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1、综合要求1.1. 本项目包括:A、电脑网络布线;B、电视点布线;U电话点布线;D、闭路电视监控布线。
1.2. 电源布线不在综合布线范围内,计算机网络布线作为备用配电,电话、电视不作为备用配电。
1.3. 算机网络布线如有户外部分,则采用光纤布线,电话、电视等户外部分由施工方施工。
1.4. 应符合综合布线的国家标准和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国家标准。
1.5. 应充分考虑导线与用户相关设备之间的阻抗匹配、传输距离、线间电容、串扰、回波、损耗等因素。
1.6. 在布线系统中充分考虑整体布线工程的防雷与接地问题,建立独立的接地网,必须提供完整可行的防雷与接地方案。
2、其他要求2.1 系统的测试和验收该系统的测试和验收参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并根据最新标准修订后的以下标准进行设计和验收。
2.1.1 整个系统应按下列标准的最新修订本进行设计与验收测试。
1)国家电气规范与国家电气安全规范。
2)BS7430--接地3)EIA∕TIA568B及569标准4)ISO∕IECDIS11801(200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国际标准。
5)CECS72: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1.2 设备安装、测试、开通1)测试工具采用FLUKEDSP4300电缆测试仪进行验收测试,所有电脑网络信息点(含备份点)按TIA/EIA568B信道测试模型100%通过测试。
2)仪器、仪表和安装材料的安装、测量和调试均由施工方提供。
3)机械结构设备应进行抗震加固。
2.1.3 移交测试1)提交试验的条件应符合技术规格书。
根据上述要求,施工方应提供试验条件、方法和程序草稿,经协商后,由双方共同拟订最终试验文件。
2)移交测试是在用户方督导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由施工方的人员进行的。
3)如移交测试不符合测试文件的要求,则重新进行系统测试。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XXXXX市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实施细则(试行)XXXXX市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办公室2015—04前言本办法是在住建部《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50846-2012)的基础上,由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已成为大势所趋.通信设施的共建共享是政府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能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企业成本,驻地网内通信设施的共建共享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城市信息化发展目标,为三网融合奠定基础,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本着节约资源、合作共赢、服务用户的指导原则,现组织编写了《XXXXX市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实施细则》,以规范和指导新建通信设施的共建共享.根据GB 50846-2012的要求,本实施细则针对基于PON的光纤到户模式组网,办法适用于新建住宅小区、商住楼、写字楼、大市场等通信设施建设,以下简称驻地网。
主编单位:XXXXX市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办公室目录一、总则 01。
1 强制性条文 01。
2 一般性条文 0二、术语 02.1 电信设施共建基本术语 02。
2 FTTH光纤到户基本术语 (1)三、工程界面及建设原则 (2)3。
1 驻地网通信设施工程分工界面 (2)3。
2 驻地网通信设施工程建设原则 (3)四、驻地网通信共建设计要求 (4)4.1 FTTH光纤到户组网方案 (4)4。
2 地下通信管道方案 (5)4.3 设备间设计要求 (6)五、驻地网通信共建施工及验收要求 (7)5.1 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8)5。
2 光缆工程施工及验收 (9)5.3 设备间施工及验收 (11)六、其他要求 (11)参考标准名录 (12)附录一机房光总配线架MODF技术标准 (13)附录二共享型光配线箱技术标准 (15)附录三光分纤箱技术标准 (16)附录四家居配线箱技术标准 (17)附录五引入光缆、皮线光缆技术标准 (18)一、总则1。
odf光纤配线架制造工艺流程

odf光纤配线架制造工艺流程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odf 光纤配线架制造工艺流程”的文章:---# 【odf 光纤配线架制造工艺流程】## 一、历史回顾其实啊,ODF 光纤配线架的出现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通信技术还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我们传递信息的方式那叫一个简单粗暴。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ODF 光纤配线架也就应运而生了。
早期的通信线路就像是一条条狭窄的小路,能传输的信息非常有限。
而光纤的出现,就好比把这些小路拓宽成了高速公路。
但有了高速公路,还得有规范的出入口和服务区,ODF 光纤配线架说白了就是这个“出入口和服务区”,让光信号能够有条不紊地进出和调度。
它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简单结构,只能容纳少量光纤,到现在的复杂、高效、大容量的设计,每一次改进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 二、制作过程### 1. 材料准备制作 ODF 光纤配线架,首先得准备好各种材料。
这就好比做菜,得先把食材都准备齐全。
材料包括高质量的金属板材,比如钢板、铝板,用于制作框架和外壳,保证配线架的坚固耐用;还有各种塑料组件,用于隔离和保护光纤;当然,最重要的是各种精密的光纤连接器件,这可是核心部件。
比如说,金属板材就像是房子的框架,得结实稳固,能承受各种外界的影响;而塑料组件呢,就像是房子里的隔断,把不同的区域划分得清清楚楚。
### 2. 框架制造有了材料,接下来就是制造框架。
通过切割、冲压、折弯等工艺,把金属板材变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和尺寸。
这一步可需要非常精准的操作,就像是裁缝做衣服,尺寸稍有偏差,衣服就不合身了。
比如说,切割得不准确,框架可能就拼接不起来;折弯的角度不对,整个结构就会不稳定。
### 3. 表面处理框架做好后,还得进行表面处理。
这包括喷漆、镀锌等,一方面是为了美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锈、防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打个比方,这表面处理就像是给框架穿上一层防护服,让它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坚守岗位”。
《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建设标准-江苏》条文说明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条文说明A.1 本规范中提到的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指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住宅范围内,地下通信管道、光缆交接箱,住宅建筑内管槽及通信线缆、配线设备,住户内家居配线箱、户内管线及各类通信业务信息插座,预留的设备间、电信间等设备安装空间。
具体见图A.1所示。
图A.1 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构成示意A.2 本规范4.1.4条引用自《GB 50846-20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1.0.3强制性条文,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和原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信部联规(2007)24号)的要求而提出的,即“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者不得就接入和使用住宅小区和商住楼内的通信管线等通信设施与电信运营企业签订垄断性协议,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接入和使用,不得限制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的权利”。
A.3 本规范4.1.5条依据《GB 50846-20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1.0.4强制性条文和江苏省内光纤到户建设情况编制。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网络强国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高速光纤网络建设。
全面实现向全光网络跨越,加快推进城镇地区光网覆盖,提供每秒1000兆比特(1000Mbps)以上接入服务,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实现带宽100Mbps以上灵活选择;多方协同推动提升农村光纤宽带覆盖率,98%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有条件的地区提供100Mbps 以上接入服务,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实现带宽50Mbps以上灵活选择。
推动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发展。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
A.4 本规范4.1.5条引用自《GB 50846-20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1.0.6强制性条文,通信设施作为住宅建筑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由电信业务经营者与住宅建设方共同承建。
家庭光纤布线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因其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逐渐成为家庭网络布线的主流。
家庭光纤布线施工是构建家庭网络的基础,也是实现高速、稳定网络连接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阐述家庭光纤布线施工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份实用、全面的布线指南。
二、施工准备1. 施工人员:组织一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施工队伍,包括施工队长、施工员、技术员等。
2. 施工材料:根据家庭网络需求,准备以下材料:(1)光纤:单模或多模光纤,根据实际传输距离和带宽要求选择;(2)光纤接头:FC、SC、LC等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光纤连接器:FC、SC、LC等类型,与光纤接头匹配;(4)光纤跳线:FC、SC、LC等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5)光纤分配箱:用于连接光纤,方便管理;(6)光纤耦合器:用于连接光纤,提高连接性能;(7)光纤配线架:用于固定光纤,方便管理;(8)施工工具:剥线钳、光纤切割刀、光纤熔接机、剥线刀等。
3. 施工设备:准备以下设备:(1)光纤熔接机:用于连接光纤;(2)光纤测试仪:用于测试光纤连接性能;(3)水平仪:用于测量布线高度;(4)梯子:用于施工高空作业;(5)卷尺:用于测量布线长度。
三、施工步骤1. 施工现场勘察: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房屋结构、家具布局、网络需求等,确定光纤布线方案。
2. 确定布线方案:根据勘察结果,确定光纤布线方案,包括光纤走向、光纤数量、光纤类型等。
3. 材料准备:根据布线方案,准备所需材料。
4. 施工放线:按照布线方案,进行施工放线。
注意保持光纤水平,避免弯曲、扭曲。
5. 光纤熔接:使用光纤熔接机,将光纤接头熔接。
注意熔接质量,确保光纤连接稳定、可靠。
6. 光纤连接:将熔接好的光纤连接到分配箱、配线架等设备上,注意连接顺序和方向。
7. 光纤测试:使用光纤测试仪,对光纤连接进行测试,确保连接性能满足要求。
8. 光纤保护:对光纤进行保护,避免损坏。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目次前言 (VIII)1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 (1)3相关释义 (1)3.1名词释义 (1)3.2单位释义 (2)4FTTH网络结构及系统组成 (3)5PON技术应用要求 (4)5.1PON技术选择 (4)5.2设备容量要求 (5)5.3光接口链路预算 (5)5.4光模块的测量要求 (6)5.5网管要求 (6)5.6对OLT及ONU设备的技术要求 (6)6OLT 设备部署要求 (7)6.1OLT 局点设置要求 (7)6.2OLT机房选择要求 (8)6.3OLT上联方式 (8)6.4OLT设备冗余保护 (8)6.4.1OLT主控板冗余保护 (8)6.4.2OLT上联保护 (9)6.4.3配置恢复功能 (9)6.4.4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9)6.4.5OLT下联保护 (9)7OLT上联光缆建设要求 (10)8光分配网(ODN)建设要求 (10)8.1光分配网(ODN)网络结构 (10)I8.2中心机房子系统 (12)8.2.1光测量室的选择 (12)8.2.2光纤总配线架OMDF的选择 (12)8.2.2.1OMDF的选择原则 (12)8.2.2.2OMDF技术要求 (13)8.2.2.2.1外观与结构 (13)8.2.2.2.1.1外观结构形式 (13)8.2.2.2.1.2机架外形尺寸 (13)8.2.2.2.1.3机架结构 (13)8.2.2.2.1.4走线槽道 (14)8.2.2.2.1.5适配器 (15)8.2.2.2.1.6引入光缆弯曲半径 (15)8.2.2.2.1.7保护套、衬垫及纤芯和尾纤弯曲半径 (15)8.2.2.2.2材料要求 (16)8.2.2.2.3功能要求 (16)8.2.2.2.3.1光缆固定与保护装置 (16)8.2.2.2.3.2光纤终结功能 (16)8.2.2.2.3.3调纤功能 (16)8.2.2.2.3.4光缆纤芯及尾纤的保护功能 (16)8.2.2.2.3.5水平走线功能 (17)8.2.2.2.3.6容量 (17)8.2.2.2.3.7标识记录功能 (17)8.2.2.2.3.8光纤存储功能 (17)8.2.2.2.4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18)8.2.2.2.5OMDF典型结构图 (18)8.2.3OMDF的安装 (24)8.2.4OMDF的固定 (26)8.2.5OMDF的使用 (27)8.2.6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 (27)II8.2.6.1光纤、光缆的选型 (27)8.2.6.2光纤的配置 (28)8.2.6.3光缆的布放及成端 (28)8.2.7跳纤要求 (32)8.2.7.1光纤选型及跳纤结构 (32)8.2.7.2跳纤长度 (32)8.2.7.3跳纤管理 (32)8.2.7.4跳纤布放 (32)8.2.8光纤连接器 (33)8.2.9光缆资源 (33)8.2.10OMDF用梯子 (33)8.3主干光缆子系统 (33)8.3.1光纤、光缆选型 (33)8.3.2主干光纤配置原则 (34)8.3.3网络结构 (34)8.3.4主干光缆(环)的建设 (34)8.3.5配线方式 (35)8.3.6网络保护 (35)8.4配线光缆子系统 (36)8.4.1光纤、光缆选型 (36)8.4.2配线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36)8.4.3设备的设置 (37)8.4.3.1箱体的设置 (37)8.4.3.2光分路器的设置 (37)8.4.3.3POS的配置 (38)8.4.4光分路器的选择 (38)8.4.5客户接入 (38)8.4.6网络保护 (39)8.4.7光缆入楼要求 (39)III8.4.8光分路箱主要技术要求 (39)8.4.8.1尺寸 (39)8.4.8.2结构 (40)8.4.8.3功能要求 (40)8.4.8.3.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40)8.4.8.3.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41)8.4.8.3.3光纤接续保护功能 (41)8.4.8.3.4调线功能 (41)8.4.8.3.5容量 (41)8.4.8.3.6箱体及门锁 (41)8.4.8.3.7光分路器的安装与连接 (42)8.4.8.3.8光分路箱进出光缆数量 (42)8.4.8.3.9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42)8.4.8.3.10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44)8.4.8.3.11标识记录功能 (44)8.4.8.3.12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44)8.4.8.3.13停泊区功能 (45)8.4.8.4密封性能 (45)8.4.9光分纤箱主要技术要求 (45)8.4.9.1尺寸 (45)8.4.9.2结构 (46)8.4.9.3功能要求 (46)8.4.9.3.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46)8.4.9.3.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46)8.4.9.3.3光纤接续保护功能 (46)8.4.9.3.4调线功能 (47)8.4.9.3.5容量 (47)8.4.9.3.6箱体及门锁 (47)8.4.9.3.7光分纤箱进出光缆数量 (47)IV8.4.9.3.8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48)8.4.9.3.9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48)8.4.9.3.10标识记录功能 (48)8.4.9.3.11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49)8.4.9.3.12密封性能 (49)8.4.10光缆接续盒主要技术要求 (49)8.4.10.1尺寸 (49)8.4.10.2外壳 (50)8.4.10.3内部构件 (50)8.4.10.4光纤接头保护件 (50)8.4.10.5容量 (50)8.4.10.6标识记录功能 (51)8.4.10.7外观与装配要求 (51)8.4.10.7.1外观 (51)8.4.10.7.2装配要求 (51)8.4.10.7.3光缆接续盒进出光缆数量 (51)8.4.10.7.4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52)8.4.10.7.5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52)8.4.10.7.6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52)8.4.10.8材料 (52)8.4.10.8.1防腐蚀材料 (53)8.4.10.8.2密封性能 (53)8.4.10.9光学性能及曲率半径 (53)8.4.11光分路器主要技术要求 (53)8.4.11.1尺寸 (53)8.4.11.2光学特性 (53)8.4.11.2.1l×N PLC 分路器 (54)8.4.11.2.22×N PLC 分路器 (54)8.5引入光缆子系统 (55)V8.5.1光纤、光缆选型 (55)8.5.2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55)8.5.3引入光缆的实施界面 (55)8.5.4引入光缆的布放要求 (56)8.6光纤终端子系统 (59)8.6.1配置原则 (59)8.6.2ONT设备要求 (60)8.6.3ONT安装要求 (60)8.6.4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主要技术要求 (60)8.6.4.1外观结构 (60)8.6.4.1.1装配结构 (60)8.6.4.1.2箱体尺寸 (61)8.6.4.2箱体容量 (61)8.6.4.3箱体功能 (61)8.6.4.3.1线缆的固定保护功能 (61)8.6.4.3.2设备散热功能 (61)8.6.4.3.3设备安装 (62)8.6.4.3.4供电功能 (62)8.6.4.3.5箱体及门锁功能 (62)8.6.4.3.6箱内功能区的划分 (62)8.6.4.4箱体密封性能 (63)8.6.4.5噪声水平 (63)8.7管理子系统 (63)9分光比与接入距离 (64)9.1接入距离与光链路预算 (64)9.2光纤接续与成端 (66)9.2.1光纤接续与成端 (66)9.2.2活动连接器配置 (67)9.2.3光纤接续损耗 (68)VI9.3光缆余长要求 (68)10维护要求 (68)10.1线路测量 (68)10.2线路诊断功能 (69)10.3网管系统要求 (69)10.3.1网络管理总体要求 (69)10.3.2网管系统管理对象 (70)10.3.3网管系统设计 (70)规范用词说明: (71)VII前言为满足宽带提速发展目标,将宽带接入网络建设成为一个可运营、可维护、可管理、可测量网络,并适应未来技术演进发展,特制定光纤到户( FTTH)建设规范。
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543—2010ICS29.240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543—2010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ower Fiber to the Home(PFTTH)2011-03-02发布2011-03-02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543—2010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施工准备 (1)3.1通信设备安装环境要求 (1)3.2器材检验要求 (1)4设备安装 (1)4.1一般规定 (1)4.2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安装 (2)4.3光网络单元(ONU)设备安装 (3)4.4光分路器(OBD)设备安装 (3)4.5光纤配线架(ODF)设备安装 (3)4.6光纤分纤箱设备安装 (3)5线缆敷设 (4)5.1一般规定 (4)5.2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敷设 (5)5.3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终端及附件的安装 (7)5.4入户光缆敷设 (7)6工程验收 (8)6.1一般性要求 (8)6.2上电测试前检查 (8)6.3上电运行检查 (8)6.4验收资料及文件 (8)6.5系统测试 (8)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备测试项目流程 (10)附录B(规范性附录)网管测试项目流程 (53)附录C(规范性附录)ODN测试项目流程 (57)编制说明 (61)IQ/GDW543—2010II前言为了有效推进电力光纤到户建设,规范工程管理,统一建设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订了电力光纤到户系列标准,涉及设备技术条件、测试规范、信息安全、典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等环节。
本标准是系列标准中的施工验收部分,结合电力施工特点,对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准备、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等进行规范,用于指导相关单位开展电力光纤到户的施工及验收工作。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方法;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鹏展庄自超赖建聪詹治国张红红葛剑飞刘志宏莫加杰齐国坚。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用光缆运输和仓储、到货开盘检验、安装和施工、竣工和验收要求,是电力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适用于本系统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力光缆线路工程。
各种光缆线路工程所用器材的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光缆通信线路,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和普通光缆。
本规范未包含的内容按设计文件办理。
二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357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 9771-2000(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15972-1998(所有部分)光纤总规范(eqv IEC 60793-1-1995)GB/T 7424.1-1998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 IEC794-1-1-1996)GB/T 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结器第1部分:总规范DL/T 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YD 5102-2005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YDJ 44-89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IEC 60794-4-1-1999 光缆第4-1部分:用于高压架空电力线的光缆IEC 6079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沿电力线架设的光缆IEEE Std 1138-1994 用于公用电力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IEEE标准三定义3.1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GW-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具有普通架空地线和光纤通信能力双重功能的复合线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
1、引用标准
YD/T778-1999光纤配线架
GB/T2423.-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A/B/cb)
GB/T3873—198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5095-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5169.7电子电工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GB/T12507-1991光纤光缆连接器
…………………………………
2、标准配置
见报价单
3产品说明
3.1机架特点
3.1.1、采用优质电解板精心设计,颜色搭配和谐自然,结构坚固,美观大方。
3.1.2、19"机架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和习惯,能与机房其它相当高度设备并架连接和固定,机架采用整体静电喷涂,磨沙纹机理可充分与机房环境相适应。
3.1.3、很强的布线管理系统,使其任一处的尾纤及纤芯的弯曲半径≥42mm.
3.1.4、机架采用了灵活的配置单元,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配置,本系列光纤配线架最大配置容量为648芯。
3.1.5、外观图片
GPX72B5型光纤配线柜(450*750*2000)
ZHPX-35综合配线柜(2000*350*3000) 注:只须将DDF部分改为ODF,则型号变为GPX72B8
3.2功能
3.2.1、光缆固定与保护功能:具有光缆引入、固定和保装置。
该装置将光缆引入并固定在机架上,保护光缆及缆中纤芯不受损伤。
光缆金属部分与机架绝缘,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护套及加强芯可靠连接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3.2.2、光纤终接设备:具有光纤终接装置。
该装置便于光缆纤芯及尾纤接续操作、施工、安装和维护。
固定和保护接头部位平直而不位移,避免外力影响,保证盘绕的光缆纤芯、尾纤不受损伤。
3.2.3、调线功能:通过光纤跳线连接器,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缆中的纤芯序号及改变光传输系统的路序。
3.2.4、光缆纤芯和尾纤的保护功能:光缆开剥后纤芯有保护装置并固定后引入光纤终接装置。
3.3主要性能指标:
3.3.1使用条件:
工作温度:-40℃~+90℃
相对湿度:≤95%(+30℃)
大气压力:70Kpa~106Kpa
3.3.2光电性能:
a介入损耗≤0.15dB附加损耗≤0.2dB
b回波损耗≥50dB附加损耗≤5dB
c光纤活动连接器耐久性
整套连接器插拔500次后插针不得有机械损伤,同时附加变动量损耗≤
0.2dB;回波损耗≥50dB。
附加变动量损耗≤5dB
3.3.3机架高压防护地与光缆加强芯及金属相连,地线的截面积≥6mm2, 3.3.4机架高压防护装置与机架绝缘,绝缘电阻不小于1×103MΩ/500V (DC)。
3.3.5机架高压防护装置与机架间耐压不小于3000V(DC)/1min不击穿、无飞弧现象。
3.3.6适用性指标:
标称工作波长850nm 、1310nm 、1550nm;
光纤光缆应符合GB/T11819和GB/T7424规范;
光纤活坳连接器符合GB12507以及相关标准规范.
3.3.7外形尺寸、容量:(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生产不同的配线架
3.3.8内部模块布线图
3.3.9机柜布线图(见3.1.5、外观图)调节光缆固定单元使机柜可上下进经线,光缆进入机柜时,其弯曲半径大于光缆直径的25倍。
4、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