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2、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孩子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生水。

勤洗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常通风: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

晒太阳:EV71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曝晒。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物。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和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以上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常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常识 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二、环境消毒要点 1、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2、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 3、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三、消毒方法的使用 1、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2、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曝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6、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7、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8、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9、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可防可治。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喝开水、吃熟食、洗净手、勤通风、晒衣被”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控制手足口病 ⑴每日晨检,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 ⑵晨检无症状后,儿童方可进入教室。 ⑶饭前便后要洗手。 ⑷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⑸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⑹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童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⑺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消毒。 ⑻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被褥。 ⑼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及时消毒儿童粪便。 ⑽儿童入托时,托幼机构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宣传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宣传保健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季。”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一、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足口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年龄较小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的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以返回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可返回幼儿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

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动晒太阳。 4、幼儿园内加强晨间检查及早发现手足口病做好早隔离早报告早预防。 5、对家长早做健康教育。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2、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孩子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生水。 勤洗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常通风: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 晒太阳:EV71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曝晒。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未研制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一、聚集性病例 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二、传染病突发事件 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生10例以上或出现1例以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三、停课的标准 ①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 ②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聚集性病例时,建议病例所在的班级停课10天。 ③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全校停课10天。 ④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症状体征: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步骤: 1、卫生消毒。 清洗消毒: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各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 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卫生教育。 以洗手和消毒行动为宣传重点,教育家长做好洗手、消毒和开窗通风,并建议其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到医院看病时尽量戴口罩。 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精选5篇) 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没准儿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为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把损失降到最低,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你知道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1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我省我市发现多例手足口病,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根据浙教电传〔20xx〕65号及市、区教育局关于做好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我校立即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为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z 二、具体措施: (一)各校区成立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制定好防控应急预案,安排每天的值班教师,一把手领导总值班。 (二)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宣传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防止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卫生教育,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到口腔、鼻腔、眼睛等易受感染的部位后,应及时洗手。幼儿园要确保提供干净的洗手设施和肥皂,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2.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 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幼儿接触频繁的场所和物品,如门把手、桌椅面、玩具等,要加强消毒频率,以杀灭病毒和细菌。 3. 避免幼儿接触病毒源 幼儿园要定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对有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的幼儿要及时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同时,要避免幼儿接触患有手足口病或患有类似症状的幼儿,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幼儿园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食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

中,避免受到污染。食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的卫生。 5. 增强幼儿的免疫力 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可以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方式,增强幼儿的体质,减少感染的机会。 6. 定期进行环境检测 幼儿园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测,了解幼儿园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如果发现有疑似病例或病毒传播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疫情扩大。 7. 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幼儿园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告知他们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定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幼儿的健康。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预防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幼儿园的安全和稳定。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要点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要点 一、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4-9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中小学、托幼园所(以下统称“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2-7天。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死亡。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口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传播。 二、手足口病预防办法。 1.饭前便后要洗手,平时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

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9.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避免其他儿童接触,及时报告并进行积极治疗。 10.加强校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 11.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幼儿园教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普及

幼儿园教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普及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幼儿园是手足口病高发的场所之一。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一、手足口病的病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Coxsackie A16型病毒等引起的,其中以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较为严重,易引起幼儿的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特征是手、足、口腔等部位的出现疱疹、疱疹性口腔炎等症状,主要表现为: 1.发热:初起伴有发热,也可能出现咳嗽、流涕、喉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2.口腔症状:常见口腔糜烂、口腔疱疹和口腔溃疡等症状。

3.手足症状:手掌、足心等处出现红斑、结疱等症状。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粪便等方式传播,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较长,易引起疫情。由于病毒随时可能在幼儿园内出现,幼儿园的教师需要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1.做好个人卫生: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消毒等。 2.加强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卫生间等场所的清洁,经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加强幼儿健康监测:对幼儿的体温、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及时、细致的监测,及时发现症状,保证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 4.提高幼儿卫生意识:教导幼儿洗手、咳嗽、掩口等基本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5.积极配合防控工作:一旦发现幼儿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症状等症状,应立即向园长报告,协助幼儿园进行疫情防控。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附件1: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1.每日晨检,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 2.晨检后,儿童浸泡手、彻底洗手后入教室。 3.饭前便后要洗手。 4.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5.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6.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童 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7.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消毒。 8.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被褥等。 9.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及时消毒儿童粪便。 10.儿童入托时,托幼机构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11.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进入前洗手、消毒。 12.家长接儿童时,先洗手。家长工作或外出回家,立即洗手。 13.教职工入上班园时,首先浸泡消毒、彻底洗手。 14.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清洗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15.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教职工,不能上班,以免把病毒带入托幼机构。患儿痊愈2~3周后再上班、带课。 16.晨检发现手足口病患儿,不能入托,立即去医院诊治。不让患儿接触其他任何儿童,患儿每次大便要消毒。痊愈2~3周后入托。 17.对缺课儿童,立即追查原因。晨检结果报告相关部门。 18.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19.托幼机构一个班出现两例手足口病患儿,本班儿童消毒洗手后停课2~3周。并对本班所有物品及环境进行 彻底消毒。 20.托幼机构一周内出现两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病例分布于2个班以上)或出现一例重症、危重或死亡病例,幼托机构采取停课2-3周措施。 21.在流行季节,当地有疫情发生时,避免不同托幼机构的学生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 附件2: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12条 1.每日晨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做好缺课儿童病因追查。 晨检结果报告相关部门。 2.发现患病学生,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儿童不接触其他任何儿童,痊愈两周后上课。 3.立即对患儿接触过的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 4.每天早晚校舍通风和/或消毒半小时。 5.上一堂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熟知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 6.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不接触患病同学。 7.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均需要立即洗手。洗手时肥皂液或洗手液在手上保持6 秒钟以上。 8.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9.在学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学校)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和预防措施

(学校)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和预防措施 中学(学校)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和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在夏秋季比较常见,可引起低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会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一、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3、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4、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三、预防措施: 1、要做好疫情报告,班主任每天做好晨检工作,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及时上报并要求家长带孩子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疾病蔓延扩散和恶化。 2、尽量不到人多公共场所,不要与家禽宠物的接触。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1]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校园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其中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麻疹及流感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本病高发于夏秋季,但各季节均有病例的发生,也是近年来易导致学前儿童死亡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9.目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已上市,建议动员5岁以下幼托儿童、学生等高危群体在了解、自愿自费等前提下进行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02 水痘

大班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

大班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 1.幼儿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托儿所、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 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3、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4、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 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 5、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 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6、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7、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再进行一次晨检,以防遗漏,中午教师再进行一次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臀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且当天各班教师把孩子的情况详细汇报于办公室,领导小组针对情况作出相应措施。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传染病措施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传染病措施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传染病措施 一,加强晨检,做到入园幼儿100%不遗漏 二,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 1,加强幼儿、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保健指导保育员营养 员做好个人卫生消毒工作,养成经常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进行 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 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2,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风扇或抽气扇增 加室内空气流通。3,加强保健室、观察室、营养室、活动室、卧室、盥洗室等场所的消毒及各类物品的消毒指导。 4,使用空调期间,每周清洗空调过滤网一次。 5,发生手足口病例后,立即启动手足口病紧急预案,患病班级 幼儿从专用通道出行,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 加倍剂量消毒(终末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 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 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隔离期间不得进行分班、 并班和接受新生。同班级有2例或同一幼儿园有5例及以上的,同 时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手足口发病停课建议书》,启动停课 紧急预案各项措施。 1,保健老师向全园教师,及全体后勤(包括保安)开设保健讲座:让教职工了解手口足症状,潜伏期,传染源,传染途径,预防 措施等的知识。

2,保健老师利用保健窗和黑板版面,告家长书,家长会等,向 家长进行预防手口足知识宣传。并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 医。患病儿童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后方可入园。 3,即日起,保健老师进班向幼儿进行预防手足口的健康教育讲 课活动(每班或者分年级组或集体形式,课后整理资料)。 五,食品饮水卫生 教师职责 一,加强全日观察: 带教老师全天密切观察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幼儿分开,单独安置在观察(隔离)室内,并及时 通知家长带孩子去有资质的医院就诊。二,缺勤询问登记制度 幼儿每天入园后,带教老师当天应及时对缺勤儿童进行电话访视,了解缺勤的原因,并按规定进行全日观察健康登记,如为手足口病 应及时报告。 三,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带教老师在下列情况下应提醒学生洗手,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1)用餐前;(2)上厕所后;(3)触摸公共物品后;(4)在接触眼、鼻及口前;(5)当双手沾染呼吸道分泌物时(例 如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 四,加强幼儿及家长预防手足口知识宣传 利用一日活动各环节及集体教学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手足口的症状和预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利用家长会及家园小报 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预防手足口措施。五,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和鼓励 幼儿多食蔬菜水果 确保幼儿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鼓励幼儿不挑食,多食蔬菜水果,增强体质。

预防手足口病幼儿园和各班级预防及消毒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幼儿园和各班级预防及消毒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幼儿园和各班级预防及消毒措施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再进行一次晨检,以防遗漏,中午教师再进行一次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臀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且当天各班教师把孩子的情况详细汇报于办公室,幼儿园针对情况作出相应措施。 二、认真做好各班消毒工作 1、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物品要整齐,每日三扫、三拖、三擦,每周六下午大扫除。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早晨、中午起床后开窗换气,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消毒具体细则: 每餐前请按1:100比例配置的消毒液,然后用抹布或者喷壶对桌面、桌腿、桌子: 边缘及下面进行喷洒或者擦拭。 椅、柜、把手、床边、窗台、扶手、门、墙面:每天午饭后,傍晚孩子离园后请按墙面1:50,1:100的比例配置的消毒液,用抹布或者喷壶喷洒擦拭。 地面及厕所:请按照1:50的比例配置消毒液,按照地面随脏随拖的方法,每天至少三次对地面进行消毒。 水杯:每天傍晚孩子离园后,请老师将水杯送伙房用开水浸泡清洗后,放消毒柜里消毒半小时。 毛巾:每天用完清洗,每周一和周三投放在1:200的消毒液里浸泡半小时,然后清洗干净,日晒晾干。 被褥,图书:被褥每月至少一次拿回家拆洗暴晒,春秋季传染病高发期一月最少两次,小床视天气情况在园内户外日晒。

教室内: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一次睡室和活动室,每次20分钟,幼儿离园后或者不在场时。 4、个人卫生: (1)、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幼儿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提醒幼儿用自己的毛巾擦嘴。每周剪一次指甲。 (2)、教师也要注意个人卫生,穿工作服,平底鞋,不留长指甲,不披头散发。 三、做好正确宣传和讲解工作 每天有教师在门口晨检,及时准确地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各班门前张贴了心提示,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家园同步。 以上消毒细则请各班级认真执行并认真填写消毒记录 2017年4月9日 预防手足口病幼儿园和各班级预防及消毒措施 [篇2] 幼儿园采取下列措施来预防: 一、从幼儿入园开始,加强晨检,看幼儿的精神状况,口周、手心有无皮疹。 二、杜绝传染源,非本园职工一律不得进园(送菜、送蛋糕等),除特殊情况外,经院长批准后,在外来人员登计本上登记,方可入内。 三、班级消毒 1.加强晨检“一摸(有无发热)、二看(有无疹子)、三问(有无外出)、四记录(人数)午巡检查脚底有无皮疹、有无发热并记录,发现可疑幼儿时,要及时通知保健员并联系家长及时就诊,确诊后立刻上报教育局。 2.每班至少打开十二扇窗子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玩具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4.活动室、寝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40分钟,每周用95%酒精擦拭消毒灯管。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未研制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一、聚集性病例 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二、传染病突发事件 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生10例以上或出现1例以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三、停课的标准 ①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 ②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聚集性病例时,建议病例所在的班级停课10天。 ③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全校停课10天。 ④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症状体征: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步骤: 1、卫生消毒。 清洗消毒: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