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幼儿园幼儿腹泻处理流程

幼儿园幼儿腹泻处理流程

幼儿园幼儿腹泻处理流程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幼儿园幼儿腹泻处理流程的指导,以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并预防传染。

流程简述
1. 观察幼儿症状
- 护士或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幼儿的排便情况和其他相关症状,如腹痛、发热等。

- 注意是否存在呕吐、脱水等情况。

2. 确认腹泻类型
- 根据幼儿的症状和排便特征,判断腹泻的类型,如病毒性腹泻、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等。

3. 隔离感染风险
- 如果幼儿被确诊为感染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应立即将其隔离,以防止疾病蔓延。

4. 通知家长
- 及时通知幼儿的家长,并告知他们幼儿的状况和应对措施。

5. 提供适当治疗
- 根据腹泻的类型,提供相关治疗,如补充液体、口服药物等。

务必按照医生或护士的建议进行治疗。

6. 环境清洁与消毒
- 定期清洁和消毒幼儿园的厕所、餐具、玩具等环境,以减少
感染传播的风险。

7. 注意饮食卫生
- 强调幼儿的饮食卫生惯,如勤洗手、烹饪食物等,以防止再
次感染。

结论
幼儿园幼儿腹泻处理流程的目标是通过观察、隔离、通知家长、提供适当治疗、环境清洁与消毒、注意饮食卫生等措施来保护幼儿
的健康和预防传染。

每位工作人员都应熟悉并遵循这一流程,以确保幼儿园的安全与健康环境。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 4 个月 < 5 200~ 400
最初 4 小时内 OR S 液用量
4~ 11 个月 5~ 400~ 600 12~ 23 个月 8~ 600~ 800 2~ 4 岁 11~ 800~ 1200 5~ 14 岁 16~ 1200~ 2200 15 岁 > 30 2200~ 4400 ( 老人酌减)
向母亲说明和示 范如 何使用 家用 量器 ( 如茶 杯 ) 量取 所需 O RS 液的量
向母亲说明和示范如何配制 ORS 液 向母亲示范如何给患儿服用 ORS 液 : 2 岁以下的患儿每 1~ 2 分钟喂 1 小勺约 5ml; 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直接喝 ; 如果患儿 呕 吐 , 停 10 分钟 后再 慢 慢给 患 儿喂 服 ( 每 2~ 3 分 钟喂一勺 ) ; 若 ORS 液用完之后腹泻还不停止 , 则告诉 母亲喂 患儿一些上述原则中所提到的液体或找医生。 2 1 1 2 给患者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 继续母乳喂养。 如患儿不是母乳喂养 , 年龄在 6 个月以内 , 可用患 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 如患儿年龄在 6 个月 以上 , 给已 经习惯 的平 常饮 食 , 如粥、 面 条或烂饭 , 蔬菜、 鱼或 肉末 等 ; 可 给一 些新 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 充钾。这些 食物 要很好 烹调、 研 磨或捣碎使之容易消化。 成人则可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进食 , 每日加餐 1 次 , 直至腹泻停止后 2 周。 2 1 1 3
注: 只有在不知道患 儿体重 时, 才 用年龄 进行估 计 ORS 液的 用量, 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体重( kg) 75m l= 用量( ml)
如果患儿想喝比表 3 中所示 的量还多的 ORS 液 , 则可多给 ; 鼓励母亲继续用母乳喂养 患儿 ; 对于 6 个月以下 非母乳 喂养的 患儿 , 在这 段时 间 内应额外给 100~ 200ml 白开水。 2 1 2 2 密切 观察患儿病情 , 并帮助母亲给患儿 服用 ORS 液 : 告诉母亲给患儿服用 ORS 液的量 ; 示范如何 给 患儿 服用 OR S 液 子一点一点不断地喝 ; 随时进行检查 , 以及时发现问题 ; 如果患儿呕吐 , 等 10 分钟后 再慢慢 喂服 , 每 2~ 3 分钟一小勺 ; 如果患儿眼睑 出现 水肿 , 停 止服 用 OR S 液 , 改 用 白 开水 或 母 乳 , 水 肿消 除 后按 治 疗 方案 一 继续 服 用 ORS 液。 2 1 2 3 4 小时 后用 上述 方法 重新 估计 患儿 的脱 水 状况 , 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 一、 二或三 ) 继续治疗 。 2 1 2 4 当治 疗尚未完成 , 母亲自动带患儿离开 医院 时, 则: 告诉母亲在家完成 4 小时治疗所需 要 ORS 液量 ; 除给母亲足够完全纠正脱 水用的 ORS 液外 , 按方 案一再给 2 天 O RS 液 ; 向母亲示范如何配制 ORS 液。 向母亲解 释方 案一 所 述的 腹泻 病 家庭 治 疗三 原 则。 2 1 3 如果 3 天患者表 现不 见好 转或 3 天内 出现 治疗方案三 适用于重度脱水患者。 重度脱水患者须立即静脉输液 , 2 1 3 1 静脉 输液 2 岁 以内 的 患 儿每 1~ 2 分钟喂一小勺 , 年龄大一点的患儿可以 用杯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如果孩子得的是轮状病毒性腹泻,一般没有什么特效药。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5~8天,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只要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就可以逐渐治愈。

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治疗的几个重点预防脱水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或口服补液盐(ORS)给孩子服用。

①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1斤装酒瓶)+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约两满瓷汤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ml煮2~3分钟。

预防脱水:先给20~40ml/kg,少量多服,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②糖盐水:配制方法:白开水500ml(1斤装酒瓶)+蔗糖10g(2小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

剂量服法同上。

③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新生儿慎用),年龄<2岁,每天应提供ORS液500ml;年龄2~10岁,每天应提供ORS液1000ml;年龄>10岁,ORS液能喝多少给多少,每天应提供ORS液2000ml。

宜少量多次喂服,2岁以下的患儿每1~2分钟喂1小勺约5ml;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直接喝。

如果患儿呕吐,停10分钟后再慢慢给患儿喂服(每2~3分钟喂一勺);若ORS液用完之后腹泻还不停止,则喂患儿一些上述原则中所提到的液体或看医生。

不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可选用药物在腹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

所以孩子腹泻尤其病毒性腹泻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还有一些粘膜保护剂。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

有效品种有: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妈咪爱,优之元等等。

婴幼儿腹泻的诊治要点

婴幼儿腹泻的诊治要点

婴幼儿腹泻的诊治要点在我国,小儿腹泻病是居第2位的常见多发病。

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类。

多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每年有两次发病顶峰,夏季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秋季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病因◆(一)内在因素或易感因素1.小儿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胃酸酸度低,杀菌才能较弱。

2.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不易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3.小儿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才能低。

4.婴儿时期各系统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容易发生水和电介质紊乱及酸中毒。

5.对食物的不耐受,非常常见的。

也有先天性的酶缺乏,如一些孩子肠道缺乏一种乳糖酶,这个酶缺乏的时候也会导致腹泻。

6.要提醒的是,如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小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

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病症。

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引起,病原体多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1)病毒感染:病毒性腹泻中,有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感染。

以人类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顶峰多在秋冬季节,故又称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特别容易进犯近端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与脱落。

绒毛上皮细胞的病变,使刷状缘外表的双糖酶活性减少,双糖不能水解为单糖,反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增加肠内浸透压,渗入大量水分,导致浸透性腹泻的发生。

轮状病毒感染仅有肠绒毛破坏,故本病的粪便镜检阴性或仅有少量白细胞。

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一般无明显的中毒病症。

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病症,病程5-7天,少数较长。

大便镜检一般无异常发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感染后1-3天取粪便的滤液或离心上清液染色后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2岁,<1歲约50%。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但是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很关键,很多患儿因治疗手段单一,忽视中医药的治疗,腹泻时间较长,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控制,病情加重或影响预后。

小儿腹泻分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前者称小儿肠炎,后者称消化不良或单纯腹泻。

①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

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

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②慢性腹泻: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

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指连续病程<2周者;腹泻为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

小儿腹泻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①急性腹泻轻型:起病可急可缓,多由饮食原因、肠道外感染或肠道内病毒引起。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每天数次大便,一般为<10次,量少,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可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

患儿一般无发热症状,可有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尚可,可数日自愈。

②重型腹泻:多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一般>10次/日,水分多而粪质少,或混有黏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脱水症状明显,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大多是因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发展而来。

结合指南和共识谈腹泻病的规范化治疗

结合指南和共识谈腹泻病的规范化治疗

我国腹泻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
欧美使用率为80%
1、过度使用静脉输液
2、过多使用止泻药
3、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全球普及率约为55%
中国使用率低于20%
规范腹泻的治疗刻不容缓
叶礼燕.口服补液疗法的历史与现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7):558-560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预防和治疗脱水是关键
1、预防脱水
关于婴幼儿腹泻治疗新算法的国际共识报告
Lo Vecchio A,et al.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 on a new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ant diarrhoea [R].Acta Paediatr,2016.
血 5%
间质 25%
细胞内 40%
体液比例高
水需求量大 水分代谢快
~1岁70%
--
间质 血 10~ 5% 15%
细胞内 40~45%
调节功能差 易水盐紊乱
成人55~60%
胃肠液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失去大量肠液时,损失过多的HCO3-、 Na+,故多发生酸中毒,低钠血症,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钾。
指南
腹泻病的治疗——ORS带来新“拐点”
ORT给腹泻病的死亡率带来“拐点”
口服补液盐是腹泻病治疗史上的重大成就
“口服补液盐的推出和运用是当代 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
被《The lancet》评为20世 纪最伟大的医学进展
WHO前总干事Gro Harlem Brundtland博士
WHO高度评价口服补液盐
标准ORS
口服补液盐Ⅰ 1975年 口服补液盐Ⅱ 1985年
低渗ORS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喂养过多、过 少、不定时、成份不适宜(过早添加淀粉 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断奶等。 (2)气候因素 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 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 口渴又使小儿饮水,稀释消化液并增加消 化道负担而致腹泻。
(二)身心状况
1、 躯体表现
(1)轻型 腹泻:大便,次数<10次/d,黄色稀便或蛋花汤样,酸 臭,可有少量粘液,皂块或未消化的奶瓣可有泡沫(发 酵过度)。大便镜检:有大量脂肪球 腹痛:排便前啼哭,肠鸣音亢进,压痛,排便后安静, 呕吐、恶心、溢奶:偶有。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精神较好,T正常或稍高,体 重不增或减轻,无明显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骨骼肌张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
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平滑肌张力下降: 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 消失 心肌兴奋性增高: 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心
音低钝,心脏扩大,心衰
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小儿最常见)
原因:大量碱性物质丢失,酸性物质产生多,排出少
分度表现
CO2Cp mmol/L 轻度 中度 重度 18-13 13-9 〈 9 呼吸 无明显改变 口唇颜色 无改变 神志改变 正常 烦躁或萎靡 嗜睡,昏睡 以至昏迷
侵入肠粘 膜组织上 皮细胞
炎性反应
水肿 炎细胞浸 润 溃疡 出血
临床症状
发热、呕吐 腹痛 腹泻
菌痢样大便 里急后重 脓血便 水样便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
十二指肠、空肠病毒复制 小肠绒毛柱状上皮 双糖酶分泌↓ 糖类积滞于肠腔 分解成短链有机酸 微绒毛肿胀变短细胞脱落 水、电解质回吸收↓ 肠液渗透压 水、电解质的丧失
2、复方氯化钠(林格溶液): 等渗,含氯化钠0.86%,氯化钾0.03% 氯化钙0.03%。外科手术常用。

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小儿病毒性腹泻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腹泻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病毒性腹泻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病程短暂等特点。

其症状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因病毒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就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症状:1.腹泻,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症状是腹泻,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次数增多,甚至可达十几次甚至数十次。

腹泻的程度轻重会影响孩子的一般情况。

腹泻严重时,孩子会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眼眶下陷等。

2.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的程度轻重因人而异。

3.发热,患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但也需要及时关注。

治疗方法: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后,孩子会大量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可以口服含有盐和糖的口服液,也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

2.饮食调理,腹泻期间,孩子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可以适当给予流食,如稀饭、面汤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

3.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滥用药物。

预防措施:1.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2.接种疫苗,目前已有一些病毒性腹泻的疫苗可供接种,可有效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总之,小儿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卫生防护,注重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小儿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 就给口服足够的液
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
并且增加喂养的频
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
混合喂养的婴儿,
应在母乳喂养基础

小儿腹泻诊疗常规
一、小儿腹泻病诊断
1.
根据患儿大便形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 便次数

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 2周 —2个
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 2周以上。
3.
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
根据患

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 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
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 70%多 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
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
30%
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 测。
5.
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 营养状况、生长发 育等。

二、小儿腹泻病治疗

1.
脱水的预防及治疗

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 应选择
ORS
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

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 (<6月,50ml;
6-2岁,100ml; 2-10岁150ml; 10
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 少给

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⑵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 ORS 用量(ml)
二体重(kg) x(
50〜75), 4
小时内服完;密切观 察患儿病情,并

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 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 补液可能失败:①持
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 ), ②ORS夜服用量不足,③频
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 4小时,患
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 水状况,
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⑶重度脱水。采用静脉用的糖盐混合溶液,需到医院进 行;
首先以2:1等张液20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 快速滴注以迅
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在扩容后根 据脱水性质(等渗性
脱水选用2: 3: 1液,低渗性脱水选用4: 3: 2液)按80ml/kg继
续静滴,先补2/3量,婴幼儿5h,较大儿 童2.5h ;在补液过程中,每
1-2
小时评估一次患者脱水情况, 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婴儿在

6小时后或较大儿童在3
小 时后重新评估脱水情况,选项择适当补液的

方案继续治疗; 一
旦患者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 3-4小时后,儿童在 1-2小时
后,即给予
ORS
2.
继续喂养

⑴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年龄在 6个 月以下
的非母奶喂养儿继续喂配方乳, 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患儿 继续食用已
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烂饭、蛋、鱼末、 肉未、新鲜果汁。
鼓励患者进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餐次。 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
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病毒性肠 炎常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
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暂时 给予改为低(去)乳糖配方奶,时间
1-2
周,腹泻好转后转为原 有喂养方式。

⑵营养治疗。①糖源性腹泻:以乳糖不耐受最多见。治 疗宜采
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去(或低)乳糖配方奶或豆基蛋白 配方奶。 ②
过敏性腹泻:以牛奶过敏较常见。避免食入过敏食 物,或采用口服脱敏
喂养法,不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婴儿通常 能耐受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
奶,如仍不耐受,可采用氨基酸为基 础的配方奶或全要素饮食。 ③
要素饮食:适用于慢性腹泻、肠
黏膜损伤、吸收不良综合症者。 ④静脉营养:用于少数重症病
例,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者。
3.
补锌治疗

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 6个月龄以
上,每天补充含元素锌20mg 6个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 10mg共
10-14天。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100mg葡萄糖 酸锌140mg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腹泻患儿须行粪便的常规检查和 PH试纸检测;
急性水样便腹泻在排除霍乱后,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 性细菌
感染,常规不使用抗菌药物;粘液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 感染,需应用
抗生素,药物可先根据当地药敏情况经验性地选用, 用药的第3天随访,
如用药48小时后,病情未见好转,考虑更 换另外一种抗菌药物;强调
抗生素疗程要足够;应用抗生素前应 首先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以便
依据分离出的病原体及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
5.
其他治疗方法

有助于改善腹泻病情、缩短病程。
⑴肠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
⑵微生态疗法给予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⑶补充维生素A;
⑷抗分泌药物:用于分泌性腹泻。
⑸中医治疗:采用辨证方药、针灸、穴位注射及推拿等 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