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平均值法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大总结

中考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大总结

中考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大总结!1.零价法用法: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中各元素均为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化合价升降值相等,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1】试配平Fe3C + HNO3-Fe(NO3)3 + NO2 + CO2+ H2O。

分析:复杂物质Fe3C按常规化合价分析无法确定其中Fe和C的具体化合价,此时可令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价,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Fe3C → Fe(NO3)3和CO2整体升高13价,HNO3→ NO2下降13价(除了Fe、C以外,只有N变价)。

易得Fe3C + 22HNO3=3Fe(NO3)3 + 13NO2+ CO2 + 11H2O。

2.平均标价法用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且价态不同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即假定它们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

【例2】试配平NH4NO3-HNO3+N2+H2O。

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NH4NO3→ HNO3:+1→+5升4×1价NH4NO3→ N2:+1→0 降1×2价易得5NH4NO3=2HNO3 + 4N2 + 9H2O3.整体标价法用法:当某一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多见于有机反应配平)在某化合物中有数个时,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整体标价。

例3:试配平S+Ca(OH)2-CaSx+CaS2O3+H2O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NH4中-3价,NO3中+5价),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NH4NO3→HNO3:+1→+5升4×1价NH4NO3→N2:+1→0 降2×2价易得2(x+1)S + 3Ca(OH)2=2CaSx + CaS2O3 + 3H2O4.逆向配平法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配平宜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开始,即先考虑生成物,逆向配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宜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即逆向配平。

观察法、极值法、平均值法解题思路.

观察法、极值法、平均值法解题思路.

观察法、极值法、平均值法解题思路.(一)观察法:运用化学中基本定律、化学反应和简单的计算,通过观察、推理迅速求解的方法——观察法,观察法中常用到淘汰法.例1 金属Na 、Na 2O 、Na 2O 2的混合物3.72g ,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672mL 混合气体(标况)放电引燃,混合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Na 、Na 2O 、Na 2O 2的物质的量为( )A.1:1:1 B.2:1:1 C.1:2:1 D.3:2:1解析 2Na ~ 2H 2O ~ H 2Na 2O 2 ~ H 2O ~21O 2 H 2 ~ 21O 2 ~ H 2O 由上反应关系式即可得“恰好完全反应”时2Na ~ Na 2O 2即 nNa : nNa 2O 2=2 : 1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 满足.例2 在一定条件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 2(g)=2CO 2(g) △H=-283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H=-890 kJ/mol由1 mol 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A.2912 kJ B.2953 kJ C.3236 kJ D.3687 kJ解析 此题可根据尾数特征考虑.因每mol CH 4燃烧放出890 kJ ,无论CH 4是几mol ,放出热量数值的尾数为0.而1 mol CO 燃烧放出热量为2566=283(kJ),尾数为3.本题中两种气体燃烧放出的总热量尾数一定为3.故只有B合理.例3 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 溶液1 L( 为1.06g ·cm -3)用铂进行电解,当溶液中NaOH 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NaOH 的质量分数 阳极析出物质量/g 阴极析出物质量/gA 0.062 19 152B 0.062 152 19C 0.042 1.2 9.4D 0.042 9.4 1.2解析 因惰性电极电解NaOH 溶液,相当于电解水,随着电解进行,NaOH 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从而淘汰C、D;电解水阳极得到O 2,阴极得到H 2,mO 2 : mH 2=8:1,至少mO 2>mH 2.故可很快判断B为正确答案.例4 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 2、O 2、Cl 2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点燃,三种气体正好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26%,则容器中原有H 2、O 2、Cl 2的分子个数比是( )A.6:3:1 B.9:6:1 C.13:6:1 D.10:6:1解析 2H 2 + O 2 = 2H 2OH 2 + Cl 2 = 2HCl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即 nH 2=2nO 2+nCl 2.观察选项,只有C符合.例5、在甲、乙、丙、了四个烧杯内分别放人0.1mol 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 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中考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整理

中考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整理

中考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整理一、平均值法(常与极值法混用)例1、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

取该样品13.8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B。

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C.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D。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答案】A极值法解题思路:假设固体完全是13.8gK2CO3,完全反应产生4.4gCO2;假设固体完全是13.8gNa2CO3或者MgCO3,完全反应产生CO2的质量大于4.4g;假设固体完全是NaCl,不能反应产生CO2;所以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平均值法解题思路:已知:K2CO3~CO2;Na2CO3~CO2;MgCO3~CO2;所以:R~CO2假设该固体R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M,13.8g固体反应产生4.4gCO2,则固体R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38。

K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38;Na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Mg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NaCl不与酸反应产生。

所以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总结】方法须知:哪种题目会用到平均值法或极值法?判断混合物组成的题目,一般都是平均值法或极值法。

二、元素守恒法例2、(2013.西城一模)取一定量Fe2O3与Al2O3的混合物,加入含溶质9.8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0.8gB.1.6gC.3.2gD.6.4g【答案】B解题思路:多个反应,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所以选用元素守恒法。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例3、(2010.西城一模)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

初三化学解题技巧(详细)

初三化学解题技巧(详细)

初三化学解题技巧(详细)初三化学解题技巧(详细)初三化学是新开的一门科目,其中的化学题是中学生比较头痛的一类题,涉及到很多计算和化学知识,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初三化学解题技巧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初三化学解题技巧一.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二.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当中的计算的量应当是较小的,通常都不需计出确切值,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对运算结果的数值进行估计,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

三.差量法对于在反应过程中有涉及物质的量,浓度,微粒个数,体积,质量等差量变化的一个具体的反应,运用差量变化的数值有助于快捷准确地建立定量关系,从而排除干扰,迅速解题,甚至于一些因条件不足而无法解决的题目也迎刃而解。

四.守恒法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

五.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的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涉及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了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1、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化学式计算中常见的解题技巧

化学式计算中常见的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在中考化学试题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并算大,但计算过程往往会消耗学生大量时间。

而且试题形式灵活多样。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逻辑判断能力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解题速率、解题能力,掌握一定的化学计算解题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就谈谈化学式计算中常见的解题技巧。

技巧一:转换法化学式计算有三种类型:即求相对分子质量、求元素质量比、求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转换法就是对这三种计算进行综合,提炼出来的一种方法。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对应的原子个数之比。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量,都可求出第三个量。

例1:某元素R的氧化物中,已知R:O=1:1,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求R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求物质的化学式,实际上就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本题中,R的氧化物的组成元素是已知的,所以求化学式,实际上就是求出R元素和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解答:设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由题可得:,求得所以R氧化物的化学式即为RO2小结:利用转换法,将比例式转换成乘积式,只要将题中相关的已知量和待求量输入公式,取可求出。

技巧二: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就是寻求题中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表达在相互关联的两个化学式之间,达到简化解题步骤,节约解题时间的目的。

例2:求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析:化合物中,物质的质量可用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物质质量等即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等。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在SO2和SO3前配上适当的系数,以保证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相等。

解答:80SO2~64SO3 氧元素的质量比即为80×16×2:64×16×3=5:6技巧三:平均值法在数学上,我们算过求平均数的题目,可表达为:m=(a+b)/2,且a>b>0时,a>m>b。

我们把它引入化学计算中,能使很多题目转繁为简,化难为易。

例3:由氧化铁(Fe2O3)的杂技R组成的混合物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8%,则R可能是()A、FeB、FeOC、Fe3O4D、FeCO3E、Cu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推断题。

平均值规律和平均值法

平均值规律和平均值法

平均值规律和平均值法一、平均值规律和平均值法在化学中,会涉及许多混合物。

混合物的许多性质或化学量遵循平均值规律。

所谓平均值规律就是指混合物的某些化学量处在组分化学量之间。

1、混合物的元素质量分数处在组分的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

例如:氧化镁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而氧化铜中含氧的质量分数为20%,则它们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一定有20% <ω(O)<40%2、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处在组分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

例如:50%的硫酸溶液与30%的硫酸溶液混合,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有30%<ω(H2SO4)<50%3、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处在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

例如: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有28<M(混合气体)<32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处在同位素的质量数之间。

例如:Cl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有35<M(Cl)<375、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式处在组分分子式之间。

例如:甲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如果有一个平均分子式C x H y,则一定有1<x<3,4<y<86、合金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处在组分摩尔电子质量之间。

例如:镁铝合金都参加失去电子的反应,合金失去1mol电子的质量一定有9g/mole-<M(e-)<12g/mole-7、混合物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处在组分的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之间。

例如: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的Na+与C的个数比一定有1< n(Na+)n(C)<28、混合物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处在组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之间。

例如:CH4和C2H6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一定有2<n(O2)n(混合气体)<3.5平均值法就是利用平均值规律处理混合物的可能组成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是平均值规律的一种定性运用。

二、平均值规律的运用1、由等质量的MgO和另一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另一种氧化物是(C )A、CaOB、BaOC、CuOD、Al2O32、若将NaCl样品11.7g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AgCl 30g,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C )A、NH4NO3B、BaCl2C、NH4ClD、CuCl23、现有13.5gCuCl2样品,当它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得到AgCl 29g,则样品中可能混有物质是(D )A、BaCl2B、KClC、ZnCl2D、CaCl24、测知由两种氮肥组成的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氮肥是(B )A、NH4ClB、CO(NH2)2C、NH4HCO3D、(NH4)2SO45、将70%的硝酸溶液(密度为1.44g·cm-3)加入到等体积的溶液中,稀释后的硝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 )A、等于35%B、大于35%C、小于35%D、无法确定与35%的关系6、把50mL70%的HNO3溶液(密度为1.40g·cm-3)加水稀释配成35%的溶液(密度为1.27g·cm-3)。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计算相关的题型。

对于这些题型,其实都有相对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这8种解题方法就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中的主要题型和考点,家长和学生们可以收藏起来后慢慢了解和消化。

题型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规律总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巩固练习】(答案见文末)现有KCl、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B.0.259C.0.403D.0.487题型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1. 原子守恒例: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FeOB. Fe2O3C. Fe3O4D. Fe4O5【分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方法之平均法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方法之平均法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方法之平均法对于含有平均含义的定量或半定量习题,利用平均原理这一技巧性方法,可省去复杂的计算,迅速地作出判断,巧妙地得出答案,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平均法实际上是对十字交叉所含原理的进一步运用。

解题时,常与十字交叉结合使用,达到速解之目的。

原理如下:如果a>b且满足要求,则必须存在a>>b,其中是a和b的对应平均值常见的类型有: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摩尔电子质量、双键数、化学组成等平均法。

有时运用平均法也可讨论范围问题。

例如,守恒方法可用于以下主题:1.某硝酸铵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25%,则该样品中混有的一组杂质一定不是()(a) CO(NH 2)2和NH 4HCO 3(b)nh4cl和co(nh2)2(c) NH4Cl和(NH4)2SO4(d)(nh4)2so4和nh4hco32.将含有氯化物杂质的95mg氯化镁粉末溶解于水中,并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300mg氯化银沉淀,则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为()(a)氯化钠(b)氯化铝(c)氯化钾(d)氯化钙3.某含杂质的caco3样品只可能含有下列括号中四种杂质中的两种。

取10g该样品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了2.24l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

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可能含有杂质。

(杂质:khco3、mgco3、k2co3、sio2)在170℃时,碳酸铵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

(2)某爆鸣气中h2和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和25%,则该爆鸣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

(3)将体积为1l的干燥容器装满HCl气体后,测量容器中气体与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

喷泉实验是用这种气体进行的。

喷泉停止时,进入容器的液体体积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平均值法答题技巧
2019中考化学平均值法答题技巧
例1 实验测得某硫铵化肥的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32%,那么其中可能混入了( )
A、碳铵
B、硝酸钾
C、硝铵
D、氯化铵
分析此题首先要求同学掌握常见化肥的简称。

经计算,(NH4)2SO4中N的质量分数为21.2%; NH4HCO3中N的质量分数为17.7%; KNO3中N 的质量分数为13.9%;NH4NO3中N的质量分数为35%;NH4Cl中N的质量分数为26.2%。

混合其它物质后N的质量分数为32%,那么混入的物质中N的质量分数必然大于32%,否那么二者N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达不到3 2%,选择C。

例2 不纯的NaCl样品中可能含有KCl、MgCl2、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称取11.7 g样品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AgNO 3溶液,得到28.7 g白色沉淀。

那么NaCl样品的可能组成有哪些?(有几种情况就填几种,不一定填满四种情况):(盐城2019中考题)
第二种情况:NaCl、__________;
第三种情况:NaCl、__________;
分析首先一定要读懂题目,再观察四种情况中都有NaCl,可能以Na Cl为主。

然后,计算多少NaCl能与足量AgNO3反应生成28.7 g AgCl白色沉淀。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58.5 143.5
x 28.7 g
解得:x=11.7 g
例3 镁、铝、锌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25 g,那么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
A、2 g
B、4 g
C、8.5 g
D、10 g
分析这是典型的平均值法题型,一定要注意方法。

分别计算要生成0.2 5 g氢气,需要单独的镁、铝、锌各多少?最后,选三个数值的平均值。

Mg+ 2HCl==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24 2 54 6
x 0.25 g y 0.25 g
Zn + 2HCl== ZnCl2 + H2
65 2
z 0.25 g
解得:x= 3 g y= 2.25 g z= 8.125 g
例4 现有混合气体由SO3、SO2、O2中的两种物质组成, 那么该混合气体中,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
分析:用平均值法解题,一定要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

先研究单独的物质,经计算SO3中S的质量分数是40%;SO2中S的质量分数是50%;O2中无S,质量分数是0。

三个数值的平均值是0~50%之间,S的质量分数不可能在50%~100%之间。

选D
A 、40% B、45% C、30% D、70%
练习1、由SO2、N2、CO2三种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氧元素50%,那么此混合物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练习2、将金属混合物6 g跟足量稀H2SO4完全反应生成0.2 g氢气,那么该金属粉末可能是( )
A、Mg与Al
B、Mg与Fe
C、Fe与Zn
D、Al与Zn
练习3、现有27 g 氯化铜样品,当它与足量的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得到AgCl 58 g,那么此样品中可能混有的物质是( )?
A、BaCl2
B、KCl
C、ZnCl2
D、CaC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