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60---61页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教材例题仍以购买文具为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由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来理解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纸,小白板一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谁来说说运算顺序。

生: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先通过回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温故已学知识,然后开门山的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明确解题思路,列出算式。

师: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明确题意。

生: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生:足球每个45元,买2个篮球用70元。

师:根据买2个篮球用70元这一数学信息,你可以得出什么?

生:可以得出1个篮球的价钱。

师:例2的问题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多少元?

师:哪位同学根据已知的条件来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生:要想求出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多少元?就要用1个足球的价钱减去1个篮球的价钱。根据题意不知道1个篮球的价钱,所以第一步应该先求出1个篮球的价钱。

生:70÷2=35(元) 45-35=10(元)

师:把两个算式合为一个综合算式。

生: 45-70÷2。

2.探究计算方法。

师:综合算式我们列出来了,大家讨论一下该怎样计算呢?

生:组内讨论计算方法,在答题纸上进行计算。

生:组长把本组内的交流计算结果写在小白板上,展示计算结果,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演计算过程。并画出第一步计算。

45-70÷2

=45-35

=10(元)

教师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说一说。

师:结合例1、例2的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生: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生:当综合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生: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师:像例1、例2的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4.独立完成试一试。

师: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并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教师巡视。

生:展示计算结果,说说计算顺序。

5.议一议。

师:出示“议一议”讨论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生:小组内讨论,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师:综合学生的汇报小结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6.试一试

师:出示“试一试”,指名两名同学板演。

生:在答题纸上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师:让两名同学说说自己的运算顺序,并订正结果。

(三)巩固新知

师:出示教材61页课堂活动。

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先说说计算顺序,在计算。教师巡视,集体交流解题方法。

(四)达标反馈

1. 口算

40+60÷3= 92-72÷8= 25×4÷5=

2.先说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69÷3+56 200-14×8 16÷4×7

3.列式计算

(1)165除以5的商,减去20,差是多少?

(2)100加上35乘以3的积,和是多少?

(3)30除以6的商乘以8得多少?

答案:1. 60 83 20 2. 79 88 28 3.(1)165÷5-20=13

(2)100+35×3=205 (3)30÷6×8=40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生: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1.直接写得数

65-25÷5= 45+36÷4= 19+9×9= 78÷6×7

2.计算

147-72÷6 327-56+78 56÷8×15 32×3+37

3.列式计算

(1)甲数是96,是乙数的8倍,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2)35与3的积除以7商是多少?

4.王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红花,8个小朋友一共做了40朵红花,王老师做了10朵红花,王老师比平均每个小朋友多做几朵?

5.妈妈买了两盆百合花用去86元,一盆吊篮用去28元,一盆百合花比一盆吊篮贵多少元?

答案:1. 60 54 100 91 2. 135 349 105 133 3. 96-96÷8=84

35×3÷7=15 4. 10-40÷8=5(朵) 5. 86÷2-28=15(元)

板书设计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45-70÷2

=45-35

=10(元)

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学生已有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比较简单,在教学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先让学生说说情境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学生提出问题,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说一说计算顺序,并把第一步计算用线标出,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包

例:张老师买了8根跳绳,共花了40元,还买了一个足球花了30元,一个足球比一根跳绳贵多少元?

解析:根据题意,已知一个足球的价钱是30元,要想知道一根跳绳多少元,就用40÷8=5(元),然后用一个足球的价钱减去一根跳绳的价钱,就能求出一个足球比一根跳绳贵多少元了。

30-40÷8

=30-5

=25(元)

(二)资料链接

动物生长中的数学特性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在自然界动物身上呈现的数学特征,如蜜蜂的繁殖规律;还有蜻蜓的翅膀仅5.1厘米长,面积4.6平方厘米,重0.005克,但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每秒15米。在动物的毛皮、斑纹和行走的步态中,深藏着某种和数学有关的秘密,……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为此心动不已,千方百计地想要破解其中的奥秘。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教案背景 本节为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混合运算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先除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会解决。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4.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有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法则做铺垫,对于除减、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起来要容易一些。为了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刻体验除减、除加混合运算顺序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1、创设情境,寻找信息。 信息窗2-----观光旅游 进入景区后,游客分两条路线观光,有的乘船,有的坐缆车。教师出示情景图后,还是让学生按“说信息”“理信息”这两步来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出示主题图(1)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们是坐2辆缆车上来的,还剩下30个人,每辆限坐6人。

生:每条船限乘5人我们有45人,这些船不够,只有8条船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能够从图上获得准确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身边情景图,图中的信息比较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用自主探索方法,学习除减混合运算。。 出示课件 (情景图的信息是:我们是坐2辆缆车上来的,还剩下30个人,每辆限坐6人。) 师:根据上面图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主题图的意义,我把主题图进行了分解,这样学生看起来简单,培养学生从情景图中获取所需要的数学信息,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听。 师:从小组中选一个代表,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发现的问题。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利用剩下30个人,每辆限坐6人,这个条件,可以算出需要多少个缆车?再把我们是坐2辆缆车上来的,剩下的人需要5个缆车合起来,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缆车? 师:板书30÷6=5 (辆) 5+2=7(辆)综合算式30÷6+2=7(辆)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先算:坐上来一共多少人?6×2=12(人) 再算:一共有多少人坐缆车? 30+12=42(人) 综合算式6×2+30=42(人)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3×3×8= 48÷8÷2= 36÷4÷3= 9×4÷6= 64÷8÷2= 32÷4×7= 2×2×6= 3×4÷2= 24÷4÷3= 6×6÷9= 48÷8×5= 45÷5×9= 35÷7×8= 8×3÷4= 12÷4×9= 4×2×6= 72÷8÷3= 6×6÷4= 72÷9÷4= 36÷9×7= 2×3×5= 36÷4÷9 = 1×8÷4= 56÷7÷2= 6×3×3= 5×2×4= 30÷5÷3= 42÷7÷2= 9×1×9= 7×4×2= 9÷1÷3= 4×2×8= 4×2×9= 3×1×7= 4×4×2= 2×5×0= 18÷3÷6= 7×3×3= 6×2×2= 7×2×3=

3×3×6= 45÷5÷3= 21÷7×9= 42÷7×6= 7×9+12= 5×3+25= 9×9+11= 8×5+42= 5×9+53= 3×9-14= 4×8-12= 3×7+54= 8×7-45= 5×6-22= 3×8-17= 0×9+9= 8×9+14= 4×7+48= 8×6+44= 6×7+50= 5×7-30= 6×4-24= 5×5-5= 7×7-7= 2×7+45= 3×9+57= 8×4-29= 8×8-60= 0×8+66= 56÷8+7= 81÷9+9= 72÷8-6= 参考答案 72 3 3 6 4 56 24 6 2 4 30 81 40 6 27 48

3 9 2 28 30 1 2 4 54 40 2 3 81 56 3 64 72 21 32 0 1 63 24 42 54 3 27 36 7 5 40 92 82 98 13 20 75 11 8 7 9 8 6 76 92 92 5 0 20 42 59 84 3 4 66 14 18 3

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60---61页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教材例题仍以购买文具为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由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来理解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纸,小白板一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谁来说说运算顺序。 生: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先通过回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温故已学知识,然后开门山的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明确解题思路,列出算式。 师: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明确题意。 生: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生:足球每个45元,买2个篮球用70元。 师:根据买2个篮球用70元这一数学信息,你可以得出什么? 生:可以得出1个篮球的价钱。 师:例2的问题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多少元? 师:哪位同学根据已知的条件来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生:要想求出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多少元?就要用1个足球的价钱减去1个篮球的价钱。根据题意不知道1个篮球的价钱,所以第一步应该先求出1个篮球的价钱。 生:70÷2=35(元) 45-35=10(元) 师:把两个算式合为一个综合算式。 生: 45-70÷2。 2.探究计算方法。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北关小学姚兆晶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160÷2= 360÷4= 210÷3= 400÷8= 900÷3= 90×3= 600÷3= 300÷5= 2、有48千克苹果,每6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 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说出数量关系式)

4、妈妈买了两双成人拖鞋,每双18元,又买了一双儿童拖鞋花了25元。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师: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 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 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每箱装5千克。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千克葡萄? 2、妈妈和杨阳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葡萄? 3、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4、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5、阳阳摘了多少箱葡萄? 二、解决问题 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师:请你用前面我们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引导学生汇报,并说出结题思路。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35÷5=7(箱) 12-7=5(箱) 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 学生试列,纠正错误。 板书:12-35÷5 =12-7 =5(箱) 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为什么? 师: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里面都有什么运算?要先算什么? 师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除法和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三、巩固练习。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5-64÷4 486+484÷4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导学内容: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环节: 1、出示第32页习题 (1)场景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我们可以怎样运算?你有几种方法进行运算? 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并交流探究结果,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出各种方法。 80÷10+1212+80÷10 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得到:先算除法。知道80÷10是先算出一支钢笔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列式计算; (2)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 (1)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2)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三、导练环节: 1、完成33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3题。 小组完成,集体校对后比较归纳计算时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数字相同; 不同点:运算符号不相同,运算顺序不相同,运算的结果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估计每组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一些,然后计算比较验证;交流看法,校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 组织集体交流。

四则混合运算:加减乘除

四则混合运算:加减乘除 四则混合运算是数学中基础的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 除法。这些运算符号代表了不同的数学操作,对于求解问题和解决实 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和理解四则混合运 算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对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加法是最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之一,它表示了将两个数值相加的操作。加法运算符号为“+”,它连接两个数字或变量,用于表示它们需要 相加。例如,“2 + 3 = 5”,表示将数字2和3相加得到5。 减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运算方式,它表示了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 数值的操作。减法运算符号为“-”,用于连接被减数和减数。例如,“5 - 2 = 3”,表示从数字5中减去数字2得到3。 乘法是将两个数值进行相乘的操作,乘法运算符号为“×”。例如,“3 × 4 = 12”,表示将数字3乘以数字4得到12。乘法还可以表示重复 的加法,例如“3 × 4”可以理解为将数字3重复加4次,即3 + 3 + 3 + 3 = 12。 除法是将一个数值分成若干等分的操作,除法运算符号为“÷”。例如,“10 ÷ 2 = 5”,表示将数字10分成2个等分,每份为5。 四则混合运算通过组合加减乘除的方式,可以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通常,我们遵循 乘除优先于加减的原则,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再计算加法和减法。如 果有括号出现,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除了基本的数值运算,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例如,在购物时计算总价、计算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几何题等等。四则混合运算不仅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总结起来,四则混合运算是数学中基础而重要的运算规则,包括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通过组合运用这些运算规则,我们可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提升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由于有上节课的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相对比较简单点,接受能力也更强一些。整堂课我还是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例题时,以情境图导入,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在自主练习中,我感到混合运算的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实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发现,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再用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决,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予以解决。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由于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作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相对比较简单点,接受能力也更强一些。整堂课我还是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例题时,首先我出示挂图以情景导入,让学生说说场景图中有那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思考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这样连着解决两个实际问题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我们这节课

除加(减)混合运算

除加(减)混合运算 在数学中,除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同一表达式中同时出现除法、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这种运算涉及到多个数的除法、加法和减法运算,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顺序计算。 1. 计算规则 在进行除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计算: 1.先进行除法运算:如果表达式中有除法运算,应首先计算除法运算,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2.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得到商后,将其与表达式中的其他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如果表达式中同时出现加法和减法,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 举例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除加(减)混合运算,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子1 假设有以下表达式:10 ÷ 2 + 5 - 3 根据计算规则,首先进行除法运算:10 ÷ 2 = 5 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5 + 5 - 3 = 7 所以,表达式10 ÷ 2 + 5 - 3的结果为7。 例子2 假设有以下表达式:20 ÷ 4 - 3 + 2 根据计算规则,首先进行除法运算:20 ÷ 4 = 5 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5 - 3 + 2 = 4 所以,表达式20 ÷ 4 - 3 + 2的结果为4。

例子3 假设有以下表达式:6 + 2 ÷ 4 - 1 根据计算规则,首先进行除法运算:2 ÷ 4 = 0.5 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6 + 0.5 - 1 = 5.5 所以,表达式6 + 2 ÷ 4 - 1的结果为5.5。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除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需要按照计算规则进行顺序计算,不可随意更改运算顺序,否则结果可能会出错。 2.小数运算时,需要注意保留正确的小数位数。 3.若存在括号,应按照括号内的运算规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表达式。 4. 结论 除加(减)混合运算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形式,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计算。在进行计算时,应先进行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以上的举例和注意事项,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除加减混合运算

除加(减)混合运算 除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112—113 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第思考问题。 3、建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学习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真棒,差几条船呢,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名同学的算式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师:当算式里有除法和减法时,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②45+ 5=9 (条),实际上只有8条,所以不够。学生独立探索,全班交流。 学生边展示宾讲解,可能有一下方法: ①45+ 5=9 (条)9-8=1 (条) ②45-5- 8=1 (条)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明确运算顺序。活动三师: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学生独立观察画面,寻找信息,并能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清自己的思路。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活动四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师:当有除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都是先算除法。 能否完整清晰第 1 发言,并能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活动五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第113 页自主联系题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关注能否掌握除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活动六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是否公正客观。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在数学中,加减乘除是最基本的四则运算符号,而混合运算则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了加减乘除运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是指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计算,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进行相加的运算,用加号“+”表示。加法运算法则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每个加法运算,最后得到一个总和。例如,计算5+3+2的结果时,先计算5+3得到8,再将8与2相加得到最终结果10。 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运算,用减号“-”表示。减法运算法则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每个减法运算,最后得到一个差值。例如,计算10-4-2的结果时,先计算10-4得到6,再将6减去2得到最终结果4。 乘法是指将两个数值进行相乘的运算,用乘号“×”表示。乘法运算法则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每个乘法运算,最后得到一个积。例如,计算2×3×4的结果时,先计算2×3得到6,再将6乘以4得到最终结果24。 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的运算,用除号“÷”表示。除法运算法则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每个除法运算,最后得到一个商。

例如,计算12÷3÷2的结果时,先计算12÷3得到4,再将4除以2得到最终结果2。 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优先级规则。乘法和除法具有高于加法和减法的优先级,所以在计算时应该先计算乘法和除法运算,然后再计算加法和减法运算。如果有多个乘法或除法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例如,计算8+6×2的结果时,先计算6×2得到12,再将8加上12得到最终结果20。如果有括号出现,则应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例如,计算(8+6)×2的结果时,先计算括号内的8+6得到14,再将14乘以2得到最终结果28。 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还要注意正负号的处理。正号表示一个数的正值,负号表示一个数的负值。在计算时,正号和负号的优先级高于乘法和除法,但低于括号。如果一个数前面有一个负号,表示这个数是负值。例如,计算4+(-3)×2的结果时,先计算(-3)×2得到-6,再将4加上-6得到最终结果-2。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计算,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乘法和除法优先于加法和减法的原则,并根据括号和正负号的存在进行相应的运算顺序调整。掌握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我们就能够准确地进行复杂运算,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小学二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三篇)

小学二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三篇)【篇一】小学二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0×35÷7= 24-5÷5= 4×7+98= 42÷6-4= 62-10÷1= 96-2×3= 43+58-67= 79-38+40= 70÷10×5= 35÷5+31= 93-22+34= 10-63÷9= 63-62-0= 20÷5-3= 47-3×2= 115-9×5= 9×4-10= 60+72÷8= 8×4-22= 21-2×3= 1×0-0= 13+71+38= 16÷1÷8= 62-4×4= 12÷4-2= 4×4×2= 7×90÷9= 97-7-66= 60÷6-7= 8×27÷9= 81÷9÷1= 10÷1×8= 30÷10-1= 76+57-79= 37+1×5= 90+9×7= 32÷2÷2= 10÷1×7= 95-57+44= 53-4×1= 4+4×8= 34+4×4= 5×16÷8= 92-6×2= 22+32+97= 9×36÷9= 8÷8-0= 168÷3÷7= 9×4-10= 60+72÷8= 8×4-22= 21-2×3= 1×0-0= 13+71+38= 16÷1÷8= 62-4×4= 6×6×3= 18-63÷7= 59+74-70= 100-2×1= 4+4×8= 34+4×4= 5×16÷8= 92-6×2= 22+32+97= 9×36÷9= 8÷8-0= 168÷3÷7= 4×6-11= 36÷9+69= 0+60-36= 13+8×8= 【篇二】小学二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6÷2-2= 96-2×4= 52-1×5= 4×24÷4= 19+6×6= 5×6+82= 1×3+63= 77+66-49=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由于有上节课的基础,所以同学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相对比较简洁点,接受力量也更强一些。整堂课我还是实行以同学自主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例题时,以情境图导入,让同学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再重点关心同学理解信息之间的联系,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后,我就让同学自己归纳,总结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同学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同学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沟通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挨次。 在自主练习中,我感到混合运算的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确有利于促进同学感悟与理解运算挨次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发觉,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再用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决,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孩子自身力量的提高才能予以解决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同学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第一学段同学已经接触到了有关的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同学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而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挨次和方法。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洁,我通过算式引导同学归纳同级运算的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

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挨次进行。 因此同学在了解了这法则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把握的较好。练习中除了马虎大意外,都较为乐观。但是我班同学欠缺的是将理论学问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课堂作业本里,同学对应用题这块做的不是很好,不能依据题意精确的列出算式。因此,对解决问题这块我将重点教学。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由于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作基础,所以同学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相对比较简洁点,接受力量也更强一些。整堂课我还是实行以同学自主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例题时,首先我出示挂图以情景导入,让学生说说场景图中有那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再重点关心同学理解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思索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这样连着解决两个实际问题后,我就让同学自己归纳,总结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同学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同学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沟通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挨次。让同学自己去发觉在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算除法,之后通过“想想做做”上的题目进行稳固。“试一试”可以让同学完成。同学列式计算后组织沟通,在沟通中明确运算的挨次。对于运算挨次的总结方法可以同上一教时,尽量让同学来表达。练习中也尽量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运算的挨次。

6《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简单,是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延伸,在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经常要用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大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对书写格式也已经掌握,并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习起这部分知识,没有太大的难度。 (3)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5)教法、学法 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出示7×6+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 2. 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归纳方法。 (1)鼓励学生探究 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收集信息。 (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教师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练习

4、(- 9) +7 B. 加法交换律:a + b = 1、(- 1.76) + (- 19.15) + ( - 8.24) 4、2 2 2、+ + (_ _ ) 5 11 5 数学练习(一) 〔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练习〕 一、加减法法则、运算律的复习。 A.△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__ ,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 (- 9) 2、85+( +15) 3、(- 3-) + (- 32) 6 3 4、(- 3.5) + (- 52) 3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互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个数相加得0。 1、(- 45) + ( +23) 2、(- 1.35) +6.35 3、2-+ (- 2.25) 4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______________ 。 1、(- 9) + 0= ______________; 2、0 + (+15) = _______________ 3、( + 31) + (- 23) + 5?+ (-82) 4 5 4 5 C.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________ 来进行,转化的“桥梁”是_ _。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 a - b = a + ( ) 1、(- 3)-( - 5) 2、31-( - 1 3) 4 4 3、0-(- 7)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在上节课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信息窗的情景导入是大大降低了新授的难度,学生有了之前的基础,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变得相对容易了许多。本节课重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混合运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其运算顺序。 能力目标: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2、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降低本节课知识点难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授 同学们有没有参加过采摘活动呀?你都和爸爸妈妈去采摘过什么?你喜欢采摘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随杨阳一起去体验一下采摘葡萄的乐趣。看,杨阳和他的爸爸妈妈在葡萄园里收获满满。 出示情境图,妈妈摘了12箱葡萄,杨阳摘了35千克,爸爸摘了45千克,每箱5千克。 图中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数学信息。通过观察情境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找出数学信息:妈妈摘了12箱葡萄,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每箱葡萄5千克。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根据这3个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妈妈比杨样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葡萄?关系式是什么?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计算此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通过引导师生共同得出关系式:妈妈摘的箱数-杨阳摘的箱数=妈妈比杨阳多摘的箱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