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醛树脂胶粘剂精品PPT课件
醛系胶黏剂课件精美版

颜色
二 最.终酚形醛 成树 线脂 型的 的聚合 热成 塑氰原 性理分胺子,树在缩脂聚体具中不有存在良没有好反应的的羟耐甲基水。 性、耐热性以及较高的硬
用量(㎏) 96
121.
活泼氢)
度,其光泽和抗压强度等也较好。
2 影响三聚氰胺树脂合成反应因素
(1)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 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与树脂的胶接强度直接相 关。当其摩尔比在1 : 2 以下时,胶合板的干强度下降, 而湿强度却有上升的趋势。当其摩尔比在1 : 3以上时, 胶合板的湿强度下降。所以作为木材胶接用的三聚氰胺 树脂其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以1 : 2~3为宜。
浸胶 SQ
SQ(+NQ)
FQ 酚醛+油酸
层数 1
1
1~2 4~7 1
✓ 经典HLP构成
底层纸 复盖纸 装饰纸 脱模纸
表层纸
宝丽板和华丽板实际上是一种装饰纸贴面人造板。
华丽板又称印花板,是将已涂有氨基树脂的花色装 饰纸贴于胶合板基材上,或先将花色装饰纸贴于胶合 板上再涂布氨基树脂。表面一般为哑光,自然逼真。
活泼氢)
✓工艺参数 单层压机 热上热下短周期 工艺参数 温度 190~200 ℃ 压力 2~3 Mpa 周期 50~60 秒
✓胶粘剂特点 DDS 低压短周期密胺树脂 DDN 低压短周期脲醛树脂 NQBR- 人造板用脲醛树脂 改性原则: ①增进熔融流动性、降低工艺应力。可加入低官
能度单体共聚。如:聚乙二醇 聚丙二醇
隔离纸
长期压制 1小时
热压板
多层压机 32层
即材G质CHα2-O纤=1维21素.纸 漂白在硫酸三盐木聚浆纸氰胺未漂树白硫脂酸盐生木浆产纸 中,反应温度以保持在75~
在高温下保持颜色和光泽的能力。
高效环保脲醛树脂胶黏剂

高效环保脲醛树脂胶黏剂脲醛树脂: 甲醛:尿素0.8-1.03三聚氰胺:甲醛 1.5-5%硼酸:甲醛0.3-0.8%乙二醛:甲醛0.6-0.82%玉米淀粉:甲醛 2.5-5%使用甲酸和氢氧化钠调节pH值固化剂: 氯化铵150-200份三氯化铁80-250份水500-800份制备方法:脲醛树脂甲醛加入反应釜,升温后加氢氧化钠至pH8.1-8.3,温度30-40℃时,加入尿素使与甲醛摩尔比为1: 1.8-2.2的.温度50-56℃时停止加热,温度自行上升,至80-88℃时保温反应30min,pH降至6.7-6时,加硼酸并用甲酸调pH至5.8-5.0,待温度至92-94℃时再次保温反应,保持pH〉4.2加硼酸后30min测黏度,涂-4黏度在30℃时达到14-14.5秒时立即加氢氧化钠调pH6.6-5.8,先加一半量三聚氰胺,保持10min,甲酸调pH5.2-6,再加入尿素使与甲醛摩尔比为1:1.35-1.47,92-93℃保温反应。
涂-4黏度30℃时19.5-20.5秒时,加氢氧化钠调pH8.0-8.3,加入剩余一半三聚氰胺,保持20min,再加尿素使与甲醛摩尔比为1:1.0-1.1,冷却至80℃保温反应30min,当涂-4黏度在30℃达22-24秒时,再加尿素使与甲醛摩尔比1:0.8-1.03,冷却至50℃加乙二醛和玉米淀粉,保持1h调pH7.2-7.8,冷却至40℃得脲醛树脂。
硬化剂组分将氯化铵三氯亚铁研磨至500目以上细粉,40-60℃均匀分散于水,得固化剂。
主要应用:多层胶合板,实木,竹,竹木复合地板,细木工板,木家具,刨花板或碎料板胶合.使用方法:1.多层竹木胶合板胶合配比脲醛树脂:复合型填料:固化剂=100:10-20:5-8(复合型填料:70份工业面粉,10份400目碳酸钙,20份木素混合即成)调制:先在脲醛树脂种缓慢加入复合型填料,搅拌10min,再加固化剂(秋冬时可多加,春夏时可少加)搅拌20min,即得室温使用时间4小时之胶黏剂.2.刨花板及碎料板配比: 脲醛树脂:造纸废液:固化剂=100:2-4:3-5(造纸废液即造纸厂亚硫酸盐造纸废液)调制:脲醛树脂先与造纸废液混合,再加固化剂,搅拌后即得室温使用时间2小时之胶黏剂.实例甲醛3083kg放入反应釜,加热后氢氧化钠调pH至8.1,温度达40℃时加尿素1275kg(甲醛与尿素摩尔比现为 1.8).30min内温度40℃上升到80℃..在50-56℃时关蒸汽停止加热令温度自然上升.80-88℃保持30min,待pH降到6.7加12kg硼酸,甲酸调pH至5.4,待温度至92-94℃时(pH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每5min测pH,保持pH大于4.2.同时在硼酸加入30min后测黏度,达14-14.5”/30℃时,立刻氢氧化钠调pH6.4,后加30kg三聚氰胺,保持10min,再加甲酸调pH5.8,再加尿素562kg(甲醛与尿素摩尔比现为1.25),温度达92-93℃时保持.监测黏度,达19.5-20.5”/30℃时立即加氢氧化钠调pH至8.2,后加30kg三聚氰胺,保持20min,再加尿素459kg(甲醛与尿素摩尔比现为1),令冷却至80℃保持30min,黏度达22-24”/30℃时,再加尿素574kg(甲醛尿素摩尔比现为0.8),令冷却至50℃加20kg乙二醛和80kg玉米淀粉,保持1小时后调pH至7.8,令冷却至40℃得脲醛树脂. 所用原料:工业甲醛(36.5%),工业尿素(98%),工业三聚氰胺(98%),工业硼酸(98%),工业乙二醛(42%).工业甲酸溶液,工业氢氧化钠溶液皆为40%。
脲醛树脂胶黏剂

脲醛树脂胶黏剂脲醛树脂胶黏剂的改性研究09应化卢琼32号一、脲醛树脂的特点脲醛树脂胶黏剂我国木材工业用量最大合成树脂胶黏剂,占木材加工业胶黏剂总消耗量60%多,占人造板用胶量90%左右。
脲醛树脂胶黏剂的主要优点是在固化之前具有水溶性,对许多基材使用都很方便,并且能同其他许多材料一起使用,它也可以使染料和颜料任意着色,耐溶性能好,硬度高。
胶接强度高、耐冷水性能、耐热水性能高;固化迅速;与水混溶性好,易调制合适黏度浓度等;但脲醛树脂也有其弱点:在固化时收缩率较大,胶层易产生裂缝,耐水性差;含有游离甲醛,在使用脲醛树脂或使用脲醛树脂胶黏剂制备的产品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的恶臭味,并强烈地刺激人的视黏膜、鼻黏膜和上呼吸道,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只有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降低游离甲醛含量,才能使之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的要求,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所以,新的环保型脲醛树脂是脲醛树脂发展的方向[1]。
当前脲醛树脂黏胶剂的改性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降低游离甲醛含量;提高脲醛树脂的耐水性;改进树脂稳定性;提高脲醛树脂胶粘接强度;减小脲醛树脂胶收缩性;改善脲醛树脂胶脆性;提高脲醛树脂胶初粘性等二、脲醛树脂的改性a、降低脲醛树脂毒性随着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研究的不断深入,树脂综合性能的到明显提高。
应用领域也随之拓宽。
但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脲醛树脂胶黏剂中游离甲醛含量高,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交接制品散发出来的游离甲醛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环保专家和消费者的关注。
所以,在不断降低产品综合性能的前提下生产和使用低毒脲醛树脂胶黏剂势在必行。
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一般依据欧洲标准制定,利用钻空法测量板材中游离甲醛含量,据此判定脲醛胶中游离甲醛含量,分为E1级(<10mg/100g)、E2级(<30mg/100g)、E3(<60mg/100g),其中E1级和E2级属于环保型[2]。
(1)胶接制品甲醛释放的原因根据甲醛释放机理不同,游离甲醛存在方式分为两种:单体游离式及复合分解式。
《胶粘剂概述》PPT课件

OH
CH2
4.2 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及工艺
继续加热B阶段树脂生成网状结构,此时酚的三个官能团位置已全部发生了 作用,完全硬化,失去其热塑性及可熔性,为不溶解、不熔融的固体物质,这种 树脂称为不熔性酚醛树脂——C阶〔段〕树脂.
CH2 H2C
OH
CH2
CH2
CH2
OH
OH OH
C H2
H2C
CH2
4.1 概 述
现状:20世纪30年代,从酚醛树脂开始进入合成胶粘剂时代,目 前世界合成胶粘剂品种已达5000余种,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销售 额年均增长5%.产量水系胶占45%,热熔胶占20%,溶剂胶占15%, 反应型胶占10%,其它10%. 发展方向:快固化、单组分、高强度、耐高温、无溶剂、低粘 度、不污染、省能源、多功用等各具特点的胶粘剂. 合成技术:利用分子设计开发高性能品种,采用接枝、共聚、掺 混、互穿网络聚合物等技术改善胶粘剂的性能.
OH OH
O + H2O
4.2 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及工艺
反应分为两步进行: ① 加成反应:苯酚与甲醛起始进行加成反应,生成多羟基酚,产物
为单元酚醇与多元酚醇的混合物.
OH
O
OH
CH2OH
HOH2C O
OH CH2OH O
HCH
HCH
OH
OH
HCH
CH2OH
HOH2C
OH
CH2OH
CH2OH
4.2.1.1 三醛胶的合成原理
〔1〕 脲甲醛树脂 尿素〔脲〕与甲醛在碱性或酸性催化剂 作用下缩合成初期脲醛树脂,再在固化剂或助剂作用下,形成 不溶解、不熔融的末期树脂.
4.2 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及工艺
固化型脲醛树脂胶粘剂

固化型脲醛树脂胶粘剂(系列)1.木器用胶[制品Ⅰ]该树脂胶粘剂因尿素与甲醛因摩尔比高(尿素:甲醛=1.19),所以固化快,胶接强度好,适用于木器的冷压粘接。
使用时,固化剂用量为:热压用胶加入量一般为液体树脂质量的1%~5%,冷压用胶加入量一般为液体树脂质量的6%~8%。
[制品Ⅱ]加固化剂10%~12%(NH4Cl:NH3·H2O:尿素=1:3.2:5.5),固化条件110~115℃,压力2Mpa,时间4~6分钟,也可加入5%NH4Cl与胶调匀后于室温粘接使用。
[配方][制法]根据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工艺特点,确定如下工艺流程:2.纤维板用胶[配方][说明]该脲醛树脂胶粘剂中加入了改性剂三聚氰胺(也可以采用苯酚改性),提高了胶粘剂的湿胶接强度。
在室内应用时,改性剂用量一般为尿素总量的5%~10%。
室外应用时改性剂的用量是70%~80%,可以满足纤维板的要求。
生产工艺流程3.刨花板生产用胶配方[制品Ⅰ]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较低,故游离醛含量低,可以满足无臭刨花板的要求。
使用时除加入固化剂外,还要加入一定量防水剂,以提高刨花板的防水性能。
[制品Ⅱ]用脲醛预缩液代替甲醛,生产工艺简化,胺的质量比采用甲醛的有所提高,故适用于各种用途的脲醛树脂胶的制造。
[配方]*脲醛预缩液是甲醛与尿素按一定摩尔比进行反应而得的低聚物,淡黄色透明液,甲醛含量43%,尿素含量17%,甲醇含量不大于6%,在-35~40℃条件下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制法]先将尿素、甲醛进行反应生成脲醛树脂,再加入六亚甲基四胺搅匀后,加石蜡乳液,再加固化剂溶液搅拌均匀,即为刨花板用脲醛胶。
生产工艺流程4.胶合板生产用胶[制品Ⅰ]产品为泡沫脲醛树脂胶,主要用于3类胶合板。
由于加入了发泡剂,经发泡后体积可增大2~3倍。
在涂胶时可减少树脂用量,防止低粘度树脂渗透透到木材孔隙中去,从而能避免表面缺胶,保证胶接质量,同时降低成本,适用期不小于3小时,密度在0.3~0.4g/cm3。
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原理(PPT课件)

二、扩散理论
两种聚合物在具有相容性的前提下,当它们相互紧 密接触时,由于分子的布朗运动或链段的旋摆产生相互 扩散现象。这种扩散作用是穿越胶粘剂、被粘物的界面 交织进行的。扩散的结果导致界面的消失和过渡区的产 生,由此形成粘接。
当胶粘剂和被粘物都是具有能够运动的长链大分子聚 合物时,粘接体系借助扩散理论基本是适用的。热塑性 塑料的溶剂粘接和热焊接可以认为是分子扩散的结果。
许多合成胶粘剂都容易润湿金属被粘物,而多数固 体被粘物的表面张力都小于胶粘剂的表面张力。这就是 环氧树脂胶粘剂对金属粘接极好的原因,而对于未经处 理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氟塑料很难粘接。
14
1.2 粘接机理
为满足第二个条件,固化后应形成跨过界面的粘
接力,而此力的本质和大小对粘接效果都是极重要 的。目前主要有四种理论解释粘接力产生机理:
(1)机械互锁理论; (抛锚理论) (2)扩散理论; (3)电子理论(静电); (4)吸附理论。
15
一、机械作用力理论
胶粘剂渗透到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凸之处,固化后在 界面区产生了啮合力,其本质是摩擦力。
要求:a胶粘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 b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
在粘合多孔材料、纸张、织物等时,机构连接力是很重 要的因素,但对某些坚实而光滑的表面,这种作用并不显 著。从物理化学观点看,机械作用并不是产生粘接力的因 素,而是增加粘接效果的一种方法。
分子间作用力是提供粘接力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他因素也能起主导作用。
缺点: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只有物理吸附,其他物理吸附 比胶黏剂容易 要求:充分润湿,亲密接触
20
化学键形成理论
化学键理论认为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除分子力间外,有时 还有化学键产生:1)离子键 2)共价键 3)金属键
脲醛树脂胶粘剂制备原理

脲醛树脂胶粘剂制备原理、配方、工艺脲醛树脂胶粘剂:是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碱性或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成的初期脲醛树脂;在固化剂或助剂作用下,形成不溶,不熔的末期树脂.尿素与甲醛的缩聚产物早在1896年就已获得,但工业上用作胶粘剂是1929年以后的事.我国脲醛树脂是在1957年开始工业化生产,1962年成为胶合板生产的主要胶粘剂,目前已成为我国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种.从外观形式看,UF主要有液状(糖浆状或乳状)和粉状.液状UF一般可贮存2-6个月,而粉状UF 的贮存期可长达1-2年.(1)由于含有大量的羟甲基和酰胺基,能溶于水,有较好的胶接性能;(2)可室温或加温100℃以上很快固化;(3)与PF相比,固化后胶层无颜色,不污染制品;(4)胶接强度比动,植物胶高;(5)毒性较小,但固化时会放出刺激性的甲醛;(6)制造容易,价格便宜;(7)耐光性好,较耐老化;(8)工艺性好,使用方便;(9)脆性大,固化过程易产生内应力引起龟裂;(10)耐水性和胶接强度低于酚醛树脂胶.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特性3.1.2 合成脲醛树脂的原料尿素:分子式:CO(NH2)2;分子量:60.06;熔点:135℃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易吸湿结块.在水,稀酸或稀碱中不很稳定.甲醛:分子式:CH2O ;分子量:30.03;沸点:-19.5℃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为无色,强烈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溶于水,工业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为无色透明液体,混入铁等物质为淡黄色,其甲醛含量一般为36-37%.此外,还有氢氧化钠,甲酸,氯化铵,六次甲基四胺等.3.1.3 脲醛树脂形成原理(一)加成反应加成反应过程:尿素与甲醛水溶液在广泛的酸性或碱性条件反应的第一阶段是加成反应,首先生成一羟甲脲.一羟甲脲的生成:NH2CONH2 + CH2O NH2CONHCH2OH (3-1)二羟甲脲的生成:NH2CONHCH2OH + CH2O HOCH2NHCONHCH2OH(3-2)上述反应若尿素与甲醛为等摩尔比且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最终达到尿素,甲醛,一羟甲脲和二羟甲脲四个组分的平衡.但若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大于1:1时,上述平衡组成就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摩尔比大于1:2时,二羟甲脲进一步与甲醛加成生成三羟甲脲:HOCH2NHCONHCH2OH + CH2OHOCH2NHCON(CH2OH)2 (3-3)反应(3-1)和(3-2)可同时被酸(H+)和碱(OH-)所催化,但碱的催化效应较大.正反应和逆反应都能被催化到大致相同的程度,所以PH值的变化,平衡常数改变不大,但在实际的脲醛树脂的合成中,由于反应中间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羟甲脲参加缩聚反应或生成不溶于水的次甲脲沉淀,这样平衡常常不能达到.加成反应机理: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其加成反应可通过不同的反应机理进行,其反应历程和产物也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加成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初期产物羟甲脲.NH2CONH2 + OH-→NH2CONH- + H2ONH2CONH- + H2C+=O-→NH2CONHCH2O-NH2CONHCH2O- + H2O→NH2CONHCH2OH + OH-从反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生成一羟甲脲,二羟甲脲和三羟甲脲的速度比为9:3:1,即其反应能力随引入羟甲基而依次降低.因此,生成一羟甲脲和二羟甲脲是决定脲醛树脂理化性能有意义的产物.酸性条件下,是甲醛受氢离子的作用,首先生成带正电荷的次甲醇:_CH2O + H2O HO—CH2—OHHO—CH2—OH + H+ +CH2OH +H2O带正电荷的次甲醇与尿素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羟甲脲,它进而缩聚脱水,生成次甲基键连接的低分子缩聚物或次甲脲:NH2CONH2 + C+H2OH→NH2CON+H2CH2OHNH2CON+H2CH2OH→NH2CONHCH2OH + H+→NH2CONHC+H2 + H2ONH2CONHC+H2 + NH2CONH2→NH2CONHCH2N+H2CONH2→NH2CONHCH2NHCONH2 + H+ 或者NH2CONH2 + 2CH2O CH2NCONCH2 + 2H2OPH1%时就显示出影响了;含量越高,树脂在贮存期间的羟甲基含量下降越明显,贮存稳定性越差.不应超过0.8%.游离氨:能提高缩聚反应初期阶段及补加尿素再缩聚阶段的介质PH值;但当含量高于0.015%时,树脂的固化时间延长和贮存稳定性降低.不应超过0.015%.(四)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反应体系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既有单独作用又有联合其它因素共同作用.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游离甲醛含量胶树脂贮存稳定性等的影响较为明显;过高(酸性介质),出现凝胶,易形成次甲脲沉淀;过低,反应时间过长,树脂聚合度低,粘度低等.应视各反应阶段的具体条件而定,酸性加成阶段,应为40-60℃,碱性加成阶段,应为80-95℃适宜.反应时间:关系到树脂的聚合度,游离甲醛含量,粘度及树脂的力学性能等;过短,反应不完全,固体含量低,粘度小,游离甲醛含量高,树脂机械强度低;过长,聚合度过高,粘度过高,树脂水混和性下降,贮存期短.应考虑反应时间与其它条件的共同作用.3.1.5 脲醛树脂的合成(一)原料计算所需尿素量为已知,按下式计算其它原料量:式中: ——所计算的原料量(Kg)——所计算原料的分子量——所计算原料的摩尔数——尿素纯度(%)——尿素量(Kg)——所计算原料的浓度(%)60.06——尿素分子量(二)胶接用脲醛树脂合成合成实例:甲酸:水1: 2甲醛水溶液1000尿素(1) 377.6尿素(2) 66.6尿素(3) 59.2六次甲基四胺 3.9聚乙烯醇11氢氧化钠适量甲酸适量(2)合成工艺甲醛水加入反应釜后加六次甲基四胺.用氢氧化钠调PH=7.8-8.2,加热升温并加入尿素(1)和聚乙烯醇(提高UF的耐老化性能,增加初粘性),在30-50min内升到88-92℃,并保温30min.用甲酸调PH=5.2-5.4,在温度88-92℃下保温30min.用甲酸调PH=4.7-4.9,反应20min后不断测定粘度,当粘度达到19-21s(涂-4杯,30℃).加尿素(2)并用氢氧化钠调PH=4.9-5.1,在温度为85-87℃下反应到粘度为25.5-28.5s.用氢氧化钠调PH=7.5-8.0,并冷却到温度为80℃,加尿素(3),在65℃下保持30min.冷却并调PH=7.0-7.6,在35℃下放料.(3)树脂质量指标包括外观,密度,固体含量,粘度,PH值,游离甲醛,固化时间,粘度变化率,贮存期,水混合性等.这些指标的测定按照标准(GB/T 14074.1-93——14074.18-93)进行测定.(4)应用:胶合板生产等.(三)浸渍用脲醛树脂合成合成实例:(1)合成工艺:用氢氧化钠调甲醛水溶液(155份)PH值为8.5-9.0,加尿素(占总尿素100份的57.5%).加热到55-60 ℃,停止加热,反应液自升到78-82 ℃,在此温度保持10-15min.用醋酸(醋酸:水=1:1)调PH值为4.5-4.6,在90-95 ℃保温20-30min.用氢氧化钠调PH值为8.7-9.2,同时降温到70-75 ℃,加余下的全部尿素.在60-65 ℃下保温35-40min.冷却到20-25 ℃,树脂液用120-200目/cm2筛网过滤.(2)树脂质量指标:固体含量,粘度,比重,PH值,游离甲醛,固化时间,渗透能力等.(3)应用:该树脂渗透能力强,用于浸渍纸,制造胶膜纸;也可作脲醛树脂与聚酯树脂的混合浸渍液的主要成份.3.1.6 脲醛树脂的调制脲醛树脂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虽然自身也能固化,但时间很长,固化后的产物,由于交联度低,固化不完全,胶接质量差.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都要加入固化剂(亦称促进剂,有时也有例外,如木材酸性较强时,可以不加)使UF迅速固化,保证胶接质量;其次,为了改变UF的某些性能(如增加初粘性,提高耐水性及耐老化性,降低游离醛等),还需加入某种助剂.以上过程称为UF的调制(简称为调胶).一般来说,UF的调制需要根据用途和需要进行.(一)固化剂UF的固化剂有酸和酸性盐两类.酸类固化剂有草酸,磷酸,苯磺酸,酒石酸,柠檬酸,无水苯甲酸等;酸性盐类有氯化铵,氧化锌,硫酸铁胺,盐酸苯胺等.不宜采用强酸固化剂,但强酸性盐(尤其是强酸铵盐,如氯化铵,硫酸铵)可行.以上这些固化剂的性质不同,效果不一,使用时应根据UF的理化性能,气温条件及胶接制品的要求等酌情应用.(1)单组分固化剂:如氯化铵,硫酸铵.使用最广的是氯化铵,其加入量一般为UF树脂量(固体含量)的0.2-2%.我们常加入1%的氯化铵(固体计),且有时还要将氯化铵调成水溶液(如20%). (2)多组分固化剂:如氯化铵与尿素,氯化铵与氨水,或氯化铵与六亚甲基四胺及尿素3组分混合物等.目的有两:一是为了延长树脂的适用时间,特别是夏季,由于室温较高,单独使用氯化铵(或硫酸铵)时,树脂的适用期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二是在冬季,采用常温固化方式时,为加速树脂固化,常使用氯化铵与浓盐酸合用,可使固化时间大大缩短.(3)潜伏性固化剂:是指在常态下呈化学惰性,在某种特定温度下起作用的固化剂.如酒石酸,草酸,有机酸盐等,但效果不太理想,国内目前正开始研究使用.(4)微胶囊固化剂:就是在固化剂的表面有一层保护膜——胶囊,在低温下由于表层胶囊的隔离,不起固化作用;而在高温或受压下,表层胶囊被破坏,胶囊内的固化剂即与UF接触,使之固化.目前国内还没有这种固化剂.注意:氯化铵对冷固化的UF来说,并不是很好的固化剂.这是因为铵盐在UF中释放酸速度与气温有关.且冬季施加氯化铵的量应比夏季多.还应注意的一点是:由于UF的固化过程中,主要变化有化学反应和水分和移动,此时还应考虑木材含水率,固化剂的性质,气温高低,空气湿度和风力大小等因素.固化剂的选择原则:(1)根据不同的用途要求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选择.如胶合板用氯化铵固化剂,冬天一般加入量0.4-0.8%,春秋天加0.3-0.5%,夏天加0.2-0.3%,还要加一些延缓剂(如氨水,尿素等),因为温度愈高,湿度愈低,固化愈快,适用期愈短.(2)选择的固化剂,固化后的胶层PH值不宜过低或过高,一般胶层的PH值在4-5之间,其胶合性能最理想.PH值过低,胶层易老化,过高会造成固化不完全.(3)根据胶接制品的工艺要求选择.如较厚的刨花板生产,要求表层刨花中的胶固化时间要长,中(芯)层刨花中的胶固化时间要短,为了使表芯层胶液同时固化,就得在固化剂上做些文章.如表层刨花用胶的固化剂由氯化铵25份,氨水35份和水45份组成,加入量为树脂质量的5-6%,其固化时间为110-130s;芯层刨花用胶的固化剂为20%的氯化铵溶液,加入量为5-6%,其固化时间为35-45s,这样可使表芯层胶液达到同时固化.(二)助剂UF常用的助剂有填充剂,发泡剂,甲醛结合剂,防老化剂,耐水剂,增粘剂等.下面重点讲讲填充剂.(1)填充剂作用:降低成本,提高UF初粘性,减少UF渗透量,延长适用期,降低内应力,减少UF体积收缩率,提高耐老化性,降低游离甲醛含量等.要求:化学性质上应是不活泼的中性或近于中性的物质;能与水充分混合,水分蒸发后能转变为固体的物质;能与树脂混合,不产生分层沉淀;无副作用或副作用低(如保持胶的粘度,对固化时间,耐水性能,胶接强度及耐久性影响应尽可能小);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易加工成粉末(细度要求在100目以上).种类:淀粉类(常用的有面粉,淀粉,高梁粉,木薯粉等);蛋白质类(常用的有豆粉和血粉);纤维素类(常用的有树皮粉,花生壳粉,木粉,水解玉米芯粉等);矿石粉类(石英粉,白垩土粉,高岭土粉等) 用量:视UF的质量和人造板要求而定,一般来说,施加量在5-20%以内为宜.(2)其它助剂发泡剂:如血粉,拉开粉(烷基磺酸钠),用量0.5-1.0%(质量).甲醛结合剂:如尿素,三聚氰胺,含单宁的树皮粉,豆粉,面粉,聚乙酸乙烯乳液等,用量5-15%.防老化剂:如1-5%(用量)的聚乙烯醇或15-20%(用量)的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耐水剂:苯酚,间苯二酚,三聚氰胺,硫脲等.三聚氰胺生产防水,防潮UF胶.增粘剂:聚乙烯醇,面粉,豆粉等,增加初粘性.(三)UF的调胶工艺主要根据人造板及木制品的工艺要求而定.如普通胶合板用胶调胶工艺:注:混合固化剂配方为:氯化铵25,尿素30,六亚甲基四胺45,水50(质量)3.1.7 脲醛树脂的改性(一)降低胶接制品释放的甲醛量胶接制品所释放的甲醛来源:(1)UF树脂中的游离甲醛;(2)树脂固化中分解的甲醛;(3)木材等被胶接材料所释放的甲醛.降低甲醛含量的途径:(1)从树脂合成配方入手:采用低摩尔比U/F;加入能与尿素,甲醛共聚的苯酚或三聚氰胺,双氰胺等;尿素分次加入;改变反应PH值等反应条件.(2)从调胶入手:加入甲醛结合剂(捕捉剂),如尿素,三聚氰胺,含单宁的树皮粉,豆粉,面粉,聚乙酸乙烯乳液等.(3)从制品后续处理入手:如封边,贴面;氨气处理等.(二)改善脲醛树脂的耐水性在UF中加入三聚氰胺或间苯二酚,可提高其耐水性能,并在较小程度上提高耐沸水性能;UF与PF或三聚氰胺树脂或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等混合,也可改善其耐水性.(三)改善脲醛树脂的胶接强度和耐久性从用UF胶合某些非木质材料如麦秆,棉秆,稻草等来说,有必要改善其胶接强度,可加入苯酚,间苯二酚,三聚氰胺等,可对UF起增强作用.对于改善UF的耐久性来说,可加入增塑剂(如橡胶乳),聚醋酸乙烯乳液,柠檬酸,填充剂等.。
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原理(PPT课件)

表面张力的测定。液体,液滴法、液面;固体,接触角(液滴, 前进、后退)、表面力仪。杨-拉普拉斯公式
12
浸润的动力学
浸润速度与被粘物的表面结构、胶粘剂粘度η和表面张力 有关。浸润时间
材料胶接技术
绪论
应用已十分普遍,有几千年的历史(浆糊,泥墙) 在高分子学科的发展之后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即是合成 胶黏剂出现,高分子材料五大分支之一来阐述的。 基本概念:把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另外一种材料在其两 相界面间产生的分子间力连接在一起,称为粘接,被粘 接的物体称为被粘物,粘接所使用的材料称为胶黏剂, 通过粘接得到的组件称为胶接接头(胶接件),减弱粘 接称为脱粘。
⑦顶篷拱型加固梁与顶篷的结构粘接,采用热固化 的高含固量的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⑧顶篷衬里粘接,采用丁苯橡胶为基体溶剂型胶剂; ⑨后盖板防雨条粘接,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的溶剂 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缺点:不能解释平面
应用:表面粗糙
问题:胶粘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材料效果要比表面光滑的 材料好,这是因为?
16
问题:胶粘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材料效果要 比表面光滑的材料好,这是因为?
(1)机械镶嵌; (2)形成清洁表面; (3)生成反应性表面; (4)表面积增加。 由于打磨确使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可以认为表面层 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
1
胶粘剂概述
一、胶粘剂基本组成 基料、固化剂、溶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 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增韧剂、增黏剂、 稀释剂、防老剂、阻聚剂、阻燃剂、光敏剂、 消泡剂、防腐剂、稳定剂、乳化剂 二、胶粘剂的分类 三、常见胶黏剂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