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煤脱硫特性试验研究
高硫煤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试验研究报告

高硫煤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试验研究报告为了解决高硫煤在能源利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试验研究。
本次试验采用5g高硫煤样品,以氧气气氛为氧化剂,在三电极反应器中进行反应,以活性炭为催化剂。
首先对高硫煤进行了物理性质测试,结果表明高硫煤的灰分含量较高,煤胶质和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总硫含量较高。
接着进行了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试验,利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不同电位下的电解液含氧溶液中硫的氧化峰。
结果表明,当电位达到1.2V时,硫的氧化峰呈现出峰电位向正方向偏移、峰电流明显增大的特征,说明硫离子被催化剂活化为硫酸根离子,进而进一步被氧化为SO4 2-。
最后进行了活性炭催化氧化脱硫反应实验,选择3g高硫煤样品在加入0.8g活性炭催化剂后进行反应,利用比表面积法计算反应过程中的硫去除率。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活性炭催化剂后,反应速度加快,硫去除率提高约30%,活性炭的催化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高硫煤中的硫污染物,同时活性炭催化剂的加入能够提高反应速度和去除率。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配比,以提高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性。
在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试验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实验并收集了相关数据,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数据:1. 高硫煤的物理性质测试结果:- 灰分含量:58.3%- 煤胶质含量:15.7%- 有机质含量:25.9%- 总硫含量:5.2%这些数据显示,高硫煤的灰分含量相对较高,而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
这可能会对反应产生影响,因为灰分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催化性能较差的杂质。
2. 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我们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了不同电位下的电解液含氧溶液中硫的氧化峰,以下是一些数据:- 电位1.0V:峰电位-0.22V,峰电流1.2μA- 电位1.2V:峰电位0.15V,峰电流3.8μA- 电位1.4V:峰电位0.45V,峰电流7.3μA结果表明,在1.2V的电位下,硫的氧化峰呈现出峰电位向正方向偏移、峰电流明显增大的特征。
活性炭用于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活性炭用于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尽管现代工业在制造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环保技术,但仍存在环境污染。
这就需要环保科技不断创新与发展,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与此同时,大量燃烧排放的烟气中也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它们直接造成空气污染,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对烟气脱硫、脱硝等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具有表面积大、微孔结构良好、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中,尤其是烟气脱硫、脱硝等领域。
活性炭作为循环流化床脱硫、脱硝的吸附剂,具有无二氧化碳排放,设备占地面积小,化学反应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长寿命等优势。
二、研究目的:本试验旨在对活性炭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脱硝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究活性炭在脱硫、脱硝过程中的吸附机理。
同时,通过不同活性炭材料的筛选,研究其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吸附性能,并优化其吸附性能,提高活性炭的使用效率。
三、研究内容:1. 研制循环流化床脱硫、脱硝试验装置,搭建试验平台,采集样品。
2. 筛选不同孔径的活性炭进行实验,分析不同孔径的活性炭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吸附效果。
3. 研究悬浮流化床对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探究其吸附机理。
4. 优化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提高其吸附效率。
5. 通过实验结果,总结活性炭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中的优缺点,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四、研究意义:本试验可以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中活性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吸附机理,为一定程度上解决烟气污染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同时,通过优化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提高活性炭的使用效率,为实现绿色低碳环保煤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烟气脱硫技术概述烟气脱硫技术也称为燃煤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除去烟气中二氧化硫(SO2)的技术,常用于火力发电厂等高污染烟气的处理。
二、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为钙基脱硫技术,即利用石灰石或石膏等材料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硫酸钙或二硫酸钙,进而达到降低烟气中SO2含量的目的。
三、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方法1.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将石灰浆、喷雾液或者氨水喷入烟气中,与其中的SO2反应,生成硫酸钙或二硫酸钙。
2.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将石灰或活性炭喷入烟气中,将SO2吸附在表面,之后经过冲洗等工艺除去SO2。
四、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烟气脱硫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其研究与应用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在火力发电等烟气处理行业中,湿法脱硫技术具有优异的除硫效果和较为稳定的操作特性。
五、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相对于湿法脱硫技术具有的优点包括节能、降低除硫成本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目前,干法脱硫技术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缺少工业化应用经验和成熟的工艺。
六、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烟气脱硫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未来的趋势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降低除硫成本和提高脱硫效果。
同时,综合利用除硫后的废渣、尾气等资源,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七、结语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环境保护贡献了重要力量,发展绿色经济事业的大趋势下,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
今后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方向将着重在提高技术创新和成熟度、减少成本和减少废气排放等方面发力。
专业论文无烟煤锅炉煤粉颗粒特性的研究

无烟煤锅炉煤粉颗粒特性的研究摘要:介绍了无烟煤燃烧特性,着重分析了煤粉均匀性对燃烧的影响,分别阐述了控制煤粉细度下燃烧对比情况和粗粉分离器设备改造的效果。
最后指出要稳定无烟煤燃烧的基本要求,煤粉细度必须严格控制。
关键词:煤粉细度;制粉系统;着火;燃烧1 煤质特性我厂设计煤种为XX本地无烟煤,特性如下:工业分析:Mt=8.11%,Mad=2.20%,Aar=24.89%,Vdaf=6.19%,Qnet.ar=21248KJ/kg。
元素分析:Car=62.29%,Har=1.08,Oar=2.83%,Nar=0.42%,Sar=0.38%。
表1:各种煤粉的着火温度煤的种类着火温度煤的种类着火温度褐煤(Vdaf=50%)550℃烟煤(Vdaf=20%)840℃烟煤(Vdaf=40%)650℃贫煤(Vdaf=140%)900℃烟煤(Vdaf=30%)750℃无烟煤(Vdaf=4%)1000℃表2:XX煤粉着火燃烧特性单位XX大矿煤XX小窑煤河南无烟煤所占比例% 30 48 22Qdwy MJ/KJ 17~23 16~22 22~26Vr % 4.5~7.5 3.0~6.5 9~13Ay % 25~35 30~40 20~30 着火温度℃~825 ~883 ~749反应指数℃472 494 282燃烬指数21.6713 26.066 5.1388燃烬率% 85.06 83.69 97.11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我厂燃用的煤种具有难着火,难燃尽和结渣较轻微的特性。
2 煤粉燃烧过程煤粉在炉膛内的燃烧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1着火前的准备阶段煤粉进入炉膛至达到着火温度这一阶段为着火前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内,煤粉中的水份要蒸发,挥发分要析出,煤粉与空气混合物要达到着火温度,此阶段为吸热阶段。
2.2燃烧阶段当煤粉温度升至着火温度而煤粉浓度又合适时,开始着火燃烧,进入燃烧阶段。
煤中的挥发分首先着火燃烧,放出热量,并加热焦炭粒子,使其达到较高温度而开始燃烧。
流态化燃烧NO、N_2O和SO_2同步排放试验

流态化燃烧NO、N_2O和SO_2同步排放试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具有燃烧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脱硫效率高、NOx排放低的优点,但仍缺乏在流态化燃烧过程中有关NO、N<sub>2</sub>O和SO<sub>2</sub>的同步排放特性试验结果。
本文实验研究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在流态化燃烧过程中NO、N<sub>2</sub>O和SO<sub>2</sub>的同步排放特性并总结得到其无量纲经验公式,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实际运行提供指导。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小型热态流化床试验台上试验研究典型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在流态化燃烧过程中运行参数(包括过量空气系数、燃烧温度、钙硫比、煤中O/N摩尔比)对NO、N<sub>2</sub>O和SO<sub>2</sub>的同步排放特性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在燃烧温度为750℃、850℃、900℃、950℃条件下,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NO和N<sub>2</sub>O排放量增加,SO<sub>2</sub>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在不同燃烧温度下均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0时达到最大值;对于给定的过量空气系数,随着燃烧温度的增加,NO和SO<sub>2</sub>排放量增加,N<sub>2</sub>O排放量减少,当燃烧温度升高至950℃时,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工况下N<sub>2</sub>O排放量均接近于0;碳酸钙会对NO、SO<sub>2</sub>和N<sub>2</sub>O的同步排放特性造成影响。
对于不同燃烧温度,脱硫效率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福建无烟煤燃烧特性及催化气化表观动力学研究

福建无烟煤燃烧特性及催化气化表观动力学研究李伟杰,林驹(1.三明市消防支队,福建 三明 365200;2.福州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摘要:基于对福建尤溪无烟煤燃烧特性分析,在内径为26mm 的实验室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福建尤溪无烟粉煤与NaOH 浸渍混合后的水蒸气催化气化实验。
考察了4g/min 水蒸汽流量下,不同催化剂加载浓度及不同温度对碳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催化气化表观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与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气化温度的升高和催化剂加载浓度的增大能显著提高碳转化率和产气速率,催化剂加载浓度从0%到8%的增加明显降低了催化气化反应的活化能,而从8%到10%的增加又令活化能有增加的趋势。
在本实验条件下,NaOH 作为催化剂的饱和加载浓度为8%。
关键词:无烟煤气化;表观动力学;水蒸气;流化床;福建无烟煤占全省煤储量的98%,是非常难燃用的煤种之一,其挥发分及灰熔点低、着火点高、粉碎性强、燃烧性差。
近年来,通过对CFBC 锅炉燃烧福建无烟煤的工业试验,对于如何解决福建无烟煤的燃用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1]。
而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这些无烟粉煤对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全国煤炭能源的洁净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利用纸浆黑液等工业废碱液浸渍福建无烟煤进行催化气化,是解决废碱液对环境的污染和劣质无烟煤的洁净高效利用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2]。
徐秀峰、曾才、洪诗捷等研究报告[3-5]曾提出煤催化气化过程中具有催化作用的碱金属成分的加入量有最佳值,但未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钟雪晴[6]则在热天平上对福建尤溪无烟粉煤与纸浆黑液(BL )水蒸气催化气化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消除内外扩散影响条件下的催化剂加载饱和浓度和相关动力学参数。
本文在内径26mm 的小型流化床条件下,对尤溪无烟粉煤与NaOH 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及表观动力学进行研究,确定了实验条件下NaOH 催化剂的加载饱和度及相关的表观动力学参数,为该工艺的进一步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茂名热电厂#6炉掺烧越南无烟煤的试验研究

11掺烧 方式 . 应, 掺烧后将对应掺烧煤层的周界风关小, 并采用接近正梯形配风方 根据 # 5锅炉掺烧油页岩 的经验 ,综 合考虑到越南煤 的挥发分 式 , 尽量形成 对越南煤有利的燃烧环境 , 但越南无烟煤属于难燃尽的 低、 固定碳含 量高、 分 高以及 5炉 运行参 数的差异等综 合 因素 , 煤 种, 灰 掺烧后锅炉飞灰可燃物和炉渣可燃 物还是有 明显上升。 由参数 确 定了本次试验的掺烧方案。实际掺烧时可 以由 样 5炉 B磨煤机开 对比可以看 出, 炉膛温度对飞灰及炉渣可燃物 的影响 比较大 , 同样 在 0 负荷越 高炉膛温度越 高 , 飞灰及 始, 由神华动 力煤或俄 罗斯煤与越 南煤 1 1混合掺 烧 , : 观察煤粉 的 掺烧 2 %越 南煤不 同负荷情 况下 , 建议低 负荷工况下应适 当减 少越南煤的掺烧量 , 机 细度和着 火、 燃尽等情况 , 决定进一步的掺烧量 。 若煤粉细度和稳燃 、 炉渣可燃物越低 ,
茂名 热电厂 # 6炉掺烧越南无烟煤 的试验研究
李 小军 ( 茂名热电厂)
摘要 : 近年来 , 煤炭资源供应紧张 , 电站锅炉很难稳定 的燃用设计煤 化 , 燃煤 能否控制在正常范围。 种, 煤种多变 、 且偏离设计煤种对锅炉的安全运行 带来许 多新 问题 , 如燃烧稳 ⑤ 在掺烧越南煤时 ,锅炉结焦情 况变化 以及捞渣机运行情况 变 定性差 、 结焦 、 污染物排放升高等。 目前, 很多燃煤 电厂通过混煤掺烧来解决 化 。 这些 问题 。本 文根据 这一实际 , 结合茂名热 电厂 6 锅炉进行 混煤掺烧试验
掺烧 前后应进行热力试验以便于 分析掺烧对锅 炉热 力性能的影 响。 同时应根据测量掺烧前的煤粉细度 , 掺烧过程 中控制不同的煤粉 针对 撑 炉设计煤种 、 6 常用煤 种、 南煤进行基础性试验 分析研究 , 越 重点 细度运行工况, 并且相应工况下飞灰可燃物的情况 , 进行对 比分析煤 以神华动力煤或俄罗斯煤与越南煤之间的混煤 为研究对象 , 首先在实验室分 粉细度对燃尽情况 的影响。 根据掺烧后主 / 再蒸汽 温度 、 飞灰可燃物
《温度冲击对无烟煤中甲烷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范文

《温度冲击对无烟煤中甲烷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针对温度冲击对无烟煤中甲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观察无烟煤吸附和解吸甲烷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及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煤矿瓦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无烟煤作为重要的煤炭资源之一,其甲烷吸附与解吸特性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利用。
温度作为影响甲烷在无烟煤中吸附与解吸的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甲烷的运移规律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温度冲击对无烟煤中甲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典型的无烟煤样品,保证其纯净度和均一性。
2. 实验装置:使用甲烷吸附—解吸实验装置,具备温度控制与数据采集功能。
3. 实验过程:首先对无烟煤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甲烷吸附和解吸实验,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甲烷吸附特性的影响(1)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烟煤对甲烷的吸附量逐渐减少。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无烟煤分子活动加剧,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对甲烷分子的吸附能力。
(2)在低温条件下,无烟煤的甲烷吸附能力较强,但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吸附能力逐渐减弱。
这一现象在高温条件下尤为明显。
2. 温度对甲烷解吸特性的影响(1)在解吸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烷从无烟煤中的解吸速度加快。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使得无烟煤分子与甲烷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有利于甲烷分子的逸出。
(2)高温条件下,甲烷的解吸量较大,且解吸速度较快。
这为煤矿瓦斯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数据处理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是影响无烟煤中甲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烟煤对甲烷的吸附量逐渐减少,而解吸速度和解吸量则逐渐增加。
2. 在实际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瓦斯治理方案和煤层气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