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

合集下载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经口入路、无张力、填充疝囊内腹腔材料、建立腹
壁屏障、提升阴囊肌筋膜并缝合疝门的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

该方法简便快捷,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步骤如下:在疝囊中定位疝门位置,用微创手术工具在
皮肤上穿刺一小孔,将一个特殊的环状填充物置入腹壁下导入疝囊内。

然后,将腹壁筋膜
及疝囊缝合,确保修补的牢固性。

将环状填充物通过腹壁孔收回,并将皮肤切口缝合。

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该手术是经口入路的微创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该术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疼
痛程度。

通过填充疝囊内腹腔材料,可以有效阻止腹内脏器再度膨出至疝囊内,减少复发
的可能性。

由于该手术不需要张力修补,可以减少对腹肌的损伤,避免术后腹壁张力过大
而导致的术后疼痛和不适。

该手术没有使用任何人工网片,避免了与人工网片相关的感染、异物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手术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和临
床应用价值。

该手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术中操作技术要求高、适应症有限等。

在选
择手术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综合考虑,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分析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分析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

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94例腹股沟疝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7例。

常规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治疗,而治疗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且对患者创伤较小,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治疗效果;分析普外科中尤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便是腹股沟疝,好发者以男性居多。

腹股沟疝是正常的组织器官通过腹股沟间隙或薄弱部位,从而离开了原来的部位,多种原因均有可能使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常见的因素为喷嚏、咳嗽以及用力过度等[1]。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

但传统的手术方式对患者伤害较大,且复发率高,依从性差。

此次研究将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2]。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94例腹股沟疝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7例。

常规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治疗,而治疗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治疗组中32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37-73岁,平均(56.3±10.1)岁,根据Rutkow分型,包括6例I型、15例II型、13例III型、13例IV 型;常规组中34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39-76岁,平均(58.3±11.5)岁,根据Rutkow分型,包括9例I型、17例II型、15例III型、6例IV型。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腹股沟疝是指腹内脏器(如肠管或腹膜)穿过腹股沟区域,突出到腹股沟外侧或内侧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尤其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腹股沟疝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和危险,因此需要进行治疗。

而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将探讨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作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简称为疝环充填术,是一种外科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方法。

该手术相对其他方法来说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

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医生会在腹股沟区域进行切口,然后将一条无张力的人工疝修补网植入到疝囊内,将疝囊内的脏器推回腹腔内,在疝囊口固定人工疝修补网,最终实现疝囊内的腹股沟环闭合。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防止腹腔内脏器再次突出到腹股沟区域,从而达到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1. 有效修复疝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修复疝囊,将突出的腹腔内脏器重新推回到腹腔内,并通过植入人工疝修补网来固定疝囊口,确保腹腔内的脏器不再突出。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治疗腹股沟疝,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2. 减少术后并发症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对其他传统手术方法来说,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患者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减少了患者术后的痛苦和不便,提高了治疗效果。

3. 保留解剖结构完整性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无张力的修补方法,它通过植入人工疝修补网来修补腹股沟疝,不需要拉紧周围组织,保留了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组织拉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作用。

它能够有效修复疝囊,减少术后并发症,保留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快的康复。

我们有理由相信,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将成为未来治疗腹股沟疝的重要手术方法之一。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一、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特点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肌肉组织的松弛和脆弱,以及常年的体力活动减少等原因,更容易患上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膨出,常常伴随着轻度疼痛和不适感。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和患疝病的患者比较多,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都有一定的挑战。

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特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疝修补方法,其特点是在修补腹股沟疝时避免了对组织的张力,减少了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该方法还采用了生物材料或合成材料的疝膜进行修补,从而降低了再发疝的风险。

这种修补方法可以更好地适用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后的不适。

由于不需要对组织进行牵拉,术后并发症和疼痛也相对减少,恢复时间更短。

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特点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疗老年腹股沟疝。

由于老年人的组织松弛、免疫力下降等特点,传统的修补方法存在术后疼痛大、术后恢复慢等问题,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还可以避免腹股沟区域的神经和血管受损,术后的并发症和疼痛明显减少。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身体状况的恶化。

而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减少这些风险,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虽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很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疝的类型和大小等,以确定是否适合采用这种修补方法。

手术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这种修补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将会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3 讨 论
耐受传 统手术或麻醉及复发病者 , 此术式可作为首选术式。
参 考 文 献
[ ]帅建 , 1 戴丽萍, 余小舫 , 不钉合补片 的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 等.
术3 4例 临 床 应 用 体 会 .中 国 实 用 外 科 杂 志 ,0 7,7( : 20 2 2)
l 2—1 3 5 5 .
杂 志 ,0 12 ( :5 20 ,12)6 .
( 稿 日期 :0 9—0 0 ) 收 20 9— 8
( 文编 辑 : 旭然 ) 本 程

3 4・
医学创新
2 1 2月 第 7卷第 6 00年 期
Meia Invtno C i ,e ra .00  ̄ 17N . dcl noa o f hn Fbu r 2 1 , o o6 i a y .

临 床 研 究

充填 式无 张力 疝 修补 术 的临床应 用
魏忠 方 有 利
美 国 巴德 公 司 生产 的锥 形 充 填 物 及 成 型补 片 , 用 材 料 所 为 聚丙 烯 单 丝 编 织 的 网 孔 材 料 , 有 良好 的组 织 相 容 性 , 具 无 排 异反 应 , 有 一 定 的 抗感 染力 J 具 。通 过 网 孑 组 织 与 网 片 在 L 数分 钟 内粘 合 固定 , 促 成 大 量 成 纤 维 细 胞 进 入 网 片 内 , 并 从
手术时间因单 、 双侧 、 单纯疝或复发疝 而定 , 平均4 i, 5mn 术后伤 口常规 沙袋压迫 6h 抬高阴囊 部 , h即可下床活动。 , 6 伤 口疼痛轻 、 手术安 全 、 发症发生 率低 。有 2例 出现 术后 并
尿 潴 留 , 囊积 液 1 , 1例 感 染 , 访 3~1 月 无 1例 阴 例 无 随 2个 复发。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恢复 、 后伤 口疼 痛 、 术 并发 症 、 院时 间和 复发率 等进 行 观察 。 果 : 住 结 手术 时 间平均 4 i, 1疼 痛时 间 l2d术 后 0mn 伤 3 ~ 2 6h患 者能 下床 活动 , 院时 间为 3 4d - 住 - 。术后 并发 症 : 尿潴 留 5例 , 阴囊积 液 3例 , 口持续 疼痛 l 。 口疼 痛 1 伤 例 切
1资料 与方 法
沟管 后壁 形成 一个 自然 一 体 的微 隆界 面 , 网片充 分 紧贴 腹 使 股 沟 管后 壁 。再将成 型 补片 置 于精 索后 方 , 与周 围组 织 固 并 定。 术野 止血 彻底 。
2 结 果
11一般 资料 . 本组 5 1例患 者


其 中, 男性 4 6例 , 女性 5例 . 年龄 1 8
3 讨 论
9 0岁 , 均年龄 为 5 平 4岁 , 大于 6 0岁的 患者 3 (8 %1 0例 5 . 。斜 8
疝 3 例 , 疝 嵌顿 3例 , 疝 5 , 6 斜 直 例 股疝 4例 , 发 性斜 疝 2 复 例, 滑动 性 疝 1例 , 伴有 老 年 慢性 支气 管 炎或 哮喘 或 心脑 血 管 疾病 、 列腺 增生 、 秘者 1 。疝 环 大小 为 3 4 n平 前 便 9例 ~0o , l 均为( + 0 c 疝 环直径 >5c 0例 。 2 1) m, 0 1 m 1
12修 补 材 料 .
成人 腹股沟 疝 是需 外科 治疗 的常 见病 . 类 患者 都存 在 此 程度 不 同的腹 股 沟管前 壁或 后 壁薄 弱或 缺 损 , 纯疝 囊高 位 单 结 扎 不足 以预 防腹 股 沟疝 的复发 , 只有 同时在 薄弱 或 缺损 的 腹股 沟管 前壁 或后 壁得 到加 强 或修 补之 后 , 有可 能得 到 彻 才 底 的治疗 。 去 , 人腹 股沟疝 多 采用传 统 的方法 . B sii 过 成 如 as n 法 、 V y法 、 as d法 等 , 些 方 法 是 将 自身 不 同 解 剖 层 Mc a H le t 这 次 的肌 性 组织 和 韧带 强 行缝 合 , 以加 强腹 股 沟 薄 弱处 , 为 称 有 张力疝 修补 术翻 虽 然 它们取 得 了很好 的效 果 , 。 但传 统 的疝 修补 术 主 要缺 点 是将 不 同组织 和层 次 强行 机 械 地 缝合 在 一 起, 张力 大 , 撕裂 , 部分胶 原代谢 异 常患者 , 股沟 区肌 肉 易 且 腹 及肌 腱组织 和结构本 身存 在着继续 退变而 变得更 加薄弱[ 故 3 1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随着对腹股沟局部解剖的认识和修补材料的兴起,而兴起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解决了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存在的缝合张力和在不同层次上缝合的缺点,逐步为广大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我院自2003年7月起至2009年5月,对13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0例,男性89例,女性41例,年龄25~75岁,双侧疝10例,斜疝90例,直疝19例,复发性疝11例。

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0例,心脑血管疾病15例,糖尿病4例,前列腺增生症25例。

1.2 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为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mesh-plug定型产品。

1.3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按传统方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腱膜上下无须广泛分离,钝性分离提睾肌找到疝囊,游离精索,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下,小疝囊不作切开,直接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腹腔。

疝囊较大时则行疝囊横断,远端不做处理,近端分离后结扎,但不要高位结扎,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然后再将“小疝囊”推入内环口送入腹腔,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充填物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平行,周边缝合固定。

提起精索,于精索后平铺网状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四周固定,其外方确保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下方与趾骨区腱膜组织缝合。

最后缝合外层组织至皮肤。

1.4 术后处理术后伤口常规压沙袋6h后可下床活动,常规应用抗生素5天,术后7~8天拆线。

2 结果全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40~60min,所有患者术后第二天均能起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1~2天。

4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和患侧腹股沟区持续疼痛,经理疗后,3例2周后疼痛消失,1例合并伤口脂肪液化,换药20天愈合,疼痛逐渐减轻,随访3月消失。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股沟疝治疗方法,也被广泛用于其他类型的腹股沟疝病变。

该术式通过将医用网状材料填塞于腹股沟疝孔内,修补疝口并阻断腹股沟腔的连接,从而达到修复和强化疝囊支持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无需使用张力,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且术后恢复较快。

1. 用局部麻醉方法麻醉患者,清洗手术区域并做好无菌准备。

2. 在腹股沟区域做一个小切口,用特殊工具将疝环送入疝囊内。

疝环通常由柔软且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如医用聚丙烯网片。

3. 将疝环送入疝囊内,并将其一侧的小开口置于腹腔内,以保证疝环能够在腹内和腹外两侧形成完整的环状支架。

4. 在疝环外侧的腹股沟游离组织中做一条隧道,将疝环的另一侧通过隧道送入腹腔。

5. 将疝环拉至适当张力,并固定在腹腔内。

这一步骤是整个手术的关键,需要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大小,调整疝环张力的大小。

6. 检查疝囊是否完全关闭,防止再度脱出。

7. 温和缝合创口,并进行压迫止血处理。

8. 做好术后的伤口护理,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是术中对疝囊进行修补的能够充分阻断腹股沟腔与腹腔的通道连接,减少了疝囊再次脱出的机会。

由于不需要使用拉力器或缝线来修补疝囊,所以避免了张力对组织的损伤,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术后切口小、伤口愈合快,对患者的恢复期也有明显的优势。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疝环的放置是在疝囊内进行的,可能会造成疝囊因压力导致破裂,可能增加术后的并发症。

由于操作需要精细的技巧,手术难度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腹股沟疝,对于较大、复杂的疝囊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腹股沟疝治疗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作用。

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16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主要观察手术方法、手术指征、术后病人伤口疼痛、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指标。

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平均约32min;患者在术后3~14h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发生时间在2~3d;术后出现排尿困难10例,腹股沟部出现异物感6例。

随访6个月~6年,均未发现腹股沟疝复发病例。

结论: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中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轻、恢复快以及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先进的疝修补法。

[关键词] 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 mesh hernia repair)是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

近十年来,也在我国逐步推广。

我院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该项手术116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12例,女4例;年龄26~75岁,平均56.3岁。

单侧104例,双侧12例。

腹股沟斜疝108例,双侧者8例;直疝8例,双侧者4例。

原发性疝86例,复发性疝30例。

易复性疝96例,难复性疝16例,绞窄性疝4例(疝内容物均为坏死的小肠,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伴有合并症者42例,占36.2%。

其中有心肺
疾患者22例(3例同时合并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8例,习惯性便秘8例,肝硬变腹水4例。

采用硬膜外麻醉100例,局部麻醉16例。

1.2修补材料全部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定型产品(bard mesh & perfix plug),包括一张长方形网片约6cm×4cm大小,一个锥形带花瓣网塞,高3cm,直径3cm。

为聚丙烯单丝编制的不可吸收材料,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相溶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连和固定。

1.3手术方法以腹股沟斜疝为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

手术切口、腹外斜肌腱膜的游离、疝囊的显露及精索的游离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同。

如为中、小疝囊,则不切开疝囊,直接游离疝囊至内环并翻入腹腔。

如疝囊过大,需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距内环口3~4cm处横断疝囊,游离疝囊至内环,近断端封闭制成小“疝囊”并翻入腹腔,远侧疝囊彻底止血。

提起精索,经内环置入锥形充填物,其外瓣与周边的腹横筋膜用丝线缝合固定4~6针。

将网片平坦的放置在精索后方,缺口处包绕精索,并缝合固定1针,网片边缘与腹内斜肌、联合腱、耻骨筋膜、腹股沟韧带等缝合固定6~8针。

将精索放回,在精索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切口。

2结果
本组116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2~70min,平均为32min。

86例于术后6h、12例于术后3h下床活动,其余18例因年老体弱或同时行小肠切除术于术后14h下床活动。

伤口疼痛时间为2~3d。


后并发尿潴留10例,经导尿2~3d后恢复自行排尿。

局部饱满、异物感6例,随访3个月后异物感缓解。

刀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全部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6年,未见复发病例。

3讨论
腹股沟疝仍然是我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传统的疝外科手术在疝外科的建立和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总体疗效尚称满意。

传统的疝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

据报道,复发率为10%~15%[1]。

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的疝修补术就成为临床外科亟待解决的课题。

1989年lichtenstein 等[2]经多年的实践首先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的概念,后来,rutkow[3]和robbins(1989年)开展并推广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3.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缺点
与传统疝手术相比,其优点在于:①手术适应证广泛,适用于成人各种腹股沟疝和股疝。

②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组织分离少,手术时间短、打击小。

③术后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

④疼痛轻、并发症少。

⑤复发率低。

rutkow等[4]认为,补片对斜疝来说是预防直疝复发,对直疝来说是预防斜疝复发,从而可同时降低直疝和斜疝的复发率。

3.2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除应遵循与传统疝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外,我们体会尚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切开睾提肌可充分显露及游离疝囊,暴露腹股沟管后
壁,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打开睾提肌时应注意保护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同时,游离精索时不要损伤精索的血管,以免引起睾丸的缺血坏死。

②疝囊的处理:小的疝囊,游离到高位后还纳腹腔即可。

大的疝囊需要横断者,近断端一定要严密缝合,并留有3~4cm的合理长度制成“小疝囊”,以免安放网塞后因张力过大而使疝囊裂开,导致网塞与肠管等腹内脏器接触,造成粘连或损伤。

有报道大的疝囊宜斜行横断[5],这样疝囊远端不会粘连闭合积液。

我们术中注意吸净远段疝囊内的积液,将疝囊壁外翻1cm呈卷袖状,并缝合固定4针,无一例发生阴囊积液。

③补片的安放与固定:锥形补片的安放要到位,位置过低,有可能滑入腹腔,过高则术后除去局部饱满、易产生异物感外,还可能影响修补效果。

文献报道,采用此术式治疗后的复发者中,补片卷曲是一个主要的原因[6]。

另外,补片缺口包绕精索处的缝合不要过紧,以容纳食指尖为宜,以免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引起睾丸炎甚至缺血坏死。

总的来说,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随着外科医师对这项手术认识的提高,技术的掌握及熟练以及修补材料价格的降低或国产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必将有着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松章,李燕青,宋化峰,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60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2):60
[2]lichtenstein il,shulman ag,amid pk,et al.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j].am j surg,1989,157:188
[3]rutkow im,robbins aw.mesh plug hernia:a followfree hernioplasty[j].am j surg,1989,157:188
[4]rutkow im,robbins aw.mesh plug hernia:a followup report[j].surgery,1995,117(5):597
[5]rutkow im,robbins aw.the marlex mesh perfix plug groin hernioplasty[j].eur j surg,1998,164(7):549
[6]陈杰,李宁,马颂章,等.普理灵疝装置和疝塞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9):5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