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是英国产业革命前期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哲学家和经经学家。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学院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斯密一生埋头书斋,著述甚丰,但问世甚少。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寄重托于同情心和正义感。同理心让我们能够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能站在一个公正的旁观者角度看问题。因为每个人自私的本性,这个社会反而能够与非常顺利地运转。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色此书,1776年3月9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它标志着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面世。此书共分为五篇三十二章。进一步指出了社会运转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看不见的手”。更进一步指出,我们之所以买卖有两个基础,一是分工,二是自由交换。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斯密提出的理论众多,主要如下:

一、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二、货币理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他对流通手段的论述是清晰的,同时也开创性的探索了纸币流通规律。斯密的货币理论在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是杰出的,其成就不仅超过了前人,而且是他的后继者望尘莫及。但

是,他对货币的本质、货币同价值的关系缺乏认识,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未能从价值形式发展中掌握它,具有唯心之义的历史观的缺陷。

三、价值论: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也大大突破了重农主义的观点。但是斯密对商品及其构成因素的理解是肤浅和不正确的。他不是从商品的二因素角度来把握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同时他也并未完全摆脱重农主义的影响,把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农产品价值的决定混为一谈。同时“三种收入决定价值”在经济发展史上被称为“斯密的教条”,不仅使价值理论步入歧途,而且成为庸俗经济学炮制的“三位一体公式”。

四、分配理论:亚当斯密的分配论,三种阶级三种收入,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为斯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提供了前提。但是在阐明工资性质时,斯密从两重价值规定出发提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并不了解工资的实质。他从原始社会开始分析工资,这就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工资作为劳动力价值的现象形态的实质,并把这一范畴永衡化了。同时也忽略了把工资确定为劳动者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和把工资确定为“劳动的价格”,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五、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但是,他坚持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工人消费,即全部转化为工资。

六、赋税理论: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七、利己心理论:在伦理道德领域是同情心,在经济领域是利己心。

八、国民财富与源泉理论:情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增加财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工人劳动生产力,二是增加生产工人人数,减少非生产劳动者人数,靠增加资本。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但是他也完全抛弃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特殊的社会规定性,离开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单纯的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中作出,因而是错误的。

九、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反对以垄断和国家干预为特征的经济政策和主张,提倡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但是,斯密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他的政策建议实际上成为英国乃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施政原则。

亚当斯密的贡献巨大。他在(道德情商论)中提出的“同情心”,即通过他人的角色来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同于口号式的说教,这本书对于感情和道德的论述是基于几个大家都能认可的“公理”。读完这本书后,再看待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