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试卷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fb10a4cf242336c1eb95edd.png)
一、名词解释1、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决策。
2、意见领袖: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的那些消费者。
345六、简答题1、;层级性(由低到高2、3、4、5、时间;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的程度;学习时的情绪。
七、案例分析题1、参考答案要点:(1)采用针对性强且灵活多样的广告心理策略:借助名人效应,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广告宣传采取多样重复的方法,刺激消费者联想,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广告文稿生动简洁吸引消费者注意等等。
(2)提出可行建议并予以说明既可得满分。
2、参考答案要点:(1)气质是个性消费心理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该调查能够反映消费者的部分个性心理特征。
(2分)(2)气质四种类型及特点:胆汁质—抑制能力较差。
易于冲动,热情直爽,不够灵活。
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
缺乏耐力和毅力;3(1)商品名称具有识别、服务、传播、促销的功能,美妙的名称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特点,还能引发消费者联想,增强对商品的喜爱,打开商品销路。
(4分)(2)商品命名的心理策略:把握命名原则:名实相符、便于记忆、雅俗共赏、激发兴趣。
(3分)采用多种命名方法:效用命名、功能命名、产地命名、人名、外型、译音命名等。
(3分)一、单项选择:1、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 C )提出的。
A.波登 B.赫杰特齐 C.马斯洛 D.温得尔•斯密2、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 B )风险的范畴。
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心理风险3、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购买类型属于( A )A.习惯型 B.冲动型 C4高级需要的是( D )A. D、自我实现的需要6A )A.趋避冲突B D.单趋冲突7、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哪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C )。
(完整word版)《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完整word版)《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得分为20分)
1. 感觉阈限
2. 消费者心境
3。
服从
4.需要层次理论
5。
缺憾决策
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本题得分为24分,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 消费者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要求和欲望。
2。
工具性条件反射也叫联想学习。
3. 消费者不属于该群体、却希望能够加入该群体、能够接受其价值观及行为标准的群体叫接受群体。
4.在消费者行为中,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商家活动的力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得分为24分)
1。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信息传递者凭什么影响消费者态度?
3. 简述在购买决策中影响角色变化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本题得分为32分)
1。
试论消费者对商品的情感演变的过程。
2. 试论影响消费者态度转变得因素。
第 1 页(共1 页)。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的注意程度与广告版面大小之间的关系是(A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不确定关系D.没有关系的2.作为消费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之一,同一消费群体内消费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不同消费群体之间消费心理现象的差异性属于( C )A.消费心理现象B.消费行为中的心理现象C.消费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D.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3.各种感觉的感受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 D )。
A.越来越强的现象 B.越来越弱现象 C.保持原状现象 D.此长彼消现象4.商业广告的传播功能主要是(D )A.吸引消费者的注意B.提高消费者的兴趣C.改变消费者的态度D.向消费者传递信息5.通过对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支配其购买行为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是( A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量法D.统计法6.消费者对作用于感观的客观事物整体、全面的直接反映是( B )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7.自选商场店面设计大多采取的方式是(B )A.大招牌、大店门、大橱窗B.大招牌、小店门、大橱窗C.小招牌、大店门、大橱窗D.小招牌、小店门、大橱窗8.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 D )。
A.自主型B.丈夫主导型 C.妻子主导型D.联合型9.在购买活动中,消费者对商品的意志过程经过购买决定阶段后,就进入到( C )A.购买选择阶段B.购买观察阶段C.购买决策阶段D.购买比较阶段10.对购物环境适应能力强,在购物中观察敏锐、反应敏捷,易于与营业员沟通的消费者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型D.抑郁型11.商品名称的首要心理功能是(A )A.认知功能B.记忆功能C.情感功能D.联想功能12.消费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C )A.性格B.年龄C.需要D.个性13.人的五种基本需要概括起来属于:( B )。
A.物质需要 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精神需要 D.生理需要14.在营销活动中,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对比度、活动性等客观因素易于引起消费者的( A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外部注意D.内部注意15.消费者对某种品牌或企业形成了特定的态度以后,往往会努力维护它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态度功能的表现。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决策。
2、意见领袖: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的那些消费者。
3、品牌忠诚: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或群体中占有的位置和被社会或群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
5、动机冲突: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六、简答题1、展示一定的社会地位;多维性(社会阶层由多个因素决定);层级性(由低到高形成一个地位连续体);对行为的限定性;同质性;动态性.2、购物点陈列、削价与促销、店内布置与气氛、商品脱销、销售人员.3、购买动机、购买能力、情景因素、测度上的问题、态度测量与行动之间的延滞。
4、处于问题认知状态;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5、时间;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的程度;学习时的情绪。
七、案例分析题1、参考答案要点:(1)采用针对性强且灵活多样的广告心理策略:借助名人效应,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广告宣传采取多样重复的方法,刺激消费者联想,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广告文稿生动简洁吸引消费者注意等等。
(2)提出可行建议并予以说明既可得满分。
2、参考答案要点:(1)气质是个性消费心理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该调查能够反映消费者的部分个性心理特征.(2分)(2)气质四种类型及特点:胆汁质—抑制能力较差。
易于冲动,热情直爽,不够灵活.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稳定性差。
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
乐观亲切,善交往,浮躁轻率,兴趣广泛但不持久,缺乏耐力和毅力;粘液质—情绪兴奋性低,外部表现少,沉着冷静,反应速度慢,深思熟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
uooc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uooc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核心是( )。 A. 消费者需求 B. 消费者行为 C. 消费者决策 D. 消费者满意度
答案:B 2.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组织 B. 个人 C. 企业 D. 政府 答案:B 3.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 A. 消费者心理 B. 消费者行为 C. 消费者决策 D. 消费者文化
答案:D 4.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演绎法
答案:D 5.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目的不包括( )。 A. 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B. 提高企业利润 C. 提高消费者购买力 D. 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
答案:C 6.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意义不包括( )。 A. 帮助企业制定营销策略 B. 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 C. 促进消费者消费 D. 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
答案:C 7.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 )。 A. 消费者心理 B. 消费者行为 C. 消费者决策 D. 消费者文化
答案:D 8.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重点不包括( )。 A. 消费者需求 B. 消费者行为 C. 消费者决策 D. 消费者满意度
答案:D 9.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难点不包括( )。 A. 消费者心理的复杂性 B. 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 C. 消费者决策的不确定性 D. 消费者满意度的可预测性 答案:D 10.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不包括( )。 A. 消费者心理 B. 消费者行为 C. 消费者决策 D. 消费者文化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 A. 消费者心理 B. 消费者行为 C. 消费者决策 D. 消费者文化 答案:ABC 2.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演绎法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试题(1)

精品资料( )。
)D. 从需求产生到对所买商品的最终评价10. 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单趋冲突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1.个性的整体性是指经常表现出来的表明消费者个人精神面貌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 ) 2.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 ) 3.所谓磁石,即卖场中最能吸引顾客眼光,最能引起购买冲动的地方。
( ) 4.消费者动机是促使消费行为发生并为消费行为提供目的和方向的动力。
( )5.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四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
( )6.消费者的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
( ) 7.亚文化不是主文化的一部分,其成员具有独特的行为模式。
( ) 8.文化价值观被分为两种类型:他人导向价值观和自我导向价值观。
( )9.人口环境一方面影响文化价值观和消费模式,另一方面它反过来又受文化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
( )10.温饱阶层家庭主要有内地中小城市普通居民家庭以及没有额外收入的工薪阶层组成,占家庭总户数的40%左右。
(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消费者行为 2.动机 3.物质环境 4.消费者决策 5.评价标准精品资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消费者心理的特点是什么?2.文化对消费者行为有何影响?3.家庭生命周期的含义是什么?4.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情绪有哪些?五.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45分)1、假冒化妆品冲击市场无孔不入日用化妆品行业中最容易被假冒的是中低档产品。
这些产品大多流向农村,小城镇和偏远地区,城市中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及不规范的商店也会有假冒品的踪迹。
大宝SOD蜜,宏丽源的奥琪、宝贝、紫罗兰系列,郁美净系列,可蒙儿童霜系列,高丝系列,友谊系列,六神系列(上海家化),天峰染发剂系列,袋装的飘柔、舒蕾、海飞丝等都是被重点假冒的对象。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检测试题3套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消费者行为学试卷1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你在购买分膏、才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己往的经验和习惯, 较少受广告宣传和吋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屮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2、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耍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屈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3、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A观察法B问询法C投射法D问卷法4、注重家庭生活,消费以实用为主,并讲求节制和理性,很少“冲动型购买”的人属于()A自命雅皮族B草根劳力族C孤芳自赏族D刻板规律族5、消费者为口己所选择的方案是否付出时间或努力,这属于消费者购买的哪个阶段的主耍问题()A动机与欲望的认识B搜集信息C方案评价D购买6、一般而言,在消费者情境中,()是影响其购买决策的最重要因素。
A、物理情境B、社会情境C、心理情境D、先前状态7、在消费者进行购物时,一家店的陈列、色彩会感染你,同时在你进行决策时, 也会受到朋友、销售员等的建议,这些屈于消费者情境的哪一阶段?()A、传播阶段B、购买情境C、使用情境D、处置情境8、妻子王某一直很喜欢家里的那套I口的锅铲,那是我们恋爱时用的,那么请问,妻子这种产品使用方式是哪种?()A、功能性使用B、象征性使用C、享乐性使用D、节约性使用9、我国历来冇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食品调味传统,这体现了亚文化屮的哪一种文化?()A.民族亚文化B.宗教亚文化C.地理亚文化D.年龄亚文化10、以下哪种价值观会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文化价值?()A动与静价值观B工作与休闲价值观C现在与未來价值观D自我导向价值观11. 沃纳的地位特征指标法从哪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A.职业、价值取向、届住条件、收入B.教育、住房种类、居住条件、收入C.职业、住房种类、居住条件、收入D.教育、价值取向、居住条件、收入12、富冇的消费者通过他们的财产来证明他们是上层社会屮的一员,这说明社会阶层具有()。
《消费者行为学》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6596《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商品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包括选择和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2.品牌忠诚: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3.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这些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行进的内在动力。
4.消费者态度:是消费者对一个物体、人物、事件或行为等对象的总体评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般过程?答:1.消费者问题认知;2.信息搜集;3.购买评价与选择;4.商店选择与购买;5.购后行为。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答:感觉与知觉区别在于:第一,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通过它可以了解事物的意义,因而具体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一起相同的感觉;二直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直觉的反映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三,第三,从生理基础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与知觉联系在于: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直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
第三,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只是在新生儿中才有,二在儿童和成年人实际的心理活动中,单纯的感觉是很少有的,总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3.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有哪些?答:1.求实动机;2.求新动机;3.求廉动机;4.求便动机;5.求美动机;6.偏好动机;7.好胜动机;8.惠顾动机;9.从众动机;10.炫耀动机;11.储备动机;12.保健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1、 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P3 第一章 2、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P4 第一章 3、 消费者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P127 第六章 4、品牌忠诚: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P93 第四章 5、消费者资源:消费者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有经济资源、时间、消费者知识。P105 第五章 6、非自由处置时间:按照这一界定,吃饭、睡觉、家务、个人护理、上班路途及其他负有道义责任的工作所占用的时间都应划入非自由处置时间。P113 第五章 7、消费者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P127 第六章 8、潜意识:指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由这种本能产生的欲望。或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的一些事物,它属于无意识心理过程。 P132 第六章 9、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能从潜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意识与前意识之间的中间环节和过度领域。 P132 第六章 10、知觉风险: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感。 P164 第七章 11、购买的社会风险:是指消费者所买的产品不为同伴所欣赏或受到同伴的嘲弄所造成的社会损失。 P74 第三章 12、韦伯定律:个性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与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即△I/I=K。 P149 第七章 13、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P169 第八章 1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P203 第九章 消费者态度: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P203 第九章 15、个性:个性是衡量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变量,它是个体对环境和刺激物的一致性反应倾向。通俗地说,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P239 第十章 16、生活方式:就是人如何生活。具体地说,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 P252 第十章 17、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P251 第十章 18、文化:从消费者的角度可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经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 P268 第十一章 19、参照群体: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P324 第十三章 20、从众:指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P334 第十三章 21、家庭: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 P340 第十四章 22、住户:是指由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或同一住宅单元里的人所组成的群体。P340 第十四章 23、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系列不同阶段称为家庭生命周期。P345 第十四章 24、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大众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P367 第十五章 25、意见领袖:口传过程中,那些频繁或较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他人的购买决策的人被称为意见领袖。 P363 第十五章 26、消费者情境: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如购物时的气候、购物场所的拥挤程度、消费者的心情等等。 P385 第十六章 27、疏忽性行为:对社会和消费者长期生活品质具有危害后果的行为如吸烟、酒后开车、不系安全带、不按规定的剂量服用非处方药、服用过期药物等,被称为疏忽性行为。 P408 第十七章 复习思考题 1、《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P22 图1-3 第一章 答: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问题认识,信息收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②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与心理因素(内部因素); 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③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由里到外三个圈层)。 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2、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P25 P6-12 第一章 答:研究消费者行为既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和进行营销管理的基础,又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消费者行为研究成果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更好的消费者和合格的现代公民。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内部因素)P23 第一章 答: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4、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外部因素) P24 第一章 答:主要有: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 5、 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P43-44 第二章 答:①第一个来源是记忆来源。通过过去的信息收集活动、个人经验所形成的记忆,是大多数消费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②第二个来源是个人来源。购买新车(受周围人的影响)、寻求医疗和法律服务时,个人来源尤其是朋友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③第三个来源是大众来源或独立来源。包括大众媒体、政府机构、消费者组织等。 ④第四个来源是商业或营销来源。包括广告、店内信息、产品说明书、宣传手册、推销员等。 ⑤第五个来源是经验来源。如消费者到不同商店比较各种产品的价格,亲自观测或试用产品。经验来源获得的信息最直接,也最为消费者信赖。 6、 影响消费者满意的主要因素。P87-89 第四章 答:(一)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预期的因素 1、产品因素2、促销因素3、竞争品牌的影响4、消费者特征 (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实际绩效认知的因素 1、产品的品质与功效 2、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情感 3、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 4、对交易是否公平的感知 5、消费者的归因 7、复杂购买过程的五个阶段。 P22 第一章 答: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五个主要阶段,即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8、消费者知觉风险类型。 P164-165 第七章 (1)功能风险(购买的商品能否像所期望的那样发挥作用)。 (2)物质风险(对人的健康与安全产生危害的风险)。 (3)经济风险(购买的商品是否值得他们所支付的金钱)。 (4)社会风险(当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时可能给他的社会关系带来损害,或造成环境污染,或影响邻里生活,或购买的商品使自己在众人面前难堪。穿着错误的服饰,蓄着错误的发型,开着错误的汽车,用着错误的商品,住在错误的地方,有时的确让人付出社会代价)。 (5)心理风险(因购买商品的失误而使消费者情感受到伤害或造成心理负担的风险)。 9、消费者减少知觉风险有哪些方式。 P166 第七章 (1)主动搜集信息。(2)保持品牌忠诚。 (3)依据品牌与商店形象(选择名牌,依赖信誉较高的商店)。(4)购买高价产品。 (5)寻求商家保证(有“三包”保证的商品)。(6)从众购买。即使这种决策不是最好的,也不至于是最糟糕的。 10、态度的形成和变化经历的阶段。 P213 第九章 答:态度的形成和变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顺从,第二阶段是认同,它较顺从阶段的态度更为深刻,也更为积极主动。第三个阶段是内化,即个体把情感认同的东西与自己持有的信念、价值观等联系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对情感、态度给予理智上的支持。 11、态度的构成。 P202 第九章 态度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构成。 认知成分:即人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与评价(真假、好坏、善恶)。 情感成分:即人对事物的好恶带有情感色彩,它在态度中具有调节认知的作用。 意向成分:即人们对事物的行为准备状态 12、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 P129-130 第六章 答:1、求实动机。2、求新动机。3、求美动机。4、求名动机。5、求廉动机。6、求便动机。 7、模仿或从众动机。8、癖好动机。9、好胜动机 13、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 P172 P175 第八章 答:(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该理论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借助于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14、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析说。 答:(一)认知学习理论 P179 第八章 在学习解决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通过观察发现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才采取行动。此种类型的学习为顿悟。顿悟是主体对目标和达到目标之手段之间关系的理解,顿悟学习不必靠练习和经验,只要个体理解到整个情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 (二)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图纳所倡导。该理论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社会条件的作用。班图纳认为,人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 P181 第八章 (三)精神分析说 P131 第六章 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姆、阿德勒、荣格。 精神分析说重视对无意识的研究,将无意识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性决定因素。15、人格的构成。 P132 第六章 答: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 16、产品的内在线索与产品的外在线索。P162 第七章 答: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或内在线索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知或总体印象的。产品的特征,如外形、所用原料或材料、光洁度、包装等都可作为形成认知产品质量的内在线索。 另一种观念认为,消费者主要是根据产品的外在线索,如价格、原产地、商标或企业声誉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整体认知。 17、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和探究社会阶层的意义。P300 第十二章 答:消费者行为学中讨论社会阶层,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在购买、消费、沟通、个人偏好等方面具有哪些独特性;另一方面是了解哪些行为基本上被排除在某一特定阶层的行为领域之外,哪些行为是各社会阶层成员所共同的,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 18、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核心价值观。与消费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特点:(一)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异质性。(三)安土乐天的文化心态。(四)伦理本位。(五)家族取向。(六)整体、直觉的思维方式。(七)中庸、尚和的处世态度。(八)重整体,倡协同 P277-281 第十一章 核心价值观:(一)人道主义。(二)先义后利。(三)理性优先。(四)诚信知报。(五)贵和尚中。(六)修己内圣。(七)自强不息。(八)求是务实 见PPT 于消费相关:(一)集体主义。(2)家庭。(三)、物质主义。(四)面子。(五)人情与关系(六)崇老尚古。 P287-290 第十一章 19、中国文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提示:可从购买的五个过程进行分析) 见PPT (一)认识问题阶段 文化观念影响人们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在传统的宗法观念和知恩图报观念的影响下,“人情消费”也就成为一种突出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如农村)。 勤俭消费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奉行的消费观念。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中老年人多持这种消费观念)。 以性为主题的广告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不会引起需要和欲望,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反感。 (二)信息收集阶段 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各种信息来源的信赖和信任程度将会不同。 从中国文化特别点看,我国消费者更易于相信和接受非商业来源信息,特别是更依赖于口头传播的方式。 符合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的广告内容,也更易于引起目标受众的关注,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三)判断选择阶段 评价选择过程会在诸多方面受到消费者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文化价值观同样也会影响消费者所考虑和选择的品牌。 一些具有强烈崇洋崇名倾向或者强调社会身份地位和声望的消费者,在许多产品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