展到何种程度,工业数据采集都是生产中最实际最高频的需求,也是工业4.0的先决条件。 华辰智通-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案: 大家都认识到实时获取设备层数据、消除自动化孤岛现象是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环节。但是,工业现场的设备种类繁多,各种工业总线协议并存,这也就导致了数据采集这项工作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很难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来。 1.工业数据采集工具:

工具1:工业数据网关 工业数据网关称为工业采集网关,也可以称为工业数据采集网关;它通过以太网接口:RJ45 接口;串行接口:RS485/RS232/RS422接口,可以连接西门子、三菱、欧姆龙、施耐德、台达、汇川、和利时、松下、永宏、海为和MODBUS 系列等。PLC、制器、输入/输出等设备,安全准确传输数据。HINET 系列数据网关是一款单协议单接口的工业数采终端,根据不同的型号HINET 数据网关支持的不同的PLC 品牌。 工业数据网关功能:1、PLC协议解析;2、PLC数据采集;3、数据传输。 HINET 系列数据网关由湖南华辰智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该网关采用高性能工业级32 位处理器和工业级无线模块,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支撑平台,是一款高性能、高性价比、适用于工业互联网便于大规模部署的工业数采终端。 HINET 系列数据网关自带PLC 等工业控制器协议,一次性解决工业设备联网、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及传输等难题。 工具2:工业智能网关 HINET工业智能网关是一个集成多种互联网通讯技术,面向工业领域的设备通讯终端产品。支持4G、WIFI、以太网等多种互联网接入方式。 1、实现工业现场设备远程控制; 2、实现设备固件远程升级,程序上下载,可灵活接入各种设备管理平台;

工业现场的设备智能远程监控与维护方案

工业现场的设备智能远程监控与维护 一、智能工业现场的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设备制造商纷纷涌现,设备制造商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是从管理到基层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设备运维效率和抓好售后管控,确实是工业设备自动化检测和控制设备制造商提升绩效的一大重点区域,而建立智能化的全方位远程设备监控以及管理系统是对本行业模式的变革,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二、智能工业现场的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设计方案 2.1系统介绍 工业现场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在企业业务实施层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一个以提供多部门、全方位设备远程监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同时提供了对更高层面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效接口。 下图显示了本系统与其它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关系: 上图显示了本系统的信息跨度,系统以三级运营管理层为主线,同时补充完善设备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并对生产管理MES、企业ERP提供实时/历史设备分析数据和售后分析数据,同时其专家分析数据还将支持企业的商业智能和业务决策的需求。

工业现场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架构图 上图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硬软件对包括PLC、仪表或者工控机等在内的设备进行实时状态、参数、故障等数据的采集,通过VPN方式,采集系统将数据远传至云端通讯服务,云端通讯服务接收和处理数据后存入数据服务器,再通过应用服务器将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web或者webservice方式提供给WEB端(PC、平板、手机)或者APP端以进行展示、分析、诊断和管理等界面。 设备远程监控物联网平台

2.2工业现场的设备智能远程监控与维护系统功能介绍 1)设备数据采集 对被监控对象(即公司售给客户的产品)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内容包括产品的运行信号、运行数据、产量信息、系统参数、故障信号、趋势信号以及由工控机控制软件处理过的视频关键信号等,同时,在用户现场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远程对产品进行参数修改。 2)设备故障管理 现场故障实时报警;可以对产品故障的实时查看和历史查询;能通过设置模拟量上、下限值、变化率(如有需要,可要求在PLC中做基础计算)产生预警,并能分时、分产品进行统计,导出报警报表。报警信息应包括产品客户、产品属性、报警产生时间、报警消除时间、报警确认时间、报警确认人等。 思普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3)设备远程诊断 通过故障信息、图片信息和预警信息,追溯故障发生时,相关变量状态和运行值,同时结合运行曲线图,帮助监控人员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和分析。 4)设备参数修改 在现场用户发出请求指令(如现场操作界面按下请求协助按钮)后或者超级用户登陆,能进行远程参数的修改。 设备云远程综合管理系统是专门针对PLC等工业控制器的远程综合管理系统。华辰智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云平台PLC远程故障诊断维护及监控平台,就是在此需求上开发出来的。系统以云为基础构建了一套计算与服务体系,可以为客户提供海量的设备接入及客户访问机制。

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设备选型问答

数据采集和控制(DA&C)系统设备选型问答ss ----PC-BASED篇 一、DA&C系统一般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优点?未来趋势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PC-BASED系统开放性好? 三、基于PC-BASED的DA&C系统有几种形式 四、数据采集卡的分类? 五、模拟量输入为何分单端和差分? 六、数据采集卡如何与端子搭配 七、A/D转换后数据传输共有几种形式? 八、数据采集卡软硬件件如何整合? 九、采用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有何好处? 十、现场总线的分类及特点 一、DA&C系统一般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优点?未来趋势是什么? 粗略的讲,DA&C可以采用三种形式来构成: (1) 基于PLC的顺序逻辑控制系统。 (2) 基于DCS的大型控制系统 (3) 基于PC-BASED的DA&C系统。 优缺点见下表。 比较项目PLC DCS PC-BASED 实时性高。可用于严格场合, 如锅炉、电梯、机车高。可用于大型严格 场合,如化工、钢铁、 中。

随着PC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的趋势是PLC及DCS逐渐向PC-BASED靠拢,如采用PC的CPU、流行的Ethernet、TCP/IP通讯协议;同时PC-BASED逐渐向PLC及DCS渗透,如采用遵循IEC-1131的软PLC。三者会取长补短,即PLC和DCS的开放性及通讯能力逐渐加强,同时PC-BASED的实时性进一步提高。 二、为什么说PC-BASED系统开放性好? PC-BASED系统采用INTEL或兼容的硬件及微软或兼容的软件,俗称WINTEL架构。由于WINTEL架构已经成为商业PC机的主流,其标准公开、结构公开、软件及开发工具公开,因此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且硬件成本和开发成本相比较均很低。因此,PC-BASED的DA&C架构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三、基于PC-BASED的DA&C系统有几种形式 (1) 基于板卡的集中式数据采集系统。基本方式是采用数据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厂家如Advantech、NI及吉时利。主要做法是将一块基于IAS或PCI的板卡插入工业计算机或商用机(非严格场合)上,将外部信号通过导线引至计算机的端子上然后接入数据采集卡,通过定制的软件就可以进行采集。优点是成本较低,速度块,如1MHZ数据采集,缺点是可靠性一般,同时布线费用高 (2) 基于分布式的数据采集系统。基本方式是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数据采集智能模块,流行的现场总线如RS-485(非严格)、CAN BUS、Profibus等。代表性的厂家如ADVANTECH ADAM系列等。基本做法是通过现场总线将智能模块引入计算机,上位机通过定制的软件和智能模块通讯。优点是易维护、布线简单、可靠性高,缺点是采 样速度低、成本较高。

数据采集系统(SCADA)项目计划书

数据采集系统(SCADA)项目 计划书

摘要 装备制造行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是制造 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所在。一个国家装备制 造业的强大与否,关乎到该国综合实力,以及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该数据采集系统(SCADA)项目计划总投资18271.1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871.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92%;流动资金4399.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08%。 达产年营业收入3177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140.93万元,税 金及附加347.12万元,利润总额7633.07万元,利税总额9033.03万元,税后净利润5724.8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308.23万元;达产 年投资利润率41.78%,投资利税率49.44%,投资回报率31.33%,全部投资回收期4.69年,提供就业职位668个。 报告针对项目的特点,分析投资项目能源消费情况,计算能源消 费量并提出节能措施;分析项目的环境污染、安全卫生情况,提出建 设与运营过程中拟采取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

数据采集系统(SCADA)项目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投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市场分析 第四章项目选址评价 第五章工艺技术 第六章节能方案 第七章环境保护可行性 第八章生产安全保护 第九章项目风险情况 第十章实施安排 第十一章项目投资规划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第十三章总结及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数据采集系统(SCADA)项目 1.1.2 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名称:xxx集团 项目负责人:毛xx 1.1.3 项目建设地址 某某产业示范中心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 根据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到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业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明显降低。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工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