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技术
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手册2023版

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手册2023版简介本技术手册为陶氏化学公司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提供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通过使用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您可以实现高效的液体和气体分离,适用于各种行业和应用领域。
产品特点- 高效分离: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能够高效分离液体和气体,去除悬浮物、颗粒和污染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高效分离: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能够高效分离液体和气体,去除悬浮物、颗粒和污染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广泛适用:陶氏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适用于多个行业,包括食品与饮料、制药、化工、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广泛适用:陶氏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适用于多个行业,包括食品与饮料、制药、化工、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 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过滤和纳滤膜产品,以满足您的特定需求。
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过滤和纳滤膜产品,以满足您的特定需求。
- 可持续发展: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以其高效能和低能耗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以其高效能和低能耗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主要应用领域食品与饮料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在食品与饮料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可用于浓缩果汁、脱色、去除微生物和杂质等。
该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持天然风味。
制药在制药领域,陶氏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可用于制备纯净水、去除微生物和颗粒、浓缩药物等。
这些技术有助于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纯度。
化工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在化工领域中可以用于分离有机溶剂、去除颜料和杂质、提取和浓缩溶液等。
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化工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电子和半导体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在电子和半导体行业中非常重要,可用于去除颗粒和杂质,提供超净水和空气。
这些技术有助于确保电子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结论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手册提供了对其产品和应用的全面介绍。
通过使用陶氏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您可以获得高效的分离和提纯效果,提高产品质量,并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
纳滤膜设计方案

纳滤膜设计方案纳滤膜设计方案纳滤膜是一种用于分离溶质和溶剂的膜分离技术,能够通过孔径大小的选择性排斥或保留物质,具有高效、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
下面是一份关于纳滤膜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
1. 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开发一种能够高效、低能耗过滤物质的纳滤膜。
2. 材料的选择纳滤膜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一般选择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耐温性能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等。
在选择材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纳滤膜的厚度、孔径和表面特性。
3. 孔径设计纳滤膜通过调节孔径来控制溶质的分离效果。
一般来说,孔径越小,能够被滤除的颗粒粒径也越小。
因此,在设计纳滤膜孔径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分离要求来确定合适的孔径范围。
4. 表面特性设计纳滤膜的表面特性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一般通过两种方法来改善纳滤膜的表面特性:一是物理方法,例如通过增加纳滤膜的表面粗糙度、改变表面形貌等方式来提高膜的通透性;二是化学方法,例如通过在纳滤膜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以改变溶质与膜的亲疏水性。
5. 设计流程根据上述的设计目标和原则,可以将纳滤膜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分离物质的性质和要求,包括粒径范围、浓度、分子量等。
(2) 根据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孔径范围。
(3) 通过预测计算或实验验证确定合适的纳滤膜孔径和厚度。
(4) 设计合适的表面特性,包括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
(5) 制备纳滤膜样品,并进行实验测试和性能评价。
(6)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纳滤膜设计参数,进一步改进性能。
6. 总结纳滤膜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任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个简要的纳滤膜设计流程,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开发出高效、低能耗的纳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药品制造等领域,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纳滤膜制备的研究进展

设备的投资和维护费用就可以降低 ,因为其对动力设备要求就
会降低 。而且由于纳滤膜上 常带 有电荷,D o n n a n效应阻止 了 同名离子向膜内的扩散 ,为 了保持 电中性 ,反离子 也被膜截 留,能分离出不同的离子。因此物料的荷电性 ,离子价数和浓 度对膜的分离效应有很大影响。正是 因为这些优点 ,纳滤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砜膜 ( S P S )
著的效果 ,是食 品加工不可缺少的助力 。
按 膜 组 件 的 结 构 卷 式 、中 空 纤 维 式 、 管 式 和 板 框 式
形 式 Biblioteka 按横截面形状 对称膜 、非对称膜 、复合膜
基金项 目:南开大学滨海学 院科研基 金项 目 *作者简介 :李国东 ( 1 9 7 O 一) ,男 ,副教授 ,主要从事膜材料方面 的研究 。E - ma i l :g d —l i ww@1 2 6 . c o n r h t t p } | u『 L 咖 . c ma s t e q . C O n ・1 ・ r
的填 充密度高 ,造价低 ,组件 内流体力 学条件好 ;但 是这
1 纳 滤膜 简 介
1 . 1纳 滤膜 的 特 点[ 。 ]
纳滤膜拥 有 纳米 级 的膜 孔 径 ,其截 留分 子量 在 2 0 0 ~ 2 0 0 0 ,由于纳滤膜上通常带有电荷 ,因此 ,对带电的离子有很 高的截 留率。在纳滤过程中的操作压力一般小于 1 . 5 MP a ,故 也称为低压反渗透膜或疏松的反渗透膜。操作压力低的话对于
1 . 2纳 滤 膜 的种 类
纳滤膜可分 为有 机膜 和 无 机膜 。无 机膜 包 括 陶瓷 膜 、 金属膜等 。无机纳滤 膜具有 良好 的耐溶 剂性 能 ,但 价格 昂
第五章 纳滤讲解

2019/6/12
膜材料与膜过程
5.2.2 对不同价态的离子截留效果不同
对二价和高价离子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单价离子。对阴离子的 截留率按下列顺序递增:NO3-、CI-、OH-、SO42-、CO32-; 对阳离子的截留率按下列顺序递增:H+、Na+、K+、Mg2+、 Ca2+、Cu2+。
5.2.3 对离子的截留受离子半径的影响
5.5纳滤膜商品及分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相继开发了各种牌号的纳滤膜及其组件, 其中大部分纳滤膜为荷电或不荷电的薄层复合膜。表5-1是部分牌号的纳 滤膜及其性能。
根据复合纳滤膜超薄复合层的组成,复合纳滤膜可分为以下几类:
20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膜材料与膜过程
表5-1 国外商品纳滤膜及其性能
2019/6/12
表5-4 NTR-7400纳滤膜性能
2019/6/12
SO2
O
n
SO3H
H2SO4 98%,ClSO3H SO2
25 C,4h
O n
膜材料与膜过程
5.5.4 混合型复合纳滤膜
该类纳滤膜主要有日本日东电工公司的NTR-7250膜,由聚乙烯醇和 聚哌嗪酰胺组成。美国Desalination公司开发的Desal-5膜亦属于此类, 其表面复合层由磺化聚(醚)砜和聚酰胺组成。:
纳滤膜的表层较超滤膜致密,故可以调节制膜工艺条件先制得较小孔 径的超滤膜,然后对该膜进行热处理、荷电化后处理,以使膜表面致密 化,从而得到具有纳米级表层孔的纳滤膜。 (2)反渗透膜转化法
纳滤膜的表层较反渗透膜疏松,可以在充分研究反渗透膜制膜工艺条 件的基础上,调整合适的有利于膜表面疏松化的工艺条件,如铸膜液中 添加剂的选择、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等,使表层疏松化而制得纳滤膜。
纳滤膜技术

在提炼过程的蒸馏步骤中需要消耗巨大 有能量。如果能够用膜分离过程替代蒸 馏,这将节省大量的能耗费用。纳滤膜 可应用在催化剂生产中有机溶剂和工业 生产中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润滑油精 炼过程、脱沥青原油中轻质油的提取、 汽油添加剂MTBE和TAME的生产中,以 及甲醇从反应液中分离循环、饱和烃和 芳香烃的分离、支链和直链同分异构体 的分离等方面。
特点:
• 纳滤膜分离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无 化学反应,不破坏生物活性,能有效的 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和相对分子质量高 于200的有机小分子,而使大部分一价 无机盐透过,可分离同类氨基酸和蛋白 质,实现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有机物的 分离,且成本比传统工艺低。
纳滤膜的孔径和膜存在的带电基团使其分 离具有两个特性,即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 • 筛分效应:分子量大于膜的截留分子量 的物质,将被膜截留,反之则透过。 • 电荷效应(Donnan效应):离子与膜所 带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
6、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纳滤膜具有 较高的抗污染能力,细菌也不容易 在膜表面繁殖。纳滤膜在减少盐含 量的同时,可以避免盐对蒸发器的 腐蚀。因此可用于酵母与奶酪的加 工过程。不仅能够解决废水的配方 问题,也可提高经济效益。其他应 用如:乳品加工、果汁浓缩、低聚糖
的分离和精制环糊精的生产 等方面。
另外,纳滤膜还可以应用于纺织、皮革 加工等领域废水的处理以及手性物质的 分离。由于其独特的分离性能,纳滤将 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提高饮 用水质量、软化水、染料、色素、医药 与生化产品的提纯与浓缩以及油水深度 分离、染料、印刷、纺织、化学与医药 废水的脱色等领域。耐溶剂、耐酸碱的 纳滤膜应用前景更广泛。
纳滤装置
与反渗透、超滤装置一样,纳滤膜组件有4种形 式:
I. 卷式(最常见,主要用于脱盐及超纯水的制 备) II. 中空纤维式(水的软化) III.板框式(处理粘度较大的料液) IV. 管式(处理含悬浮物、高粘度的料液)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膜的微孔结构来分离溶液中的
不同组分。
纳滤膜的孔径通常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可以过滤掉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胶体颗粒等,同时保留小分子物质,如溶剂、离子等。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压力驱动和浓度差驱动。
在压力驱动方式下,溶液通过膜的一侧,施加压力使溶液中的溶质通过膜的微孔,而溶剂则通过膜的孔径较大的部分。
而在浓度差驱动方式下,溶液中的溶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通过膜的微孔,而溶剂则通过膜的孔径较大的部分。
纳滤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分离效果好:纳滤膜可以有效地分离溶液中的不同组分,具有较高的分离效
率和选择性。
2. 操作简便:纳滤膜的操作相对简单,只需施加一定的压力或者利用浓度差即
可实现分离。
3. 可逆性好:纳滤膜可以通过逆向冲洗或逆向渗透来清洗和恢复膜的性能,延
长使用寿命。
4. 处理能力大:纳滤膜可以处理大量的溶液,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分离和浓缩
过程。
5. 广泛应用:纳滤膜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蛋白质分离、酸奶生产中的浓缩、废水处理等。
6. 膜的材质多样:纳滤膜的材质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膜材,如有机膜、无机膜等。
7. 可调节性强:纳滤膜的孔径可以通过调节膜的制备工艺来实现不同的分离要求,具有较高的可调节性。
总之,纳滤膜是一种重要的分离膜技术,具有优良的分离效果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对于实现溶液中组分的分离和浓缩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纳滤膜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为各个领域的分离过程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解决方案。
纳滤膜分离技术

精品整理
纳滤膜分离技术
纳滤膜是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分离膜,其孔径范围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1nm左右,故称为纳滤膜。
对不同价态的离子具有选择性:
纳滤膜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所构成。
纳滤膜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低,如对于NaCl截留率一般低于90%,而对二价或高价离子,特别是阴离子具有大于98%截留率,分离有机物有盐会容易很多。
操作压力低:
纳滤膜操作压力的约在0.5 —1.5 MPa 之间,而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则比纳滤膜高得多。
因此,如果反渗透膜和纳滤膜均能达到分离效果,那么使用纳滤膜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
纳滤膜的工业应用:
操作压力低,分离效果好,还具有选择性
纳滤在问世之后,很快的到了工业领域的青睐
工业上,纳滤膜的应用体系大部分是多组混合水溶液,而于有机溶剂的体系则较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纳滤过程也可以与其他分离技术相结合已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纳滤工艺流程

纳滤工艺流程纳滤工艺流程简介纳滤工艺,也叫微滤工艺,是一种利用纳滤膜对流体进行过滤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效的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分离,并能够去除微小颗粒、胶体、大分子杂质和有机物等。
纳滤工艺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生物工程等行业。
纳滤工艺是一种物理分离过程,通过纳滤膜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溶质。
常用的纳滤膜有陶瓷膜、无机膜和有机膜。
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溶质特性,选择适当的纳滤膜材料。
纳滤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料处理、预处理、纳滤和后处理四个步骤。
1. 进料处理:在进入纳滤系统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这主要包括去除大颗粒悬浮物、胶体物质、油脂和有机杂质等。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重力沉淀、絮凝剂、草酸清洗等。
2. 预处理:进料处理后,将原料液体送入纳滤设备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纳滤膜的污染和堵塞,保护膜的寿命。
预处理方式主要有超滤、沉淀、共混凝等。
3. 纳滤:纳滤即将经过预处理的液体通过纳滤膜进行过滤。
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和溶质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纳滤膜。
纳滤的过程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溶液透过膜孔,而较大分子和颗粒被截留在膜表面,形成纳滤液和浓缩液。
纳滤液中的溶质经过膜孔的孔径选择性分离,一般能去除大分子物质、胶体、悬浮物等。
4. 后处理:经过纳滤后的溶液,还需要进行后处理以达到特定的要求。
后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浓缩和干燥等步骤。
清洗是为了去除膜表面的附着物,以保证膜的使用寿命;消毒是为了防止细菌的滋生;浓缩可以将溶液进行浓缩,增加溶质的含量;干燥则是将纳滤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处理,以便后续的包装和存储。
总结纳滤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料处理、预处理、纳滤和后处理四个步骤。
通过对原料液体的预处理,将符合要求的液体送入纳滤设备进行过滤。
纳滤的过程是通过施加压力使溶液通过纳滤膜,截留大分子物质和颗粒,得到经过分离的纳滤液和浓缩液。
纳滤后的溶液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浓缩和干燥等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 能 童辛 斜 2007年增刊(38)卷 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技术
谢景源,杜启云,王薇 (天津工业大学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60)
摘要: 纳滤膜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重要的液体分离 膜品种。综述了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最近研究进 展,并介绍了复合纳滤膜的后处理方法,对纳滤膜今后 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纳滤膜:复合;后处理 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973 1(2007)增刊.2766.04
1 引 言 纳滤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介于反渗透和超滤 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纳滤技术的操作压 力较低,对一、二价离子有不同的选择性,对小分子有 机物有较高的截留率[1】,在水软化、废水处理、食品加 工、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膜分离技术的 发展过程看,有机纳滤膜的研究起步早,膜的柔韧性好, 选择分离性好,制备过程较简单,工艺成熟,价格便宜, 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的膜的制备技术也得到迅速发 展。 纳滤膜的性能和膜的材质及制备工艺密切相关,要 得到结构和性能满足特定分离要求的纳滤膜,膜材料和 制备技术的选择是关键。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技术和反渗 透膜的制备类似,主要有L.S相转化法,共混法,界面 聚合法,界面涂敷法、荷电化法和化学改性法等。 本文综述了这些制备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基 膜改性,制备新方法和纳滤膜改性方法,这些方法对纳 滤膜制造技术及纳滤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相转化法 2.1改性聚合物L.S相转化法 相转化法是指均相高分子铸膜液经过溶剂蒸发,或 在铸膜液中加入非溶剂,或是使高分子热凝固等方法, 使高分子从均相溶液中沉析出来分为两相,制得高分子 膜。 苏仪等[2】对聚醚砜酮(PPESK)进行改性,具体方法 为PPESK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制备氯甲基化聚醚砜酮 (CMPPESK),CMPPESK再经季胺化反应制备了季铵化 聚醚砜酮(QAPPESK);以QAPPESK作为制膜材料,采 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纳滤膜。实验表明该膜具有良好的耐
酸性和抗污染性,可用于染料脱盐等领域。 2.2一步法中空纤维纳滤膜 常规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是以超滤膜做为基膜采 用复合的方法来制备的。He等【 开创了一步法制备中空 纤维复合纳滤膜的新方法,即采用共挤出的方法直接制 备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他们使用三层孔喷丝板,采用 共挤出法制备了磺化聚醚砜(sPEs),聚砜中空纤维复 合纳滤膜。他们制备的复合纳滤膜有良好的纳滤特性: 该膜允许一价和二价无机盐通过(对硫酸铜和硫酸钠的 截留率仅为6.3%和21%),但是截留高价和有机分子(对 甲基绿和日落黄染料的截留率为87%和92%)。他们的 实验工作证明,共挤出能够成为一步法制备表面修饰中 空纤维膜的可行方法。图1是他们的纺丝涂膜设备。
1.Polymer solution for support membrane;2.Bore liquid;3,Coating solution;4.Triple orifice spinneret; 5.Chimney(evaporation step);6.Pulling wheel;7.Coagul— ation bath 图l纺丝流程 Fig 1 Schematic description of the spinning set—up 2.3共混法 共混法是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在溶剂中进行共混溶 解,形成多组分体系后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纳滤膜的一种 方法。聚合物各组分与铸膜液所用的溶剂和添加剂的相 容性有差异,这些差异影响膜的表面网络孔、胶束聚集 体孔和相分离孔的孔径大小及分布。因此通过调节铸膜 液中各组分的配比,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级表层孔径的 合金纳滤膜,这种膜呈现出单一膜材料制备的均质膜所 没有的优异性能。 Bowen等【4】用含有0.5%~5%的磺化聚醚酮,聚砜聚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大资助项目(o6YFGISHO1700) 收到稿件日期:2007.07.25 通讯作者:谢景源 作者简介:谢景源(1981一).女,宁夏银川人,硕士.从事纳滤膜的制备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谢景源等: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技术 合物混合液(溶剂为N一甲基吡咯烷酮),通过相转化法 制得荷电纳滤膜。所制得的纳滤膜的性质随着磺化聚醚 酮含量的改变而变,膜性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都很优 良。其中,含有5%磺化聚醚酮的膜的性能更为优良, 纯水通量为22.6±1.6×10 In /s-N,对分子量为4000 的右旋糖苷截留率为99.9%,0.001mol/L NaCl的截留率 为65%,对41xm的硅微粒的吸附量只有0.75mNm~。 。 。 图2磺化聚醚酮的结构式 Fig 2 Structure of the SPEEK 3膜改性法 3.1超滤基膜的接枝改性 超滤膜多采用L.S相转化法制备,可通过对超滤膜 进行改性或预处理等方法使超滤膜变成纳滤膜,如对超 滤膜进行接枝改性,改性前对基膜进行预处理,可以增 加基膜的亲水性,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王世珍等 】对 PAN超滤基膜进行改性。他们将吸干水分的PAN基膜 浸入一定浓度的NaOH水溶液中,一定时间后用水洗 净,再浸入HC1溶液中,使PAN膜上部分腈基水解生 成羧基。改性后膜的接触角比改性前小了1/3,亲水性 增强。 3.2等离子体改性 等离子体是由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部分电 离气体,可以通过低压辉光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改性操 作简单,安全,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离子体中具有足够 高能量的活性粒子使反应物分子氧化、刻蚀、裂解、交 联等,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有机蒸气和无机气体,在辉光放电下所形成的等离 子体聚合物,沉积在多孔基膜的表面,形成等离子体复 合膜。影响等离子体复合膜性能的因素与单体的结构和 性质、反应器的形状与结构、基膜的性质、其平均孔径 与孔径分布、等离子体聚合的条件(压力、功率、时间、 单体流速)等有关。单体的选择要考虑物质的等离子聚 合特性,许多含氮、含烯烃双键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 芳香胺和杂环芳香胺类能形成具有优良纳滤渗透性的 聚合物膜。 张丹霞等【6】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聚丙烯腈膜 上接枝了亲水性丙烯酸单体,研究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 功率、时间、不同单体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接枝反应的 影响。实验表明等离子体接枝改变了膜表面孔的大小, 将聚丙烯腈超滤膜改性成具有纳滤特点的分离膜。Aerts 等 将实验室制备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采用Ar,Ar-H2 和Ar-O2 3种不同的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并考察了Ar-O2 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对所处理膜 的性能的影响,制备的膜用亚甲基蓝,甲基橙等进行纳 滤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膜用等离子体处理可获得耐溶剂 的纳滤膜。 Zhaot。 等用氩低温等离子将单体苯乙烯在蒸气相 中接枝到聚丙烯腈超滤膜上,制备疏水性纳滤膜。FI'IR 和XPS显示,疏水性单体苯乙烯成功接枝于PAN超滤 膜表面。接触角的测定显示接枝丙烯腈膜的表面疏水性 增加。对脱腊油(Mw=450g/mo1)和脱腊溶剂(甲苯和 甲基乙烷酮)的混合液在20℃时进行测定,脱腊油的 截留率在72,8%以上,实验表明该纳滤膜可用于脱腊润 滑油生产中溶剂的脱腊提纯。 3-3辐射技术 紫外辐照接枝是一种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聚合物 膜表面的化学键在紫外辐照下发生断裂,生成自由基, 当辐照体系中存在可反应的烯烃类单体时,接枝反应就 能在聚合物膜表面和膜孔中进行,形成化学键合的接枝 聚合物链。在聚合膜表面引入羟基、羰基、羧酸基等活 性基团,可以使其呈现很好的亲水性。对于在紫外辐照 下无法生成自由基的聚合物膜,则常需加入光敏剂等助 剂。 邱长泉等tg]对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超滤膜的表 面通过紫外辐照接枝丙烯酸(AA)*tJ备出对二价盐有很 好截留率的纳滤膜,该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另外,在 接枝单体溶液中加入异丙醇(i—PrOH)作为链转移剂得到 的纳滤膜具有较高的渗透通量。i-PrOH的浓度对纳滤膜 分离性能的影响很大,低浓度i-PrOH条件下制备的纳 滤膜对离子的截留率较低,随着i-PrOH浓度的提高, 膜的截留率不再变化而滤出液通量会有成倍的增加,表 明链转移剂的存在可能会提高膜的接枝密度,增加膜的 表面电荷密度,使膜对离子的截留率保持较高水平。
图3 PEK-C的化学结构式 Fig 3 Structure of the PEK·C 余振等【l0】采用波长300rim以上的紫外光引发自由 基共聚接枝,在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超滤膜表面接 枝单体丙烯酸(AA)和苯乙烯磺酸钠(sss),得到了亲水 性荷电纳滤膜。
4复合法 复合法是目前应用最广、也是最有效的制备纳滤膜 的方法。复合膜的制备包括微孔基膜的制备和具有纳米 级孔径超薄分离层的制备,该超薄分离层一般是由聚电 解质构成,与其支撑层的化学组成不同。复合膜的优点 是可以分别选取不同的材料制取基膜和复合层.使其性 能(如选择性、渗透性、化学和热稳定性)达到最优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助 能 财 许 2007年增刊(38)卷 由于纳滤膜的渗透通量与表面起分离作用的致密层的 厚度成反比,故可通过减小致密层的厚度来提高通量。 而相转化法中致密层厚度的减小是有限的,因此膜性能 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复合法在这一方面具有优势。 4.1界面聚合法 界面聚合法制备纳滤膜是先用多孔基膜吸收溶有 种单体或预聚物的水溶液,取出排除多余溶液后,再 与溶有另一单体或预聚物的油相(如环己烷)接触,进行 液.液界面反应,在两相界面处形成膜,一般还需水解 荷电化、离子辐射或热处理等后处理过程。界面聚合法 的优点是:反应具有自抑制性;通过改变两种溶液的单 体浓度,可以很好地调控选择性分离层的性能。 界面聚合法制备纳滤膜时,水相单体主要有二胺, 有机相单体主要有二酰氯和三酰氯,选择性分离层的膜 材料主要有芳香聚酰胺类、聚哌嗪酰胺类和磺化聚砜 类。 彭海嫒等【ll】以NaOH溶液改性后的聚丙烯腈(PAN) 超滤膜为基膜,对,对一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水相 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单体,经过界面聚合 反应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考察了胺浓度、酸接受剂 浓度、界面聚合时间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陈国华等【l 】以聚丙烯腈超滤膜为基膜,将羧甲基甲 壳素(CM—CH)与环氧氯丙烷(ECH)交联作为功能层,制 得复合纳滤膜。当CM—CH的浓度为2.0%,ECH的浓 度为2.5%,60℃下交联24h,然后50℃下热处理10min 的条件下,所制备的复合纳滤膜的盐截留效果最好,对 几种1000mg/L的无机盐的截留率见表1。 表1复合膜对1000mg/L的各种无机盐的截留率和通量 Table 1 The rejection and permeation of tlle composite membrane to several inorganic salts at the Inorganic salt Permeation(L/h.m ) Rejecdon(%) K2SO4 6.63 93.33 Na2SO4 4.96 91.00 MgSO4 6.46 42.6l KCl 7.87 36.00 NaCl 5.2O 44.00 MgCl2 5.45 9.26 CaCl2 6.8O 14.2l Mohammad等【l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6种均苯 三甲酰氯,双酚A体系的纳滤膜。这些膜具有不同的膜 孔尺寸,有效荷电密度和有效膜厚度。增加反应时间导 致水通量下降,但是膜孔孔径尺寸大小未变,增加单体 浓度同样导致水通量的下降,微孔尺寸变化。他们进一 步用更多的渗透实验数据和DSPM模型解释了各种膜 的性能。 Ahmad等【l 】将羧基引入到聚哌嗪酰胺骨架上,制 备了复合聚酰胺纳滤膜,具体方法是将基膜在环境温度 下浸入含有1.95%的哌嗪和0.05%的3,5一二氨基苯酸水 溶液中5min,之后将多余溶液去除,将其与均苯三甲 酰氯的正己烷溶液界面聚合反应10s。与水相中只含有 2%哌嗪的纳滤膜相比,改性后的膜的纯水透过量提高 了20%,对二价离子的截留率超过96%,纳滤膜的荷负 电性增强。此膜可应用于海水脱盐工厂预处理,降低海 水的硬度。 4.2涂敷法 界面涂敷法是将基膜浸入聚合物的预聚体稀溶液 中(溶液浓度一般较低,不大于1%),把基膜从涂膜 液中取出并排除过量的溶液,然后再浸入交联剂的稀溶 液中进行界面交联反应,使表面功能层固定于微孔基膜 上。涂层的厚度取决于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和涂敷时的溶 液压力等。 卞晓锴等【1 5]以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 用机械涂敷法制备复合纳滤膜。考查了基膜材料、聚乙 烯醇浓度、交联剂浓度、涂层厚度、交联时间以及热处 理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下,在截留相对分子量为100,000的基膜表面,用5% 的聚乙烯醇溶液与l%的戊二醛发生交联反应,制得了 截留分子量为600的PVA复合纳滤膜。 4.3含浸法 含浸法是将基膜浸入含有荷电材料的溶液中,再借 助热、光、辐射、加入离子等方法,使荷电材料交联, 得到纳滤膜。 Zhou等【l 6】通过在微孔聚丙烯基膜内部,紫外引发 共聚2.丙烯酰胺.2一甲基丙烷磺酸(PAMPS)和N.N一亚甲 基二丙烯酰胺得到多酸凝胶填充膜。制得的大多数膜显 示出较大尺寸变化,尤其是PAMPS混合凝胶厚度有变 化,这些变化与膜内混入的凝胶量有关。作为膜厚度增 加的结果,PAMPS填充孔凝胶的体积分数被限制在 0.01~0.06之间,与相同基膜采用其它凝胶得到的膜相 比体积分数较低,低渗透性归因于聚合物链紧密结合的 水分子,这有效扩大了聚合物链,使水传递的通道变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