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广告语篇中的省略探析
分析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摘要:英语广告讲求新颖、简洁、易懂、易记等,因而有许多语言特征。
本文从英语广告的标题、词汇、语法、修辞四个方面,分析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博得政治支持,推进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希望的其他反应。
”( The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03)“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就是广告主把各种商品信息呈现给公众,让他们接受信息,成为某种商业信息的拥有者、消费者。
”(何修猛2002 :3) 。
那么,怎样的广告才能引起登广告者希望得到的反应呢? 西方广告学中有一种叫“AIDA”的广告文案创作构思公式,这四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公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A = At2tention , I = Interest ,D = Desire ,A = Action1也就是说,广告作为具有一定促销能力的传播媒体,首选要引起读者的注意力(Attention) ,一旦吸引了读者,他们就会对商品产生兴趣( Interest) ,从而进一步了解商品的情况,产生购买欲望(Desire) ,最终确认商品,产生购买行动(Action) 。
由于传播效果要求广告文案简洁精练,悦人耳目,引人入胜,广告人在设计英语广告时的选词、造句、修辞等都特别讲究,使得“Advertising tends tohave a special language of its own” 1 ( EncyclopediaAmericana :195) 本文从“标题特征”、“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特征”四个方面对英语广告作初步的探讨。
1. 英语广告的标题特征111 吸引注意力,唤起好奇心标题是广告的核心,是广告主题思想的浓缩。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广告读者一般不可能阅读很长的文字广告,他们通常只满足于阅读揭示广告内容核心的标题来获取信息。
有位资深的广告学家指出: “平均来说,读标题的人数是读正文人数的五倍。
英汉语篇衔接中省略的对比研究

略 。英 汉语 言 中都 有 主语 省略 、 语省 略 、 谓 宾语 省 略 等 现 象 , 是 在 各 自的 运 用 中既 有 共 性 , 有 差 异 性 。通 过 对 但 也
比 两种 语 言 中省 略 的 应 用 , 汉 两 种语 言 形合 及 意合 的 特 点及 其 背后 折 射 出 的 中 西方 思 维 模 式 差 异得 到 了体 现 。 英 关键 词 : 略 ; 接 ; 合 ; 省 衔 形 意合 ; 异 差 中 图分 类 号 : 3 H0
编码 的负担 , 而且 可 以使 听 话 者更 加轻 松 有效 地 解
M a. 2 r .。 O11
文 章 编 号 : 6 1—3 5 ( 0 1 0 l7 7 3 2 1 ) 1—0 2 0 2—0 4
英 汉 语 篇 衔 接 中省 略 的 对 比研 究
杨 春 春
( 京 工 程 学 院 外 语 系 , 苏 南 京 , 1 1 7 南 江 2 16)
摘 要 : 略是 英 汉语 言 中的 一 种 常 见 现 象 。 省 略 共 分 为 三 种 主 要 类 型 , 名 词 性 省 略 、 词 性 省 略 和 小 句 性 省 省 即 动
后简 洁明快 , 读起来 比未 省略 重 复成 能
省略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替 代 现 象 , 称 作 零 替 代 被
韵味 。
从 语篇 的层 面上来 说 , 略可 以通 过 省略 结构 省 与被 省略成 分之 间的 预设 使语 篇 前后 衔 接 , 现语 实 言简 洁的 目的 , 从而 成 为语 篇 中各 句 子之 间 的联 系 纽带 。从信 息 的角 度来 看 , 省 略 的成 分 所指 代 的 被
—
—
( 我从 ) 京( ) 南 来 。
对英语广告的语篇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刊登在同一报纸版面的两则相关广告,出自同一学校,目的相同,并各附有插图,因此,称之为组合广告。
在美国招生广告中常可以见到这种形式。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这组美国招生广告进行了语篇分析,发现这两则广告在内容的安排、交际角色的运用以及插图的运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两则广告又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彼此呼应,互为补充,显得浑然一体,这样的组合广告比之单一广告有明显的优势,容易取得效果。
0.引言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一所美国高校Wentworth Institute的一组招生广告进行分析,这组广告共两则,刊登在2002年8月20日美国Boston Metro报的Edu-cation Focus专栏上,处于同一版面,一横一纵,上下相接。
第一则广告除正文外还有正副标题和附图及其说明,以下简称广告1。
第二则广告以校名Wentworth为题,以下简称广告2,其整个篇幅分为两栏,标题位于顶端,横跨两栏,共由5个不同形式的语篇构成,其中语篇[1]与语篇[2]——一幅插图及其说明并列,一左一右,语篇[3]为一段直接引语处在语篇[2]下方,语篇[4]为学位课程系列,处在语篇[1]下方,语篇[5]为具体信息,处在语篇[3]的下方。
很明显,这组广告的目的只有一个:招揽学生就读Wentworth。
这两则广告有何不同?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组合招生广告有什么优势?本文将围绕这3个问题进行探讨。
1.广告内容的分析1.1广告1的分析广告1最吸引读者的是正副标题和附图的说明。
因为这三条的字数不多,但字号比正文大,特别醒目,是读者最先注意到的内容。
主标题为The Benefit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副标题为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Studies FacultyTake a Real-world Approach。
附图说明为Wentworth' s DPCS instructors are familiar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and trends。
英文广告标题的语言特点

e.g. Where’s the beef? (Wendy’s Restaurants)
挑选一位80多岁的美国老太太 挑选一位 多岁的美国老太太 克拉拉做广告的主角: 克拉拉做广告的主角:她在广 告中扮演一位喜爱挑剔、 告中扮演一位喜爱挑剔、善于 争斗的顾客。 争斗的顾客。一开始她对刚买 回的硕大的汉堡包左看右看、 回的硕大的汉堡包左看右看、 眉开眼笑。 眉开眼笑。当她将汉堡包慢慢 撕开时, 撕开时,却发现面包中夹的牛 肉只有指甲大小。 肉只有指甲大小。老太太气坏 了,对着镜头用略带沙哑的声 调大声问道: 牛肉在哪里? 调大声问道:“牛肉在哪里?” 通过开心——惊讶 惊讶——好奇 好奇——大怒这一情感 通过开心 惊讶 好奇 大怒这一情感 变化过程指责其他快餐店的汉堡包没有真材实 牛肉饼里不见牛肉,顾客大为不满, 料,牛肉饼里不见牛肉,顾客大为不满,因而 如此大声质问。 如此大声质问。
Beef 就是牛肉,where's the beef?也就是:牛肉在 就是牛肉, 也就是: 也就是 哪里?意思就是 这个汉堡包里的牛肉太少。 意思就是: 哪里 意思就是:这个汉堡包里的牛肉太少。几乎在 一夜之间, 一夜之间,人们就把这个电视广告里的问句用到日常 生活中去了。连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蒙代尔在1984年 生活中去了。连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蒙代尔在 年 总统竞选时都用这句话来攻击他的对手里根总统。 总统竞选时都用这句话来攻击他的对手里根总统。里 当时已经担任了四年总统,正在竞选连任。 根当时已经担任了四年总统,正在竞选连任。蒙代尔 认为里根在任职四年期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就, 认为里根在任职四年期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就,所 以他在竞选演说问了这样一句话: 以他在竞选演说问了这样一句话: "Where's the beef,Mr. President -- where's the beef?" 从字面上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牛肉在那里,总 从字面上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牛肉在那里 总 统先生--牛肉在那里 当然,蒙代尔并非真的要牛肉。 牛肉在那里? 统先生 牛肉在那里 当然,蒙代尔并非真的要牛肉。 他说那句的意思是:你不要尽说空话, 他说那句的意思是:你不要尽说空话,我们要看实质 性的成就。可是这句话并没有帮蒙代尔的忙,里根总 性的成就。可是这句话并没有帮蒙代尔的忙, 统在那次选举中非但打败了蒙代尔, 统在那次选举中非但打败了蒙代尔,而且还赢得了美 国有史以来空前的竞选胜利。 国有史以来空前的竞选胜利。
广告英语中的辞格探析

广告英语中的辞格探析
广告英语是一种特殊的英语,它的特点是语言简洁、表达精准,能够有效地传达广告信息。
广告英语中的辞格是指广告中使用的语法结构,它是广告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告英语的特点之一。
广告英语中的辞格主要有三种:简单句、复合句和复杂句。
简单句是指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的句子,它是广告英语中最常用的句式,能够有效地传达广告信息。
复合句是指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组成的句子,它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广告信息,使广告更加有说服力。
复杂句是指由多个主句和从句组成的句子,它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广告信息,使广告更加有力。
此外,广告英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辞格,如反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它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广告信息,使广告更加有吸引力。
总之,广告英语中的辞格是广告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传达广告信息,使广告更加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因此,广告英语中的辞格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给予重视。
浅谈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浅谈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摘要: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有别于普通英语而发展成为一种规范化的专用语言,形成它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英语广告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和修辞上,它不仅有效地传达了商品的信息,还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关键词:英语广告;词汇;句法;修辞广告语是一种商业文体,是销售的媒介。
广告的目的是促销产品,因此,如何让广告语更有吸引力成了广告商首先考虑的问题。
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已形成它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本文拟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一、词汇特点1、大量使用形容词英文广告标题中经常出现评价性的、夸张的褒义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增强了广告的销售价值。
例如:(Volks wagon)The world’s second greatest invention.以上是大众汽车公司一汽车产品的广告语,形容词最高级形式“second largest”令读者相信这是一个事实性的陈述,因此提高了这种宣称的可信度,对该品牌的兴趣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2、常用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从广告商(公司)角度出发,往往感觉比较正式;第二人称以消费者为焦点,能够带给他们一种参与感;第三人称“他”或“她”偶尔谈及个人经历,或仅仅作为产品代言人,对产品做描述和肯定的陈述。
例如:(Le Meridian President Bangkok Hotel)“Yes,you could say we’ve mastered the art of Thai hospitality.”该广告使用了“you”和“we”两种人称,但重心是“we”,读来自然亲切,像两个朋友(消费者和广告商)在对话。
这样的陈述似乎来自消费者的判断,易于为广告商树立良好的形象。
3、杜撰新词广告商为了强调其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还经常在英文广告中创造新词,怪词,这些新词给读者新奇特别的印象,具有很强的记忆价值。
例如: We know eggactly how to sell eggs.该广告中的新词“eggactly”由“exactly”一词杜撰而来,该新词非常生动,强调了要销售的产品“eggs”,增强了广告的记忆价值。
从语篇分析角度谈广告英语语言的含蓄性特征

从语篇分析角度谈广告英语语言的含蓄性特征消费者通常潜意识地通过两个暗示理论来理解一则广告:首先,广告应该是传递丰富而且准确的信息;第二就是广告词总是言过其实的。
一则广告对消费者产生的效应主要在于其内容的难以捉摸以及消费者对其涵义进行探索的兴趣。
当一则广告的内容及语言非常耐人寻味的时候,消费者通常愿意揣摩其用意而忽略了“广告通常很夸张的”这条原则,从而对其产生兴趣及好感。
而语言是广告宣传最重要及基本的方式,本文试图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广告英语的含蓄性这一特点。
标签:广告英语暗示理论含蓄性语篇分析动机一、引言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迅速加深和发展,商品的英文广告已逐渐发展成为企业促进销售、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时,外国商品的英文广告大量地在我国传媒中出现,也成为我国企业和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出色的广告通常别出心裁,耐人寻味,过目不忘,很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刺激消费行为。
而在广告宣传手段中起主导或关键作用的还是语言因素。
国际广告协会会长罗杰·尼尔说:“广告是词语的生涯”,美国著名广告人士H ·史戴平斯更直截了当地指出:“文稿是广告的核心。
”可见语言艺术在广告中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基于消费者理解广告的两个暗示原则,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特别是隐蔽性和含蓄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语言对广告的预期效应,以及消费者对其理解和接纳所起的作用。
二、对广告认知的暗示理论人们对于一些特定情境的认知通常依赖一些潜意识的暗示理论。
(Dweck,1991,Dweck et al,1995, Kunda,1987,Wyer,2004)。
这些理论主要通过社会实践和直接经验所获得,主要包括人们对自身所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事件之间关系的总结。
而这些暗示理论一旦在记忆中形成和储存,人们就会下意识地用其来解释他们遇到的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系。
Grice(1975)指出,人们在试图理解所有交流过程的时候总是会运用一些假定的理论。
英语表达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英语表达中的省略现象是英语表达中常见的现象,它是英语表达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省略现象在英语表达中可以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词的省略,另一类是句子的省略。
单词的省略指的是在英语中,有一些词可以省略,以达到表达表达意思的目的。
比如在一般疑问句中,可以省略助动词“do”,直接用问号表示,来表达疑问的意思,比如“He go to school?”就是“Does he go to school?”的省略形式。
句子的省略指的是在
英语表达中,有一些句子可以省略,以达到表达表达意思的目的,比如在祈使句中,可以
省略祈使句中的主语,直接表达祈使的意思,比如“Go away!”就是“You go away!”的省略形式。
英语表达中的省略现象可以让英语表达更加简洁,更容易理解。
但是,英语学习者在
掌握省略现象时,也要注意避免滥用,以免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另外,英语学习者也要注意,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省略的部分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来考虑省略的内容,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总之,英语表达中的省略现象是英语表达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
握的知识,但是也要注意避免滥用,以免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 Study on Ellipsis in English Advertising Discourse (20141181 韦盼盼)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hesion device, ellipsis is a vital phenomenon in the language use. Especially it is widely used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advertising discours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basi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llipsis in the English advertising discourse, in order to show that ellipsis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cohesion device for discourses but also can meet the needs of text rhetoric in advertising. Key words: ellipsis, English advertising discourse, cohesion
1. Introduction Ellipsis is an important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a vital means of language cohesion in English. It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 substitution by zero”. Main functions of ellipsis are saving words, avoiding repetition, and making the texts concise. Meanwhile, ellipsis is a means of rhetorical devices which belongs to syntax structure. The major function of advertisements is to persuade readers instantly. In general, an advertisement should express the most information in a limited length. It should simplify the les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employ elliptic sentences which can make the texts clear, prominent, compact and eye-catching. Therefore, employing ellipsis can make an advertisement more eye-catching. Elliptic sentences are the most typical form and feature of advertisement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nglish advertisements, and try to find the ellipsis in the advertisements, which may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when we are reading the English advertisements.
2. Ellipsis According to Halliday & Hasan(2001, 88), “ Ellipsis as the omission of an item, it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at form of substitution in which the item is replaced by 2
nothing”. Where there is ellipsis, there is a presupposition, in the structure, that something is to be supplied, or “understood”. This is not quite the same thing as saying that we can tell from the structure of an item whether it is elliptical or not. An item is elliptical is its structure does not express all the features that have gone into its make-up ----all the meaningful choices that are embodied it. In other words, ellipsis occurs when something that is structurally necessary is left unsaid; there is a sense of incompleteness associated with it. And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llipsis is that something which is present in the selection of underlying options is omitted in the structure--whether or not the resulting structure is in itself „incomplete‟. Moreover, ellipsis is a relation within the text, and in the great majority of instances the presupposed item is present in the preceding text. That is to say, ellipsis is normally an anaphoric relation(Halliday, 2001, 146). Ellipsis can be normally divided into nominal, verbal and clausal ellipsis.
2.1. Nominal Ellipsis By nominal ellipsis we mean ellipsis within the nominal group.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 common noun may be omitted and the function of Head taken on by one of these other elements. This is what is meant by nominal ellipsis. For example, (1) Four other Oysters followed them, and yet another four. In the second line, four is a Numerative and acts as a Modifier, where the Oysters are omitted. And here four is upgraded to function as Head. (2) Which last longer, the curved rods or the straight rods? --- The straight are less likely to break. In this example, straight is an Epithet, functioning as Modifier in the question but as Head in the response. Therefore, both another four and the straight are elliptical nominal groups. So an elliptical nominal group may always be replaced by its full, non-elliptical equivalent form. In this case, the presupposed items are restored. 3
2.2 Verbal Ellipsis By verbal ellipsis we mean ellipsis within the verbal group. An elliptical verbal group presupposes one or more words from a previous verbal group. Technically, it is defined as a verbal group whose structure does not fully express its systemic features--all the choices that are being made within the verbal group systems. For example, (3) a. Have you been swimming? ---Yes, I have. (4) b.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Swimming. In these two examples, the two verbal groups in the answers, have (in yes I have) in (a) and swimming in (b), are both instances of verbal ellipsis. Both can be said to „stand for‟ have been swimming, and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of „filling out‟ with any other items. In the verbal group, there is only one lexical element, and that is the verb itself like swim in the above examples. 2.3. Clausal Ellipsis We have seen that verbal ellipsis often entails the omission of other elements in the clause besides verbal ones. We can take the clause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The clause in English, considered as the expression of the various speech functions, such as statement, question, response and so on, has a two-part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modal element plus propositional element, for example, (5) The Duke was going to plant to row of poplars in the park. (Modal element) (Propositional element) The modal element consists in turn of the Subject plus the finite element in the verbal group. The propositional element consists of the residue: the remainder of the verbal, any Complements or Adjunct that may be present. Therefore, we can get two examples from (5). a. What was the Duke going to do?--Plant a row of poplars in the park. b. Who was going to plant a row of poplars in the park?--The Duke. In the answer of (a), the Modal element is omitted: the Subject and, within the verbal group, the finite operator was. Hence there is operator ellipsis in the verbal group.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