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在中国五千年丰富灿烂的文化中,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随着西方管理思想的渗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和作用愈加凸显,研究中式管理已成为一门显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儒、道、法三家的管理智慧十分丰富,从中可以挖掘出许多古为今用的管理学思想,十分有益于探索研究中西结合的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和探索管理实践中的智慧。智慧来源于生活实践的观察,也源自先哲们的优秀思想。从先哲们的思想中学习管理方法是一条方便之道。而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宝典。它对我们现代管理学尤其对中国的企业管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其中中国的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独特的意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尊重客观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重视对个人的尊重······都在现代管理学中得到应用。这些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章】根据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就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这就叫道的规律。道家主张将已存在的道应用于现在的事物中,与时俱进。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道家思想将其合理的应用到现代管理学中,使现代管理学有更好的发展.道是一种已融入中华民族肌骨的高深智慧与人生哲学,同时也蕴含着无穷的管理学养分.道家管理智慧是一种得天地自然法则的管理艺术,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管理之道。

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道家思想以其“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的哲学命题,在无限的空间里给人以无穷的智慧.

道家思想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在当代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国家的推崇。道是一种高深的智慧,是必知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是领导者必修的管理哲学!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道家思想将其合理的应用到现代管理学中,使现代管理学有更好的发展

首先道家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十七章】.最好的政治就是人民根本意识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的政治人民亲近君王,赞扬君王,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统治者,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统治者,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对他不信任。(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自如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百姓都说“我们本就应该是这样的”。“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然而老子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为所欲为,不胡作非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客观规律。若认为“无为”指的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就实在曲解了老子的意思。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在这里“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就是有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二章】。“生,为,功成"就是要人去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之私的占有冲动,老子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违背客观规律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各司其职、协力前进,管理者不置身于琐事,而是以企业文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另一方面,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所以企业决策权下放并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为,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貌似无为,事实上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在管理学中,管理学行使管理职权时,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胡作非为,而应因势利导,遵循规律,避免干预,提倡自由,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领导者要

克服“事必躬亲,大包大揽”的领导方式,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靠的是企业分工,严密协作,领导都不必要事事包办代替,否则既破坏了分工协作关系,又使下级有职无权,失去实践和成长的机会,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学会授权下属,领导授予下属权力,不仅体现了上级对下级所交任务的重要性,而且体现了上级对下级的信赖,尊重,支持和鼓励。授权,能有力的激发下级的工作热情,唤起下级主管的工作动机,挖掘其工作潜力,并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能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能使他们努力工作而积极和上级分忧,并且还能使下级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更快的成熟起来。

自然界和社会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循,经济发展也有自己的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责,春秋夏冬,不更其节。”社会活动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万物按自然之轨运行,你的行为顺从它,你才会成功,你若逆它,必会失败。对于社会经济应该顺其自然,少加干预,顺应客观规律。道家十分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样子为法则.“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家永远是顺应自然的,但是没有一件事不是他所为,侯王若能保有它,万物就会自生自长,,道家认为管理应顺应自然,少加干预,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企业要按照需求变化的规律,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实地地从事那些有利于消费者的正当的事业.《老子》42章中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进而又在其著述中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其阴阳之说旨在说明万物都有产生发展的普遍规律。既然有规律存在,那么我们在处事时就必须遵循规律,“无为”乃是“辅万物之自然”,实质在于顺应规律。而遵循规律并不等于抱着现成规律停步不前,因为规律本身也不是一种常态,要明白“无成势,无常形”才能“究万物之情”。道家的这一思想恰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管理理念:管理存在普遍规律,组织的管理应该重视运用规律,只有更多掌握和运用规律,才能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但管理又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方法,组织只有结合自身情况,追求管理的突破和创新,才能更接近真正的管理规律。

从道家的管理风格看,道家重视对个人创造能力的尊重,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没有自己固定的意志,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道德经》第十七章】。有道圣人总是有本领做到(人尽其才),所有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这就叫内藏着聪明智慧。对个人创造力的尊重,可以满足员工有自信的感情,使员工觉得在这个世界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否则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对个人创造力的尊重也可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指出“促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满足自我实现会使他们感到快乐,使他们具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道家主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管理学中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要正确衡量员工的才能,将员工安排到最适合的位置上,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满足员工的自我满足感。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利用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

效益。

但道家思想也有一些消极作用,道家反对竞争,认为竞争会引起人们的贪欲和邪念,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道德经》第三章】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打搅,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就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意志,增强人民的体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