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的栽培技术
刺梨_精品文档

刺梨概述刺梨,又称仙人掌梨,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仙人掌科植物,是一种多肉植物。
刺梨因其独特的形状和美味的果实而备受瞩目。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并在许多地方被栽培和食用。
1. 刺梨的起源和分布刺梨最早出现在南美洲,主要分布于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和墨西哥等地。
由于其适应性强,刺梨已经被引入到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栽培。
在中国,刺梨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2. 刺梨的外观特征刺梨植株一般为矮小的灌木,高度一般在1-2米之间。
它的茎干多肉化,具有锥形或圆柱形,覆盖着许多肉质而锐利的刺。
叶片退化,没有叶绿素,主要通过茎来进行光合作用。
刺梨花大而美丽,一般为黄色或橙色,散发着芳香味。
3. 刺梨的果实刺梨的果实为椭圆形或圆球形,外皮光滑并覆盖着细小的刺。
成熟时,果实一般为黄色或红色,果肉多汁且味道酸甜可口。
刺梨的果实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4. 刺梨的营养价值刺梨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水果,每百克刺梨果肉的热量仅为36千卡。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抗氧化作用。
刺梨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胶,有助于消化道蠕动,促进消化和排便。
此外,刺梨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如镁、钾、铜和类黄酮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5. 刺梨的药用价值刺梨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其果实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消食的功效。
刺梨果实还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炎、便秘等疾病。
刺梨的茎叶可以作为消炎止痛的药材,用于治疗烧伤、刀伤和皮肤炎症等。
6. 刺梨的栽培和繁殖刺梨是一种适应力强的植物,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它可以抵御一定程度的干旱和寒冷。
刺梨主要通过茎叶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充足的环境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栽培过程中,刺梨需要适量的水分和营养,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果实的质量。
刺梨的繁殖方式有种子和扦插两种方法。
种子繁殖简单而容易,但生长速度较慢。
刺梨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刺梨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作者:段灵琴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16期[摘要] 本文从规划、选种、育苗、定植、果园管理等方面介绍刺梨的栽培管理措施,详细分析刺梨常见病虫害的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刺梨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刺梨;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 S661.2;S43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16-51-21 种植与管理1.1 科学规划与选种刺梨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环境条件下。
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适宜制梨种植的区域。
而且刺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要结合地方特点、市场需求情况来科学选择品种。
1.2 壮苗的培育采用当年生已经木质化的枝条进行繁殖。
要选择壮枝和秋季绿枝进行扦插,插条的发根率在45%左右,可使用吲哚丁酸及萘乙酸进行处理,处理后发根率能够提升到70%以上。
或者可以用生长1~3 a的老熟枝条来扦插繁殖,可以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扦插,发根率均很高,最好在夏秋季扦插,发根率最高可达100%。
枝插繁殖的枝条长度要控制在13~16 cm,不宜过短或过长。
苗床所使用的土壤必须肥沃、细碎、疏松并具备良好的保水性能。
扦插后要立即进行浇水,以确保土壤湿润,并进行覆盖,增强保温、保湿性以利于发根。
1.3 科学定植刺梨苗定植技术是否科学、定植后的管理是否得,当对定植后的成活率、缩短缓苗期和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必须定植在正定植穴或者沟顶部的植穴内,植穴的深度与宽度以33 cm为宜,同时要把根部向四面伸展。
定植当天一定要浇定根水,如果所使用的苗条较高,还应使用插绑支杆,以防止因风吹摇动而影响成活。
定植后根据天气的情况,5~7 d浇水一次,以保证土壤湿润。
如果对树盘进行了覆盖,浇水的间隔时间可以长一些,定植后的浇水管理一直要持续到雨季才能停止。
1.4 重视果园管理果园管理的重点是清除园中的杂草和改善土壤深层的通透性,为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保温能力提供保障,旱季还要进行树盘覆盖。
无籽刺梨栽培经验汇报(刘国海)

全市推进安顺无籽刺梨(安顺金刺梨)产业发展大会书面交流材料之二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大兴苗圃场科技栽培无籽刺梨(安顺金刺梨)情况汇报(大兴苗圃场刘国海)一、大兴苗圃场基本情况双堡镇大坝村大兴苗圃场始建于2002年2月,是西秀区林业科技推广站以科技推广进村入户形式支撑示范户陈大兴建立的一家个体苗圃。
近十年来苗圃按引种驯化—试验栽种—选育栽培—示范种植的科技推广程序对无籽刺梨、早熟翠冠梨、黄金梨、香玲核桃等多个经果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并高标准成功种植了无籽刺梨150亩(其中:优质良种母本园30亩)、优质早熟翠冠梨80亩、香玲核桃60亩。
苗圃以培育生态苗、经果苗、提供技术支撑等获得短期效益,按以短养长的方式推进了苗圃的有效运行。
现苗圃已发展成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固定管理员工20人,固定苗圃地100亩,全钢架温室大棚4000平方米,高标准经果示范林260亩,无籽刺梨优质母本园30亩,年产各类优质苗木500余万株的种植场。
二、无籽刺梨的成功栽培大兴苗圃场栽培的无籽刺梨是2002年2月从西秀区老落坡林场采枝进行扦插扩繁的,并于2004年将扩繁的300株小苗进行试种,至2006年开始挂果,表现良好。
之后,我场又从这挂果的300株无籽刺梨中选择表现最优的20株母株上采集粗壮穗条进行扦插扩繁,于2007年底培育出优质壮苗3000余株,并于2008年初高标准营建30亩优质母本园。
通过几年来的精心管理和摸索(创新修剪、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补肥、抹芽摘心、病虫害防治、花期果期观察记录、果实采收期确定及果实储藏试验等),成功总结了一整套无籽刺梨良种扩繁和丰产栽培经验,并辐射、带动和支撑西秀区各乡镇及周边县区种植无籽刺梨近万亩(因雪凝灾害和特大干旱现保存近6000亩)。
三、无籽刺梨的发展成效1、经济效益经2011年10月20日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到大兴苗圃场示范种植场进行现场产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该示范场种植四年的无籽刺梨平均单株产量为15.14公斤,平均亩产量1120.4公斤。
贵州金刺梨栽培技术

贵州金刺梨栽培技术作者:郭江雪张璇何昊东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4期摘要总结金刺梨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介绍其栽培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扦插育苗、移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刺梨;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66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074-02金刺梨,又称无籽刺梨,少刺无籽,脆甜化渣,是一种早产高产果树,其果实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衰老能力,具有良好的食补和药用功能。
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脯和果酱等,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1]。
金刺梨为蔷薇科蔷薇属多萌生枝条落叶灌木,精心管理5年后高产,独干高度可达2.5~3.0 m,冠幅直径3~4 m,独株产果量15~25 kg。
一般10月果实成熟,果肉呈金黄色、肉质脆嫩,其味奇香。
1 金刺梨生物学特性金刺梨为浅根性果树,根系多分布在表土层10~60 cm。
土温>10 ℃时,根生长逐渐加强,当土温达到25 ℃左右时,根系生长最旺盛;土温降至18 ℃以下(10月中旬后),根生长减缓[1]。
金刺梨萌芽时间早,每年早春气温回升就开始萌芽,从树干基部到树梢都会萌生新芽,萌芽能力极强,因此要及时将多余的嫩芽抹掉,以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
金刺梨的花芽为混合芽,萌芽后,先抽生结果枝,然后开花结果。
金刺梨2月下旬花芽开始分化,3月上旬进入分化高峰,4月上旬雌蕊分化,4月下旬开始形成胚珠,5月中旬为盛花期[1]。
金刺梨枝条生长迅速,一年生枝条可长达3 m左右,因此大多向下弯曲,枝梢多斜生或平展,少有直立生长。
金刺梨的花通常3~10朵,多的可达30余朵,成伞房状或复伞房状花序,花瓣粉红转白。
花瓣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4—5月现蕾,5月上旬开始开花,花期长达1个月左右,个别枝在6月底仍有花朵开放。
金刺梨果实为假果,直径2.0~2.5 cm,果内大多无籽,少量有1~2粒种子,到10月中旬后,果实发育成熟,果肉金黄色,果卵球形,密被刺。
安顺金刺梨生长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不 育变 异 。2 0 1 2年 在 安 顺 市 农 科 院苗 圃 地
进 行 引种栽 培 , 建立 资 源 圃 , 结合 品种 特征 特 性 观察 , 开 展 高产优 质栽 培技 术 研究 , 旨在 探 索 安顺 金 刺 梨 在 黔 中 地 区 的高 产 高 效 栽 培
技术。 1 生 长特 性
月初 至 5月 中下 旬 为 一 年 中 生 长 高 峰 期 ; 5
月初 “ 立 夏” 后 开始 抽 生 夏 梢 , 6月 上 旬 春 季
薇 科 蔷薇属 多 年生 灌 木 [ 2 ] , 主 要 分 布 于 贵 州 安顺 、 兴仁 等地 , 最 早被 贵州 省植 物 园时圣 德 先生于 1 9 8 5年 发 现[ 3 ] 。文 晓鹏 [ 4 等 利 用 形
质量 8 g以上 , 果 面橙 黄 色 , 果 肉金 黄 色 , 风
1 . I 枝 梢 特性
梢, 即春 、 夏、 秋 梢 。春 梢 分 为 营 养 枝 和 结 果 枝, 于 1月份 开 始萌 动 , 结 果枝 开 花后 即停 止 生长 , 营养枝 有 明显 的休 眠 停 止 生 长 时 期 和
花 极 相似 , 推 测 无籽 刺 梨 是 贵 州 缫 丝 花 雄 性
1 . 2 花 果特 性 于 3月 底 开始 现 蕾 , 4月 下 旬初花期 , 5月 上 中旬 为盛 花 期 , 5月下 旬 为 末花期 , 6月初 尚有 花 开 放 。单 花 开 放 可 持
续 3 d , 花 期长 达 1个 月 。盛 期 花 淡 粉 色 , 伞 状 花序 高 于 叶 面 , 着 果 率 高 。6月 开 始 生 理
( 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 贵州安顺 , 5 6 1 0 0 0 )
摘 要 通 过 对 安 顺 金 刺 梨 物候 期 、 枝 梢 生 长特 性 、 果实性状 的观察 , 同时 开 展 优 质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安 顺 金 刺梨 1月 上 中 旬 开 始 春 梢 萌 动 , 一 年 可 抽 生 3次 梢 , 即春 、 夏、 秋 梢 。 春 梢
刺梨种植管理及养护措施

刺梨种植管理及养护措施作者:陆国敏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22期摘要:本文从肥水管理、松土除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摘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刺梨的种植技术以及种植后的养护措施,为广大刺梨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刺梨;种植管理;养护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86刺梨的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其药用价值逐步被开发出来,刺梨的需求量逐年升高,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
种植后的管理和养护,是确保刺梨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1]。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全面介绍刺梨种植管理及养护措施,为广大种植者收获优质高产的刺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的肥水管理是刺梨健康、快速成长的关键。
刺梨的生长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一般来说,每年最少施肥3次以上。
其中在冬季施加1次基肥,以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为主,如果刺梨园土地较为贫瘠,也可以在其中加入少量复混肥。
因为刺梨的萌发时间较早,因而基肥一般在11月前施加。
施加基肥后,每年在刺梨的生长旺盛季节追肥2~3次。
第1次是在刺梨抽梢前,2月份左右,追施1次氮肥,促进刺梨的抽梢,加快生长速度。
到了6—7月份,刺梨的生长进入高峰期,需根据营养供应情况追肥1~2次,以复混肥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刺梨的快速生长需要大量的肥料,但是也不可追肥过量,否则可能会引发白粉病。
刺梨由于根部较浅,对于干旱的抗性较低,在发生干旱时需要及时浇水,否则会对刺梨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一般以保持土壤湿润而园内无积水为宜。
如果夏季降雨量过大,需要及时排灌,长时间积水会引起刺梨根部腐烂致其死亡,也可能会引发病虫害。
2 松土除草、整形修剪夏季雨水较多,土壤容易结块,而刺梨根部不发达,抵抗力较差,一般需要及时松土,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促进根部的生长发育,才能加快刺梨的生长,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盆栽刺梨应怎样科学养护

盆栽刺梨应怎样科学养护
盆栽刺梨科学养护方法1、选盆:刺梨根系深,直根发达,宜用口径30~40厘米、高40~50厘米的瓦盆、木盆或塑料盆。
2、盆土:刺梨耐瘠薄,适应性强,一般栽培两年后便可开花结果。
盆土最好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以微酸性为好)。
3、上盆:宜在13月上盆,这时刺梨的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温度回升,根系开始活动,有利于先生根后发芽,提高成活率。
换盆宜在休眠期进行。
4、施肥:重施底肥,追肥要薄肥勤施,生长期每隔10~15天需追施复合肥1次。
同时可在花前、生长后期用尿素、过磷酸钙等进行根外追肥。
5、修剪:盆栽刺梨的造型以多分枝的自然半圆形为佳。
修剪应在冬季进行,每株保留5~7个主枝,株高控制在50厘米左右,剪除
过密枝、枯死枝、病虫害枝、干梢,回缩弱枝及结果2~3年以上的枝条,剪除萌蘖,保留基部抽生的嫩枝,使之形成结果枝。
刺梨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第3期(总第411期)2024年3月No.3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刺梨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刘清平(长顺县摆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长顺550712)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刺梨品质及产量,以刺梨生物学特性为切入点,从育苗、种植区选择、栽植、管护等方面,探讨了刺梨丰产栽培技术,并提出了适宜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刺梨;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3.038Analysis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Pest Control of Rosa roxbunghiiLiu Qingping(Baisuo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Changshun 550712,Guizhou,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yield of Rosa roxbunghii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sa roxbunghii were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seedling rearing,planting area selection,plant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Rosa roxbunghii were briefly analyzed.On this basis,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iseases and pests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growers.Key words :Rosa roxbunghii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刺梨也称茨梨、木梨子、送春归,外形大小如同荔枝,外表长满肉刺,色泽金黄,得名刺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梨的栽培技术
分春播和秋播。
刺梨种子无明显的休眠期,秋季种子成熟后立即播种,其发芽率及出苗率可达90%以上。
秋播,9 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后采种,立即播人苗床,10月中、下旬出苗。
第二年 3 月移栽苗圃,年底可出圃。
但在冬季严寒地区需要覆盖塑料薄膜防冻。
春播以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为宜, 4 月上旬出苗,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移栽到苗圃。
播种前一天将种子放人50C-60C的温水中浸种12小时-24 小时,取出后洗净播种,可提早5天发芽,提高发芽率。
刺梨的枝条易产生不定根,根易形成不定芽,可采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等繁殖育苗。
(1) 扦插繁殖
刺梨扦插,春、夏、秋均可进行(以秋插为例)。
做床。
选背风稍阴、土壤肥沃、有浇水条件的沙壤土做床,深翻,施底肥,耙干,做宽 1 米、长度不限的插床,浇足水后待扦插。
剪插条。
从已经结果的优良母树上剪取已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剪成长10 厘米-15 厘米的插条,下剪成马耳形,扦插深度为插条的2/3,株行距10厘米X 25厘米,斜插于苗床上,插完后在苗床上扣一方形塑料拱棚,并开通风口,上冻后及时将通风口封闭,待第二年春插穗萌芽时浇一次水,逐渐打开通风口,30 天左右撤去薄膜,秋季即可成苗出圃。
(2) 压条繁殖
刺梨采用各种压条方法都易获得良好的效果,水平压条成苗率高,除所压枝条的先端数芽之外,压入土中的每一节都能发根生枝成苗,如为了保持一定的母株数量可用株丛外围枝水平压条,春季压条,秋季即可切离起苗,一母株可得20 株左右的苗。
(3) 组织培养
1982 年高相福等开始对刺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在当年培育出第一批刺梨组培苗。
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选用优良单株上的茎尖进行培养。
将采集来的茎尖,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去掉大叶片,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3分钟—5 分钟;或用酒精浸泡半分钟再用漂白粉饱和上清液浸泡 6 分钟一10 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 次—5 次,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剪去药液接触过的伤口,保留茎尖0.5厘米一1厘米,插入装在三角瓶内经高压灭菌的MS培养基上培养。
在温度25± 3C、湿度60%r 80% 光照强度2000勒克斯—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0±2小时的培养室条件下培养。
(4) 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是( 每升含量) :硝酸钾1250 毫克,硫酸铵67 毫克,硫酸镁125 毫克,磷酸二氢钾75 毫克,氯化钙44 毫克,硫酸锌86 毫克,硫酸锰22.3 毫克,硼酸 6.2 毫克,氯化钾0.83 毫克,氧化钼酸钠0.25 毫克,硫酸铜0.025 毫克,氯化钴0.025 毫克,硫酸铁13.9 毫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8.65 毫克,盐酸硫胺素10毫克,盐酸吡哆素 1 毫克,烟酸 1 毫克,肌醇25 毫克,另加适量的萘乙酸或吲哚乙酸,将pH调至5.8,用0.9%的琼脂固化,装入1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培养液35毫升左右,用0.8 千克/平方厘米高压灭菌20 分钟待用。
茎尖插到培养基中培养18±4天开始生根,试管苗的根为 1 条—14 条,成放射状分布,开始为白色,后逐渐老化变黄,变褐,最后变为灰褐色。
生根后的茎尖,成为一株完整的试管苗。
当试管苗高 1.5 厘米— 3 厘米,根长至 1.5 厘米以上,尚未老化变色前需进行第一次移栽。
此次移栽是把适合移栽的试管苗假植到装有珍珠岩粉的小钵内,立即浇水后把小钵移入塑料小拱棚内假植5天—6天。
然后再把珍珠岩粉小钵内的组培苗移栽到装有腐植土的小钵内,浇透水,置于塑料小拱棚内,此为第二次移栽。
经过二次移栽的苗,在小拱棚内培育10天左右,即可去掉小拱棚,处于露地条件,此时要注意小钵的水分管理,上午要浇水,晴天阳光过强要用遮阳网。
去掉小拱棚后经 1 个月左右,组培苗就可以移栽到苗圃
中去。
在贵州,以3月—6月和9月一11月移栽到露地苗圃最好,移栽成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