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陶艺小结

合集下载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_土与火的艺术——陶瓷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_土与火的艺术——陶瓷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土与火的艺术——陶瓷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艺术相关知识、学习陶瓷技艺、感受陶瓷创作的过程与乐趣、制作陶瓷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基地参观、技能学习、调查访问、整理归纳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国热情,传承中华传统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来体会和了解中国的陶瓷艺术。

教学难点:各实践活动小组的实践活动,例如: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等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组织学生参观心智乐享陶艺学校时应注意的事项。

2.准备相关资料、工具材料。

3.与学校领导沟通,与心智乐享陶艺学校取得联系,并协调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事宜。

聘请陶艺学校的江益老师和章霖浩老师为我们的校外指导教师。

4.做好安全预案,对全体学生进行活动安全教育。

学生准备:1.小组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准备好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活动记录本等物品。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交流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陶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内涵深厚。

陶艺更是一门想象力和创造力相结合的艺术。

并简要概括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展示师生实践活动时的部分剪影,引发各组同学交流。

(二)成果展示1、漫谈陶瓷史话溯源组的同学首先登场,他们汇报的主题是漫谈陶瓷史话。

(1)用视频、幻灯片向同学们由简入繁、由浅入深、详略得当地梳理了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承继变化。

(2)同学们交流了收集的泥与火的传说,例如唐三彩让同学们惊叹陶瓷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

风韵组为我们汇报的内容是2、陶瓷风韵(1)同学们通过展示陶瓷图片、播放视频,引领同学们感受陶瓷的造型美、釉色美、图案美、意韵美。

(2)举行陶瓷拍卖会。

风韵组的组长模拟陶瓷拍卖会,用三件陶瓷艺术品和同学们再一次探讨陶瓷的风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1.我有一双小巧手——手工纸艺、陶艺》优质课教案_1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1.我有一双小巧手——手工纸艺、陶艺》优质课教案_17

二年级自编教材姓名:日期:【教学内容】劳动技术《美丽的纸艺花》【相关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操作性学习活动(劳动技术)【学情分析】教育部规定的综合实践操作性学习活动(劳动技术)的1-2年级教学主题为“陶艺”“纸艺”,相比陶艺,孩子对纸艺相对熟悉一些。

但是浙江省小学低年级没有开设劳动技术课程,所以孩子们相对缺少动手制作的体验,尤其是纸艺制作方面。

二年级的孩子,除了美术课上有过两三次卡纸造型的制作体验外,很少接触,特别是用卡纸做纸花,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

每次提起做纸花,孩子们虽然兴趣盎然,制作热情高涨,但由于缺乏动手操作的技能,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们也会因为自己做不好而沮丧。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经过再三考虑,尽量降低孩子的制作难度,让孩子多一些成功的体验,以进一步激发再次动手制作的兴趣和热情。

其实,上这节课以前,我曾有过很多次选择,“用皱纸和细铅丝做纸艺花”因“孩子们拧不动细铅丝”而夭折,制作相对简单的“卡纸郁金香”又因“二年级的孩子手指力量不够,用卡纸搓不了细纸棒”而忍痛割爱……一次次选择教学内容,但终因试教过程中多数孩子不能很好完成而放弃……惆怅之余,看到了一次性筷子,突然萌生了“变废为宝”的念头,最终才有了如今的纸艺花。

【教学内容分析】做纸艺花是一门细活,需要孩子们利用卡纸通过折、剪、穿、绕、贴、翻等多种技能,才能制作成一朵纸艺花。

这一过程需要孩子胆大心细,勇敢地去尝试。

因此除了让孩子明确制作方法以外,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指导孩子们的技能,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经过细心地指导,孩子们渐渐变得自信,敢于尝试。

通过纸花造型,培养同学爱美的情操。

纸花造型不仅包括形状、色彩、制作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孩子通过折、剪、穿、绕、贴、翻等多种技能去大胆表现,先人人动手制作一朵单瓣的纸艺花,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内合作的方式,与同学制作一朵纸艺花,并在评价后进一步整改,让自己制作出更美的纸艺花。

【指导思想】劳动技术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

陶艺_教案(3篇)

陶艺_教案(3篇)

第1篇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特别是泥条盘筑法。

- 学会运用泥条盘筑法完成一件陶艺生活日用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践,理解陶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 理解传统陶艺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泥条盘筑方法的掌握和练习。

教学难点:- 通过陶艺造型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教学场地:陶艺教室- 教学材料:陶泥、陶艺工具、模具、干燥架、烤箱等- 教学资源:陶艺制作视频、图片、教材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播放陶艺制作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的制作过程。

- 引导学生讨论陶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讲授新课:- 介绍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重点讲解泥条盘筑法。

- 展示泥条盘筑法的步骤和技巧,包括揉泥、拉泥、盘筑、修整等。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泥条盘筑法的实践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 回顾泥条盘筑法的步骤和技巧。

- 学生进行泥条盘筑法的练习,提高熟练度。

2. 创新设计与制作:- 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设计并制作陶艺作品。

-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泥条盘筑法制作不同形状和功能的陶艺用品。

3.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4.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在陶艺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 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 学生掌握泥条盘筑法的熟练程度。

综合实践活动1-2年级《劳动技术 1.我有一双小巧手——手工纸艺、陶艺》_17

综合实践活动1-2年级《劳动技术  1.我有一双小巧手——手工纸艺、陶艺》_17

小学综合实践课一年级下册《妈妈的节日》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手工制作或者绘画的形式等多种形式表现其作品。

3、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愿望。

2学情分析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范畴,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启发学生在妈妈节日时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所以画面可以表现妈妈过节日时的情景,也可以更丰富多样,重在表示出自己对妈妈的那份爱。

农村小学的学生基础很差,孩子年龄小,绘画技能差。

3重点难点1、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愿望。

2、敢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妈妈的节日的创意画。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学生:妈妈的照片、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卡纸等绘画工具材料。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妈妈的节日一、导入我们每个同学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现在我要请同学们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同学们看看。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

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

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出示课题:妈妈的节日二、新授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妈妈对我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

这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在妈妈的节日里,不一定都要有蛋糕、蜡烛,但一定少不了我们的祝愿。

看看书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有的做的是,帮妈妈做家务、制作贺卡、给妈妈画像·······小结:图中的作品中运用了多种表现形式,现在,请小朋友来动手做一下,和电视里的小朋友做的来比比,看看谁的好,更能表达出对妈妈的那份爱。

三、课堂练习用做贺卡或者绘画的形式进行作品创作(可以剪、贴、画、印),在属于妈妈的日子里,给妈妈送上一份甜蜜的礼物。

制陶_教案(3篇)

制陶_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掌握捏陶的基本技巧。

2. 通过制作小动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捏陶的基本技巧,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使作品更加精致。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陶泥、制作工具(擀面杖、剪刀、小刀等)。

2. 课件《小动物》。

3. 教学视频《陶艺制作小动物》。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课件《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特点。

2. 提问: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讲解陶艺知识1. 教师讲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如陶泥的种类、制作方法等。

2. 教师示范捏陶的基本技巧,如揉泥、搓条、压扁等。

三、实践操作1. 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份陶泥和制作工具。

2. 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鸟等。

3.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捏陶的基本技巧。

2.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组织幼儿复习捏陶的基本技巧。

2. 幼儿分组,每组再次制作小动物。

二、拓展与提高1.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小动物更加生动有趣。

2. 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对作品进行修改和装饰。

三、展示与评价1.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捏陶的基本技巧和拓展提高的重要性。

2. 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指导。

六、作业1. 完成小动物作品的装饰和修改。

2. 思考如何将捏陶技巧运用到其他领域。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使他们在陶艺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了解陶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陶艺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陶艺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树立健康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陶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巧,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陶艺中的抽象概念,如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陶艺作品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情。

2.新课讲解:首先介绍陶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然后详细讲解陶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原料的选择、成型方法、装饰技巧、烧制工艺等。

3.巩固练习:通过实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陶艺制作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小练习,如制作一个小茶杯或小陶罐等,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一些与陶艺相关的作业,如制作一个陶艺作品或写一篇关于陶艺的小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提供一些与陶艺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2.教学工具:准备一些陶艺制作工具和材料,以供学生在实践中使用。

七、教学反思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包括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

青花课程小结

青花课程小结

青花课程小结姓名:张由雄班级:08陶艺1班学号:200830112101指导老师:陈晶中国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一度中断。

中国的青花瓷在唐宋开始萌芽,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中国的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

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氧化钴料,也就是钴土矿。

青花瓷的釉下花纹是以氧化钴料为着色剂来进行描绘装饰的,大体分为含锰量高含铁量低的国产青花料和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进口青花料。

国产的青花料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陂塘青)等。

国产料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产地有江西赣州、上高、乐平、上饶等,浙江、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都有丰富的钴土矿。

进口料主要是来自古代波斯的苏麻离青(也叫苏料)和回青料(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地区)。

青花料是青花瓷生产的必需原材料,青花料的质量和呈色控制技术决定了青花瓷的兴衰和发展。

在这四周的釉下青花装饰的课程学习中,我感觉到自己不仅在对青花的了解上更加的深入,而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去运用自己手中的青花料。

青花装饰是中国陶瓷一种传统的装饰方法,使用面积广泛,在这次课程的前两周,我们在临摹传统的麒麟盘与鱼盘,临摹看起来很枯燥,但是那是对青花进一步了解的第一步,在临摹中我们学会什么是分水、挞染,如何去更好的出来青花装饰的效果。

之后我们开始青花创作,学习就是一步步的积累,在创作中我忽然发现自己在青花料的使用手法上存在着些许的误区,于是我自己开始就着老师给予我们的方法去实践、摸索,最后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及时的修改。

青花的学习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学习,它是一个时间的不断积累,线条的使用,勾画,还是传统国画工笔或是写意画的引入,那些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我喜欢工笔画,也喜欢写意画,但是喜欢并不代表我可以随意的将他们使用在青花创作上,所以我要不断的学习,一方面要不断地去了解青花料的各种特点、发色,以及它的烧成环境。

冀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9.现代陶艺

冀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9.现代陶艺

9.现代陶艺1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陶艺制作的过程以及基本成型方法2感受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征,体会其丰富的表现力3享受陶艺设计与制作活动中的创作自由和快乐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动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更乐于表现自己,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课堂乐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陶艺的制作过程及成型方法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陶艺成型方法,制作有个性的陶艺作品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词语“鬼罐”并用“鬼罐”的故事激趣导入,出示马家窑彩陶图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现代彩陶艺术走进千家万户,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一下第九课《现代陶艺》——出示课件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引出本课主题活动2【导入】新课导入1图片对比中国古代彩陶器具与现代陶艺,引导学生总结现代陶艺的艺术特征 (出示对比图片)中国古代彩陶器具器型丰富,图案富于变化,但色彩相对单一现代陶艺 a造型上,不完全强调有序的对称b题材生活化,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个性的发挥,色彩不断丰富c制作工艺上追求肌体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材料的肌理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的形式,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陶艺和现代陶器又一个明确的认识,便于理解现代陶艺的艺术特征,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2了解现代陶艺制作过程播放视频,观看现代陶艺大师的陶艺制作过程学生总结现代陶艺制作过程:选泥→成型→装饰→烧制3通过图片与教师示范对现代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进行讲解拉坯法、泥板法、手捏法、泥条法重点对手捏法和泥条法结合教具与作品欣赏进行制作方法的讲解体会两种不同成型方法的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手捏法:造型方法最原始、最简单,特点是塑造形象灵活多变泥条法:特点是形象古朴,造型流畅设计意图:以视频形式,清晰的展现了现代陶艺的制作过程,代替了碍于现实条件教师不能示范的缺憾。

视频内容充满美感,吸引学生深醉其中活动3【练习】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展示创作要求,以任务卡的形式布置创作练习(任务卡有三部分内容:1创作要求2创作素材3作品鉴赏卡)但各组的创作要求各有不同,根据本课所学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不同主题的创作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好的创意想法随时进行交流展示,便于大家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创作,进一步理解运用现代陶艺的不同成型方法,让学生理解创作之美,用艺术的语言去表达情感活动4【作业】评价小结小组成员进行展示,根据作品鉴赏卡完成对作品的介绍,同学进行互评,在评价中内化课本中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陶艺创作小结
实话说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是我希望的样子,尽管有挫折,但也因忙碌而充实的度过着
这年末的最后一段时光而快乐着。至于那些挫折会在未来被一一克服之后得到成长和进步。
我想发自内心的小结、自己写下的小结将是对这段时间学习对我重要程度的最好说明。
刚上课时,对方案的设计和学习态度上都有很大的问题,但因为老师对稿子的严格把关
使我们因将要放假而日渐浮躁的心开始重找适合学习的样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被否定,
最终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设计方
案通过了。在进一步制作过程中老师给予了很的建议、指导,帮我改良方案,比如把釉下色
剂换成色泥、再比如我没有考虑到烧成的收缩问题时老师提议让我加大原有的尺寸、 图案
的线条加粗一些更为好看。现在我正等着他们走出窑炉,我满怀期待尽管我知道他可能会有
很多不足,那些问题我将会继续跟进,使之得到完善,解决。
这门专业课结束了,我的收获有很多。特别是我懂得了对作品要用心,一个作品是要不
断地改进才能诞生的,我不再只是关心成品的作业、成绩,而是学会了要不放弃每一个可以
改善的地方,不断地试验各种可能让他变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我想谢谢老师,谢谢您的意见、指导及严格要求,也谢谢您对我们浮躁心情的谅解。
相信下一次见面的专业课中您会看到我们的进步、成长和良好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