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益母草

合集下载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

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

食用功效:味辛苦、凉。

活血、祛淤、调经、消水。

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变种分类益母草可分两变种。

一为原变种 var. artemisia。

二为白花变种 var. albiflorus (Migo) S. Y. Hu, l. c. 381.1974——Leonurus sibiricus Linn. var. albiflorus Migo in Journ. Shangh. Sci. Inst. III, 3: 7. 1935,又名白花益母草(福建南平)、野毛草、油麻松(广西阳朔),与原变型不同仅在于花冠白色,产江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四川。

益母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种植,以较肥沃的土壤为佳,需要充足水分条件,但不宜积水,怕涝。

生长于多种环境,海拔可高达3400米。

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边,以向阳处为多。

益母草的功效: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益母草的作用:1.对子宫的作用:益母草煎剂、酒精浸膏及所含益母草碱等对兔、猫、犬、豚鼠等多种动物的子宫均呈兴奋作用。

用益母草煎剂给于兔离体子宫,无论未孕、早孕、晚期妊娠或产后子宫,均呈兴奋作用,对在位子宫,经快速静脉注射,30分钟后即出现兴奋作用,其强度与作用时间随用量加大而增长。

兔子宫痿试验,用益母草煎剂,当子宫内加压或未加压时,均于给药15-20分钟后,使子宫呈显著的兴奋作用。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科别:唇形科Labiatae功效:全草:有加强子宫收缩功能,主要在叶,根部较差。

茺蔚子:活血调经,清肝明目,降血压。

童子益母草:养血祛风。

作用:全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淤血腹痛,肾炎浮肿,小便不利,尿血。

茺蔚子:月经不调,崩中,带下,产后淤血腹痛,高血压病,目赤肿痛,恶露不净,子宫功能性出血。

用量用法:益母草18.8~75.o克、,充蔚子7.5~11.3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益母草孕妇与血虚无淤者忌眼,阴虚血少者忌服。

充蔚子不宜多服,过量可引起中毒,出现胸闷、全身乏力、酸麻疼痛,甚至出汗、虚脱等症状。

可服赤豆、绿豆、甘草汤解毒。

生长习性:路旁,田野,河边草丛中。

汉方组成应用1.月经过多症汉方组成:白花益母草30.0克、早莲草18.8克、艾叶11.3克、侧柏炭11.3克。

用法:水煎2次服用。

早晚各服1次。

2.身体虚褰、贫血症汉方组成:白花益母草18.8克、红枣10粒白糖15.0克。

用法:水4碗共煎40分钟,分2~3次服。

3.急性肾炎水肿汉方组成:白花益母草30.0克、车前草30.0克、白茅根56.3克、玉米须18.8克、冬瓜皮18.8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当茶饮用。

汉方组成:白花益母草30.0克、夏枯草18.8克、黄芩11.3克、车前草18.8克、白茅根30.0克、水丁香30.0克、丁竖杇30.0克。

用法:水7碗煎3碗,分3次服用。

4.月经不调便方:白花益母草18.8克、炒香附9.4克、红糖18.8克。

用法:将二味药水煎,去渣。

连服5日。

汉方组成:白花益母草18.8克、赤芍11.3克、当归11.3克、川芎11.3克、香附11.3克。

用法:水煎2次服用。

或用益母草56.3克、当归37.5克,酒水煎服。

5.目赤肿痛汉方组成:茺蔚子(益母草种子)15.0克、白菊花7.5克、青葙子11.3克、千里光18.8克、桑叶9.4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6.肾炎水肿汉方组成:白花益母草48.8克、鸟不宿56.3克、石韦15.0克、车前草15.0克、地胆头30.0克。

益母草颗粒的作用及功效

益母草颗粒的作用及功效

益母草颗粒的作用及功效
益母草,又名益母之草,为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

自古以来,益母草就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等。

而益母草颗粒则是以益母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中药粉剂。

益母草颗粒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1. 调节月经:益母草颗粒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和经量,且对于一些常见的月经不调症状,如月经延迟、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各类活性成分,可以促进子宫血液循环,改善子宫内膜的稳定性,从而调整月经的正常运行。

2. 缓解痛经:痛经是许多女性在月经期间常常遭受的折磨,而益母草颗粒正是一种能够缓解痛经的良药。

它含有一定量的镇痛成分,可通过舒缓子宫肌肉的收缩,减轻疼痛感,从而帮助女性度过痛经期。

3. 调理子宫:益母草颗粒还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增加子宫的弹性,对于一些妇科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例如,对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等疾病,通过长期服用益母草颗粒,可以加强子宫肌肉的收缩力度,缓解症状,甚至有助于恢复病情。

4. 补血养颜:益母草颗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血养颜的功效,可以改善女性的面色暗黄、气色不佳等问题。

同时,它还能促进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对于保
持皮肤的弹性和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益母草颗粒是一种对妇科疾病有显著疗效的中药粉剂。

它具有调节月经、缓解痛经、调理子宫、补血养颜等多种功效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适时服用益母草颗粒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但需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服用剂量和周期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益母草

益母草

益母草【饮片名称】益母草【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Herba Leonuri【炮制沿革】○1唐·《新修本草》有“服汁,使疗肿内消”的记述。

②《外台秘要》载:“益母草汁服一升,治尿血。

”③《本草拾遗》载:“捣苗,敷乳痈.恶肿毒。

”④宋·《太平圣惠方》载:“益母草茎叶,烂捣敷疮上。

又绞取汁五合服之,治疔肿。

”又“益母草,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入酒一合,暖过搅匀服之,治产后恶露不下”。

⑤明·《本草蒙筌》载:“益母草,方梗凹面,对节生技,叶如火麻.花开紫色。

……方载女科,或研罗细木,炼蜜为九,或捣煎浓汤,熬成膏汁。

总调胎产诸证。

”⑧清·《本经逢原》载:“嫩叶阴干,拌童便、陈酒,九蒸九晒,入四物汤料为丸,治产后诣症。

”⑦《得配本草》则有“蜜水炒”的记述。

(大全)【典型汤方】1、益母草散《太平圣惠方》组方:益母草赤芍药桂心锉,微炒川大黄锉,微炒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炒黄牛膝去苗蒲黄苏杭木锉2、益母丸《妇人大全良方》组方:益母洗,焙3、益母膏《医宗说约》组方:益母草【产地加工】全草在每株开花2/3时收获,选晴天齐地割下,应即摊放,晒干后打成捆。

【饮片炮制】 1.益母草取原药材,除去残根、粗梗等杂质,下半截略浸,上半段淋水,润透,切段,干燥。

2.酒益母草取益母草段,喷洒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广。

益母草每100kg,用黄酒15kg。

---10【炮制作用】益份草味苦、辛,性微寒。

临床多生用或鲜用,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的功能。

用于月经小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及疔疮乳痈。

如治月经不调的益母草丸(《奇方类编》);治水肿、小便不利常与白茅根、车前子等同用,可提高利尿消肿效果:疗疮、乳痈常与菊花、二花等同用.有清热解毒之效。

经酒制后.其寒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痈的作用增强;多用于月经不调,瘀滞作痛及跃打伤痛等。

益母草的成分

益母草的成分

益母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效用益母草(科名:Lamiaceae)是一种珍贵的药草,名字取自其在治疗妇女疾病和促进子宫健康方面的功效。

益母草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足、消化不良、头痛、眩晕、肝硬化、心绞痛和血癌等疾病。

此外,它还在外用和养生中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活性成分按主要类型可分为有机酸、多糖、香豆素、类黄酮和其他类型。

(一)有机酸:益母草中的有机酸主要包括氨基酸、苯甲酸、乙酸、维生素C等。

氨基酸是益母草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有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甘氨酸等。

维生素C不仅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而且可以抑制炎症和免疫抑制,为促进伤口愈合、预防衰老及延缓病变等提供有效的支持。

此外,苯甲酸和乙酸也是益母草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作用是抗氧化、止血、抗菌等。

(二)多糖:多糖是益母草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主要有半乳糖苷、半乳糖、葡聚糖、多糖糖苷等。

它们可以降低血脂和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促进胃肠蠕动,平衡肠道菌群,对抗病毒、对抗肿瘤等具有潜在作用。

(三)香豆素:益母草中含有多种香豆素,主要包括绿原酸、咖啡酸、三萜苷等。

其中,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咖啡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多发性硬化症。

三萜苷具有抗细菌、降血脂、抗炎症、抗氧化等作用。

(四)类黄酮:益母草中含有多种类黄酮,主要包括黄酮素、黄酮衍生物、二萜醇、黄酮二萜等。

其中,黄酮素可抑制发炎反应和血管扩张,具有抗炎、抗癌等作用;黄酮衍生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凝血、抗氧化等作用;二萜醇具有抗病毒、抗炎、通便等作用;黄酮二萜具有抗炎、抗菌、抗癌等作用。

(五)其他类型:益母草中还含有氨基酸萜、鞣质酸、苯乙醇等其他活性成分,它们具有抑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

以上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益母草形态特征

益母草形态特征

益母草形态特征益母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形态特征包括以下方面:1. 外观特征益母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茎直立,粗壮而有棱,根系发达。

茎及叶面被白色疏柔的绒毛,有耐旱的能力。

2. 叶片特征益母草的叶片互生,呈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6-12厘米,基部心形或楔形,有长柄,边缘有粗锯齿和嫩边。

叶面绿色,表皮紫红色,有细微的毛茸,气味芳香,口感微苦。

3. 花期特征益母草的花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期较长并有序。

花序为总状花序,花径约1厘米,花瓣淡黄色,微有红晕,有5瓣,呈漏斗状。

雄蕊长短不一,有长有短,花药黄色,花粉微黄。

花蕾球形,花朵开放后呈星形。

花期过后,产生的果实为球形或卵形小坚果,果皮厚,种子小,褐色,极具药用价值。

4. 生长环境益母草适应力很强,在中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一般生长在海拔300-3000米的山区或草甸、草原上。

益母草适应性强,能够耐高温、耐旱,适应性强。

5. 化学成分益母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木质素、β-谷甾醇、硫化物、挥发性油等六十多种成分。

具有温中补气、祛痰止咳、化痰止痛、润肺化痰、调和胃气、缓解贫血等功效,是常见的妇科、呼吸科、胃肠科经常使用的药材。

6. 药用价值益母草药性温和,味苦、微甘,属于中药中常用的温中通经之品,在中药配方中担当着重要的地位。

主要功效为益气补虚、固精止带、祛风止痛等。

益母草能够改善孕妇的体质,调节妇女生理周期,大大提高女性的免疫力和健康素质。

在家庭中,也可以作为常见的健康保健品使用,预防冬季干咳、燥咳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益母草作为中药材在中药学和民间医学中广泛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

对于想深入了解中药材特征的人来说,益母草的形态特征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益母

益母

益母草(《本经》)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干燥全草。

野生或栽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原植物益母草生于溪边、路旁、山坡、草地;细叶益母草生于石质山坡、砂质草地或松林中。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

味苦、辛,性微寒。

归肝、心包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临床用名有益母草、酒益母草。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主治瘾疹痒,可作浴汤。

《本草拾遗》:亦捣苗傅乳痈恶肿痛者。

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

《开宝本草》:主瘾疹痒,可作浴汤。

《本草衍义补遗》: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

此草即益母草也。

其苗捣其汁服,主浮肿下水。

《本草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

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

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

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运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扑打内损瘀血,大小便不通。

《本草经疏》:简误:益母草,辛甘以阳,故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血崩禁用。

瞳子散大禁用。

惟热血欲贯瞳人者,与凉血药同用则不忌。

《本草蒙筌》:益母草一名茺蔚,味辛、甘,气微温。

无毒。

单用最效,方载女科。

总调胎产诸证,故加益母之名。

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

治小儿疳痢,敷疔肿乳痈。

汁滴耳中,又主聤耳。

细剉醋炒,马啮堪敷。

且制硫黄,尤解蛇毒。

多服消肿下水,久服益精轻身,子味相同,亦理胎产,善除目翳,易去心烦。

谟按:丹溪云: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故名益母。

凡胎前产后,有所恃者血气也。

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

《药性解》:益母草,味辛甘,性微寒,无毒,入诸阴经。

主行血养血,安胎利产,消浮肿恶毒疔疮,治头风血虚目疾、瘾疹发痒,堪作浴汤。

子茺蔚,益精明目,除水气,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下腹中死胎,理产后血胀。

按:益母本功治血,故入诸阴之经。

益母草形态特征

益母草形态特征

益母草形态特征益母草(学名:Leonurus japonicus),为唇形科益母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益母草又名九节草、益气草、益子草等,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痛等问题有显著的疗效。

益母草的形态特征可以从其根部、茎、叶和花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首先,益母草的根部为短粗的块状根,具有发达的根系。

根部颜色呈灰白色,表面较光滑,有时会有一些分枝。

根部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消炎、抗菌等作用。

其次,益母草的茎直立,高度一般在30-90厘米左右。

茎表面光滑,有时有一些分枝。

茎的颜色为浅绿色到淡红色,有时会有一些紫色斑点。

茎部含有丰富的黏液质,有助于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益母草的叶片为对生或互生,呈掌状复叶。

叶柄长而细,叶片通常有3-7个裂片,裂片宽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状的细齿。

叶片颜色为浅绿色到深绿色,有时会有一些紫色斑点。

叶片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药效。

最后,益母草的花为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花序长而疏松。

花冠为唇形,花色多为淡紫色或白色,有时会有一些红色斑点。

花期一般在夏季,花朵开放的时间较短。

花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总结起来,益母草具有短粗的块状根、直立的茎、掌状复叶的叶片和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等形态特征。

它的药用部位主要包括根、茎和叶,其中根部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

益母草在中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除此之外,益母草还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饲料和观赏植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益母草益母草拼音:Yimucao英文:Motherwort Herb日文:ヤクモソウ拉丁文:Herba Leonuri【异名】益母、茺蔚、益明、大札《神农本草经》,齐歆注,贞蔚《名医别录》,苦低草《千金方》,野天麻、火被、负担《经效产宝》,郁臭苗《救荒本草》,猪麻《本草纲目》,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扒骨风《分类草药性》,红花艾《岭南采药录》,坤草肚嗪R┎摹罚嗖荨⑻镏ヂ榭谩⑿∈畈荨督帐≈参镆┎闹尽罚婺篙铩抖币┯弥参镏尽罚芈浒堵酱ū静荨罚勇莅豆阄饕┯弥参锿贾尽罚履覆荨端拇ㄖ幸┲尽罚绮荨渡挛髦幸┲尽罚桶也恕⒁坝吐椤逗弦┪镏尽罚睦獠荨⑻楦伞⒑旃S衩赘唷⒌啬覆葜幸┲尽贰?/td>【品种考证】益母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茺蔚子”条下,列为上品。

《名医别录》载:“叶如荏(指白苏),方茎,子形细长,具三棱。

”《本草图经》云:“叶似荏,方茎,白花,花生节间……节节生花,实似鸡冠子,黑色,茎作四方棱,五月采。

”《本草纲目》曰:“茺蔚近水湿处甚繁。

春初生苗如嫩蒿,入夏是三四尺,茎方如黄麻茎,其叶如艾叶而背青,一梗三叶,叶有尖歧,寸许一节,节节生穗,丛簇抱茎,四五月间,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每萼内有细子四粒,粒大如同蒿于,有三棱,褐色。

”据以上记载并参考《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的附图,古代应用的益母草与当今市场的药材原植物一致。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动物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0.6~1.8m。

茎方柱形,有倒向糙伏毛。

根出叶近圆形,有长柄,叶缘5~9浅裂;中部叶掌状3深裂,裂片矩圆形;花序上的叶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稀少牙齿,最小裂片宽在3mm以上;叶片两面被柔毛。

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5齿,前2齿靠合;花冠红紫色或淡红色,长1~1.2cm,筒内有毛环,上下唇几等长;雄蕊4,二强;子房4裂,花柱着子房底。

小坚果褐色,三棱形。

花期6~9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全国各地。

生于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边,以向阳处为多。

【产地】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多自产自销。

【栽培】【采收加工】3~4月采收未抽茎的幼苗,称童子益母草;夏季植株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晒干。

【炮制】【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酒益母草贮干燥容器内,密闭。

【性状】茎方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具纵向棱槽,被糙伏毛,易折断,折断面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皱缩,常脱落或残存;轮伞花序腋生,花冠常脱落、花萼8~15,宿存,聚集呈球状;小坚果棕褐色,三棱形。

气微、味微苦。

【商品规格】商品均为统装。

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质老者不宜药用。

【显微特征】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波状弯曲;非腺毛多数,1(~2)细胞,圆锥状,长36~110μm,表面有疣状突起,基部周围有4~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腺毛头部1~4细胞,直径20~24μm,柄单细胞。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非腺毛较多,常为2细胞,偶见1或3细胞,长5~200μm,表面有疣状突起;腺毛较上表皮略小,直径17~20μm;腺鳞头部8细胞,类球形,直径32~50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

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及簇晶。

【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药理作用】【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肝、心包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应用与配伍】1. 用于血滞经闭t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

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名。

可单用熬膏服,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

亦常配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加强活血调经之功,如《集验良方》益母丸。

近代以本品配马齿克治妇科产后出血有较好疗效。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有利尿消肿之功。

又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水瘀互阻的水肿尤为适宜。

可单用,亦可与白茅根、泽兰等同用。

近代用治肾炎有效。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痒疹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近代报道用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剂。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血虚无瘀者慎用。

【食疗】【附方】1.治痛经益母草30g,香附9g。

水煎,冲酒服。

2.治产后瘀血痛益母草、泽兰各30g,红番苋120g,酒120ml。

水煎服。

(1~2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3.治难产益母草捣汁七大合,煎减半,顿服。

无新者,以干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

4.治胎死腹中益母草捣烂,以暖水少许和,绞取汁,顿服之。

(3~4方出自《独行方》)5.治产后血晕,心闷乱,恍惚生益母草汁三合(根亦得),地黄汁二合,小便一合,鸡子三枚(取清)。

煎三、四沸,后入鸡子清,勿搅,作一服。

(《经效产宝》)6.治产后恶露不下益母草,捣,绞取汁。

每服一小盏,入酒一合,暖过搅匀服之。

(《圣惠方》)7.治子烦,妊娠因服药致胎动不安,有似虚烦不得卧者益母二两(洗,焙)。

上为细末,以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细嚼,煎人参汤送下。

(《妇人良方》益母丸) 8.治赤白带下,恶露下不止益母草(开花时采),为细末。

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一日三次。

(《证治准绳》) 9.治折伤筋骨,遇天阴则痛益母草不拘多少,用水煎膏,随病上下,食前后服,酒化下。

(《医宗说约》益母膏) 10.治尿血服益母草汁一升差。

(《外台》)11.治急性肾炎浮肿①鲜益母草180~240g(干品120~140g,均用全草),加水700ml,文火煎至300ml,分2次服,每日1剂。

(《全国中草药汇编》)②益母草60g,茅根30g,金银花15g,车前子、红花各9g。

水煎服。

(《青岛中草药手册》)12.治小儿疳痢,痔疾益母草叶煮粥食之,取汁饮之亦妙。

(《食医心鉴》)13.治赤白杂痢困重益母草(爆干)、陈盐梅(多年者烧存性)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白痢干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连服。

(《卫生家宝》)14.治小儿鼻疳痒益母草根末一分,麝香一钱,定粉一分,密陀僧一分。

上药都研令细,干贴鼻内立效。

(《圣惠方》)15.治耳聋益母草一握(洗)。

上研取汁,少灌耳中。

(《圣济总录》)16.治妇人勒乳后疼闷,乳结成痈益母草,捣细末,以新汲水调涂于奶上,以物抹之,生者捣烂用之。

(《圣惠方》)17.治疔肿至甚益母草茎叶,捣烂敷疮上,又绞取汁五合服之,即内消。

(《圣惠方》)18.治喉闭肿痛益母草捣烂,新汲水一碗,绞取汁顿饮;随吐愈,冬月用根。

(《卫生易简方》)19.治粉刺面野,黑白斑驳益母草不限多少,烧灰,上以醋浆水和作团,以大火烧令通赤,如此可五度,即细研,夜卧时加粉涂之。

(《圣惠方》)【成药】1.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1000g,乙醇适量。

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00ml,放冷,加入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沉淀,滤过,滤渣用45%乙醇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放冷,滤过,调整乙醇量应为16%~20%,并使总体积为10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略苦。

总固体物不得少于7.5%;乙醇提取液酸化后,滤过,滤液加碘化铋钾试液,即发生橙红色沉淀;或加硅钨酸试液,即发生灰白色沉淀。

为子宫收缩药。

用于调经及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等。

口服,每次5~10ml,每日15~30ml。

孕妇禁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2.益母草膏益母草适量。

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热测)的清膏。

每100g清膏加红糖200g,加热熔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

本品为棕黑色的稠厚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功能活血调经。

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

口服,每次10g,每日1~2次。

孕妇禁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3.益母草冲剂益母草清膏250g,蔗糖粉700g,辅料适量。

益母草水煎煮,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热测)的清膏,加入蔗糖粉和适量辅料,混匀,制颗粒,干燥,整粒,得1000g,分装,每包10g,即得。

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用雷氏盐测定法总生物碱含量为0.2%。

功能活血调经。

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

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

开水冲服。

孕妇忌服。

〔《吉林省药品标准》1986;《药学通报》1986,21(9):522〕4.益母草片益母草浸膏1735g(总生物碱含量140mg /g),微晶纤维素840g,淀粉1260g,氢氧化铝265g。

临压前再加硬脂酸镁32.4g,压成12145片,每片含总生物碱20mg(以盐酸水苏碱C7H18O2N·HCI计)。

功能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血瘀痛经及产后出血。

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中成药研究》1983,(2):12;《中国常用中成药大全》1990年〕5.益母丸益母草480g,当归240g,川芎120g,木香45g。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180~190g制成蜜丸,丸重9g。

本品为黄褐色的蜜丸,气香,味苦、微甜。

显微特征:菊糖团块形状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放射状纹理,加热后溶解。

非腺毛1~3个细胞,锥形,稍弯曲,壁有疣状突起。

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

螺纹导管直径8~23pm,有的加厚壁互相连接,似网状螺纹导管。

功能活血调经,行气止痛。

用于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腹痛。

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

(《吉林省药品标准》1986年)6.妇珍片益母草313g,川芎157g,当归209g。

取川芎粉碎成细粉,过筛;当归酌予碎断,用80%乙醇浸7日后,压榨滤过,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当归药渣与酌予碎断的益母草加水煎煮2次,分次滤过,合并药液,浓缩成稠膏,与川芎细粉、当归浸膏及适量辅料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适量润滑剂,混匀,压片,包糖衣。

素片每片重0.28g。

除去糖衣后呈黄褐色;气香,味苦辛。

功能调经,补血。

用于经血不调,头痛,贫血,经期或胎前产后腹痛,常服能安胎顺产。

口服,每次5片,每日2次。

(《江西省药品标准》1983~1987年)7.四味益母丸益母草400g,当归(酒拌)100g,木香100g,赤芍100g。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 药粉加蜜20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

本品为棕褐色,味苦。

显微特征:菊糖团块形状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放射状纹理,加热后溶解。

非腺毛1~3细胞,锥形,稍弯曲,壁有疣状突起。

薄壁细胞纺锤形,有极微细的斜向纹理。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取本品水提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产生蓝黑色沉淀。

另取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加碘化汞钾试液,产生黄白色沉淀;加硅钨酸试液,产生灰白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