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杭州师范大学张华教授《论核心素养的内涵》,使我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一、核心素养的理解

“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中综合使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水平和人性水平。“核心素养”是人适合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合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水平与人性水平。核心素养是对农业和工业时代“基本技能”的发展与超越,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水平和复杂交往水平。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领域性与复杂性。

进一步理解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内涵,要处理好如下四对关系:

(一)素养与知识的关系:素养不是知识,知识的积累不必然带来素养的发展。但素养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素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让知识学习过程称为素养形成过程?首先使知识成为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资源;其次将学科知识提升为学科观点;再次尊重学生个体在于学科知识和生活世界互动时所产生的思想或经验,即个人知识,是发展学生素养的关键;第四转变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深度学习与协作学习。

(二)素养与情境的关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与情境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素养依赖情境,其形成与发展智能在智力、情感和道德上真实的情境之中,倘离开真实情境,可能有知识技能熟练,断无素养发展。其次,素养超越情境。信息时代,知识日益情境化,情境( 生活与工作) 日趋复杂化。惟有将知识植根于情境,才能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促动素养发展。再次,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注重虚拟环境及其对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惟直面这种挑战,才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素养与表现的关系:素养与表现的关系,是理解素养内涵的重要方面。这对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尤其重要。首先,素养与表现存有重要区别。素养是一种将知识与技能、认知与情感、创造性与德性融为一体的复杂心理结构。表现是在特定情境和条件下的外部行为表现。素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心灵”原则,表现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行为”原则。其次,素养与表现具有内在联系。素养是表现的基础和源泉。素养能够被直接观察,表现被恰当理解和使用的时候,它能够成为判断素养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再者,恰当的表现对素养具有开掘源泉的作用,会促动素养发展。再次,素养与表现的关系具有复杂性。素养的表现受种族、文化、习俗、语言、性别、个性、具体情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一种素养可能有多种表现。因为外部行为表现本身具有综合性,一个表现可能体现了多种素养。

(四)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的关系:首先,“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 所谓“双基”)不是凝固不变、普遍有效的,而是随时代变迁持续发展、变化的。当人类迈入信息时代以后,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交往、协作等“核心素养”或“21 世纪技能”日益成为“基本技能”。一些新兴的学科知识如信息科技也正在成为“基本知识”。其次,核心素养与传统“双基”是一种包含、融合和超越的关系,而非简单叠加。核心素养并不排斥传统“双基”。再次,“双基”的学习方式需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改变。核心素养本质上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这只能通过让学生置身真实问题情境,亲历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而培养。当“双基”的学习成为间接过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副产品”的时候,“双基”的熟练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成正比关系。素养本位的课程改革并不反对知识技能的熟练。

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更关键水平,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点”、“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

度和责任”四方面构成。

1.物理观点: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理解;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点”主要包括物质观点、运动观点、相互作用观点、能量观点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水平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3.科学探究:是指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实行交流、评估、反思的水平。“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4.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准确态度和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