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为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教育部已制定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全国普通高中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各级学校也开始给予重视,不断增加投入、增加课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为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尚存的疑虑,达到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的目的。

下面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希望能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任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

2、“任务”要有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并适当引导提示。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

3 、“任务”要有合作性。

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4 、“任务”要有生活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自由空间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几乎每间信息技术教室都配有“电子教室”软件,我们平常在教学中经常用教学广播软件对学生进行全程监控,甚至时常中断学生的学习,“好心”的为全体学生进行示范操作,其实过多的示范、讲解,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在实践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手实际操作的教师决不能代替,凡是学生能阐述的,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高一讲软件安装,完全可以弄一个小游戏,而且在教学网站上写上

详细的安装说明,学生可以在兴趣和欲望的驱使下,通过教学网站的学习资料,自己学习自己安装,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引导者和知识的知道者。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如此。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从原来的“dos+wps”到现在几乎被完全视窗化的“windows+word”取代。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任何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

四、在协作学习中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中,许多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往往需要人们以群体方式协作完成,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因此把协作学习适时适当地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仅是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我常通过“任务驱动协作方式”提

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这种学习中的协作包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作,可以是直接交往协作,也可以是间接交往协作。在协作过程中,不只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与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性格的磨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自由度。

五、在巩固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的使用权交到学习者手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和言传身教,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

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在掌握所学技能技巧的前提下,在其自主设计的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创造。如用word设计他们心爱的贺卡、办班报、校报,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

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我们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的技术训练并不是以作用于学习者的未来为主要目标,而是定位于服务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只有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其他学科课程信息技术的整合,才能使学习者逐渐形成的对待技术的态度,领悟到的信息技术方法,才最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